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語文課教學設計(精選13篇)
《琥珀》語文課教學設計 篇1
《琥珀》這篇課文是德國作家柏吉爾寫的一篇說明文,也叫科學小品。作者用活潑、通俗易懂的文筆,發揮充分合理的想象,介紹了有關琥珀的科學知識,假想了這塊琥珀形成的過程,從而判斷了它在科學上的科學價值。這一課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了解琥珀的形成過程和形成的必備條件,并從這塊琥珀推想出故事的過程,發展學生的想象和推理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為了使學生自覺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激起他們對琥珀的興趣,我在課前作了如下布置:選擇你喜歡的途徑,搜集有關琥珀的資料(包括圖片)。
我采用了“篇末入手”的變序教學法,這種方法可以營造寬松的課堂氣氛,激勵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求知心切,積極性高,能引起學生的思考興趣,對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大有好處,既解決難度較大的科學知識,又降低了坡度,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一、創設情境活動
精心設計了活動幻燈片、錄音等,創造情境,為學生提供生動活潑的視聽形象,加強語文信息刺激,使學生眼、耳、口、手協調識記,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理解,提高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記憶效果。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并激發了學生愛自然、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思想感情。
二、不足之處
本節課中學生的朗讀訓練不夠,真對學生朗讀的情況,應多指導范讀、引讀、分角色讀、分小組讀等多種形式的讀。就一個自段的朗讀到位,不應一帶而過,應當在理解的基礎上感悟讀得有情感,有滋味。課的開始,我讓學生匯報關于琥珀相關資料,有的用文字介紹,有的根據圖片介紹,有的利用電腦視頻介紹,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這個互動環節他們更全面了解了琥珀的特點,進而導入課文:文中的琥珀什么樣子?采用了“篇末入手”的變序教學法,激勵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求知心切,積極性高,能引起學生的思考興趣,對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大有好處,既解決難度較大的科學知識,又降低了坡度,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指導。如:琥珀的`形成需要哪些條件?課文中哪些是想象的,哪些是真實的?先讓學生默讀課文然后學習小組在小組長帶領下根據學案,找出描寫琥珀形成過程中松脂球形成的段落(從第二至第九自然段)從中得出松脂球形成的條件1、在一個太陽光很強烈的夏日;2、在一大片松林里;3、松脂不斷地往下滴;4、一只蒼蠅和一只蜘蛛剛好遇到一起。同學們很快找出了條件并發現作者在描寫這個故事的時候用了許多生動有趣的寫作手法。例如:第八自然段有一句“兩只小蟲都淹沒在老松樹的黃色的淚珠里。”這是一種擬人的寫法,同時把兩只小蟲無可奈何的樣子表現得淋漓盡致。作者在寫兩個小動物行動時用了一系列的動詞突出它們的活潑可愛:小蒼蠅“展開”、“!、“撣撣”、“拂拭、“飛舞”,蜘蛛則是“爬”、“劃動”、“撲”……這些收獲全是小組合作探究的結果。
本節課中的朗讀訓練不夠,針對學生朗讀的情況,應靈活地因勢利導指導范讀、引讀、分角色讀、分小組讀等多種形式的讀。應當在感悟后的基礎上讀得有情感,有滋味,畢竟語文課的特點還是要突出。
《琥珀》語文課教學設計 篇2
一、教育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知道琥珀的形成和發現的過程及在科學上的價值,懂得任何事物的形成和發展都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
2、體會科學家是怎樣進行合理想象的。
3、完成“思考·練習”的第二題。作者是怎樣想象這塊琥珀的形成經過的?按照提綱,說說科學家這樣想象的根據。
4、指導學生列出琥珀是怎樣被發現的提綱,再說說科學家這樣想象的根據。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6、通過本課的學習,激發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和愛好。
二、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理解科學家是怎樣根據這塊琥珀進行想象的,體會科學家想象的合理性是本課的重點。通過課后“思考·練習”中第二題解決重點。
四、教學過程
課前一說。
揭題、引讀
1.揭題。同學們你們都見過什么化石?(學生可能回答在博物館中見過恐龍化石、海龜蛋化石、類人猿頭骨化石等。)你們見過松柏樹脂的化石嗎?松柏樹脂的化石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琥珀”。隨之板書課題。指導學生根據拼音讀準課題。
2.引讀。課文中講的是一塊什么樣的琥珀?請快速瀏覽課文找出來讀一讀。(課文最后一段的前三句話)錄像機出示琥珀的投影,讓學生仔細觀察,特別注意它們腿的四周顯出好幾圈黑色的圓環。
發揮想象,練習表述
這是一塊與眾不同的琥珀,兩個小東西是怎樣被關到里面的,你能發揮想象講述一個小故事嗎?指1-2名同學試說。
。ㄈ┛纯醋髡呤窃鯓酉胂蟮,把想象的部分找出來做上記號,再指名讀出來
(四)理解脈絡,討論分段
1.仔細分析一下作者的想象分哪兩部分內容(一是琥珀的形成過程,一是琥珀的發現過程)指名分別讀出這兩部分。
2.這兩部分內容作者描寫較細致的是哪一部分?(琥珀形成的過程。)邊讀邊想琥珀形成需要哪兩個階段?(①松脂球的形成;②松脂球變成化石。)
3.討論分段。全文可分為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講這個故事發生的時間。
