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化學教案 > 初中化學教案 > 九年級化學教案 > 《氫氣的性質和用途》(通用17篇)

《氫氣的性質和用途》

發布時間:2022-12-12

《氫氣的性質和用途》(通用17篇)

《氫氣的性質和用途》 篇1

  【目的要求】: 1. 認識氫氣的物理性質,重點掌握氫氣的化學性質,

  并結合性質了解氫氣的用途。 

  2.理解點燃氫氣前為何要先驗純的原理,掌握驗純的方法。

  3.從得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氧化劑和還原劑 。

  4.培養學生觀察現象,分析、推導問題解決問題,綜合

  及歸納等思維能力。

  5.使學生初步樹立量變引起質變以及對立統一辨證唯物主義思想。

  【重、難點】: 氫氣的化學性質

  【教學方法】: 實驗引導,觀察分析,結合多媒體直觀形象化,學生為主體。

  【教具準備】: 多媒體電腦一臺;實驗室制取氫氣儀器一套;試管;鐵架臺;

  尖嘴和長玻璃管各一個;酒精燈;塑料罐;燒杯;火柴;氧化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提問:一般來說,空氣中不含有的氣體有:

  A.氧氣    B.氫氣    C.稀有氣體    D.水蒸氣

  (學生回答)

  引言:為什么空氣中一般不含有氫氣呢?因為它在自然界中以單質形式存    

  在很少,主要存在于化合物中。為了獲得氫氣,上節課我們用什么  

  方法制取了氫氣?(展示一瓶氫氣)它是什么顏色什么氣味的氣體?

  這屬于氫氣的什么性質?(學生回答)氫氣還有其它什么性質呢?

  氫氣又有何用途?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研究。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吹肥皂泡的實驗。

  提問:我們看到肥皂泡迅速上升,這說明了氫氣具有什么性質?

 。▽W生回答)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53頁第一自然段

  (閱讀后由學生回答總結氫氣的物理性質)

  引言:在化學上更重要的是認識物質的化學性質,那么,氫氣有什么化學

  性質呢?氫氣在常溫下性質穩定,但在點燃或加熱條件下,能與許多

  物質發生化學反應。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燃燒的實驗。

  投影:[觀察思考]

  氫氣在空氣中燃燒有什么現象?產生什么物質?

  如何用文字表示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的反應?

  從實驗中得出氫氣具有什么化學性質?

  播放CAI錄相: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燃燒

  師生活動:結合觀察思考題及放大的實驗現象,學生回答及寫文字表達式,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出氫氣的可燃性。

  引言:是否點燃氫氣都能安靜地燃燒呢?讓我們觀察一個實驗。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和空氣混合引燃爆炸實驗。

  學生討論:1.對比爆炸實驗和燃燒實驗,在反應原理上有何特點?

  2.同樣是氫氣和氧氣的反應,為何產生不同的現象呢?

  請回顧第一章學習的爆炸的知識思考討論。

 。ㄏ确纸M討論,然后選代表回答,教師評價)

  播放CAI動畫:演示并解釋為什么純凈的氫氣與不純的氫氣點燃產生

  不同現象的原因。

  引言:是否只要氫氣中一旦混有空氣,點燃就一定會爆炸呢?

  講解:爆炸極限知識及使用可燃性氣體的安全知識。

  引言:在實驗室,我們在點燃氫氣前必須進行驗純工作,否則易引起爆炸。

  我們怎樣才知道氫氣是否純凈呢?請看演示實驗。

  演示實驗:邊演邊講實驗室檢驗氫氣純度的操作方法及判斷方法,

  并向學生說明此操作是很安全的。

  學生活動:學生用筆代替試管模擬操作,讓一位學生上臺演示驗純操作

  并判斷是否純凈。

  引發思考:若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氫氣,經檢驗不純而需要再檢驗時,應

  用拇指堵住試管口一會兒,然后才能再收集檢驗,否則易發生

  危險,這是為什么呢?

  演示實驗:用排空氣法收集一試管氫氣,點燃聽到尖銳爆鳴聲后,將試管

  橫放浸入水中,讓水從試管口緩緩流入,將管內未熄滅的火焰

  趕出,并用紙條置于管口點燃,紙條可燃燒。

  提問:為什么紙條會燃燒?說明了什么問題?用排水法收集時,需要這樣

  做嗎?(指導學生閱讀課本55頁注解①)

  小結:請學生歸納本節課學習的知識要點,教師予以補充。

  作業 布置:課本58頁第2題1、2、3

 。ǖ诙n時)

  引言: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氫氣的哪些性質?點燃氫氣前為何要先驗純?

  氫氣還有什么化學性質呢?

  演示實驗: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

  投影:[思考討論]

  1.實驗觀察到什么現象?

  2.為什么氧化銅會變成銅,而氫氣卻變成水?

  3.在反應中氫氣發生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氧化銅又發生

  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

  4.氫氣和氧化銅兩者存在什么反應關系?

  5.試管口為何向下傾斜?通過氫氣的導管為何要插到試管底部?

  6.為什么要先通人氫氣后加熱,實驗結束后要繼續通入氫氣直至試

  管冷卻為止?

  播放CAI錄相: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

  (結合錄相播放,學生思考討論上述問題)

  加 熱

  板書: 氫氣 十 氧化銅        銅 十 水     (置換反應)

 。℉2)   (Cu0)      (Cu)(H20)

  電腦CAI動畫:分析氧化還原反應(教師邊播放邊組織討論并講解)

  板書:(2)還原性(寫在文字表達式上方)----------用于冶煉金屬

  得氧,被氧化

  加 熱

  氫氣 十 氧化銅         銅 十 水  

  失氧,被還原

  還原劑 氧化劑         

 。ㄓ羞原性)(有氧化性)  

  還原反應:含氧化含物里的氧被奪去的反應。

  小結:氫氣的化學性質主要有可燃性和還原性

  作業 布置:課本58頁第4、5題

  運用“單元目標引導探索”進行教學的設計

  順德一中  陳靜莉

  “氫氣的化學性質”是初中化學第三章的重點知識,在全章乃至全書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全節書按“大綱”和“教師用書”的安排,共講授兩節時,第一節時,學習氫氣的物理性質和

  氫氣的第一項重要化學性質---可燃性。第二節時,學習氫氣的另一項重要的化學性質---還原

  性,以及氫氣的用途。

  【教學目標 設計】:全節的教學目標 ,按我們的理解,應包括了如下五點:

  一、在物質知識方面是:認識氫氣的物理性質,掌握氫氣的可燃性和還原性

  兩項化學性質的初步原理;了解氫氣的用途。

  二、在理論知識方面是:使學生能從得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

  氧化劑和還原劑。

  三、在實驗知識方面是:明確氫氣驗純的方法和原理,為今后學生在動手實

  驗時學會此項操作打下基礎。

  四、在能力訓練方面是:培養學生觀察現象,分析推導問題,解決問題、綜

  合及歸納問題等思維能力。

  五、在教育目標方面是:使學生初步知道量變引起質變以及對立統一辯證思

  想的粗淺的原理。

  應當說明的是,教材對于氫氣的還原性,僅僅提出“氫氣與氧化銅反應”,但也涉及了

  還原劑與還原性,而對于“氧化一還原反應的初步概念,則僅作為選學教材安排,考慮到我們

  學校是重點學校,學生基礎相對較好,所以將這部分選學教材列入正式的學習內容。

  【教學重、難點分析】:本節教材的知識重點是氫氣的化學性質,在重點知識的教學過程   

  中,應著重突破的難點有兩處:一是理解點燃氫氣前為什么要先驗純

  的原理,進而引出“爆炸極限”的概念;二是通過氫氣與氧化銅反應的變化導出氧化、還原、

  還原性、還原劑的初步概念。

  【教學設計分析】:在單元目標引導探索這一教學指導思想的規范下,我們的

  教學設計突出了如下幾個方面。

  一、 化學實驗觀察是“實驗引導探索”的前提和基礎,我們特別注意了學觀察實驗的效

  果,為了更好地實施教學目標 ,我們安排:(1)氫氣吹泡的實驗,以導出氫氣密度很小這項

  物理性質的結論;(2)點燃氫氣安靜燃燒和不純氫氣引燃爆炸的實驗,以導出氫氣的可燃性

 ;(2)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以導出氫氣的還原性。除了準確、規范地做好演示實驗,提

  醒學生注意觀察的重點之外,我們充分地利用CAI軟件將氫氣燃燒的驗和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

  驗錄相向學生們展示,使局部反應現象變小為大,變快為慢,變動為停,擴大學生觀察的空間

  ,延長學生觀察的時間。

  二、 引導探索是學生認識化學物質、從感性階段上升到理性階段的關鍵,我們特別重視

  對學生思維的啟發和訓練,為了更好地實施教學目標 ,我們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是注意結合

  實驗過程引導學主從“反應原理”、“裝置原理” 和“操作原理”的不同角度進行思維訓練

  ,如結合實驗過程提出“同樣是氫氣和氧氣化合成水,為什么一個是安靜地燃燒另一個卻猛烈

  爆炸?” “為什么檢驗氫氣純度,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一小試管氫氣,管口要向下并要用拇

  指堵。慨斠平鹧媛牭郊怃J爆鳴聲后,又要用拇指堵住試管口一會兒再重新集氣?”“為什

  么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時,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這與制氧氣時,試管口向下傾斜有何異同

  ?”“加熱前,先往試管里通氫氣有什么作用?” “實驗完畢撤燈后繼續通人氫氣直至試管

  冷卻,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另一方面是注意從實驗觀察出發,通過系列思考題引導學生

  通過思考、討論,將感性的認識提煉成理性的認識,透過現象初步認識氫氣性質的特點和本?

  。例燃偓围绕丘Q娜忌帳笛椋し⒀鄄炻枷嗨伎、讨锣P骸埃?)氫氣燃燒觀察到什么

  現象?(2)反應生成了什么物質?(3)怎么用表達式將變化表示出來?”又如,結合氫氣還原

  性的實驗,激發學生結合觀察錄相思考、討論:“(1)實驗觀察到什么現象?(2)為什么氧

  化銅會變成銅,而氫氣卻變成水?(3)在反應中氫氣發生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氧

  化銅又發生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4)氫氣和氧化銅兩者存在什么反應關系?”這

  些階梯式的思考討論題逐步引導學生認識了氫氣化學性質的基本特征和本質。

  三.現代電教媒體引人化學課堂教學,更加豐富了實驗引導探索的手段,大大提高了引

  探的效果,我們十分重視采用CAI軟件來輔助化學教學,幫助學生突破難點,運用CA1軟件,前

  面所述的放大實驗錄相鏡頭僅僅是一個方面,更主要的是我們采用了電腦動畫模擬,形象生動

  地將教材中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一個是同樣為氫氣和氧氣的反應,為什么點燃純凈的氫

  氣會安靜燃燒,而點燃混有空氣的氫氣會發生爆炸?另一個是對氫氣與氧化銅發生氧化還原反

  應原理的理解,變得比較容易地解決了,而且這樣做還調動了學生的興趣。

  四.把握教材知識結構,領會化學思想,是“引導探索教學”所追求的更高層次的目標,我

  們注意了本節知識結構的處理。這節教材分述了氫氣性質和用途的兩方面的知識,然而,化學

  學科的一個重要基本思想是“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本節材料所介紹的氫氣密度小

  ,具有可燃性和還原性三方面的性質,都直接決定了它的三大用途。究竟如何處理好貫徹上述

  化學思想和教材分裂成兩塊的矛盾,以找到 一個最佳的處理方案呢?我們的做法是:在學習

  氫氣的上述三項性質時,每學一項 即順理成章地引出它對應的用途,但在板書時,卻分列在

  黑板的兩旁對應的位置,然后圍繞性質與用途,自成“知識小塊”。

  五.隨著教學活動的展開,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給學生以學法的指導,是“實驗引導探索

  法”實施的重要方面。我們在本節教學設計中,重視貫徹“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在教學活動中,結合演示實驗,指導學生如何觀察現象,如何掌握氫氣驗純的方法;結合思

  考討論,指導學生如何理清氫氣性質原理的思路,如何歸納出結論;結合閱讀課文和CAI動畫

  ,突破不純氫氣點燃爆炸和“爆炸極限”的難點;結合鞏固開拓題的分析和解答,如何用已知

  的氫氣實驗和性質原理,動手改正裝置的錯誤?傊谡麄教學過程 中 ,學生自始至終都

  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尋求優化的學習方法,掌握知識,突破難點,以期實

  [1] [2] 下一頁  

  

《氫氣的性質和用途》 篇2

  第三章 水 氫

  第四節

  教學目的 知識:了解氫氣的物理性質,掌握氫氣的化學性質,了解有關的實驗過程和現象;理解點燃氫氣之前先要檢驗氫氣的純度并掌握檢驗的方法;根據氫氣的性質了解其主要用途;從得氧和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應、還原反應和還原劑。

  能力: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描述、分析實驗現象的能力。

  思想教育:通過氫氣燃燒后生成水,對大氣無污染,滲透環保教育;通過氫氣的燃燒與爆炸以及還原性與還原反應的教學,進行量變引起質變和對立統一觀點的教育。

  教學重點 氫氣的化學性質

  教學方法 邊講邊實驗

  教學用具 儀器:集氣瓶、球形干燥管(裝有堿石灰干燥劑)、試管、試管架、燒杯、長頸漏斗、帶導管的雙孔塞、鐵架臺、帶小孔的金屬小筒、粞精燈。

  藥品:鋅、稀硫酸、氧化銅、肥皂水。

  其它:火柴、木塊。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引入】展示一瓶瓶口倒置的氫氣,讓學生觀察、思考。氫氣的色態。 為什么瓶口倒置存放? 為什么可用排水法收集氫氣?

