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的模板(精選10篇)
教學設計的模板 篇1
計劃學時6學習內容分析本章內容主要以水為研究物質,通過水在三態之間的變化,使學生對三對物態變化的認識和理解;熔化和凝固這一節內容建立在汽化和液化的基礎上,是反映了物質在固態和液態之間的一對相互轉化的物態變化過程,主要通過學生的實踐活動,科學探索,討論交流等形式使學生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本質特點,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仔細的觀察能力和探究未知世界科學素養和科學精神,通過對冰和松香的熔化過程分別采用比較,圖像等具體的研究方法得到規律,使學生體會到科學探究的一些具體方法和措施,并結合在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使學生開拓視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1.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含義,了解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別,知道物質的固態和液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通過探究固體在熔化時溫度和狀態的變化規律,感知發生狀態變化的條件。
2.了解熔化凝固曲線的物理含義,通過探究,使學生進一步感知用圖像法研究物理量變化的優點;并知道有沒有熔化溫度是區別晶體和非晶體一種方法過程與方法:
1.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2.通過科學探究活動,使學生初步掌握通過比較及圖像等科學探究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探究活動激發學生對自然現象的關心和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奧秘的情感教學重點得出熔化和凝固的特點教學難點冰和松香的熔化實驗教學過程(可續頁)教學環節(內容及時間)教學過程和方法教師的活動學生的活動能力培養
新課引入(3分)
(1)媒體展示1:A水的沸騰B冰箱中的酒瓶那出后有水滴C冰雪消融D鋼水熔熔變鋼材
(2)引入課題:熔化和凝固板書:
2.3熔化和凝固學生觀察思考分析學過和未知的物態變化觀察能力新課教學什么叫熔化和凝固?(5分)
(1)媒體展示2:長江的源頭及正在熔化的冰凌(結合地理小故事)問題:在其中冰的狀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冰是如何會變成水的?能否讓水再變成冰?(后兩問不作具體的'解答)版書:熔化: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的現象稱熔化學生觀察討論猜想并概括出熔化和凝固的概念觀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及抽象思維能力凝固:物質由液態變成固態的現象稱為凝固熔化和凝固具有什么特點?(5分)
(1)要求學生觀察桌面上的各種器材問題:研究冰和松香的融化過程,我們應如何利用這些器材來研究?如何組裝?并組裝完成?
(2)提出實驗要求學生討論思考猜想并試著組裝由成功組裝的小組進行交流并作介紹猜想能力動手實驗能力合作與交流能力實踐探索(15分)巡視檢查各小組的實驗情況回答并糾正各小組在實驗中出現的問題及錯誤版書:二熔化和凝固的特點組裝實驗器材進行實驗操作觀察實驗現象收集實驗數據并匯報核對實驗數據展示根據數據畫出的實驗圖像觀察能力收集數據動手實驗交流與合作能力
實驗分析及總結(6分)
媒體展示3:冰和松香的熔化數據表格及根據數據畫出的曲線圖像問題:通過數據和圖象分析兩者的熔化過程有什么區別?在冰的熔化中具有什么特點?版書:
1.晶體和非晶體
2.晶體熔化的條件
(1)達到一定的溫度,
(2)繼續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
媒體展示4:聯系生活的練習訓練問題:如果是冰的熔液(水)再變成的冰,那其特點及凝固的圖象應該如何?
板書:晶體熔液凝固的條件
(1)達到一定的溫度
(2)繼續放熱(但溫度保持不變)
3.熔點和凝固點分析討論總結概括得出結論學生閱讀書P40一段并歸納說明學生分別思考并回答問題思考討論并試著畫凝固圖象分析歸納結論并交流歸納問題分析概括語言表達能力閱讀能力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判斷推理能力逆向思維合作與交流熔化和凝固的應用(5分)
媒體展示5:熔化和凝固在生活及生產中的具體應用的圖片。