第二段(從“一個夏天”到“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講這塊琥珀形成的過程。
第三段(從“海風猛烈地吹”到“這是很少見的”)講這塊琥珀的發現過程。
第四段(最后一個自然段)講這塊琥珀在科學上的價值。
。ㄎ澹⿲W習重點內容,教師點撥
完成“思考·練習”的第2題。
科學家是怎樣想象這塊琥珀的形成經過的?按照提綱說說科學家這樣想象的根據。(可同位互說,后集體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1.約摸算來,總有一萬年了。
。ā凹s摸”大概估計。因為這個時間是推測、估算的。總有一萬年了的意思是:至少有一萬年了,不會少于一萬年。這個推算、估計是有根據的,因為松脂球變成化石,需地殼變動,松樹腐爛,松脂球淹沒在泥沙下變成化石至少也得一萬年之久。)
2.夏天,晌午的太陽光熱辣辣地照射著整個樹林。
。ㄧ晔枪糯砂貥渲幕R纬社瓯仨毦邆涞牡谝粋條件是要有松樹、柏樹,所以科學家想象這個故事發生在一個松樹林里。光有松樹還不夠,還要松樹滲出樹脂來。所以科學家想象這個故事發生在一個炎熱的夏天。松樹滲出的一滴松脂能同時包住一只蒼蠅和一只蜘蛛,這滴樹脂一定是很大的,只有在非常熱的時候松樹才能滲出這樣一大滴樹脂,所以科學家想象這是在“太陽光熱辣辣地照射著整個森林”的晌午。)
3.海在很遠的地方翻騰怒吼。
(由松脂球變成化石,還需要具備一些條件,這就是要經過很長時間,而且淹沒在地層里面,所以科學家想象,離森林很遠的地方海在翻騰怒吼,后來發生地殼變動“陸地漸漸沉下去,海水漸漸漫上來,逼近那古老的森林”最后森林被海水淹沒,松脂球淹沒在泥沙下面,又過了幾千年變成了化石。)
4.蜘蛛剛撲過去,一大滴樹脂從樹上滴下來,剛好落在樹干上,把蒼蠅和蜘蛛一齊包在里頭。
(這塊琥珀與一般的琥珀不同,它里面包裹著一只蒼蠅和一只蜘蛛,因此,這塊琥珀的形成必須具備特殊的條件,那就是事情非常湊巧,蒼蠅和蜘蛛正巧在一起,而且挨得非常近,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來,而且正好把它們一齊包在里面。從“剛”、“剛好”、“一齊”等詞語看出事情真是巧極了。如果不是湊巧,就不可能形成這樣一塊琥珀。)
。┌凑丈厦娴膶W習方法,先列出琥珀是怎樣被發現的提綱,再說說科學家這樣想象的根據
參考下列提綱:
1.風吹浪涌,卷到岸邊。
2.孩子赤足踏著,挖出。
3.漁民認出琥珀。
。ㄊ紫仁恰芭炫鹊牟押@锏哪嗌尘淼桨哆叀,也把埋在泥沙中的琥珀卷到了沙灘上,這才有了被發現的可能。發現琥珀的是漁民父子倆:孩子好奇心強,踏著一塊硬東西就把它挖出來;父親經驗豐富,認出是塊少見的琥珀。)
。ㄆ撸└星槔首x,深化理解
。ò耍┵|疑問難
(九)總結全文
作者通過一塊裹有蒼蠅和蜘蛛的琥珀,運用有關這方面的科學知識,展開了合理地想象,想象出這樣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這個故事雖然是推測出來的,但有科學的根據,因此是合乎情理,令人信服的。文章先寫這塊琥珀是怎樣形成的,是在什么條件下形成的,接著寫這塊琥珀是怎樣被發現的,最后寫這塊琥珀的特征以及它的價值。說明在遠古時代,世界上早已有蒼蠅和蜘蛛了,點明文章中心。
五、布置作業
1.在括號里填上帶點字的正確解釋條。(只填數碼)
(1)海水漸漸漫上來。( )
(2)這兒,漫山遍野盛開著野花。( 。
。3)無論做什么事我們都要認真,決不能漫不經心。( 。
漫:①到處都是,遍。
②不受拘束,隨便。
、鬯^滿,向外流。
(1)老松樹滲出許多松脂。( 。
(2)這些教科書滲透著烈士的血。( 。
滲:①液體從物體的細小空隙透過。
、诒扔饕环N事物或努力逐漸地進入到其他方面。
2.填空。
。1)約摸算來,總有( 。┠炅恕
。2)夏天,晌午的太陽光( 。┑卣丈渲麄樹林。
。3)( )在很遠的地方翻騰怒吼。
。4)蜘蛛( )撲過去,( 。┌l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從樹上滴下來,( 。┞湓跇涓缮希焉n蠅和蜘蛛( )包在里頭。
教學后記:
《琥珀》語文課教學設計 篇3
第一課時
。ㄒ唬┙沂菊n題,質疑
師: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有一天,在大海邊,一位漁民帶著孩子走在沙灘上,孩子赤著腳,忽然孩子踩著了一塊硬東西,他把它挖了出來。“爸爸,你看這是什么? ”漁民接過仔細地看了看,“這是琥珀,孩子”他高興地說:“有兩個小東西關在里面呢,—個蜘蛛,一個蒼蠅,這是很少見的。”接著出示琥珀圖片。
揭題,板題?吹竭@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學生可能提出:琥珀是什么?它是怎樣形成的?誰發現的?)
教師小結:剛才同學們提出了很多問題,提得非常好,說明你們都是愛動腦筋的孩子,聰明的孩子,也是最棒的孩子。下面我們看這塊琥珀(出示cai課件),俗話說,無巧不成書,世界真奇妙,竟有這么巧的事,兩只活蹦亂跳的動物,竟同時被一滴松脂包在里面。這就是今天課文里要介紹的琥珀。下面我們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看剛才哪些同學的問題能在課文中找到答案。(自由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教師出示要求:
。1)讀準字音,讀不準的借助工具書或詢問同學。
。2)邊讀邊畫出字詞,結合語言環境加以理解。
2.指名讀課文
3.了解詞語掌握情況
黑板上寫詞語
學生讀詞語
4、自由朗讀課文,要求把字、詞讀準,把句子讀通順,然后思考
課文寫的琥珀是什么?講了有關琥珀的哪些內容?琥珀有何特點。
。ㄧ晔枪糯砂貥渲幕。
本文所講的琥珀里面裹著一個蒼蠅,一個蜘蛛,而且這兩個小東西的“腿的四周顯出好幾圈黑色的圓環”
課文主要講了根據一塊裹有蒼蠅和蜘蛛的琥珀想像這塊琥珀形成和發現的過程,并且判斷它在科學上的價值。)
。ㄍ该鞯溺昀镉幸恢簧n蠅、一只蜘蛛躺在里面。)
5、 小組內討論交流。
(推測琥珀的形成過程→敘述琥珀的發現→描寫了琥珀的形態)
(三)、學習琥珀樣子部分。
1、圖文對照,認識琥珀的樣子。
。1)出示琥珀圖,學生仔細觀察并用自己的語言描繪這塊琥珀。
。2)瀏覽課文找出琥珀樣子的語句。
。3)請大家自由讀這個自然段,這個自然段除了寫琥珀的樣子,還寫了什么?
。ㄧ甑男纬蛇^程是根據這塊琥珀的樣子推測出來的;這塊琥珀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2、感情齊讀。
3、課文中所寫的內容哪些是實實在在的事物?哪些是作者想象的部分?