  【演示實驗】用氫氣吹肥皂泡。

  觀察、思考、討論,小結出氫氣的主要物理性質。

  觀察氫氣泡運動方向。

  激發興趣

  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以過癮物的觀察、分析、小結出氫氣的物理性質。

  吸引每一個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動機,證明氫氣的密度比空氣小。

  【板書】一、氫氣的性質

  1、氫氣的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 相同條件下密度最小的氣體。 難溶于水

  歸納氫氣的物理性質做筆記

  指導學生

  學會歸納

  【過渡】再用氫氣吹一個肥皂泡,輕輕抖動玻璃管,使氣泡上票飄,請一學生點燃氫氣泡。

  觀察、思考、回答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通過點燃氫氣泡引出氫氣的化學性質。

  【提問】此實驗證明了氫氣具有什么化學性質?

  【結論】氫氣具有可燃性。這是氫氣的一個重要化學性質。

  回答:氫氣可以在空氣里燃燒。

  【板書】2.氫氣的化學性質

  (1)氫氣的可燃性

  【演示實驗】驗純后點燃氫氣,并在火焰上方罩一干而冷的燒杯。

  【指導觀察】①氫氣火焰的顏色。

 、诟衫錈瓋缺谟袩o新物質生成。

  ③接觸燒杯的手有何感覺。

  試寫出該反應的文字表態式。

  請討論氫燃燒最大的優點是什么

  做筆記

  觀察

  描述現象

 、侔察o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

 、诟衫錈瓋缺谟袩o色液滴生成。

  ③手感到發燙,放出大量熱。板書:

  ( ) ( ) ( )

  踴躍回答:因生成物為水對大氣無污染。

  增加感性認識,培養觀察和敘述反應現象的能力。

  進一步從知識轉化為能力。

  學會關心能源、地球。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提問】純凈的氫氣在空氣中能安靜地燃燒。如果混有空氣的氫氣被點燃,結果又會怎樣呢?

  【演示實驗】將氫氣和空氣混合后點燃。

  【提問】此實驗為什么有這樣的現象你能解釋嗎?

  【解釋】引導學生閱讀課本p.54最后一段。

  介紹氫氣的爆炸極限,強調點燃氫氣前一定要檢驗氫氣的純度。

  如何驗純呢?

  【演示實驗】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試管氫氣,用拇指堵住,移近火焰,移開拇指點火。結合實驗說明如何為純或不純。

  思考

  觀察實驗,敘述反應現象。

  發出“砰”的一聲巨響,爆炸的氣浪反小筒高高掀起。說明不純的氫氣點燃會發生爆炸。

  思考

  一名學生讀書

  觀察驗純的操作

  引導學生深入思考。

  培養學生觀察和敘述反應現象的能力。

  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使學生初步學會驗氫氣純度的操作。

  【提問】如用排氣法收集氫氣時,試管口為什么向下?當聽到尖銳爆鳴聲,證明氫氣不純。需要重新驗純時為什么要用拇指堵一會兒試管口?

  【投影】課堂練習一(見附1)

  指導學生做課堂練習一

  思考、回答因為氫氣的密度小。 使試管內未熄滅的氫氣火

  焰因缺氧氣而熄滅。防止未熄滅的火焰再收集氫氣時點燃發生器里尚混有空氣的氫氣,使氫氣發生器發生爆炸。

  做練習一

  培養學生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使學生掌握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氫氣驗純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復習鞏固已學的知識。

  【引入】氫氣在常溫下性質穩定,但在點燃或加熱等條件下,能跟許多物質必生化學反應。氫氣能跟氧氣單質反應,它能跟氧化物里的氧起反應嗎?怎么研究這個問題呢?

  【演示實驗】氫氣在加熱的條件下和氧化銅反應。

  思考

  回答:做實驗。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板書】(2)氫氣的還原性

  ( ) ( )

  [1] [2] [3] [4] 下一頁  

  

《氫氣的性質和用途》 篇3

  l         提問:一般來說,空氣中不含有的氣體有:

  l         引言:為什么空氣中一般不含有氫氣呢?因為它在自然界中以單質形式存   

  l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吹肥皂泡的實驗。

  l         提問:我們看到肥皂泡迅速上升,這說明了氫氣具有什么性質?

  l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53頁第一自然段

  l         引言:在化學上更重要的是認識物質的化學性質,那么,氫氣有什么化學

  l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燃燒的實驗。

  l         投影:[觀察思考]

  1.  氫氣在空氣中燃燒有什么現象?產生什么物質?

  2.  如何用文字表示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的反應?

  3.  從實驗中得出氫氣具有什么化學性質?

  l         播放CAI錄相: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燃燒

  l         師生活動:結合觀察思考題及放大的實驗現象,學生回答及寫文字表達式,

  l         引言:是否點燃氫氣都能安靜地燃燒呢?讓我們觀察一個實驗。

  l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和空氣混合引燃爆炸實驗。

  l         學生討論:1.對比爆炸實驗和燃燒實驗,在反應原理上有何特點?

  請回顧第一章學習的爆炸的知識思考討論。

  l         播放CAI動畫:演示并解釋為什么純凈的氫氣與不純的氫氣點燃產生

  l         引言:是否只要氫氣中一旦混有空氣,點燃就一定會爆炸呢?

  l         講解:爆炸極限知識及使用可燃性氣體的安全知識。

  l         引言:在實驗室,我們在點燃氫氣前必須進行驗純工作,否則易引起爆炸。

  l         演示實驗:邊演邊講實驗室檢驗氫氣純度的操作方法及判斷方法,

  l         學生活動:學生用筆代替試管模擬操作,讓一位學生上臺演示驗純操作

  [1] [2] [3] 下一頁  

  

《氫氣的性質和用途》 篇4

  【目的要求】: 1. 認識氫氣的物理性質,重點掌握氫氣的化學性質,

  并結合性質了解氫氣的用途。

  2.理解點燃氫氣前為何要先驗純的原理,掌握驗純的方法。

  3.從得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氧化劑和還原劑 。

  4.培養學生觀察現象,分析、推導問題解決問題,綜合

  及歸納等思維能力。

  5.使學生初步樹立量變引起質變以及對立統一辨證唯物主義思想。

  【重、難點】: 氫氣的化學性質

  【教學方法】: 實驗引導,觀察分析,結合多媒體直觀形象化,學生為主體。

  【教具準備】: 多媒體電腦一臺;實驗室制取氫氣儀器一套;試管;鐵架臺;

  尖嘴和長玻璃管各一個;酒精燈;塑料罐;燒杯;火柴;氧化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提問:一般來說,空氣中不含有的氣體有:

  A.氧氣    B.氫氣    C.稀有氣體    D.水蒸氣

 。▽W生回答)

  引言:為什么空氣中一般不含有氫氣呢?因為它在自然界中以單質形式存   

  在很少,主要存在于化合物中。為了獲得氫氣,上節課我們用什么 

  方法制取了氫氣?(展示一瓶氫氣)它是什么顏色什么氣味的氣體?

