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學設計(精選3篇)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正確識記“咱”“答”“偷”等15個生字,學寫“旅”“救”“算”等13個生字。
2、分角色朗讀課文,品讀紅頭和青頭的動作、神態、語言,體會紅頭和青頭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讀出相應的語氣。
3、初步了解牛胃的特殊構造以及牛吃東西會反芻的現象。
4、通過畫圖理清紅頭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線。
【教學重難點】
1、了解紅頭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線。
2、抓住描寫青頭行動和語言的語句,感受青頭的遇事冷靜、機智、勇敢和見多識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入課題
1、揭題寫字:同學們,童話王國是個神秘的世界,今天我們就和兩只小蟋蟀一起走進童話世界經歷一次驚險又神奇的旅行——在牛肚子里旅行。
2、 板書課題:(10、在牛肚子里旅行)
板書的同時指導書寫“旅”字。“旅”是左右結構,左面是個“方”字旁,“撇”“橫”是“人”字的變形,表示旅行和“人”有關,“人”字的下面和“派”字的下面一樣。
3、課題質疑:讀了課題,你產生了哪些疑問?
預設:誰在牛肚子里旅行?為什么在牛肚子里旅行?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感覺怎么樣?
【設計意圖】
談話導入,直接引入新課,節省了寶貴的教學時間。“學貴有疑”,開篇以疑導學,強調讀書要思考,不僅調動了兒童閱讀的興趣,又指向了學習目標。
二、初讀課文,弄清路線
1、點名讀課文。
(1)結合課文語境學習多音字“幾”“答”,在朗讀課文中為“貯藏”“骨碌”正音。
(2)邊聽邊思考,試著解決課前提出的問題。
2、通過讀書誰解決了課前提出的問題?
(1)誰在牛肚子里旅行?一只名字叫紅頭的蟋蟀進了牛肚子。
(2)為什么在牛肚子里旅行?玩捉迷藏時被一頭牛吃草時吃進胃里。
(3)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感覺怎么樣?感覺這次旅行不輕松,紅頭隨時會死掉。
3、這是一篇科普童話,里面藏著一個“反芻”的科普知識。張之路爺爺就把“反芻”這個復雜的科學知識藏在了紅頭的旅行路線中。下面請同學們輕聲讀課文,然后在學習單上畫一畫紅頭的旅行路線圖,并講一講紅頭的旅程。
紅頭在牛肚子里的路線圖:
牛嘴——牛肚子——第一個胃到第二個胃——第二個胃到牛嘴
課件出示圖片,學生看圖講紅頭的旅行路線,即“反芻”現象。
【設計意圖】
讀書前提出明確的閱讀要求,孩子帶著任務讀、帶著任務聽,利于學習目標的達成。通過學生自己畫路線圖,講一講紅頭的旅程,幫助學生理清了課文的主要情節,形象地理解了“反芻”這個科學知識,初步了解了科普童話的寫作特點。
三、品詞析句,體會情感
1、在這次驚險的旅途中,離不開好朋友青頭的鼓勵。文章一開始說紅頭和青頭是一對非常要好的朋友。請你默讀課文8-20自然段,用“——”畫出紅頭遇到困難時說的話,用“~~~~~”畫出青頭鼓勵紅頭時說的話。
(1)當紅頭害怕時,體會青頭的臨危不懼。
紅頭:“救命啊!救命啊!”紅頭拼命地叫起來。
紅頭:我被牛吃了……正在他的嘴里……救命啊!救命啊!”
抓住兩處省略號,四個感嘆號,“拼命”來進行朗讀指導。體會四次“救命啊!”讀時是不一樣的,前兩次是拼命的讀,后兩次聲音應該是越來越小,要讀出紅頭遇到危險時的驚慌、著急和害怕。
(2)當紅頭悲哀時,體會青頭的不斷鼓勵。
紅頭:“那我馬上就會死掉。”紅頭哭起來。它和草已經進了牛的肚子。
青頭:青頭又跳到牛身上,隔著肚皮和紅頭說話:“紅頭! 不要怕,你會出來的。我聽說牛肚子里一共有四個胃,前三個胃是貯藏食物的,只有第四個胃才是管消化的!”