明確:課文寫這塊琥珀的樣子,“在那塊透明的琥珀里,有兩個小東西仍舊好好地躺著,我們可以看見它們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它們的腿的四周顯出好幾圈黑色的圓環。”這些內容是呈現在科學家眼前實實在在的事物,課文中的其他內容都是作者推測、想象的部分。
。 四)、學生練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
這塊琥珀給科學家們提供了研究的依據。既然在一萬年前形成的琥珀里已經有蒼蠅和蜘蛛,那么蒼蠅和蜘蛛的存在一定有一萬年以上了。這是這塊琥珀在科學研究上的價值
。ㄎ澹、作業
1.熟讀課文!2.書寫詞語。
第二課時
一、檢查預習
l.課文中講的這塊琥珀有什么特點?(透明的琥珀里有一只蒼蠅、一只蜘蛛躺在里面。)
2.那么,這塊琥珀有什么價值呢?(人們可以知道,在遠古時代,世界上已經有蒼蠅和蜘蛛了,這為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提供了依據。)
二、啟發談話
這篇課文作者通過仔細觀察這塊琥珀的樣子,運用了豐富合理的想象,告訴了我們這塊琥珀的形成經過。這是我們這節課所要探究的問題。
三、精讀課文,深入探究
。ㄒ唬. 快速閱讀課文,說說琥珀的形成經過了哪兩個階段?
1、了解形成松脂球所需要的條件。
思考:描寫松脂球形成的過程是哪些自然段?(2-11)
1、認真閱讀這部分內容,分析一下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幾個條件,并說說理由。
2、學生匯報、交流
(1)夏天,陽光強烈。太陽光:暖暖的、火熱、熱辣辣
(2)老松樹 松脂球形成松脂:厚厚的、繼續滴
。3)蒼蠅、蜘蛛巧遇
(4)松脂繼續滴下來
3、大家把形成松脂球的四個必需條件都找到了。作者對它們的交*描述,使得故事情節不但合情合理,而且生動有趣。現在請大家再有感情地朗讀這部分,找找,哪些地方寫得好,好在哪里。
4學生獨立賞析課文。
、佟耙粋小蒼蠅展開柔嫩的綠翅膀,在太陽光里快樂地飛舞。后來,它嗡嗡地穿過草地,飛進樹林。”
。▽懗隽诵∩n蠅的快樂勁兒)
、凇昂鋈挥袀蜘蛛慢慢地爬過來,想把那蒼蠅當做一頓美餐。它小心地劃動長長的腿,沿著樹干向下爬,離小蒼蠅越來越近了!保ㄐ⌒囊硪
、邸爸┲雱倱溥^去,突然發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從樹上滴下來,剛好落在樹干上,把蒼蠅和蜘蛛一齊包在里頭!保ㄊ虑榘l生得巧極了)
④“小蒼蠅不能撣翅膀了,蜘蛛也不再想什么美餐了。兩只小蟲都淹沒在老松樹的黃色的淚珠里!保ㄕZ句幽默,讓人感覺兩只小動物很可憐;同時也寫出了老松樹的不忍心但又無可奈何。)
……
。 二)、了解松脂球變為化石所需要的條件。(12-14自然段)
看來,大家對松脂球的形成過程了解清楚了,但松脂球并不等于琥珀,琥珀應該是古代松樹脂的化石,下面我們來看看松脂球變成化石的過程。
1、現在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看看松脂球變成化石是否也具備了這幾個條件,如果是,請畫出有關的句子。
2、這說明任何古生物變成化石所需的條件基本相同。這部分講化石的形成,為什么又提到了蒼蠅、蜘蛛?(如果說不出)師出示有關句子。(請你讀有關的句子。)
“成千上萬綠翅膀的蒼蠅和八只腳的蜘蛛來了又去了,誰也不會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兩只小蟲被埋在一個松脂球里,掛在一棵老松樹上。”
。〞r間那么長,蒼蠅蜘蛛那么多,可唯有那兩只被包住了,這主要是為了強調事情發生得太巧了,這顆琥珀太少見了。)
“陸地漸漸沉下去,海水漸漸漫上來,”“水把森林淹沒了,樹腐爛了,”“剩下的松脂球淹沒在泥沙下面!
3、琥珀的形成是一種地殼運動、滄海桑田巨變的結果。
四、 師生共同歸納形成的條件
第一,炎熱的夏天正晌午。因為只有在這一時間松柏才滲出大滴松脂形成松脂球。
第二,要有松樹、柏樹。依據是琥珀是松樹樹脂形成的
第三,蒼蠅和蜘蛛正巧在一起,而且挨得非常近,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來把它們包在里面。
五、感情朗讀課文
1.自由練讀。
2.分角色朗讀。
六、學生質疑問難 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七、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們有什么體會和收獲?擴展延伸
作者由蒼蠅和蜘蛛的腿的四周顯出的幾圈黑色的圓環想出它們掙扎的過程,又由這塊琥珀是從海邊撿到的想象出松脂球被淹沒在海底的經過?梢,作者的想象是有依有據的。學習了這篇課文,在今后的寫作中我們也要學會抓住內容的要點,考慮周到,有順序地把事情敘述清楚。
八、布置作業
以《未來的》為題,寫一篇想象作文,想象要合理。
《琥珀》語文課教學設計 篇4
教學時,我由認識琥珀入手,從它的共性特點“古代松柏樹脂的化石”到它的個性特點與價值,引導學生抓重點段的重點句,自學分析科學家是怎樣想象琥珀形成,想象的合理之處所在,合理想象的美妙所在時,學生突然提出“‘琥珀的發現’不應該是想象,而是事實”時,我在課堂上隨機作了這樣的處理:
我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學過的《黃河象》這課,然后告訴我,黃河象化石的發現時,作者告訴了我們發現時的什么情況?”(生述黃河象發現的時間、地點及人物)
“我們所說辦事要講科學的態度,首先就是忠誠于事實。再來看課文,如果誰這么了不起,最早發現了一塊這么珍貴、罕見的琥珀,科學家應不應該在這為他寫上一筆?尤其要注意的是,本文的作者柏吉爾是一位德國作家。以德國人歷來辦事嚴謹仔細的作風,柏吉爾先生不應該漏過象發現時間和地點人物這么重要的東西,對不對?”
“很多同學認為‘發現不是想象’的理由是課文中的這句話‘從那塊琥珀,我們可以推測發生在一萬年前的故事的詳細情形……’。既然古代的形成是想象,那么近代的發現總不可能是想象吧!其實不然。前面我們聯系了上下文理解‘推測’的含義,誰還記得?”
“對于我們人類來說,已知的總是太少,未知的總是太多。甚至于就在今天這樣的高度發達的信息社會,你也可能無法知道昨天在自然博物館收藏進來的那件藝術珍品,最早是誰發現的。那么,怎樣認識茫茫的未知世界呢?”
。ㄉ鸂幋穑骸罢归_合理的想象”)
“自已讀讀課文,聯系前面科學家想象琥珀的形成來說說,科學家想象“琥珀的發現”合理嗎?”