  這屬于氫氣的什么性質?(學生回答)氫氣還有其它什么性質呢?

  氫氣又有何用途?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研究。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吹肥皂泡的實驗。

  提問:我們看到肥皂泡迅速上升,這說明了氫氣具有什么性質?

 。▽W生回答)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53頁第一自然段

  (閱讀后由學生回答總結氫氣的物理性質)

  引言:在化學上更重要的是認識物質的化學性質,那么,氫氣有什么化學

  性質呢?氫氣在常溫下性質穩定,但在點燃或加熱條件下,能與許多

  物質發生化學反應。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燃燒的實驗。

  投影:[觀察思考]

  氫氣在空氣中燃燒有什么現象?產生什么物質?

  如何用文字表示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的反應?

  從實驗中得出氫氣具有什么化學性質?

  播放CAI錄相: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燃燒

  師生活動:結合觀察思考題及放大的實驗現象,學生回答及寫文字表達式,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出氫氣的可燃性。

  引言:是否點燃氫氣都能安靜地燃燒呢?讓我們觀察一個實驗。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和空氣混合引燃爆炸實驗。

  學生討論:1.對比爆炸實驗和燃燒實驗,在反應原理上有何特點?

  2.同樣是氫氣和氧氣的反應,為何產生不同的現象呢?

  請回顧第一章學習的爆炸的知識思考討論。

 。ㄏ确纸M討論,然后選代表回答,教師評價)

  播放CAI動畫:演示并解釋為什么純凈的氫氣與不純的氫氣點燃產生

  不同現象的原因。

  引言:是否只要氫氣中一旦混有空氣,點燃就一定會爆炸呢?

  講解:爆炸極限知識及使用可燃性氣體的安全知識。

  引言:在實驗室,我們在點燃氫氣前必須進行驗純工作,否則易引起爆炸。

  我們怎樣才知道氫氣是否純凈呢?請看演示實驗。

  演示實驗:邊演邊講實驗室檢驗氫氣純度的操作方法及判斷方法,

  并向學生說明此操作是很安全的。

  學生活動:學生用筆代替試管模擬操作,讓一位學生上臺演示驗純操作

  并判斷是否純凈。

  引發思考:若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氫氣,經檢驗不純而需要再檢驗時,應

  用拇指堵住試管口一會兒,然后才能再收集檢驗,否則易發生

  危險,這是為什么呢?

  演示實驗:用排空氣法收集一試管氫氣,點燃聽到尖銳爆鳴聲后,將試管

  橫放浸入水中,讓水從試管口緩緩流入,將管內未熄滅的火焰

  趕出,并用紙條置于管口點燃,紙條可燃燒。

  提問:為什么紙條會燃燒?說明了什么問題?用排水法收集時,需要這樣

  做嗎?(指導學生閱讀課本55頁注解①)

  小結:請學生歸納本節課學習的知識要點,教師予以補充。

  作業 布置:課本58頁第2題1、2、3

  (第二課時)

  引言: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氫氣的哪些性質?點燃氫氣前為何要先驗純?

  氫氣還有什么化學性質呢?

  演示實驗: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

  投影:[思考討論]

  1.實驗觀察到什么現象?

  2.為什么氧化銅會變成銅,而氫氣卻變成水?

  3.在反應中氫氣發生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氧化銅又發生

  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

  4.氫氣和氧化銅兩者存在什么反應關系?

  5.試管口為何向下傾斜?通過氫氣的導管為何要插到試管底部?

  6.為什么要先通人氫氣后加熱,實驗結束后要繼續通入氫氣直至試

  管冷卻為止?

  播放CAI錄相: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

 。ńY合錄相播放,學生思考討論上述問題)

  加 熱

  板書: 氫氣 十 氧化銅        銅 十 水     (置換反應)

 。℉2)   (Cu0)      (Cu)(H20)

  電腦CAI動畫:分析氧化還原反應(教師邊播放邊組織討論并講解)

  板書:(2)還原性(寫在文字表達式上方)----------用于冶煉金屬

  得氧,被氧化

  加 熱

  氫氣 十 氧化銅         銅 十 水 

  失氧,被還原

  還原劑 氧化劑        

  (有還原性)(有氧化性) 

  還原反應:含氧化含物里的氧被奪去的反應。

  小結:氫氣的化學性質主要有可燃性和還原性

  作業 布置:課本58頁第4、5題

《氫氣的性質和用途》 篇5

  【目的要求】: 1. 認識氫氣的物理性質,重點掌握氫氣的化學性質,

  并結合性質了解氫氣的用途。

  2.理解點燃氫氣前為何要先驗純的原理,掌握驗純的方法。

  3.從得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氧化劑和還原劑。

  4.培養學生觀察現象,分析、推導問題解決問題,綜合

  及歸納等思維能力。

  5.使學生初步樹立量變引起質變以及對立統一辨證唯物主義思想。

  【重、難點】: 氫氣的化學性質

  【教學方法】: 實驗引導,觀察分析,結合多媒體直觀形象化,學生為主體。

  【教具準備】: 多媒體電腦一臺;實驗室制取氫氣儀器一套;試管;鐵架臺;

  尖嘴和長玻璃管各一個;酒精燈;塑料罐;燒杯;火柴;氧化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l         提問:一般來說,空氣中不含有的氣體有:

  A.氧氣    B.氫氣    C.稀有氣體    D.水蒸氣

 。▽W生回答)

  l         引言:為什么空氣中一般不含有氫氣呢?因為它在自然界中以單質形式存   

  在很少,主要存在于化合物中。為了獲得氫氣,上節課我們用什么 

  方法制取了氫氣?(展示一瓶氫氣)它是什么顏色什么氣味的氣體?

  這屬于氫氣的什么性質?(學生回答)氫氣還有其它什么性質呢?

  氫氣又有何用途?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研究。

  l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吹肥皂泡的實驗。

  l         提問:我們看到肥皂泡迅速上升,這說明了氫氣具有什么性質?

  (學生回答)

  l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53頁第一自然段

  (閱讀后由學生回答總結氫氣的物理性質)

  l         引言:在化學上更重要的是認識物質的化學性質,那么,氫氣有什么化學

  性質呢?氫氣在常溫下性質穩定,但在點燃或加熱條件下,能與許多

  物質發生化學反應。

  l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燃燒的實驗。

  l         投影:[觀察思考]

  1.  氫氣在空氣中燃燒有什么現象?產生什么物質?

  2.  如何用文字表示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的反應?

  3.  從實驗中得出氫氣具有什么化學性質?

  l         播放CAI錄相: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燃燒

  l         師生活動:結合觀察思考題及放大的實驗現象,學生回答及寫文字表達式,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出氫氣的可燃性。

  l         引言:是否點燃氫氣都能安靜地燃燒呢?讓我們觀察一個實驗。

  l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和空氣混合引燃爆炸實驗。

  l         學生討論:1.對比爆炸實驗和燃燒實驗,在反應原理上有何特點?