引導學生充分發揮想象,紅頭已經進了牛的肚子里,紅頭哭起來,情況很糟糕,體會當時紅頭的心理變化。
紅頭:“可是你說這些對我有什么用呢?”紅頭悲哀地說。
青頭:“當然有用。等一會兒牛,它要把剛才吞下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細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來的!”
聯系生活實際理解“悲哀”,通過“悲”字的構成引導學生認識到紅頭面臨的形勢越來越緊張了,它甚至有點要放棄。
青頭:“紅頭! 不要怕,你會出來的。”
青頭:“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來的。”
指導朗讀,體會青頭的堅定帶給紅頭的鼓勵和勇氣。
(3)當紅頭得救時,青頭開心流淚。
紅頭:紅頭看見自己的朋友,高興得流下了眼淚:“謝謝你……”
青頭:青頭笑瞇瞇地說:“不要哭,就算你在牛肚子里作了一次旅行吧!”
抓住省略號補白紅頭的話,體會紅頭的心理活動。從“笑瞇瞇”一詞體會青頭的形象。
2、青頭不僅用語言時刻鼓勵著紅頭,紅頭遇到危險時青頭的行動也處處體現著對紅頭的關心,下面請你們快速圈出青頭對紅頭關心的動詞,讀一讀,想一想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青頭。
通過品讀“一下子蹦到”“摔在地上”“一骨碌爬起來”體會為了營救紅頭全然不顧自己
安危的青頭形象。
3、小結:作者通過生動的語言描寫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勇敢、堅定、臨危不懼、知識豐富的青頭。因為他的堅持、鼓勵,給了紅頭力量,最后轉危為安。文中的點滴描寫都透露出這份友情的偉大和可貴。
4、分角色朗讀課文。
【設計意圖】
通過品讀描寫“紅頭遇險”“青頭相助”的語言、動作的句子來揣摩角色心情的變化,讓孩子想象當時的場面。心情跟隨兩只小蟋蟀的遭遇而跌宕起伏,體會到童話故事語言的特點、情節的曲折神奇。
四、續寫故事,拓展延伸
同學們,晚上,紅頭回到家里回想起今天的遭遇感慨萬分,他真想給青頭打個電話,紅
頭和青頭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請你展開想象寫一寫。
【設計意圖】
感悟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科普童話的趣味性和知識性很強,讓孩子將積累的語言創編進自己的童話故事中,是語言訓練與情感體會合二為一,達到對語言的'運用。
五、介紹作者,鼓勵閱讀
張之路爺爺還寫過許多適合兒童閱讀的作品,《霹靂貝貝》《第三軍團》被拍成了電視劇,《羚羊木雕》被選入中學課本。今天回家就讓我們一起來閱讀吧!
【設計意圖】
推薦名家作品,感受其鮮活的人物形象,課內外閱讀相結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讀童話故事,到樂意閱讀整本童話書,養成閱讀的習慣,增加學生的閱讀量。
附:板書設計
10在牛肚子里的旅行
牛嘴——牛肚子——第一個胃到第二個胃——第二個胃到牛嘴
紅頭遇險 青頭相助
一對要好的朋友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學設計 篇2
教學思路說明:教學設計二關注科學童話理與趣的 結合,讓學生借助“捉迷藏——紅頭歷險——好友重聚”這一故事線索及相關圖示明晰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然后利用牛的胃部結構圖明晰紅頭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線,了解童話中蘊含的牛反芻的知識;最后通過分角色朗讀感受紅頭和青頭的心情變化,體會友誼的可貴。學習過程在圖文結合、小組合作中變得更具趣味性。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 認識“咱、偷”等10個生字,讀準“答、應”等3個多音字, 會寫“旅、咱”等8個字。
2. 能畫出紅頭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線圖,了解牛反芻的科學知識。
3. 能借助圖片和路線圖介紹故事的主要內容。
教學準備
牛肚子的透視圖、①-⑤的序號標簽、課件。
教學過程
一、分享旅行經歷,識記、書寫“旅”
1. 引導學生分享假期旅行的經歷,并說一說:這是一場怎樣的旅行?