。ㄉ涍^讀書,很快理出了這樣一條科學家合理想象的線索:陸沉海漫——淹沒泥沙——沖上岸灘——漁民父子)
小結:“對于為我們發現這塊琥珀的人,我們懷有深深敬意,但由于時光變遷,已經無從考察是誰發現它的?因此,我們惟有(指黑板)依據事實,合理想象它了。科學家想象得非常合理,幾乎可以達到亂真的地步。這就是寫文章時合理想象的真正魅力所在。”
《琥珀》語文課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這塊琥珀的形成過程及作者這樣想象的依據。
2、感受課文細膩傳神的語言、大膽合理的想象和逼真的故事情節。
3、能用自己的語言條理清楚地介紹琥珀的樣子及形成過程的依據,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興趣。
教學準備:
課前搜集關于琥珀的資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師:我們在五年級時學習過一篇課文《黃河象》,在北京博物館的古生物大廳里陳列著兩具大象的骨架,那就是黃河象的骨骼化石。(課件展示)今天,我們再來欣賞一塊形成于一萬多年前的珍稀化石——琥珀(板書課題)看,這就是神奇美麗的琥珀化石。(課件展示)
2、師:看到這些美麗的琥珀,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3、生提問題。
4、生匯報資料。
5、師:《琥珀》這篇課文是一篇語言優美的科學小品,也就是說明文,現在就請同學們打開書44頁,隨著作者的推測,走進這塊琥珀形成的傳奇故事吧!
二、回顧初讀,交流收獲。
1、檢查字詞掌握。
2、指名讀課文,其他生邊聽邊吧讀書收獲做批注。
3、生匯報讀書收獲。
三、品讀語言,感受推測。
1、師:琥珀是怎樣形成的?課文的哪些段落寫了琥珀形成的過程?請大家再次瀏覽課文。
生:文章的第2——13自然段寫了琥珀的形成過程。
2、師:作者由這塊罕見的琥珀推測了它的形成過程,作者又是怎樣推測與想象的?請大家帶著這幾個問題默讀課文。(課件出示問題)
生默讀課文。
3、師:蒼蠅和蜘蛛為什么會被同時包在里面呢?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
生找出相關語句。
4、師:這是一只怎樣的小蒼蠅呢?說說你的體會。
生讀課文并談自己的體會。
師課件出示描寫生活中的蒼蠅,生讀一讀,和課文里的小蒼蠅對比,談談自己的感受。
5、師:感受到了作者語言的生動,那作者是否也是這樣寫蜘蛛的呢?
生匯報課文內容。感受作者對蜘蛛的動作和心理描寫。
6、師:此時,“螳螂意欲捕蟬”可結果怎樣呢?
生齊讀9——11自然段。
師:找出這幾個自然段中寫蒼蠅、蜘蛛行為結果的關鍵詞。讀出蜘蛛、蒼蠅的不幸。
7、(課件出示)兩只小蟲淹沒在老松樹的黃色的淚珠里。
師:淚珠指什么?天氣炎熱,太陽光火辣辣地照射著樹林(課件出示)兩只小蟲淹沒在老松樹黃色的汗珠里。你認為哪個詞用得好?為什么?
生結合課文談體會。
8、師:這是一個“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悲劇,課文這么寫,正體現了它生動的文學色彩,F在的這個松脂球就是琥珀,對嗎?想象它一直掛在這棵老松樹上,掛下去,會不會變成琥珀?(不會)所以,科學家又推測了下面的變化。
生齊讀12、13自然段。
師:用自己的話說說松脂球是怎樣形成化石的?
生匯報,師相機板書。
9、師:畫出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并談談自己的體會。
生匯報后課件出示
師:通過作者生動形象地描寫,你知道琥珀形成需要哪些條件?
生匯報后課件出示。
10、師:科學家的推測非常合理,不僅體現在琥珀形成的過程上,還體現在琥珀發現的過程上。
指名讀發現琥珀的段落。
師:作者不是任意安排了兩個人,而是安排了父子倆,你認為這樣安排合理嗎?現在就讓我們在朗讀聲中再次欣賞這塊珍貴的琥珀吧!
生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11、(課件出示:我們可以……圓環)
師: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形呢?請在文章前一部分中找一找與之相關的句子。
。ㄕn件出示:從那塊……蒼蠅和蜘蛛了)
大聲齊讀,談談體會
四、拓展延伸,質疑升華。
1、師:有人認為小蒼蠅和小蜘蛛被松脂淹沒而惋惜,有人卻說“它們被封在琥珀里,生命獲得了永恒!蹦闶窃鯓涌创@個問題的?
生匯報交流。
2、師:學習了《琥珀》一文后,你還有哪些有關琥珀的問題想要問?大家的問題都很有價值,老師也希望同學們做一個愛自然、愛科學的孩子。
《琥珀》語文課教學設計 篇6
一、素質教育目標
。ㄒ唬┲R教學點
1.學會12個生字,理解“琥珀、颯颯、拂拭、熱辣辣、前俯后仰、淹沒、澎湃、黏稠、推測、松脂等詞語。
2.理解科學家是怎樣想象這塊琥珀形成的過程以及這樣想象的依據。
3.體會文章的敘述順序。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ǘ┠芰τ柧汓c
1.培養學生的默讀、朗讀、理解能力。
2.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二、學法引導
。ㄒ唬┙處熃谭
教師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討論交流并媒體,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
(二)學生學法
讀、思、畫、議、批注、交流。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ㄒ唬┲攸c
1.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和必須具備的條件。
2.體會科學家合理想象的依據。
3.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
。ǘ╇y點
理解科學家想象的依據。
。ㄈ┮牲c
這塊琥珀對于研究昆蟲有何價值呢?
。ㄈ┙鉀Q辦法
討論、交流并媒體(琥珀的圖片、動畫顯示形成過程)和感情朗讀理解課文內容。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ㄒ唬┙處熁顒釉O計
1.組織學生閱讀、思考、討論、交流。
2.借助電教媒體幫助學生理解。
。ǘ⿲W生活動設計
1.自學、討論、交流。
2.感情朗讀課文。
五、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質疑
揭題,板題?吹竭@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學生可能提出:琥珀是什么?它是怎樣形成的?誰發現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教師出示要求:
(1)讀準字音,讀不準的借助工具書或詢問老師和同學。
。2)邊讀邊畫出帶生字的詞,結合語言環境加以理解。
(3)思考:琥珀是什么?課文講了有關琥珀的哪些內容?琥珀有何特點?