問題:在我們周圍生活中還見到其他的熔化和凝固現象?板書:三熔化和凝固的應用對展示的圖片進行解釋學生思考并列舉一些熔化和凝固現象聯系實際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課后總結(5分)問題:通過這一課,我們了解到了哪些知識?利用書P40一些物質的熔點表中的數據由學生分別提出問題或自編一些練習題并作解釋學生分別回答所掌握的知識相互討論并分別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直到解決問題例:表中為什么沒有凝固點;鋁要熔化應滿足什么條件?;鋁鍋中能用來熔化鐵嗎?為什么水銀在常溫下是液態;在測量很低溫度時應用什么溫度計。
總結概括聯系實際運用知識解決問題能力課堂教學流程圖熔化:物質從固態變為液態的現象。
凝固:物質從液態變為固態的現象。
一、熔化1、融化特點:冰熔化時,溫度不變,需要吸熱;松香熔化時,溫度升高,需要吸熱。
2、晶體:具有固定熔化溫度的固體。
非晶體:沒有固定熔化溫度的固體。
3、熔點:晶體熔化時的溫度。
4、晶體熔化的必要條件:
⑴達到熔點;⑵吸收熱量(繼續加熱)。
二、凝固
1、凝固點:熔融態晶體凝固時的溫度。
2、熔融態晶體凝固條件:
⑴達到凝固點;⑵放熱。
教學反思1.本節內容的難點是如何來控制研究冰和松香的熔化實驗,實驗中材料的選擇也將影響到實驗的質量;其中的冰塊不宜太大,最好將冰塊磨成小顆粒或粉末。
2.實踐活動中每小組兩學生分別一中物質的熔化探究,教師不必作過多的干涉,讓他們在學中玩,玩中學,從而不斷提高其綜合素質。
3.在本節課的結束前留有一部分時間給學生提問,并采用看數據找信息,提問題,編習題等形式,同時采用互問互答方式,老師適當總結,從而將學生在課內探究的學習興趣延伸到課外。
教學設計的模板 篇2
一、教學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會讀生字組成的詞語,會寫“夸獎、斥責”這四個字。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找出愛迪生救媽媽的句子從而理解“恍然大悟”的意思,能用上學過的詞語說說愛迪生救媽媽的`辦法。
3、從愛迪生想出的辦法中領會他的聰明,愛動腦、多動手、善發現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在朗讀中感悟,用上積累的詞句說說愛迪生救媽媽的辦法,領會愛迪生的聰明可愛。[在詞語教學中,緊緊結合《課程標準》中“閱讀”的階段目標——結合上下文,在閱讀中積累詞語、運用詞語。對有些詞語采用讀對話、看圖,各種形式的說話練習的手段來理解。
三、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
學生:查找資料了解愛迪生。
四、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會讀生字組成的詞語,會寫“夸獎、斥責”這四個字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一、導入新課
(課件)同學們,你們知道愛迪生嗎?他是一位偉大的發明家。你們知道我們生活中的哪些東西是他發明的嗎?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關于他小時候的故事。(板書、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
1、聽讀課文,同時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課件演示)
2、自讀課文:讀音字音畫出生詞和其他自己不理解的詞語,想一想它們的意思以及在什么情況下使用。
3、生字辨析
(課件出示)生字:
yóu音序:y字義:動植物體內所含的脂肪物質。
油部首:氵組詞:油畫、汽油
結構;左右造句:我喜歡畫油畫。
jiǎn音序:j字義:
1、查
2、注意約束
檢部首:木組詞:檢查、早檢
結構:左右造句:老師在檢查我們的作業。
chá音序:c字義:翻著看。
查部首:木組詞:檢查、
結構:上下造句:老師正在檢查作業。
教學設計的模板 篇3
微課名稱:算法初步
預備知識
聽本微課之前需了解的知識:算法初步
設計思路
系統的復習算法的基本知識結構,涵蓋了算法初步的全部內容算法與程序框圖;算法語句;算法案例。
教學過程
一、片頭
內容:大家好,本節微課重點講解算法初步的.基本理論
二、正文講解
第一部分內容:
算法與程序框圖要解決的問題主要是:能夠設計出某些具體的、簡單的數學問題的算法,并用程序框圖描述.
第二部分內容:
算法語句與算法的基本邏輯結構是相對應的,因此在編寫程序的時候要先設計好算法,畫好程序框圖,然后根據程序框圖寫出程序.
第三部分內容:
算法案例是算法的實際應用,通過具體的典型事例:求最大公約數、秦九韶算法和進位制來說明算法、程序框圖和編寫程序的操作方法。
三、結尾
我練我掌握,給出一道練習題,對本講的內容進行簡單應用,鞏固提升,最后,祝同學們學習進步!