2 .導入:有一位旅客也作了一次旅行,不過,它的旅行地點 有點兒特殊,它在牛肚子里作了一次旅行。板書課題,指導朗讀,識記“旅”字。
3. 指導書寫“旅+提示:右下部分的筆順是撇、豎提、 撇、捺,最后一筆捺要寫得舒展。
4 .過渡:大家覺得在牛肚子里的旅行會是怎樣的?
設計意圖:
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導入課文學習,把課文和生活聯系起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 初讀課文,了解故事起因
1. 出示學習提示: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想一想紅頭為什么會去牛肚子里旅行。
(1)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巡視了解學生自讀情況。
(2) 學生交流,教師相機小結:紅頭和青頭捉迷藏,紅頭躲到草堆里,和草一起被大黃牛卷進了嘴里。
2. 指名學生朗讀第一至六自然段,根據學生朗讀情況,引導學生讀好“咱、偷”等生字,學習“答、應”等多音字。
(1)借助上下文理解生字意思。
(2)利用組詞辨析多音字:
3. 感知紅頭形象。
(1)請學生分角色朗讀第一至六自然段,感受青頭、紅頭游戲時的快樂。
(2)引導學生給這一部分故事取小標題并板書:捉迷藏。
4. 過渡:可是,不幸發生了,紅頭被牛卷進了嘴里,一場特殊的旅行就此開始。
三、 默讀課文,明晰旅行路線
1. 出示默讀要求:默讀課文第七至十九自然段,圈出表示紅頭所在位置的詞語。
2. 學生交流匯報。
(1)學生交流,教師引導學生歸納:牛嘴里——第一個 胃一一第二個胃一一牛嘴里——噴出來。
(2)教師板貼牛肚子的透視圖。學生拿序號標簽①②③④⑤,上臺按順序貼一貼紅頭到達的不同位置。
3. 學生看圖填空:
紅頭先被牛卷進了( ),再被吞進( ),接著來到( ),然后回到( ),最后( )。
4. 引導學生給這部分故事取小標題并板書:紅頭歷險。
設計意圖:
通過貼序號標簽,幫助學生厘清紅頭的位置變化過程,并以填空的方式,加深對紅頭旅行線路的印象,為理解課文內容打下基礎。
四、 再讀課文,了解牛的“反芻”
1. 過渡:紅頭得以逃脫,全靠誰的幫助?哪些知識幫助了紅頭逃脫呢?默讀課文第七至十九自然段,用波浪線畫出相關的句子。
2. 根據學生反饋,教師相機出示句子,并隨文指導生字“齒、嚼”。
3. 過渡:紅頭為什么要躲過牛的牙齒?躲過牙齒就有生還的機會嗎?
出示句子:我聽說牛肚子里一共有四個胃,前三個胃是貯藏食物的,只有第四個胃才是管消化的!
(1)指導書寫“胃”字:注意“月”的撇要變成豎。
(2) 出示牛胃圖,學生觀察,教師引導:牛有四個胃,前三個胃是貯藏食物的,只有第四個胃才是管消化的。
4.引導思考:紅頭都被吞到牛的胃里了,還有生還的希望嗎? 出示句子:等一會兒牛休息的時候,它要把剛才吞進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細嚼慢咽……
(1)引導學生識記生字“咽”:做一做“咽口水”的動作。
(2)出示“吞”,學生做一做“一 口吞下去”的動作,比較“吞、 咽”后說說自己的發現,并說一說其他與口部動作有關的字。
5 .再次出示牛胃圖,解釋:牛把草吞到肚子里,草從第一個胃到第二個胃,再從第二個胃回到嘴里,這就叫“反芻”。
(1)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么是“反芻”。
(2)教師小結:張之路爺爺可真厲害,借助豐富的想象,把 “反芻”這樣復雜的科學知識藏在紅頭的旅行故事里,科學童話真有趣啊!