2.小組內討論交流。
3.集體交流。
。1)自己拿不準的字音或不理解的詞虛心向班上任何一位同學請教,答對者給小組加分,激勵同學自學、上進的意識,增強小組榮譽感。在同學交流過程中,教師適時引導點撥。
(2)第3個思考題,小組議答,全班交流。
(琥珀是古代松柏樹脂的化石。本文所講的琥珀里面裹著一個蒼蠅,一個蜘蛛,而且這兩個小東西的“腿的四周顯出好幾圈黑色的圓環”課文主要講了根據一塊裹有蒼蠅和蜘蛛的琥珀想像這塊琥珀形成和發現的過程,并且判斷它在科學上的價值。)
(三)(電腦出示琥珀圖片)學生對照圖片,練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
(四)聽課文錄音,動畫顯示琥珀形成發現的過程,進一步了解課文內容
。ㄎ澹⿲W生復述琥珀的形成和發現的過程
。┳鳂I
1.熟讀課文。
2.自學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明確目標
課文寫了關于琥珀的哪些內容?哪方面內容是作者想象的?哪方面內容是對琥珀的真實描繪?(生回答)。
那么作者想象的依據是什么?要形成這樣的琥珀必須具備哪些條件?這是我們這節課所要探究的問題。
。ǘ┚x課文,深入探究
1.默讀形成過程部分思考上述兩個問題。(點擊課件,出示問題)。
。╨)獨立思考后小組討論。(由一人執筆把小組意思記錄下來,以便全班交流。)
。2)集體交流。
。3)學生交流過程中師相機引導板書。
。4)師生共同歸納形成的條件和想象的依據。
。ǖ谝唬兴蓸、柏樹。依據是琥珀是松樹樹脂形成的。第二,炎熱的夏天正晌午。因為只有在這一時間松柏才滲出大滴松脂形成松脂球。第三,蒼蠅和蜘蛛正巧在一起,而且挨得非常近,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來把它們包在里面。)
。5)出示課件。松脂球——琥珀。直觀感受琥珀的形成。
2.科學家又是怎樣想象發現過程的?探究想象依據。
。1)學生自學、小組合作、師生交流。
。2)角色朗讀此部分。
(3)小結:通過以上問題的探討,你知道想象合理的依據是什么了嗎?
。ㄓ懻摵髮W生歸納:要想進行合理的想象,必須根據事物的特點創設情境。)
3.科學家研究這塊琥珀有何價值呢?
(l)默讀思考最后一自然段。
。2)小組討論后回答。
4.濟覽全文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并想一想本課與《黃河象》一文敘述順序有什么不同。
在學生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教師總結。
。ㄈ└星槔首x課文
1.自由練讀。
2.分角色朗讀。
。ㄋ模⿲W生質疑問難
。ㄎ澹⿺U展延伸
課文中描寫的琥珀還有可能是怎樣形成的?你是怎樣想象的?和同學交流交流。
(六)布置作業
以《未來的》為題,寫一篇想象作文,想象要合理。
《琥珀》語文課教學設計 篇7
現將本課教學中的不足及優點總結如下:
一、教學設計的不同
本節課采用了,我能從篇末入手,由果朔的因教學方法和電化教學手段。在第1、教學第一環節,激情,引入新課的時候應用了多媒體我讓學生觀看多種多樣的化石圖片,以激起學生學習這課的熱情,在最后重點放在本課所要認識的琥珀身上,從而讓學生學習有重點,也為降低教學難度做好了準備。
二、在講完松脂球形成的必要的條件之后
為了讓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為了讓課文富有生命力,所以在講完之后讓學生觀看松脂球的形成過程的flash動畫,這樣的話,使得這一篇科學小品不再枯燥,同時也使得本課所講的`內容難度降低,學生們易于理解。
三、創設情境活動
精心設計了活動幻燈片,創造情境,為學生提供生動活潑的視聽形象,加強語文信息刺激,使學生眼、耳、口、手協調識記,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理解,提高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記憶效果。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并激發了學生愛自然、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朗讀,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采用課前預習、檢查預習的方法,從今學生預習習慣的養成,減少教學用時,提高教學效果。
四、不足之處
1、首先,因為講課時間的關系,在本節課中我對學生朗讀的指導是有的,可是,明顯的學生的朗讀訓練不夠,學生讀得太少了應多指導,范讀,就描寫蜘蛛和蒼蠅的第3、4、5朗讀到位,后來因為時間關系,我就不那么重視學生朗讀了,如果不是學生預習很到位的話,學生對于課文的理解肯定沒有這么透徹。
2、其次、在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的不是很明顯,不能放手讓學生們去做,老是不放心,擔心學生完不成交給的任務。所以,明顯的老師問得多,學生回答得多。
《琥珀》語文課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會認“琥、珀”等11個生字,會寫“怒、吼、脂”等15個生字。理解“颯颯、松脂、柔嫩、拂拭、熱辣辣、前俯后仰、斷絕、推測”等詞語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琥珀的形成、被發現過程及科學價值等有關知識。
教學重難點:
1. 使學生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和形成過程必須具備的條件。
2. 并從這塊琥珀推想出這個故事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想象和推理的能力。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1.你們見過琥珀嗎?如果見過,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
2.我們先來欣賞幾件美麗珍貴的琥珀藝術品。出示圖片。
3.最后一幅圖為書上的琥珀圖片:這是一塊怎樣的琥珀呢?誰想說一說?
作者也向我們介紹了這塊琥珀的樣子。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是怎樣描述的。讓我們來看課文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提出要求:
1.讀準字音,讀不準的借助工具書或詢問老師和同學。
2.邊讀邊畫出帶生字的詞,結合語言環境加以理解。
3.把課文讀得準確、流利。
三、合作學習,交流評析。
1. 小組交流朗讀成果,不認識的字詞借助小組學習的力量解決。
2. 全班交流,小組派代表朗讀課文。并說一說小組內解決了什么,還有什么沒解決,全班討論解決。
四、作業。
熟讀這篇課文,試著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
第二課時
一、談話引入。
上節課我們一起讀了這篇文章,誰能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
二、理解課文。
1.假如你就是科學家,面對這樣一塊奇異的琥珀,你最感興趣的是什么問題?(生答)
2.作者是根據什么推想出這塊琥珀的形成過程的?帶著問題再讀課文,看看課文中是怎樣說的?