自我教學反思
一節微課復習一章的內容,很難做到面面俱到,只是想在最短的時間里讓學生所學內容進行回顧和加強,只是一個嘗試,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思考。
教學設計的模板 篇4
幼兒園教學設計方案:有趣的紐扣
中班數學活動
設計意圖:
中班幼兒在一日生活中經常能碰到分類這一問題,如給玩具分類,給衣物分類,等等,盡管多數幼兒都能完成簡單的分類任務,但這往往都局限于老師的吩咐與要求,因而想通過這樣一個數學活動讓幼兒能主動探索到可以根據物體不同的性質內容進行分類,并學習到各種分類的方法,同時還能了解到物與物之間都是存在一定的共性的。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主動探索發現分類的方法。
2、學會用多種分類的方法進行分類。
3、訓練幼兒的分類能力,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 教具:顏色(紅、黃、藍),形狀(正方形、圓形),大小(大號、小號)的紐扣若干。
2、學具:幼兒人手一份同上的紐扣。
3、衣服形狀的圖卡一張。
4、分類操作盤幼兒人手一個。
活動過程:
一、導入主題,激發興趣。
1、出示各種紐扣,請大家一起來說一說你看到的是怎樣的紐扣?(紐扣有三種顏色,有圓的和方的,還有大的和小的。)教師小結紐扣的特征。
2、出示衣服形狀的圖卡,請幼兒為它按上方形的紅色紐扣。
3、幼兒操作,教師小結:在一堆紐扣中一個一個找出來太慢,而且還容易出現錯誤,因此我們可以先把紐扣分分類,再進行操作時就會順利多了。
4、在教師的要求下,幼兒先按顏色這一特征對紐扣進行分類。幼兒操作,教師隨機巡視指導。
二、游戲活動:找找好朋友。
1、拿起黃色的一正一圓兩個紐扣,用紐扣寶寶的口氣說:“我們都是黃色的`紐扣,所以我們是一對好朋友。” 請幼兒小結為什么它們能成為好朋友?(因為黃色是它們共有的一個特征)
2、游戲:找找好朋友。師:“讓我們邊做游戲邊幫紐扣寶寶找朋友。”(以游戲活動的方式激起幼兒積極探索的欲望)教師講述游戲要求:說出兩個紐扣之間的一個相同特征就可以讓它們做好朋友。
①示范活動。教師手拿一個黃色的圓形紐扣和一個藍色的圓形紐扣說:“你能讓它們成為好朋友嗎?請你來說一說。”
②集體練習活動。教師分別出示:紅、圓與紅、正;黃、圓與紅、圓;藍、大與藍、小;圓、小與正、小;……請幼兒說說它們兩兩之間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由于放成一堆的紐扣總類繁多,因而對幼兒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可通過對單獨兩個紐扣進行比較,進而總結出可以作為分類依據的幾種分類方法,并由此體現了在活動的難點之處是引導幼兒能主動探索發現分類的不同方法。)
3、教師小結:我們不光可以按照顏色來進行分類,幫相同顏色的紐扣找到好朋友,我們還能按照形狀來分,把圓形的紐扣集中到一起做好朋友,還能按照大小幫大個子和小個子的紐扣都找到好朋友。
三、自由分類活動。
1、為自己的一份紐扣分類,可以按照自己想要分的類別進行活動。
2、分好后鼓勵幼兒說一說自己是按照何種類別進行分類的。(活動環節三正好將本次活動的重點:學會用多種分類方法對紐扣進行不同形式的分類進行再一次的鞏固、強化)
活動延伸:
1、課后為班級里的積木按不同的方式進行分類。
2、由家長帶領幼兒到超市里去找找看,超市里貨架上的商品都是按什么特征來分類的。
教學設計的模板 篇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會生字新詞。
3、能聯系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亮產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4、通過朗讀訓練,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啟發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學重點難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能聯系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亮產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3、通過朗讀訓練,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啟發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學具準備及輔助活動]:賽詩會
[主要板書計劃]:
16
望月
月下江景
美麗如畫
比背詩句
聰明好學
想象月亮
愛幻想
獨坐甲板
展開幻想
[作業設計、安排]
課內:抄詞、寫近義詞、背誦課文、練習冊部分作業
課外:背課文、賽詩會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2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清文章脈絡。
一、背詩導入,板書揭題:
1、同學們知道哪些有關月亮的詩歌?請大家背一背,一人一句。
2、揭題
二、初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
1、明確:讀通全文,劃出不理解詞句,想清解決。
2、學生讀文,自學字詞
3、指名分段朗讀。
4、詞義質疑:
清輝:淡雅清純的光輝。
凝望:出神地看
繪聲繪色:形容敘述、描寫生動逼真。(聯系課文)
云絮:絮,像棉絮的東面。淡淡的云朵。
剪影:照人臉或人體輪廓剪紙成形。這里指事物的輪廓。
不假思索:假,借用。用不著想,形容說話,做事迅速。
晶瑩:光亮而透明
隱隱約約:看起來不很清
5、存疑:
“詩,和月光一起,沐浴……,……清幽曠遠”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1、默讀課文,思考:課文是不是單單寫月亮的?除了寫月亮還寫了什么?
2、指名回答:板書:景比賽想象
3、我們應怎樣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賞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小外甥和“我”比賽背誦寫月亮的詩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對月亮的獨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獨身一人在甲板上展開了幻想的翅膀。
四、課堂練習
1、進行寫字指導甥瞳仁鎖絮幽欠
2、鋼筆描紅、臨寫。
3、寫近義詞
光點凝望驚奇封閉
4、抄詞:
清輝流動封銷不假思索光斑瞳仁
閃爍挑戰剪影繪聲繪色沐浴比喻
云絮呵欠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一、聽寫詞語
二、學習第一段
1、師讀課文,讓學生閉上眼睛用心地聽,仔細想想你的感受是怎樣的?