設計意圖:
牛反芻的知識比較復雜,如果單獨講解則趣味性不足。通過自學,用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學習過程從被動接受轉換成自主探尋,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幫助學生快速理解“反芻”的科學知識。
五、 借助圖片,介紹故事主要內容
1. 引導學生回顧前文并填空:
紅頭先被卷到(牛嘴里),再來到(第一個胃),接著來到(第二個胃),然后(回到牛嘴里),最后(被噴了出來)。
2. 指名學生讀第二十、二十一自然段,說一說故事的結局。
3. 教師隨文指導生字“瞇”,引導學生發現這個字中有 “目”,說明和眼睛有關。
4. 板貼課文第2幅插圖,引導學生給這一部分故事取小標 題并板書。
預設:好友重聚、紅頭得救、紅頭脫險。
5. 引導學生借助板貼的圖片,簡單說說故事大意。
六、指導書寫
1. 出示“旅、咱、救、拼、掃、剛、流、淚”8個左右結構的字,引導學生分類。
左窄右寬:旅、咱、拼、掃、流、淚;左寬右窄:剛;左右等寬:救。
2. 引導學生觀察,并交流書寫注意點。如:“旅”左邊的 “方”先寫橫折鉤再寫撇;“流”的右上部分要寫得緊湊一些,右下部分要寫得寬一些。
3. 教師范寫“旅、救、流”,學生練寫8個字。
設計意圖:
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復述故事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可以為他們提供一定的復述支架。利用圖片和相應的小標題明晰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為學生提供講故事的支架,教給學生“利用圖片講故事”的方法。
板書設計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 認識“咱、偷”等10個生字,讀準“答、應”等3個多音字,會寫“旅、咱”等13個字,會寫 “旅行、要好”等17個詞語。
2. 能體會青頭和紅頭對話時的心情,分角色朗讀課文時能讀出相應的語氣。
3. 默讀課文,能找出證明青頭和紅頭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詞句,能體會到它們之間的 真摯友情。
4. 能畫出紅頭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線圖,并借助路線圖講故事。
教學重點
1. 能體會青頭和紅頭對話時的心情,分角色朗讀課文時能讀出相應的語氣。
2. 能畫出紅頭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線圖,并借助路線圖講故事。
教學準備
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思路說明:教學設計一的思路是“集中識字——厘清脈絡——聚焦對話—— 改寫對話。”本設計引導學生抓關鍵詞厘清文脈絡,幫助學生形象直觀地了解 課文的主要內容,引導學生練說故事; 關注文本中的人物對話和動作描寫,引導學生體會紅頭和青頭的心情變化。提供學習單作為支架,幫助學生轉換角度想象人物對話。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 認識“咱、偷”等10個生字,讀準“答、應”等3個多音字, 會寫“旅、咱”等13個字,會寫“旅行、要好”等17個詞語。
2.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厘清文脈絡,畫出紅頭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線。
教學過程
一、 交流旅行經歷,導入新課
1. 談話導入:你們喜歡旅行嗎?為什么?你們去過哪些地 方旅行?
2. 揭示課題:在牛肚子里旅行又會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呢? 接下來我們一起學習《在牛肚子里旅行》。
板書課題,并指導書寫“旅”:左窄右寬。右下部分先寫撇,再寫豎提、撇,最后寫捺。
3. 提問:讀了課文,你有什么疑問?
預設:怎么會到牛肚子里旅行呢?在牛肚子里旅行和我們平常的旅行有什么不一樣?