默讀課文思考上述問題。(出示問題)。
。╨)獨立思考后小組討論。(由一人執筆把小組意思記錄下來,以便全班交流。)
(2)集體交流。(指導朗讀課文,深層次理解課文。)
。3)師生共同歸納形成的條件和想象的依據。
(第一,要有松樹、柏樹。依據是琥珀是松樹樹脂形成的。第二,炎熱的夏天正晌午。因為只有在這一時間松柏才滲出大滴松脂形成松脂球。第三,蒼蠅和蜘蛛正巧在一起,而且挨得非常近,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來把它們包在里面。)
3.通過以上問題的探討,你知道想象合理的依據是什么了嗎?(要想進行合理的想象,必須根據事物的特點創設情境。)
4.科學家研究這塊琥珀有何價值呢?(最后一個自然段)
小組討論后回答。
三、擴展延伸。
課文中描寫的琥珀還有可能是怎樣形成的?你一定也有自己的想法,和同學們交流交流。
四、布置作業。
把你對琥珀形成過程的推想寫一篇想象作文,想象要合理。
《琥珀》語文課教學設計 篇9
一、素質教育目標
。ㄒ唬┲R教學點
l、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知道琥珀的形成和發現的過程及在科學上的價值,懂得任何事物的形成和發展都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
2、體會科學家是怎樣進行合理想象的
。ǘ┠芰τ柧汓c
1、科學家是怎樣想象這塊琥珀的形成經過的?說說科學家這樣想象的根據。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及想象力。
。ㄈ┑掠凉B透點:通過本課的學習,激發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和愛好。
二、重點及解決辦法
引導學生理解科學家是怎樣根據這塊琥珀進行想象的,體會科學家想象的合理性是本課的重點。我利用教材資料設計了松脂球的形成過程,微機演示形象再現科學家的推測,這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三、課時安排: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課堂實錄采擷)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是化石嗎?
生:知道。
師:哪位同學說一下你查找的答案?
生: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或遺跡藏在地下變成的跟石頭一樣的東西。
師:你們見過松柏樹脂的化石嗎?松柏樹脂的化石還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琥珀”,(板書 并指點學生讀準課題,之后出示“琥珀”片)琥珀大多呈淺黃色,也有褐色或紅褐色的,可以做裝飾品,老師這有一幅很特殊的琥珀化石的圖片,請大家欣賞。仔細觀察,然后用自己的語言描繪琥珀的樣子。
。ǘ⿲W生描繪琥珀。(略)
。ㄟ@樣通過談話拉近師生距離,展示琥珀圖片給學生清晰印象。讓學生初步見識琥珀并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師:在這塊透明的琥珀的背后,還有一段耐讀的故事呢,你想知道嗎?
生:想!
師:好,打開書45頁,頭看課文之前,請同學們先回憶,前面我們學習了《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你一定還記得這篇童話在寫法上有一個突出的特點,是什么?
生:由實在事物進行合理想象。
師:那我們這篇課文是否也有這一特點呢?如果有哪些段落是寫實在事物,哪些是合理想象?讀課文時別忘了做上記號,15分鐘自由讀課文,采用高效讀書法自學。
。ㄈ┳詫W過程
。ㄒ郧敖榻B過高效讀書法①看課題,提問題②接提示,歸問題③初讀文,讀通順④再讀文,理內容⑤細讀文,深研究。并且介紹過讀書時的六種圈點符號:字加點,詞橫線。重要句,波浪線。分部分,雙豎線。劃層次,單豎線。疑問處,問號現。六種符號要記全。這時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自學正體現了自主教學的特點,而且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完成這一任務并不難。)
(這一環節把學習的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書、思考。這是落實自主的、獨立的閱讀的基本條件。在主動、積極的思維中,在豐富的情感活動中,獲得個人體驗和獨特感受,發現并提出問題。這樣不僅鞏固前面學到的學習方法,而且能自覺吸收“活”知識。)
。ㄋ模⿴熒涣鳎踊W。(課上實錄)
師:好極了,同學們剛才學得都很認真,那么再學習過程中你都知道了哪些知識呢?我們交流一下。
生:通過學習我知道了這個故事,發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約摸算來,總有一萬年了。
生:我知道了這個故事發生在夏天的一大片松林里。
生:我知道了小蒼蠅是飛累了想休息一下,被松脂包住的。
生:事情很巧,偏偏有蜘蛛想吃蒼蠅,剎那間,蜘蛛和蒼蠅都被松脂重重包住了。
師:剛才,同學說這件事很巧,你發現了嗎?究竟哪些詞或句子體現了巧呢?
生:第7自然段,剛、突然、剛好、一齊等這些詞都可以看出事情真得巧極了。
師:你讀一下這段突出巧極了,試試看。
生:讀。(師指點生讀,讀出感情。必要時師可范讀)
師:咱們接著交流所得好嗎?好,接著來。
生:通過讀課文,我知道了那只小蒼蠅很可愛。
師:為什么這么說?
生:作者這樣描寫小蒼蠅(一個小蒼蠅展開柔嫩的綠翅膀,在太陽里快樂地飛舞。)
生:老師,我也同意這個觀點,第四自然段寫道(那個小蒼蠅停在一棵大松樹上。它伸起腿來撣撣翅膀,拂拭那長著一對紅眼睛的圓腦袋。)
師:同學們看得真仔細,說的好,我也同意。
生:我知道了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四個條件:1、有松柏樹。2、夏天,晌午,太陽光熱辣辣地照射著整個松樹林。3、蜘蛛和蒼蠅碰巧在一起被一大滴松脂包裹住。4、松脂不斷往下滴。
生:由松脂球變成琥珀還需兩個條件: 1、經過漫長的時間, 2、地殼變動。
師:你們是否同意他們的觀點呢,同桌交換一下意見。同意嗎?
生:同意
師:請看投影(微機展示松脂球形成的過程)認真觀察后要作復述。
師:同桌互相復述,看誰說的好。
。ㄉ毩晱褪鲋髱燑c同學復述)(略)
。ù颂,展示課件可以讓孩子們獲得清晰、形象的認識,他們剛剛十二、三歲,新奇感占優勢,看看動畫,肯定興趣盎然,課堂氣氛怎會不活躍呢?同桌互相復述,給每個孩子同等的鍛煉機會,活動面廣,正符合現在提倡的課上讓所有的學生都動起來的思想。老師走到學生中間去,傾聽他們的意見,可以及時發現問題,并且貼近學生成為他們喜歡的伙伴、合作者。)
師:你們的收獲真不小,還有什么高見?
生:我發現科學家的想象非常合理,不僅體現在琥珀的形成過程上,還體現在琥珀的發現過程上,他不是任意安排了兩個人,而是安排了父子倆。
師:同學們同意嗎?如果同意說說理由。(找學生讀14—17自然段,再闡述理由)
生:兒子天真活潑,好奇心強,才發現了琥珀。如果換了大人他即使踩著硬東西也不一定挖出來看看究竟是什么。
生:爸爸很識貨,知道這是一塊罕見的琥珀,這樣琥珀才被發現。
生:我知道1-17自然段是想象,18自然段是事實。
。ㄟ@一環節我用課堂實錄作例子,無非是想證實課上的交流是每個自主教學必要的環節。學生可以把自學到的知識、感受都公布于眾,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交流情況給學生正確的點評和引領。它不僅為學生提供了暢所欲言的舞臺,而且在民主、寬松、和諧、愉悅的氛圍中,生與生、師與生融為一體,真正實現接觸零距離,溝通無障礙。)
(五)學生質疑。
師:剛才,同學們交流了自己的收獲,那么還有不懂的地方請提出來。
學生質疑:1、書中說“一個小蒼蠅”為什么不說“一只小蒼蠅”?