3、同學們,想不想把這幅畫畫出來?
4、學生細讀課文,思考作者描繪的“圖畫”上有哪些景物以及這些景物是什么樣子的?
交流。
景物:月光江面蘆蕩梅林山峰
江面----浮光躍
蘆蕩梅林山峰----鍍上花邊
5、學生當場打開畫筆進行繪畫,其它同學根據課文內容進行評議。
6、播放第一段錄音(誦讀),再看看同學畫的圖感受意境。
6、看圖,嘗試背誦。
三、學習第二段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調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頭凝望著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師質疑:月亮怎么會叫醒人?
3、出示句子:小外甥聰明好學,愛幻想,和他交談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聰明而又好學體現在哪里?
角色讀5--11節。
4、了解詩句意思。
5、指導讀詩、背詩。
6、教師口述,引入情境,詩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這兩種美妙的東西一起滋潤著
“我們”的心田,使我們天比舒暢,美麗而幽靜,空曠而遼遠的氣氛中。
出示句子:詩,和月光一起,沐浴著我們,讓我們清幽曠遠的氣氛中。
反復朗讀,體會意境。
7、小結談話,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
學習了第二段課文,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小外甥聰明好學,愛幻想)
四、作業:《練習冊》P54、二、三)
收集有關山水的古詩,背一背,準備賽詩會。
第三課時
一、復習:
課文中的小外甥是一個什么樣的小孩子?
愛幻想又體現在哪里?
讓我們繼續學習。(板書:愛幻想)
二、學習第三段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提問:這一段寫的是什么?(板書:想象月亮)
小外甥是怎樣想象月亮的?畫出有關句子,連起來說一說。
出示句子:“像眼睛,天的眼睛”“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歡看我們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閉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睜開,每個月都要圓圓地睜開一次……”
你覺得小外甥的想象怎么樣?請聯系你的生活經驗去感受一下。
自由讀句子,指名讀。
3、討論交流。(想象奇特,富有童趣)
4、繼續讀課文,找出描寫小外甥說話時的動作,神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
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個問題來……
他瞪大眼睛等我們回答,兩個烏黑的瞳仁里,各有一個這晶晶的小月亮閃閃發光。
……小外甥幾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他繪聲給色地說著,仿佛在講一個現成地童話故事。
圈出你認為應重讀的詞,讀,品味。
學生交流感受。
5、分角色讀這一段。
三、學習第四段。
1、齊讀課文
2、提問:這一段寫什么?
(板書:獨坐甲板,展開幻想)
3、啟發談話:在小外甥的感染下,作者也情不自禁地展開了幻想的翅膀。你們想不想隨作者一起去幻想一下?閉眼。
四、聽錄音,展開幻想。
閉眼,現在,你變成了作者,甲板上只留你……
引導說說幻想中的東西。
五、作業
1、背誦課文
2、賽詩會(課外)
第四課時
教學目的:
⒈通過活動,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月景的美麗以及人們借月亮來寄托思念、抒發情懷的思想感情。
⒉培養學生想象力、自主創造能力和語文綜合表達能力。
教學準備:
⒈收集并背誦描寫月亮的古詩,學唱有關月亮的歌曲。
⒉排練小合唱《月光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⒈清幽的夜空,明月深情地凝視著大地,靜靜地傾灑著它皎潔的光輝。從古至今,月亮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直是神圣的象征,它以其曠遠和神秘寄寓著人們幽遠的思念和無盡的遐想,像這樣的圖片老師還收集了一些,同學們想不想看一看?
⒉多媒體出示月景圖。
[通過觀看幾幅美麗的月景圖,把學生帶進了如詩如畫的月夜,這樣的情感創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了學生的求知渴望。]
⒊從同學們情不自禁的贊嘆聲中,老師體會到同學們被美麗的月景迷住了,誰來描述一下自己所看到的畫面?
⒋千百年來有多少文人墨客,為月亮所傾倒,被月景陶醉,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美麗詩篇,老師有一首最喜歡的寫月的詞,同學們想不想聽聽呢?
⒌誰來把你最喜歡的寫月詩讀給大家聽聽呢?
⒍看來同學們積累了很多寫月的古詩,接下來我們來做個游戲好嗎?
二、游戲輔助,加深理解。
⒈第一個活動:看題目,背古詩。
⑴六個詞語各代表一首古詩,請選手選擇。
⑵依次看題目背古詩,背不出可以朗讀。
[通過看詩題背古詩,檢查了學生對寫月詩的積累情況。]
⑶小結:剛才各組同學都表現不錯,特別是朗讀時很投入,很有感情。
⒉不過,剛才的游戲只是個熱身賽,接下來的游戲難度就增加了,但也更有趣了!
