五年級下冊語文手指教學設計(通用2篇)
五年級下冊語文手指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生字8個:欣、賞、鋼、琴、繼、匆、努、偉。認識一個新部首:金字旁。積累詞語6個:欣賞、繼續、輕手輕腳、偉大、聰明、贊嘆正確書寫生字6個:鋼、欣、賞、琴、努、偉。
2、在語言環境中理解 “高亢激昂、委婉深沉”“全神貫注”等詞語的意思。
3、能正確朗讀課文,并在此基礎上嘗試講講課文的大致內容。
4、通過學習,體會貝多芬的成功和他的勤學苦練、不懈努力是分不開的。
重點難點:
認識本課的生字8個,積累詞語6個,正確書寫生字6個。理解“手指為什么會發燙”的原因。
教學工具: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播放貝多芬兩段鋼琴曲)聽了這兩段樂曲你有怎樣的感受?
2、學詞語:高亢激昂、委婉低沉
誰能借助拼音讀讀這兩個詞語?(將字音讀正確)
理解:高亢激昂、委婉低沉
3、(繼續播放貝多芬鋼琴曲)你們聽,這琴聲時而(高亢激昂),時而(委婉深沉)……在維也納一家簡陋的小旅館里,有一位旅客也正欣賞這美妙的琴聲呢!
(1)媒體出示:課文第一小節
(2)輕聲讀讀這段話,注意不加字,不漏字,借助拼音讀準生字的音。
4、學生字。
(1)這幾個詞語誰會讀?
(2)學習生字
“鋼”區分形近字:剛、崗
“琴”:下面是今天的今
“賞”區分形近字:常、黨
“欣”前鼻音
“努”形聲字
“偉”左右結構
(3)你知道簡陋是什么意思嗎?請拿出你的好幫手字典,查查“陋”的意思。(狹小,簡單)
(4)我們一起將生字放入句子中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5、過渡:在這門一家小旅館里怎么會傳來如此動聽的琴聲呢?究竟是誰在演奏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37課發燙的手指
(板書課題:37 發燙的手指 齊讀課題)
6、讀了課題后,你想知道什么?
簡介貝多芬:貝多芬是德國偉大的音樂家。
(齊讀句子)
學習:偉 理解:偉大(有杰出貢獻,了不起。)
7、過渡:他的手指為什么會發燙呢?帶著問題聽老師讀課文,試著從文中找找答案。
二、初讀課文
1、借助拼音輕聲讀讀課文,邊讀邊用直線劃出描寫貝多芬手指發燙原因的句子。
(1)交流。
(2)讀句子,邊讀邊想,你覺得貝多芬練琴怎么樣?
理解:努力
(3)小結:是呀!貝多芬多努力啊!由于他練得時間太久,十個手指都發燙了,不得不隨時用涼水冷卻一下。(出示的句子中“太久”、“都”、“隨時”這些詞語變紅。)
2、誰能讀好這句話?(點名讀,男女生讀,齊讀)
三、復習鞏固
1、復習字詞:抽讀詞語。
2、寫字指導:
(1)出示“鋼、欣、賞、琴、努、偉”等6個生字。
“鋼”左右結構,左窄右寬
“琴”:下面是今天的今,不加點
“賞”下半部分是“貝”
“欣”左右結構,右邊是欠字旁
“努”上下結構,上下相當
“偉”左右結構,左窄右寬
(2)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進行描摹、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五年級下冊語文手指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會認14個生字,會寫1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了解五個手指的各自特點,了解作者描寫手指的方法。
3.學習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從司空見慣的事物中得到啟示的習慣。
4.懂得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1.了解五個手指的各自特點,了解作者描寫手指的方法。
2.懂得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的道理。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同學們,手指長在每個人的手上,時時看到,常常用到,不過也許很少有人會去關注它們。我國漫畫家豐子愷先生以手指為對象,寫出了一篇有趣而意味深長的文章。他眼中的手指究竟有什么特別之處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看看吧!(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同桌互讀、互查課文朗讀情況,出示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漏字,不錯字。
(2)做到流利:自然停頓,朗讀通暢,不回讀。
(3)互相解答不懂的詞語。
2.教師檢查。(指名讀)
重點指導“弦”“軋”“薄”“憎”“窈窕”等字詞的讀音。
3.默讀課文,理清脈絡。
(1)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出示課件,口頭填空:課文先總寫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然后分別具體寫,最后總結寫。)
(2)引導學生根據填空的內容,找出分別對應的文章所在段落,體會文章的寫作順序和方法。
4.文章的中心句是哪一句?(引導學生在文中畫出來)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態,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
5.作者要說明的道理是什么?找出文中相關的句子。
(明確:手指的全體,同人群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強弱、美丑之分了。)
6.本文的整體結構是什么?
(文章采用了“總——分——總”的結構模式。)
三、指導寫字
1.師出示會寫字,生觀察規律。
2.重點指導:“貌”撇畫較多,注意不要寫漏;“享”下半部分是“子”,注意與“亨”區分開;“庸”是半包圍的字,最后一筆是豎。
3.生練習寫字,師巡視指導。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聽寫詞語:
拇指 搔癢 強硬 接觸 堂皇 貼身 沖撞 功勞 享樂 相貌 渺小附庸 養尊處優
2.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指名說)
二、了解手指特點,初悟道理
1.五根手指各有什么樣的特點?小組合作閱讀、交流,找出文中相關語句,填寫下面的表格。
手指名稱長處短處大拇指最肯吃苦,做不討好的事。形狀不美,構造簡單。食指機敏,干活以他為主。姿態不窈窕,做的事復雜,常受傷。中指地位最優,相貌最堂皇,身體最高,曲線優美。養尊處優,干活不出力。無名指和小指體態秀麗,樣子可愛。能力薄弱。
2.作者是如何介紹這五根手指各具不同的姿態與性格的?(學生自讀課文相關段落,交流討論其結果。)
大拇指:運用排比的句式,列舉生活實例,說明其吃苦耐勞,默默奉獻的品格。
食指:運用排比句式,舉例說明其作用,表現食指勤奮賣力、敢于探險、不怕犧牲的性格特征。
中指: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其優美的姿態和高傲的態度。
無名指和小指:列舉實例,運用設問,強調了無名指和小指在蘭花狀姿態中最優美,表現其附庸、享樂的性格。
3.這樣安排有什么作用?
(這樣的敘述使每個文段清晰明了,使讀者易于理解。)
4.再讀全文,請你用自己的話說說對文章主旨的理解。(生自由說)
(五根手指雖然都長在手上,作用和功勞卻各不相同。但是,無論每個手指的力量如何,只要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不只是手指,我們人也一樣,在集體中,只有齊心協力,發揮各自的特長,才能戰勝一切困難,取得勝利。)
三、聯系生活,感悟道理
課文通過描寫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態和性格,闡明了“團結就是力量”這一道理。請同學們聯系生活實際,說說作者筆下的五根手指分別讓你聯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
[教學板書]
22手指
手指大拇指:不美,最肯吃苦
食指:不窈窕,工作復雜
中指:養尊處優,工作略為扶襯
無名指、小指:秀麗可愛,能力薄弱根根團結有力量
[教學反思]
初讀課文,了解大意后,學生都很容易把握五根手指的特點,所以我把重點放在表達方法的體會上,抓住課文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進行整體理解。了解課文主要寫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態和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通過引導,學生能理解文章的主旨,最后我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想想五根手指分別代表了哪些人,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很高,都能說出一兩點,課堂整體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