2、第8自然段中說“兩只小蟲都淹沒在老松樹的黃色的淚珠里”為什么不說“兩只小蟲都淹沒在老松樹的黃色的汗珠里”?
師:同學們提得問題很有價值。那究竟為什么呢?同學們分小組討論。(小組討論之后全班交流)
生:前面我說過作者把小蒼蠅寫得很可愛,他是不是有意用“個”而不用“只”更能體現小蒼蠅的人格特征突出小蒼蠅的可愛。
生:我同意,作者其實就是把蒼蠅當成了可愛的小生靈,就好象是人一樣。
師:也許正如同學們所說,我贊成同學們大膽的推測。第二個問題你們有什么意見?
生:我認為用“汗珠”更合適,因為當時正是夏季,而且晌午的太陽火辣辣的照著,老松樹一定很熱。
生:我認為用“淚珠”好,作者這樣寫是用擬人的修辭方法。使得句子形象生動。
生:用“汗珠”也是擬人句啊。
生:我認為用“淚珠”更合理,老松樹是多么不情愿看見兩個小東西被自己傷害!
師:同學們爭論的很激烈。我為同學們的精彩發言而感到欣慰。其實我覺得作者用“淚珠”比“汗珠”好,正像最后的同學所說他多么不情愿傷害兩個小東西呀,這充分體現了老松樹人性的善良。如果你愿意用“汗珠”的話,讓它出現在你的故事中。
。ㄟ@一環節是孩子們思維火花的碰撞,大家提出疑問,通過討論、交流、探究,群策群力、集思廣益,把學習引深或拓寬。)
(六)學生總結一節課所得。
。ㄗ寣W生把一節課的重點總結、歸納是個好辦法,它可以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還有助于老師了解學生課上所得)
。ㄆ撸┞犱浺粼俅涡蕾p這個,j、故事。
(微機將錄音和畫面合二為一,給學生一個整體印象,并且錄音對下面的感情朗讀有示范作用。)
。ò耍┚毩曈懈星榈睦首x。
(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培養語感,加強情感熏陶,便于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和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
(九)拓展統習(課了作業)
師:這是科學家的想象,那么你們這些未來的小科學家們,你們是不是有更生動、更精彩的設想呢?發揮想象也寫《琥珀》,千萬注意:想象要合理,要有科學根據。
。ㄟ@是課上的延伸,對學生的思維會是個很好的鍛煉,孩子們課上的突發奇想,總得有一個描繪的空間,這兒為他們創設一個自由時空,任孩子們隨意抒發。)
《琥珀》語文課教學設計 篇10
一、看拼音寫漢字
yuemo bentengnvhou sasa cangying rounen chibang feiwu songzhi danchibang pengpai
( ) ( ) ( ) ( ) ( ) ( ) ( ) ( ) ( ) ( )
zhizhu meican luokong yanmo qianfuhouyang zhengzha ludi chongshua duanjue shengji
( ) ( ) ( ) ( ) ( ) ( ) ( ) ( ) ( ) ( )
fulan menglie pengpai botao haitan hupo touming nianchou yuanhuan tuice baoguo
( ) ( ) ( ) ( ) ( ) ( ) ( ) ( ) ( ) ( ) ( )
xiangxiqingxing yuangushidai
( ) ( )
二、給下列字注音
琥珀 撣( )翅膀 晌午 滲( )出 淹沒 包裹( ) 掙扎
腐爛 澎( )湃( ) 黏稠 松脂( )
三、多音字組詞
沒 掙 扎 重
四、形近字組詞
莫( )沾( )滲( )晌( )淹( )腐( )仰( )刷( )決( )綢( )
摸( )粘( )摻( )響( )掩( )俯( )抑( )涮( )絕( )稠( )
五、把詞語補充完整.
熱 前( )后( ) 詳細( )( ) ( )( )時代
六、回答問題.
1、琥珀的形成需要哪些條件?
2、課文哪些部分是真實的?哪些是想象?
3、“兩只小蟲都淹沒在老松樹黃色的淚珠里。”運用了( )的寫法,其作用是什么?
4、你認為松樹和琥珀中的蜘蛛、蒼蠅誰的生命更有價值?
5、這塊琥珀的科學價值是什么?
6、為什么說他們曾經掙扎過?