  2.同樣是氫氣和氧氣的反應,為何產生不同的現象呢?

  請回顧第一章學習的爆炸的知識思考討論。

 。ㄏ确纸M討論,然后選代表回答,教師評價)

  l         播放CAI動畫:演示并解釋為什么純凈的氫氣與不純的氫氣點燃產生

  不同現象的原因。

  l         引言:是否只要氫氣中一旦混有空氣,點燃就一定會爆炸呢?

  l         講解:爆炸極限知識及使用可燃性氣體的安全知識。

  l         引言:在實驗室,我們在點燃氫氣前必須進行驗純工作,否則易引起爆炸。

  我們怎樣才知道氫氣是否純凈呢?請看演示實驗。

  l         演示實驗:邊演邊講實驗室檢驗氫氣純度的操作方法及判斷方法,

  并向學生說明此操作是很安全的。

  l         學生活動:學生用筆代替試管模擬操作,讓一位學生上臺演示驗純操作

  并判斷是否純凈。

  l         引發思考:若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氫氣,經檢驗不純而需要再檢驗時,應

  用拇指堵住試管口一會兒,然后才能再收集檢驗,否則易發生

  危險,這是為什么呢?

  l         演示實驗:用排空氣法收集一試管氫氣,點燃聽到尖銳爆鳴聲后,將試管

  橫放浸入水中,讓水從試管口緩緩流入,將管內未熄滅的火焰

  趕出,并用紙條置于管口點燃,紙條可燃燒。

  l         提問:為什么紙條會燃燒?說明了什么問題?用排水法收集時,需要這樣

  做嗎?(指導學生閱讀課本55頁注解①)

  l         小結:請學生歸納本節課學習的知識要點,教師予以補充。

  l         作業 布置:課本58頁第2題1、2、3

  l         引言: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氫氣的哪些性質?點燃氫氣前為何要先驗純?

  l        氫氣還有什么化學性質呢?

  l         演示實驗: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

  l

  l         投影:[思考討論]

  l      1.實驗觀察到什么現象?

  2.為什么氧化銅會變成銅,而氫氣卻變成水?

  3.在反應中氫氣發生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氧化銅又發生

  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

  4.氫氣和氧化銅兩者存在什么反應關系?

  5.試管口為何向下傾斜?通過氫氣的導管為何要插到試管底部?

  6.為什么要先通人氫氣后加熱,實驗結束后要繼續通入氫氣直至試

  管冷卻為止?

  l         播放CAI錄相: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

 。ńY合錄相播放,學生思考討論上述問題)

  加 熱

  l         板書: 氫氣 十 氧化銅        銅 十 水     (置換反應)

  l      (H2)   (Cu0)      (Cu)(H20)

  l

  l         電腦CAI動畫:分析氧化還原反應(教師邊播放邊組織討論并講解)

  l

  l         板書:(2)還原性(寫在文字表達式上方)----------用于冶煉金屬

  得氧,被氧化

  加 熱

  氫氣 十 氧化銅         銅 十 水 

  失氧,被還原

  還原劑 氧化劑        

 。ㄓ羞原性)(有氧化性) 

  l         小結:氫氣的化學性質主要有可燃性和還原性

  l         作業 布置:課本58頁第4、5題

  l

  運用“單元目標引導探索”進行教學的設計

  順德一中  陳靜莉

  “氫氣的化學性質”是初中化學第三章的重點知識,在全章乃至全書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全節書按“大綱”和“教師用書”的安排,共講授兩節時,第一節時,學習氫氣的物理性質和氫氣的第一項重要化學性質---可燃性。第二節時,學習氫氣的另一項重要的化學性質---還原性,以及氫氣的用途。

  教學目標 設計】:全節的教學目標 ,按我們的理解,應包括了如下五點:

  一、在物質知識方面是:認識氫氣的物理性質,掌握氫氣的可燃性和還原性

  兩項化學性質的初步原理;了解氫氣的用途。

  二、在理論知識方面是:使學生能從得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

  氧化劑和還原劑。

  三、在實驗知識方面是:明確氫氣驗純的方法和原理,為今后學生在動手實

  驗時學會此項操作打下基礎。

  四、在能力訓練方面是:培養學生觀察現象,分析推導問題,解決問題、綜

  合及歸納問題等思維能力。

  五、在教育目標方面是:使學生初步知道量變引起質變以及對立統一辯證思

  想的粗淺的原理。

  應當說明的是,教材對于氫氣的還原性,僅僅提出“氫氣與氧化銅反應”,但也涉及了還原劑與還原性,而對于“氧化一還原反應的初步概念,則僅作為選學教材安排,考慮到我們學校是重點學校,學生基礎相對較好,所以將這部分選學教材列入正式的學習內容。

  教學重、難點分析】:本節教材的知識重點是氫氣的化學性質,在重點知識的教學過程                        中,應著重突破的難點有兩處:一是理解點燃氫氣前為什么要先驗純的原理,進而引出“爆炸極限”的概念;二是通過氫氣與氧化銅反應的變化導出氧化、還原、還原性、還原劑的初步概念。

  教學設計分析】:在單元目標引導探索這一教學指導思想的規范下,我們的

  教學設計突出了如下幾個方面。

  一、 化學實驗觀察是“實驗引導探索”的前提和基礎,我們特別注意了學觀察實驗的效果,為了更好地實施教學目標 ,我們安排:(1)氫氣吹泡的實驗,以導出氫氣密度很小這項物理性質的結論;(2)點燃氫氣安靜燃燒和不純氫氣引燃爆炸的實驗,以導出氫氣的可燃性;(2)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以導出氫氣的還原性。除了準確、規范地做好演示實驗,提醒學生注意觀察的重點之外,我們充分地利用CAI軟件將氫氣燃燒的驗和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錄相向學生們展示,使局部反應現象變小為大,變快為慢,變動為停,擴大學生觀察的空間,延長學生觀察的時間。

  二、 引導探索是學生認識化學物質、從感性階段上升到理性階段的關鍵,我們特別重視對學生思維的啟發和訓練,為了更好地實施教學目標 ,我們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是注意結合實驗過程引導學主從“反應原理”、“裝置原理” 和“操作原理”的不同角度進行思維訓練,如結合實驗過程提出“同樣是氫氣和氧氣化合成水,為什么一個是安靜地燃燒另一個卻猛烈爆炸?” “為什么檢驗氫氣純度,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一小試管氫氣,管口要向下并要用拇指堵?當移近火焰聽到尖銳爆鳴聲后,又要用拇指堵住試管口一會兒再重新集氣?”“為什么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時,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這與制氧氣時,試管口向下傾斜有何異同?”“加熱前,先往試管里通氫氣有什么作用?” “實驗完畢撤燈后繼續通人氫氣直至試管冷卻,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另一方面是注意從實驗觀察出發,通過系列思考題引導學生通過思考、討論,將感性的認識提煉成理性的認識,透過現象初步認識氫氣性質的特點和本質。例如,圍繞氫氣的燃燒實驗,激發學生觀察錄相思考、討論:“(1)氫氣燃燒觀察到什么現象?(2)反應生成了什么物質?(3)怎么用表達式將變化表示出來?”又如,結合氫氣還原性的實驗,激發學生結合觀察錄相思考、討論:“(1)實驗觀察到什么現象?(2)為什么氧化銅會變成銅,而氫氣卻變成水?(3)在反應中氫氣發生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氧化銅又發生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4)氫氣和氧化銅兩者存在什么反應關系?”這些階梯式的思考討論題逐步引導學生認識了氫氣化學性質的基本特征和本質。