⒊第二個游戲:給圖畫配古詩。
⑴每個詞語后面是一幅畫,老師已經給圖畫配上了一首詩,也請同學們根據畫面內容來配一首古詩,看看我們配的古詩是否相同。
⑵依次看圖畫配古詩,并朗讀古詩。
[讓學生根據自己對圖畫內容的.理解來繪圖畫,配上適當的古詩,實際檢查了學生對寫月詩的理解情況。]
⑶小結:能給圖畫配上合適的古詩,看來同學們不光會背古詩,而且對古詩還有一定的理解。
⒋同學們有沒有發現我們剛才所朗讀的這些詩除了都寫月亮之外,還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呢?(板書:幽遠的思念)
[通過恬當的小結,揭示了傳統的月亮文學,也達成了教學目標。]
⒌第三個游戲:唱月亮的歌曲。
月亮在詩人眼中是個寵兒,在其他的藝術家心中也是最為鐘愛的,例如歌曲當中就經常出現月亮。
⑴誰來唱幾句有關于月亮的歌曲?
⑵我們學校合唱隊曾經唱過一首歌叫《月光光》,非常好聽,我們班有好幾個合唱隊員,我們來欣賞一下他們的表演。
⑶請同學們說說聽完后的感覺。
⑷我怎么聽著聽著想睡覺呀?請合唱隊員解釋一下。
⑸小結:怪不得聽著聽著,我好像回到了兒時,躺在搖籃里沉沉睡覺,原來月亮確能引發人無盡的遐想。(板書)
三、分組合作,借月抒懷。
⒈除了詩、歌曲還有很多種藝術形式可以借月亮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這樣吧,我給大家創造一個機會,學做一回藝術家。
⒉多媒體出示:“現在你是一個藝術家,請你用編歌、寫詩、書法、畫畫、朗誦、寫話等形式通過月亮來表達你的情感。”
⒊學生匯報,說清楚作品是什么?為什么創作這幅作品?
[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形成依賴于主體的親身實踐,在寫詩、畫畫、編歌等實踐中,學生把感知、理解、內化的知識轉化為了運用的能力。]
⒋總結全文。
聆聽著同學們的匯報,老師更深刻地感受到月亮是一首恬靜的詩,是一曲委婉的歌,是一幅含蓄的畫,是一段綿長的情,讓我們在《小白船》優美的旋律中,再一次領略一下美麗的月景帶給我們幽遠的思念和無盡的遐想。
教學設計的模板 篇6
1、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法的計算法則,并能熟練地進行計算。
2、使學生掌握分數乘加、乘減混合運算,理解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對于分數乘法同樣適用。
3、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法應用題中的數量關系,會解答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
4、使學生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求倒數的方法。
單元重點:
分數乘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
單元難點:
1、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根據分數乘法的意義去解答這類應用題。
2、分數乘法計算法則的推導。
1、分數乘法
(1)分數乘整數
教學目標:
1、在學生已有的分數加法及分數基本意義的基礎上,結合生活實例,通過對分數連加算式的研究,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能夠應用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2、通過觀察比較,指導學生通過體驗,歸納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引導學生探求知識的.內在聯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演示,使學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這過程中感悟到數學知識的魅力,領略到美。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總結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出示復習題。
(1)列式并說出算式中的被乘數、乘數各表示什么?
5個12是多少?9個11是多少?8個6是多少?
(2)計算:
++=++=
二.引出課題。
++這題我們還可以怎么計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分數乘法。
1、利用++教學分數乘法。
(1)這道加法算式中,加數各是多少?(都是)
(2)表示幾個相同加數的和,我們還可以用什么方法來計算?怎么列式?(乘法,3)
(3)++=9,那么++=3,所以3=____________=9。同學們想想看,3=9計算過程是怎樣的?誰能把它補充完整。
2、出示例1,畫出線段圖,學生獨立列式解答。
(1)引導學生看圖,理解人跑一步的距離相當于袋鼠跳一下的,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離即這一整條線段看作單位1。把這條線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離。
(2)引導學生根據線段圖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那么人跑3步的距離相當于袋鼠跳一下的幾分之幾?就是求3個是多少?(列式:3=)
3、結合以上兩題,歸納出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
分數乘整數,用分數的的分子和整數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
4、練習:
練習完成做一做第2題。
5、教學例2
(1)出示6,學生獨立計算。
(2)根據計算結果,學生觀察討論:乘得的積是不是最簡分數?應該怎么辦?