《琥珀》語文課教學設計 篇11
《琥珀》一課剛剛講過,現將教學中的不足及優點反思如下:
一、教學設計的不同
《琥珀》第二節(講讀課)采用了“篇末入手”、“邏輯提問”、“由果溯因”的變序教學法和電化教學手段,這種方法可以營造寬松的課堂氣氛,激勵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求知心切,積極性高,能引起學生的思考興趣,對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大有好處,既解決難度較大的科學知識,又降低了坡度,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二、電教手段的運用
所設計的配音、影片巧妙。隨著生動的解說詞與逼真動化影像的展現,將每個小讀者引入古老的森林進行遨游,小小課堂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是:有聲有色、有靜有動、有字有形、五彩鮮明、形象具體的情景,寓教于樂,充分體現了觀察表達的教學要求。能遵循兒童心理學規律,運用認識論進行教學,通過幻燈投影,使學生初步感知,繼而默讀全文,給予材料的復現,加深感性認識,再通過表達上升到理性認識。這樣的課教學設計,即使學生學懂了琥珀形成的過程這個重點,而且也突破了琥珀的科學價值這個難點。
三、創設情境活動
精心設計了活動幻燈片、錄音等,創造情境,為學生提供生動活潑的視聽形象,加強語文信息刺激,使學生眼、耳、口、手協調識記,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理解,提高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記憶效果。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并激發了學生愛自然、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思想感情。
四、不足之處
本節課中學生的朗讀訓練不夠,真對學生朗讀基礎差的情況,應多指導,范讀,就一個自段的朗讀到位,不應茫目的多讀,其效果不佳。
部編四年級語文《琥珀》教學反思4
在教學《琥珀》一課時,我體會到:當今小學教育仍以課堂教學為基本形式,要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就必須達到課堂教學的優化。要使課堂教學優化,必須轉變教學思想,更新教學方法。
1、因材施教,更新教學方法
《琥珀》這一課教學時,我采用了“篇末入手”、“由果溯因”的.變序教學法,把幻燈、錄音等電化教學手段引進課堂、創造情境,為學生提供生動活潑的視聽形象、營造寬松的課堂氣氛,使小小的課堂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是有聲有色、有字有圖、色彩鮮明、形象具體的世界,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并采用“自讀,質疑,發現,解疑”的教學模式,由認識琥珀入手,從它的共性特點“古代松柏樹脂的化石”到它的個性特點與價值,引導學生抓重點段的重點句,分析科學家是怎樣想象琥珀的形成過程,想象的合理之處所在、合理想象的美妙所在,促使難度較大的科學知識得以解決,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
2、巧設提問,活躍課堂
教師的提問是傳授知識、反饋信息的重要手段。好的提問能夠啟發學生深刻領會文章的思想感情,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在教學《琥珀》這一課時,我依據教材、緊扣重點,精心設計提問,使提出的問題起到“以問促讀”、“以問促思”的作用。針對小學生認識事物的思維規律,注重選好問題的切入點!剁辍芬徽n是根據已知的去推測未知的,學生不易理解。我首先從重點詞入手,提問“什么叫推測?”學生不難答出推測是根據已經知道的事情來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在此基礎上又提問,課文中哪些地方是“已知道”的,哪些地方是“不知道”而經過推測才了解的?作者怎樣進行推測?提出這樣的問題,啟發學生思考、討論,明白了琥珀是松脂球的化石,推測出松脂球的形成是在很久以前的一個炎熱的夏天。從這兩個小東西還是好好地躺著,推測出當時松脂剛好滴在樹枝上把這兩只小蟲包在里面的情景。從“它們的腿的四周顯出好幾圈黑色的圓環”。推測出當時兩個小蟲包在松脂里掙扎的樣子。這樣,學生對課文的思路一目了然。
3、采用討論方法組織教學
《琥珀》這一課采用了討論方法組織教學,用得扎實有效。教學過程中充分組織學生進行了討論。教學一開始,學習第四段時,指名學生讀課文后討論:這塊琥珀有什么特點?通過討論,互相補充,學生就初步地了解了琥珀。“蜘蛛剛撲過去,一大滴松脂從樹上滴下來剛好落在樹干上,把蒼蠅和蜘蛛一齊包在里頭”這一句科學家是根據什么來想象的,也采用了討論方法,以發揮集體的想象力。課文的兩個難點:“松脂球是怎樣變成化石的?”和“這塊琥珀是怎樣被發現的?”也設計了讓學生討論,旨在讓學生發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以達到理解課文的目的。采用討論方法來組織閱讀課文的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一些問題上仍存在著疑問,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入探究。如:“科學家是怎樣展開合理的想象”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所在,“琥珀的形成”是科學家的合理想象,學生很容易理解。但是對于“琥珀的發現”。連許多老師也把它看作是對事實的描述。“琥珀的發現”不是事實,它恰恰顯示作者想象的精妙之處,是作者行文精采所在。雖然,本課教學時學生沒有提出這一個疑問。但處理好這一部分的話,能夠深化學生對“合理想象”的認識,對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和想象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
《琥珀》語文課教學設計 篇12
《琥珀》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根據一塊有蒼蠅和蜘蛛的琥珀想像其形成和發現的過程,并且判斷它在科學上的價值。教學這課時應注意指導學生體會科學家是怎樣進行合理想象的。因此,我在教學時,采用了如下方法。教學過程安排如下:
一、激情,引入新課
揭示課題,課前,我讓學生觀看多種多樣的琥珀圖片及實物,介紹它們的價值,以激起學生學習這課的熱情。
二、認識“琥珀”
1、出示教學課件,指導學生觀察其顏色、形狀、包裹物等。
2、根據所看到的圖象讓學生對自己產生的問題進行提問。
三、自學,感知課文內容
1、讀課文,結合預習要求,畫出文中有關寫琥珀形成、發現及其科學價值的句段。
3、細讀課文,體會科學家想象的合理性。
四、深入體會科學家想象的合理性
課文中講的這塊琥珀與別的琥珀主要區別在于:它不僅有一個蒼蠅和一個蜘蛛,而且這兩個小東西的“腿的四周顯出好幾圈黑色的圓環”。這說明蒼蠅和蜘蛛曾經在里面進行過掙扎。這樣的一塊琥珀是怎樣形成的呢?科學家根據這塊琥珀的特點,想象了一個生動的故事。
1、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三自然段,思考:①這一自然段寫的是實在的事物還是聯想?②“高大的松樹”、“太陽照得火熱”、“松脂的香味”與琥珀的形成有什么關系?
2、有感情地朗讀第4—8自然段,思考:①這幾個自然段寫的是實在的事物還是聯想?②蒼蠅和蜘蛛被裹在松脂球里以及它們起初的掙扎是根據什么想象出來的?
3、默讀第10—11自然段,思考:文中為什么要寫幾十年、幾百年、幾千年及松脂球被淹沒在泥沙下面?
4、讀第13自然段,思考:波濤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邊,與琥珀的發現有什么關系?
上述教學過程體現了情境教學法及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論,有利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琥珀》語文課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琥珀》時,我主要引導學生圍繞“閱讀時能提出不懂的問題,并試著解決”這一單元語文要素進行。
1.“主題教學”使語言學習充滿情趣。
在教學的主體部分設計了兩個情境,讓學生想象琥珀形成的經過,能巧妙地將朗讀指導、口語交際練習、詞句理解等環節穿插其間。這些語言活動使師生間的互動流暢自然,就像平時的閑聊,但比平時的閑聊更注重內在的嚴謹邏輯。學生也完全置身于充滿趣味的教學活動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在不知不覺中既積累了語言,又獲得了獨特的體驗。
2.實現“用教材教”。
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本課根據課文特點,將學生想象能力的培養確定為教學重點,但沒有按部就班地講解課文,而是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將課文解構,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想象琥珀形成的過程,再通過教學提問和學生提問兩個環節組織小型的主題研究活動。教學環節層層遞進,相關知識得到整合,學生的想象力、表達能力都得到快速的提升。
整篇課文的教學中,老師不拘泥于教材,學生不受制于課文,課堂氣氛輕松愉悅。老師完全把自己當作學生學習的伙伴,學生在課堂上可以自由地表達,類文鏈接根據自己的方式討論、交流、學習。學生們時而展開想象的翅膀在歷史的長空里翱翔,時而又回到現實世界提出一個個疑問。課堂上,學生的心靈是自由的、開放的,他們的思想也是自由的、開放的,課堂由此生機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