  三.現代電教媒體引人化學課堂教學,更加豐富了實驗引導探索的手段,大大提高了引探的效果,我們十分重視采用CAI軟件來輔助化學教學,幫助學生突破難點,運用CA1軟件,前面所述的放大實驗錄相鏡頭僅僅是一個方面,更主要的是我們采用了電腦動畫模擬,形象生動地將教材中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一個是同樣為氫氣和氧氣的反應,為什么點燃純凈的氫氣會安靜燃燒,而點燃混有空氣的氫氣會發生爆炸?另一個是對氫氣與氧化銅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原理的理解,變得比較容易地解決了,而且這樣做還調動了學生的興趣。

  四.把握教材知識結構,領會化學思想,是“引導探索教學”所追求的更高層次的目標,我們注意了本節知識結構的處理。這節教材分述了氫氣性質和用途的兩方面的知識,然而,化學學科的一個重要基本思想是“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本節材料所介紹的氫氣密度小,具有可燃性和還原性三方面的性質,都直接決定了它的三大用途。究竟如何處理好貫徹上述化學思想和教材分裂成兩塊的矛盾,以找到一個最佳的處理方案呢?我們的做法是:在學習氫氣的上述三項性質時,每學一項 即順理成章地引出它對應的用途,但在板書時,卻分列在黑板的兩旁對應的位置,然后圍繞性質與用途,自成“知識小塊”。

  五.隨著教學活動的展開,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給學生以學法的指導,是“實驗引導探索法”實施的重要方面。我們在本節教學設計中,重視貫徹“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在教學活動中,結合演示實驗,指導學生如何觀察現象,如何掌握氫氣驗純的方法;結合思考討論,指導學生如何理清氫氣性質原理的思路,如何歸納出結論;結合閱讀課文和CAI動畫,突破不純氫氣點燃爆炸和“爆炸極限”的難點;結合鞏固開拓題的分析和解答,如何用已知的氫氣實驗和性質原理,動手改正裝置的錯誤?傊,在整個教學過程 中,學生自始至終都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尋求優化的學習方法,掌握知識,突破難點,以期實現教學目標 。

《氫氣的性質和用途》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氫氣的物理性質,掌握氫氣的可燃性、還原性,并了解有關的實驗過程和現象以及注意事項;

  根據氫氣的性質了解其主要用途;

  從得氧和失氧的角度對照了解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氧化劑和還原劑。

  能力目標

  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氫氣燃燒與爆炸和還原性與還原反應的教學,進行量變引起質變和對立統一規律的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教學建議

  教法建議

  在講氫氣的性質之前,學生已學過氧氣的性質、制法和氫氣的實驗室制法。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化學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確定恰當的知識范圍和實驗內容,使學生了解氫氣的物理性質,掌握氫氣的可燃性、還原性及有關實驗現象和化學方程式;了解點燃氫氣之前為什么要檢驗氫氣的純度以及檢驗的方法,結合實驗內容明確提出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結合氫氣的可燃性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教育等。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始終圍繞教學目標,層層深入地展開教學內容。教師講新課之前先復習舊知識,以實驗室用什么藥品制取氫氣,收集氫氣有幾種方法等問題導入  新課,而后展示一瓶瓶口倒置的氫氣,請學生通過觀察氫氣在通常狀態下的色、態、水溶性、密度等,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自己總結出氫氣的物理性質。這種從感性到理性認識問題的方法,層次清楚,符合學生認識規律和能力形成與發展的規律。在講授氫氣的可燃性和還原性時,也應先演示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燃燒、氫氣中混有空氣點燃發生爆鳴、氫氣在氯氣中燃燒在瓶口出現白霧、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等,而后運用投影,進行反應實質的總結,寫出化學方程式。這種運用探索性實驗的教法,能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揭示了知識的本質和內在聯系。

  最后教師通過讓學生看書進行小結,再通過讓學生做練習題進行鞏固,使大多學生都能掌握基本的、重點的知識,從而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

  其它一些建議:

  (1)為使操作方便,節省時間和藥品,氫氣發生裝置宜選用啟普發生器。

 。2)為增加實驗興趣,可在實驗3-4的肥皂水中加入顏色。

 。3)氫氣燃燒實驗必須絕對安全,氫氣燃燒除焰色、發熱和爆炸外,還可引導學生注意產物,即可在燒杯內壁涂上遇水顯色的物質。

  (4)認真做好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使學生掌握操作步驟。

 。5)引導學生分析反應物和產物,為下章學習打下基礎。

  (6)復習氧化反應,引入還原反應。先以氫氣和氧化銅為例理清概念,不要急于將前面各種氧化反應均分析一下哪個是氧化劑、還原劑。

 。7)使學生了解用途對性質的依賴關系。

  關于“燃燒”概念的擴展

  從對比氫氣在空氣中燃燒和氫氣在氯氣中燃燒時火焰的顏色不同和生成物不同,不僅能總結出兩個反應的特殊性,同時也能找出它們的共性——劇烈的、發光放熱的化學反應。從而擴大了“燃燒”概念的內涵。

  同時,還可以觀察到它們的火焰構造與酒精燈和蠟燭的火焰結構不同。氫氣在空氣中和氯氣中燃燒的火焰都是內外兩層,這是因為氣體燃燒時不必經氣化階段,所以沒有氣化層的“焰芯”。

  氫氧混合氣體的爆鳴

  在導管口點燃氫氣之前,必須先檢驗氫氣的純度,完全是由氫氣易燃且放出大量熱的性質所決定的。

  課本選用了紙筒的實驗。但書中只描述了"剛點燃時,氫氣安靜地燃燒,過一會兒,突然聽到"砰"的一聲響,爆炸的氣浪把紙筒高高掀起。事實上,這個實驗如果做得好,所能觀察到的現象要比以上課本的那段描述復雜些。所能說明解釋的問題也更深入些。實驗的具體情況是:

  用一個沒有蓋的紙筒(或罐頭筒)底上穿一個小孔,小孔用一尖細小木條塞緊(或用火柴桿也行)。把筒倒立,用排空氣法迅速充滿氫氣,將紙筒向下平置于桌面上,在拔掉小木條的同時,就小孔處點燃逸出的氫氣。最初氫氣在小孔處安靜地燃燒,一會兒聽“嗡嗡”的聲響,而且聲音逐漸增強,最后才是砰然巨響,爆炸的氣浪使紙筒騰空而起。