(3)學生通過自己的想法的來約分:A、先約分再計算;B、先計算得出乘積后約分。
(4)對比,讓學生體會先約分再計算的方法比較簡便,同時向學生說明先約分的書寫格式。三、練習
1、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題。(提醒學生,計算前先觀察分數的分母與整數是否可以約分,養成先約分在計算的習慣)
2、做一做第3題。(先讓學生說說解題思路,討論先算什么可以使計算簡便。如果用連乘算式,要提醒學生先約分再計算。)
三、作業
練習二第1、2、4題。
教學設計的模板 篇7
教學目標:
1、 了解散文的結構特點
2、 了解散文的常用手法
3、 欣賞積累散文優美的語言
教材分析:
初三學生讀散文不但要讀出淺層次的內容,不但要體悟到文章的情感和中心,更重要的是要嘗試做“小小鑒賞家”,學會從表現手法的角度去欣賞和解剖,在有滋有味的鑒賞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寫作規律的影響。
《白鷺》是一篇寫物的精美散文,總分總的結構,圍繞“詩”這一特點,分別從這樣幾個角度來表達:外貌特征、水田釣魚、悠然樹頂、黃昏低飛,全文自然地使用了這樣一些手法:對比、比喻、擬人,用自然清麗的語言勾畫出脫俗清雅的白鷺形象。
《關于散文〈白鷺〉》是一篇鑒賞性的小品文,作者先談了散文的大體特點,羅列了各個大家的散文風格,然后說到郭沫若的散文風格,最后著重賞析《白鷺》。賞析《白鷺》作者使用了這些的方法:總體概括課文內容、適當摘抄呈現課文內容、引用古人、名人的品論性的語言。教學重點為了解散文的常用手法;教學難點為教會學生欣賞散文的思路方法新課 標第 一網
教學設想:
學《白鷺》、寫《白鷺》、談共鳴。學生學習《白鷺》,寫出自己的鑒賞小品文,然后將自己的閱讀感受與曉雪的進行對照,談比較之獲。尊重學生對文章的原始體驗,在學生活動的基礎上教師授以思路方法,學生通過對照比較自主提高鑒賞散文的能力。
教學設計:
一、朗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
學生自由讀課文,并說出文章“總-分-總”的結構,說出作者眼中白鷺的特點-“詩”。
二、默讀課文,說說“詩”的內涵
1、帶著“作者為什么說白鷺是一首‘詩’”的問題,學生再讀課文,并圈畫點評。
學生隨機回答教師點評小結:白鷺的外貌淡雅而精致仿佛是一首小巧別致的詩;白鷺與清水之微波余輝,田地之拙樸闊然而構成的田野水墨畫是一首古樸靈動的詩;白鷺在寂寥迷蒙的清晨獨立枝頭,悠然眺望是一首意蘊清絕的詩;白鷺低飛于黃昏的空際,又是一首浪漫而多情的詩。
2、細讀課文,選擇課文最鐘愛的一點,簡略地寫寫曉雪說《白鷺》這篇文章是“詩”的原因。
教師示范:
文章的意境很有詩意
“黃昏的空中偶見白鷺的低飛,更是鄉居生活中的一種恩惠。那時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這段文字描寫出了一幅宏闊而又純凈的畫面,暮至而息的白鷺成了空中的精靈,成了宙宇間一道絕美的舞蹈者,非常形象真切地演繹著“清澄”者個詞語的內涵。
學生自由閱讀、討論、書寫、交流。
生1:
文章的結構是一首詩
開頭和結尾巧妙呼應,凸現主體,強調白鷺特點。中間選擇幾幅別有特色的畫面圍繞“詩”來呈現。這樣的結構小巧別致,玲瓏剔透。
生2:
文中的比喻是一首詩
“在清水田里時有一只兩只站著釣魚,整體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畫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為白鷺設計出的鏡匣。”
本體是水田與白鷺,喻體是琉璃畫,是一幅有水有田有白鷺的畫,讓人頓時就聯想到那清雅素凈的中國水墨,這純凈的境界不正是詩的內核嗎?
生3:
文中的擬人是一首詩
“孤獨地站立在小樹的絕頂……而它卻很悠然……”
孤獨地站立、沉靜地思考不正是詩人所特有的本質?“悠然”不又顯得白鷺是如此瀟灑而淡定?