設計意圖:圍繞“旅行”這個詞做文章,讓學生分享生活趣事,喚醒學生的生活記憶,同時激發學生探究可穩定的興趣。
二、 初讀課文,自主識字,了解課文內容
1. 出示自讀要求:
(1)帶著自己的問題,自由朗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爭取把課文讀正確。
(2)在容易讀錯或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想一想有什么好辦法解決。
2. 學生自讀后交流反饋,教師指導認字詞。
(1)交流多音字:“答應”中的“答”、“一骨碌”中的“骨”都讀第一聲,“應”讀輕聲。
(2)交流易錯音: “咱們”的“咱”是平舌音,“牙齒”的“齒”是翹舌音,“細嚼慢咽”的“咽”是第四聲。引導學生做動作體會 “嚼”和“咽”的意思,進而理解什么是“細嚼慢咽”。
(3)交流難懂的詞語:“作聲”是什么意思? “蹭來蹭去”是怎么樣的?
① 指名學生讀一讀“作聲”所在的句子。
② 引導學生想象捉迷藏的場景,從而理解“作聲”就是發出聲音的意思。
③ 指名學生做一做“蹭”的動作,讓學生觀察怎樣的動作才是“蹭”。
3. 指名學生逐段朗讀課文,引導:其他同學認真傾聽,一邊聽一邊想一一故事的主人公是誰?它們之間發生了一件什么事?
4. 交流匯報:( )和( )在草堆里( ),紅頭不小心( )。在( )的幫助下,( )從牛肚子里( )。
5. 引導學生交流初讀感受:你覺得這是一場怎樣的“旅行”?
預設:驚心動魄、可怕、有驚無險
三、默讀課文,了解旅行路線
1. 過渡:紅頭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線是怎樣的?接下來請同學們仔細默讀課文。
2. 出示自學要求:默讀課文,想一想紅頭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線是怎樣的。圈出關鍵詞后,小組合作填空。
(牛嘴)→( )→( )→( )→(牛嘴)
(1)小組展示交流,教師相機板書關鍵詞。
(2)指名學生在黑板上畫一畫紅頭的旅行路線圖,教師相機幫助學生一起完成板書。
(3)請學生根據路線圖,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紅頭在牛肚子里的旅行。
設計意圖:
小組學習,師生合作畫出路線圖,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紅頭旅行路線的理解。通過在文中找句子,結合“科學小貼士”,幫助學生理解“反芻”的科學知識,感受科學童話的魅力。
3. 提問:紅頭為什么能從第二個胃回到牛嘴?
(1)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出相關句子,交流。
(2)相機出示“科學小貼士”,引導學生理解“反芻”。
科學小貼士:
牛吃草時,先不細嚼,把草吞進肚子里,等休息時把吞進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細嚼慢咽。
(3)小結:像這樣將科學知識融入到童話中去,多有意思呀!這類童話被稱為“科學童話”。
四、指導書寫
1. 出示“旅、咱”等13個字,引導學生把字按左右結構和上下結構分成兩組。
2. 引導:你覺得哪些字最容易寫錯,哪些筆畫需要注意?
3. 指名交流易錯字及注意點。
4. 范寫易錯字。比如:“救”中的“攵”不要寫成“夂”;“命” 右下部分是“卩”;“算”中間是兩橫,不是一橫。
5. 學生自主書寫,課后抄寫本課詞語表中的17個詞語。
設計意圖:
本環節教學將生字按結構分類,重點指導易錯字,重點突出,指導有針對性,幫助學生遷移運用相應的書寫方法, 使寫字教學更高效。
板書設計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 能體會青頭和紅頭對話時的心情,分角色朗(課文時能讀出相應的語氣)。
2. 默讀課文,能找出證明青頭和紅頭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詞句,能體會到它們之間的真摯友情。
3. 能借助紅頭的旅行路線圖講故事。
教學過程
一、回顧紅頭的旅行路線
1. 在黑板上呈現上節課梳理的紅頭的旅行路線圖,引入:通過上節課的梳理,我們知道 了紅頭的旅行路線。你能根據旅行路線圖簡單地回憶一下紅頭的旅行路線嗎?