  幾種可燃性氣體與空氣混合的爆炸界限

  氣體 最低成分% 最高成分%

  氫氣 4.1 74.2

  一氧化碳 12.5 74.2

  甲烷 5.0 15.0

  乙炔 2.5 80.0

  教學設計方案

  重點:氫氣的化學性質

  一  復習提問:

  1.寫出實驗室制氫氣的化學方程式。

  2.畫出實驗室制氫氣的簡易裝置圖。

  二  導入  新課:氫氣的性質。

  1.氫氣的物理性質:

  按照描述氧氣物理性質的順序,回憶上節課的實驗現象描述氫氣的色、態、味和溶解性等。

  【實驗3-4】裝置如圖所示。球形干燥管里裝有堿石灰干燥劑。導管口蘸些肥皂水,控制氫氣流速,吹出肥皂泡。當肥皂泡吹到足夠大時,輕輕擺動導管,讓肥皂泡脫離管口,這時可以觀察到肥皂泡上升。

  肥皂泡上升說明氫氣密度小。在標準狀況(1大氣壓,0℃)下,氧氣、空氣、氫氣的密度分別為1.429克/升,1.293克/升,0.0899克/升,它們的比值為16∶14.5∶1。(為什么用排空氣法收集?)

  氫氣在通常狀況下,是一種沒有顏色、沒有氣味的氣體,難溶于水,比空氣輕。

  2.氫氣的化學性質:

  【實驗3-5】在帶尖嘴的導管口點燃純凈的氫氣,觀察火焰的顏色。然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冷而干燥的燒杯,過一會兒,觀察燒杯壁上有什么現象發生。

  引導觀察燃燒的焰色和燒杯內壁有什么現象出現。把燒杯傳遞給學生,讓學生用手觸摸燒杯,感覺熱量。證明氫氣具有可燃性,燃燒時放出大量的熱。

  (1)氫氣的可燃性:

  在這個實驗中為什么強調“純凈”呢?如果氫氣不純凈燃燒時會怎么樣呢?

  【實驗3-6】取一個一端開口,另一端鉆有小孔的紙筒(或塑料筒等),用紙團堵住小孔,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氫氣,使紙團內充滿氫氣。把氫氣發生裝置移開,拿掉堵小孔的紙團,用燃著的木條在小孔處點火,注意有什么現象發生。(人要離開,注意安全。)

  引導學生觀察:

  ①注意小孔處點火時的開始情況;

 、谧屑殐A聽音響的變化;

 、塾^察隨音響變化而發生的現象。

  板書  氫氣不純混有空氣或氧氣,點燃時發生爆炸。

  為什么點燃純凈的氫氣能安靜地燃燒,而混合氣體卻會發生爆炸呢?

  點燃純凈的氫氣時,在導管口流出的氫氣量少,與氧氣接觸少,反應時產生的熱量也少,且散失較快,所以點燃時安靜地燃燒。

  點燃紙筒中氫氣時,隨著氫氣的消耗,空氣不斷從紙筒底部進入筒內。氫氣和空氣接觸并混和,與氧氣接觸面多,點燃時快速反應,產生的熱量在極短時間內、有限空間里急劇膨脹,就發生了爆炸。

  實驗測定,當空氣中混入氫氣的體積達到總體積的4%~74.2%時,點燃即發生爆炸。這個范圍叫做氫氣的爆炸極限。所以,點燃需要純凈的氫氣,點燃氫氣前必須檢驗氫氣的純度。

  【實驗3-7】用排水法收集一試管氫氣,用拇指堵住,移近火焰,移開拇指點火。如果聽到尖銳的爆鳴聲,就表明氫氣不純,需要再收集,再檢驗,直到響聲很小,才表明氫氣已經純凈,如果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氫氣,經檢驗不純而需要再檢驗時,應該用拇指堵住試管口一會兒,然后再收集氫氣檢驗純度,以免暗焰引發氫氣發生器爆炸。

  【實驗3-8】在干燥的硬質試管底部鋪一層黑色的氧化銅,管口微向下傾斜。通入氫氣,過一會兒再給氧化銅加熱。注意觀察黑色的氧化銅有什么變化,管口有什么生成。反應完成后停止加熱,還要繼續通入氫氣,直到試管冷卻后,再停止通氫。

  引導學生思考:

 。1)放氧化銅的試管口為什么要略向下傾斜?

 。2)導氣管為什么要伸入到試管底部,管口不能用塞子塞?

 。3)為什么先通一會兒氫氣,再加熱氧化銅?氫氣的純度是否需要檢驗?

 。4)實驗在停止加熱時,為什么還要繼續通入氫氣到試管全部冷卻為止?

  聯系已學過的有關知識逐一討論。歸納出實驗步驟韻語記憶口訣:

  板書“一通、二點、三滅、四撤”。

  C 向氫氣發生裝置里添加藥品; D 停止加熱;

  E 向裝有氧化銅試管中通入氫氣; F 停止通入氫氣;

  G 檢驗氫氣的純度。

  可燃性——氫氧焰、高能燃料等;

  還原性——冶煉金屬、制備硅等;