生4:
文中的對比是一首詩
“白鶴太大而嫌生硬,即如分紅的朱鷺或灰色的蒼鷺,也覺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尋常了。”“或許有人會感著美中的不足……不,歌未免太鏗鏘了。”
用白鶴與朱鷺、蒼鷺比出白鷺的小巧與別致的美,用鏗鏘的歌比出白鷺的婉約柔和。這率性地對比正表明了作者對白鷺的由衷地贊賞。
生5
……
三、選段朗讀課文,表現文章的詩情畫意
指名讀、學生點評、教師指導,生演讀。
四、讀《關于散文》,說說作者談《白鷺》的哪些語句與你產生了共鳴。
教師示范:
“我喜歡散文,就在于它的隨意性和多樣性,就在于它是一種沒有固定格式的最自由自在的文體。”
我揣摸作者說的就是散文的特點“形散而神聚”,《白鷺》不正是這樣的嗎?中間的那幾幅畫看似隨心所欲,其實每幅都充滿詩意;兩次對比,看似任性而為,其實每次對比的目的都是為了表達對白鷺的欣賞與喜愛。
學生在書上圈畫、點評、交流。
生1:
“郭沫若的散文……也有的寫得柔婉清麗、秀美含蓄……就是后一類散文的典型例子。”
《白鷺》中白鷺的形象確實清麗而秀美,語言柔婉而含蓄,就像一位待嫁的'新娘欲說還羞。
生2:
“這篇散文,用非常精彩、極其簡練的文字,抒寫了作者對白鷺的獨特的感受和獨到的認識,絕妙地描繪出白鷺……”
文中“那……增之一分則嫌……,減之一分則嫌……,素之一忽則嫌……,黛之一忽則嫌……”的句式,整齊而又精練地描摹出白鷺的美麗外貌也表達了作者的獨特欣賞角度和欣賞感受。
生3:
萊辛說:“不要讓人一看了事,應讓人品味,反復地品味。”
曉雪引用的這句話正適合《白鷺》,《白鷺》的語言、《白鷺》所勾勒的白鷺的形象、《白鷺》所營造的意境、《白鷺》所表現的白鷺的靈氣都讓人越讀越有余味。
生4:
“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風,如云,如霞,如煙,如幽林曲澗,如淪,如漾,如珠玉之輝,如鴻鵠之鳴而入寥廓。”
曉雪引用的古人語段,提煉出《白鷺》一文中白鷺的清新淡雅、脫俗不凡的氣質,也點出了郭沫若此類散文的特點——秀美含蓄、婉約清麗,同時又意境深遠、令人回味不已。
生5
……
五、按照一定的結構進行課堂小結
題目:初三學生如何欣賞散文(以《白鷺》為例)
內容:散文作者的總體風格:
散文主要內容與情感:
散文語言特點:
散文手法簡析:
六、作業:
選擇你喜愛的一篇散文,嘗試寫鑒賞性的小品文。
板書設計:
散文作者的總體風格
散文主要內容與情感
散文家談散文:
散文語言特點
散文手法簡析
教學設計的模板 篇8
教學設想:
整合各學科資源,體現新課程理念,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的統一。
學習這個專題,要引起學生對文化現象的關注,初步了解“長城文化”的內涵及其價值,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辯論中,培養思維的深刻性,對文章能作深層次的理解,提高思辯能力,學會綜合和概括,吸收豐富的文化營養。
在本課學習中,充分發掘學生資源,讓他們自己動手制作小型課件,介紹三個歷史時期的長城有關情況,并展開一次關于長城問題的辯論,讓學生從這一系列活動中真正深入文章作探究,并自主地合作,實現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綜合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及網上查找資料等能力的培養。
教學設計:
一、新課導入:
歌曲《長城長》導入
二、感知、探討:
1、課前預備:學生分三組制作有關三個歷史時期長城的一些資料。
2、接下來就由我們當中的同學自己當導游,去感受一番長城的古老歷史。
3、三組學生分別派兩名代表,一生操作微機,播放長城的有關資料,一生充當講解員,向大家依次介紹先秦長城、秦長城、明長城的歷史及相關軼事。
三、研究、探討:
播放近年來關于長城被人為或自然毀壞的畫面及報道,以及由此引發的爭論“應不應該重修長城”,學生就這個問題展開辯論,發表自己的看法。
四、綜合、概括:
1、學生總結發言。
2、教師提問:如果大家有機會到北京去游玩,你想不想去看一看長城?