2. 學生結合路線圖進行交流。
二、聚焦對話,體會人物內心,感悟真摯友情
1. 布置學習任務: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第七至十九自然段,一邊讀,一邊用直線畫出 紅頭說的話,用波浪線畫出青頭說的話。
學生交流反饋對話內容。
2. 啟發引導:青頭、紅頭對話時的心情如何?請認真讀(它們的對話,圈出描寫紅頭、 青頭表情和動作的詞語)。
3. 學生交流紅頭的心情,教師相機出示句子:
“救命啊!救命啊!”紅頭拼命地叫起來。
“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救命啊!”
“那我馬上就會死掉。”紅頭哭起來。
“可是你說這些對我有什么用呢?”紅頭悲哀地說。
(1)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幾個問題并代入角色有感情地朗。(相機板書:害怕、悲哀)。
問題1:紅頭為什么拼命地叫?
問題2:紅頭說的話里為什么有那么多的省略號呢?
問題3:紅頭為什么要哭?
問題4:紅頭為什么很悲哀?它心里在想什么?
(2)師生合作分角色朗讀,老師扮演青頭,學生扮演紅頭。
4. 學生交流青頭的心情,教師相機出示句子:
“你在哪兒?”青頭急忙問。
青頭大吃一驚,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可是那頭牛用尾巴輕輕一掃,青頭就給摔到地上了。青頭不顧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來大聲喊:“躲過它的牙齒,牛在這時候不會仔細嚼的,它會;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1)提問:誰能給“急忙”換個詞?(連忙、趕緊)誰能演一演 "大吃一驚”的表情?
(2)引導:現在你就是青頭,請你來演一演它著急、吃驚的 樣子。(板書:著急)
5. 教師向扮演青頭的學生提問:青頭,你這么著急,怎么說 話一點兒都不結巴,也沒有像紅頭一樣急得哭起來呢?請學生再次(一讀描寫青頭的段落,圈出關鍵詞句并交流。
預設1:第十一、十八自然段的關鍵詞“一下子”“不顧”“一骨碌”“大聲喊”“蹭來蹭去”。
預設2:第十三、十五自然段的關鍵詞句“不要怕”“你會出 來的”“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來的”。
引導學生說一說從青頭的這些動作中體會到什么,并通過 朗(讀出青頭的勇敢、鎮定。相機板書:勇敢、鎮定。
6. 同桌合作分角色讀青頭和紅頭的對話。
(1)學生自由練讀,展示。
(2)啟發學生思考:從青頭和紅頭的對話中,你感受到了什 么?(青頭和紅頭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7. 讓學生再次默讀全文,說說從哪里可以看出青頭和紅頭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預設:
青頭和紅頭開心地一起玩捉迷藏。
遇到危險后,紅頭拼命向青頭求救。
青頭擔心紅頭,鼓勵、安慰紅頭,還蹭牛鼻子,幫助紅頭出來。
紅頭被救出后,高興地流下了眼淚,并對青頭表示感謝。
8. 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9. 相機引導:當朋友遇到困難和危險時,我們要給予幫助和鼓勵,運用智慧戰勝困難。青頭就是這樣做的,難怪課文中說 “它們是一對非常要好的朋友”。
設計意圖:
通過圖畫關鍵詞句、有感情地朗讀對話以及談體會的方式,由讀到悟,環環相扣,幫助學生走進人物的內心,體會人物的心情,從而感悟紅頭和青頭間的真摯友情。
三、借助路線圖講故事
1. 過渡:紅頭的旅行真是不可思議,我們可以把這么有意思的故事講給家人聽。接下來請同學們看著黑板上的路線圖, 試著用自己的話講一講故事,可以用上表現紅頭、青頭心情變化 的詞語。
2. 學生自由練習講故事。
3. 指名學生講故事,教師相機提醒一些關鍵的詞句。比如 “蹦、摔、一骨碌、爬、跳、蹭來蹭去”等表示動作的詞語以及能表現人物性格的對話。
4.同桌之間互講故事。
設計意圖:
本環節緊扣前一環節的重點,引導學生抓住反映任務心情變化的詞語,利用路線圖練習講故事。既有講故事方法的指導,又有故事內容的鋪墊,降低學生講故事的難度。
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