3、學生回答,并說說想看一看的原因。
4、教師概括:
長城是古代建筑典范的代表,它也是金戈鐵馬、民族爭和的見證;它有豐厚的文化底蘊,更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雖然我們現在無緣登上長城,做一回好漢,但接下來可以先通過屏幕來睹長城的風采。
5、觀看紀錄片《長城》片段。
五、宣布下課
教學設計的模板 篇9
一、指導思想:
本課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方針,以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能力,發展學生個性,寓德育于體育與健康教學之中為指導思想,激勵學生主動探索,激發學生內在動力,讓學生在活動中培養興趣,在興趣中學會思考,在思考中掌握動作,在掌握動作中提高運動能力和發展身體素質。結合高一年級的特點,讓學生進行自主性練習,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學習體育基礎知識、基本技術,發展技能的同時,并在歡快的氣氛中娛樂身心、增強體質,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體育興趣、愛好、發展個性,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逐步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
二、教材內容:
高一年級籃球教學是建立在初中籃球教學基礎上的,所以,高一年級教學要與初中教學內容自然銜接,教學時,一方面要注重了解學生初中階段籃球教學的情況和掌握程度,另一方面,要注意復習初中已學的基本動作和基本配合,以達到高、初中的自然過渡。因此確定為:《碰籃板練習、三人行進間傳接球、半場擂臺賽》。
三、教材分析:
本課主教材是籃球行進間的傳接球,它是籃球運動中最主要的基本技術,是高中籃球教學重要組成部分,是更好地學習其它技戰術的基礎,傳接球技術好壞直接影響到集體力量的發揮和戰術配合的質量,所以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學習和掌握這一技術。這一內容在小學和初中的《體育與健康》中就已經介紹學習,所以學生對此教學內容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和掌握。傳接球技術的`基本方法并不復雜,但要做到準確、熟練、隱蔽、快速,同時要迅速轉換銜接其它技術動作就比較困難。因此,本課著重解決在各種情況下學生控制、支配球的能力,鞏固提高傳接球技術同時加強準確性、熟練性,為以后的教學競賽和學生籃球興趣的培養打下良好基礎。
四、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讓學生體驗籃球運動樂趣,理解技戰術在籃球比賽中的運用。
2、技能目標:學生能自主運用各種傳球的方式,鞏固、提高傳接球技術,在比賽中能有意識的加以運用。
3、情感目標:學生在練習中能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樂意表達個人見解。培養學生善學善思、合作的能力,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五、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技術的規范性難點:傳接球時機與整體配合意識。
六、教學策略:
本課的教學指導思想主要采用教師啟發指導,學生反復練習的教學策略,發展學生的個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運用靈活多變手段,做到身心結合,努力達到教學目標。全課的組織結構不拘泥于過分的統一規整,而以服務練習與教學為目標,力求合理、緊湊、流暢、新穎。全課教學的內容及手段,用循序漸進、分解和組合的方式進行教學,同時創設情景教育、特色教育,既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又陶冶了學生情操。
七、場地器材:
籃球場二塊、籃球8只、錄單機一臺。
八、安全知識:
練習時有安全保護意識,自我保護。
九、預計“運動負荷”:
本次課練習密度約40%左右,平均心率為125±5次/分。
教學設計的模板 篇10
設計背景:
期中考試結束,班級學生由考前的超負荷運作進入一個相對放松階段,班級里難免彌漫浮躁的情緒。對于學生個體而言,無論考試發揮出色還是失常,考試結果對于他們的影響總是不能延續到下一次考試,往往在兩三天后就煙消云散。然而在通向高考的路上,每次階段性考試最重要的不是結果的數值而已,是對于自己上階段學習過程中經驗的總結和問題的反思,進而調整自我,重新出發,這才是考試對于學生的真正意義所在。
活動目標:
1.做好一次有效的階段性自我評價。
2.確立新目標,找到新動力。
3.樹立自我管理意識,并且逐步學會有效的自我管理。
4.在交流中產生心靈的共鳴和碰撞,樹立集體認同感,進一步增強班級凝聚力。 活動準備:
1.班主任設計一份問卷調查形式的.個人期中小結。個人小結包括以下內容:
①本學年階段性考試成績曲線圖。
②給本學期以來的自己一句話評價。
③寫出一個確實影響了學習的因素。
④我的學習有動力么?
⑤寫出一個班里你最佩服的人。
⑥目前對你來說有效自我管理的最大困難是什么?
⑦請你的朋友送你一句表揚和一句批評。
⑧請以“我喜歡現在的自己”或“我討厭這樣的自己”為話題,寫不少于四個排比句。
2.認真閱讀學生每份個人小結,了解學生對待本次期中考試的態度以及近階段思想狀態,分類匯總,選擇四位不同層次,不同心態,不同問題的學生準備班會交流。
3.開班委會了解班情,班長根據班級具體情況準備好總結發言。
活動過程:
一、班主任開場白
要點:簡要點評本次考試的班級情況,明確本次班會的目標不在分析成績,而在分析自己。希望同學們能在一次期中總結班會中找到自我,走近他人,融入集體,完成一次心靈的成長。
二、 同學交流
1.請四位同學交流自己的期中小結。
2.其他同學根據同學的發言談自己的共鳴和感想。
3.對于學生交流中的“學習動力”、“干擾因素”、“自制力”這幾個熱門話題進一步充分展開討論。
4.班主任點評總結,肯定同學們的表現,用三個哲理小故事結束本環節內容。
三、班長發言
從班長的角度看班級,對于上一階段的班情進行分析,對同學們提出期中考試后各個方面的要求,為班級確立一個共同奮斗的目標。
四、班歌合唱
全班合唱班歌《奇跡再現》,激發學生的熱情,在激昂的樂聲和鼓舞人心的歌詞中結束本次主題班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