  另外還可用于合成氨氣、制備鹽酸。

《氫氣的性質和用途》 篇7

  第四節  氫氣的性質和用途

 。2課時)一.知識教學點1.氧氣的物理性質。2.氧氣的還原性,可燃性,以及有關實驗和現象。3.氫氣點燃前檢驗純度的原因。4.氫氣的用途。5.從得氧失氧角度學習氧化還原反應,氧化劑,還原劑。二.重、難、疑點及解決辦法1.重點:氫氣的化學性質。2.難點:氫氣的還原性。3.疑點:氫氣、氧氣按一定比例混合為什么會發生爆炸,而純凈的氫氣在空氣中可以安靜的燃燒?4.解決辦法:通過實驗,從表面現象到微觀本質進行分析。三.教學步驟(一)明確目標1.使學生了解氫氣的物理性質。2.學生掌握氫氣的還原性,可燃性,并了解有關實驗和現象。3.了解氫氣點燃前檢驗純度的原因。4.根據氫氣的性質,了解氫氣的用途。5.從得氧失氧角度了解氧化還原反應,氧化劑,還原劑。(二)整體感知 本節以實驗為主,通過實驗現象研究本質,從而使學生的知識從感性到理性進行升華。尤其是講氧化還原反應時,應注意分析反應的過程,以便使學生的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有較深的印象。 另外,本節的實驗較多.應規范操作,使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實驗印象,從而為學生進行實驗提供一個良好的參考材料。(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復習引入]:在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氫氣的實驗室制法和置換反應,那么,實驗室制取氫氣的反應原理是什么?什么是置換反應?它有什么特點?[講解]:在空氣一章中,我們已經學習了氧氣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那么氫氣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是怎樣的?氫氣有什么樣的用途呢?首先我們學習氫氣的物理性質。[板書]:一.氫氣的性質1.物理性質[教師活動]:展示一瓶新制的氫氣由學生觀察。[學生活動]:觀察狀態、顏色,總結出氫氣的物理性質。[板書]:氫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在101kpa時氫氣在-252℃時變成液體,在—259℃變成雪花狀固體,它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小。[講述]:為了驗證氫氣的密度,我們來觀察下面的實驗。[實驗]:演示實驗3—4:驗證氫氣密度[學生活動]:認真觀察現象,積極思考。[提問]:由此現象可以得到什么結論?[解釋]:形成的肥皂泡之所以迅速上升,就是因為氫氣的密度很小的緣故。在標準狀況下,1升氫氣的質量為o.089克,大約是同體積空氣質量的1/14。[提問]:那么,氫氣的化學性質是怎樣的呢?在前面我們學習了氧氣的化學性質,知道了氧氣可以和許多物質發生化學反應,那么氫氣可不可以和氧氣發生反應呢?我們就利用實驗來驗證一下。[板書]:2.化學性質[實驗]:演示實驗3—5:氫氣的燃燒[提問]:① 純凈的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的現象是什么?     ② 它與空氣中哪種物質發生了反應?     ③ 它的產物是什么?你是怎樣知道的?     ④ 它們反應的化學反應表達式是什么?[總結]:(1)氫氣在空氣中燃燒    現象:① 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的燃燒,發出淡藍色火焰;          ② 燒杯內壁有水珠,并且發熱。    結論:            點燃                點燃氫氣 + 氧氣 ——→ 水    h2 + o2 ——→ h2o總結:氫氣具有可燃性。[提問]:那么,混有空氣的氫氣在點燃時會發生什么現象?[實驗]:演示實驗3—6:氫氧混合爆炸實驗[現象]:氫氣開始安靜的燃燒,然后發出了爆鳴聲,塑料筒被高高沖起。[板書]:混有空氣的氫氣點燃會發生爆炸。[提問]: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現象?[總結]:之所以會發生爆炸是因為氫氣中混有了空氣;旌蠚怏w中大量氫氣分子和空氣中的大量的氧氣分子混合,這樣大量的分子相互接觸點燃后,二者迅速反應,在極短的時間內放出大量的熱,這些氣體又在一個有限的空間內,當溫度迅速升高,氣體迅速受熱膨脹,沖出容器發出爆鳴聲。如果該反應發生在密閉容器或容積大出口小的容器,氣體不能排出或來不及排出,就會使容器炸裂造成危險。[提問]:為什么純凈的氫氣可以安靜的燃燒呢?[解釋]:因為純凈的氫氣在點燃后只在管口或小孔處與空氣中的氧氣接觸,接觸面積小,發生反應的氫氣分子和氧氣分子的量也少,所以放出的熱量也少,并且很快就散失到空氣中去了,不會發生爆炸。通過科學實驗測定,空氣中如果混入的氫氣的體積達到總體積的4%-74.2%時,點燃混合氣體就會發生爆炸,這個范圍叫做氫氣的爆炸極限。[板書]:氫氣的爆炸極限是4%-74.2%。[講解]:事實上所有的可燃性氣體,粉塵,蒸汽與空氣充分混合遇火都有可能發生爆炸,因此可燃性氣體泄漏時一定要杜絕一切火源,防止發生爆炸造成危險。這也要求我們在使用氫氣和其他可燃性氣體時為了不發生危險,使用前一定要檢驗純度。下面我們就學習檢驗純度的方法。[實驗]:演示實驗3—7:檢驗氫氣的純度(邊實驗邊講解)[提問]:為什么在第二次檢驗前要先用手堵一會試管才能繼續收集氫氣再進行檢驗純度?[教師活動]: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第55頁小字部分。[板書]:注意:使用氫氣時,要特別注意安全。點燃氫氣前,一定要檢驗純度。[練習]:教材第58頁第1題。(四)總結、擴展 本節我們主要學習了氫氣的物理性質和氫氣的可燃性。通過學習,同學們應該重點掌握氫氣與氧氣反應生成水,但是當條件不同時產生的現象不同。我們還學習了可燃性氣體檢驗純度的方法。同學們應該掌握并且注意在使用可燃性氣體時一定要檢驗純度。同時通過學習,應該學會如何通過表面現象分析物質的變化,得到正確的結論和正確的方法。四.布置作業:1.教材第58頁第2、3題。2.思考題:室內如果發生煤氣泄漏怎么辦?

  第二課時[復習提問]:1.氫氣的物理性質與氧氣比較有哪些異同?         2.純凈的氫氣在空氣中燃燒有哪些現象?反應的表達式是什么?         3.為什么點燃氫氣前一定要檢驗純度?如何檢驗?[講解]:氫氣除了可以與氧氣發生反應外,還可以和某些含氧化合物發生反應。這是氫氣的另一個重要的化學性質,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氫氣與氧化銅的反應。[板書]:(2)氫氣與氧化銅的反應[實驗]:演示實驗3—8:氫氣與氧化銅的反應[提問]:通過實驗可以看到什么現象?得到什么產物?[總結]:現象:① 試管中黑色的氧化銅變成紅色。           ② 試管口有水滴出現。     結論:氫氣 + 氧化銅 → 銅 + 水            h2 + cuo → cu + h2o[提問]:① 為什么在通氫氣前檢驗純度?     ② 為什么要向試管中先通一會氫氣再加熱?     ③ 試管口為什么要略向下傾斜?     ④ 實驗完后,為什么停止加熱后還要通氫氣直到試管冷卻?[解釋]:因為這個實驗的條件是加熱,如果產生的氫氣不純,那么,在加熱時有可能引起氫氣發生器的爆炸造成危險。同樣道理,如果不把試管中的空氣排除干凈,就有可能使氫氣和空氣混合在加熱條件下發生爆炸。也就是說,先向試管中通一會氫氣,目的是排除試管中的空氣。那么在加熱時,試管中的氫氣的濃度大于它的爆炸極限時就不會發生危險。試管口略向下傾斜是為了使反應生成的水不會倒流到試管底部使灼熱的試管驟冷炸裂,而導致實驗失敗。實驗完畢后再通一會氫氣直至試管冷卻,是為了使生成的銅在氫氣的環境中冷卻而不與空氣中的氧氣接觸,使灼熱的銅與氧氣反應再生成氧化銅。[板書]:實驗注意問題:a.通氫氣前檢驗氫氣純度     b.先通一會氫氣再加熱     c.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     d.實驗完畢后,停止加熱后還要通氫氣直到試管冷卻[提問]:這個反應屬于哪類反應類型?(學生回答問題)[分析]:在這個反應中,我們可以看到氧化銅中的氧被氫氣奪走,形成了單質銅。這個過程我們稱氧化銅被還還原了;而氫氣和氧化銅中的氧結合成它的氧化物水,我們說氫氣被氧化了。這里被還原的氧化銅稱為氧化劑,具有氧化性;被氧化的氫氣叫做還原劑,具有還原性。[副板書]:  h2    +   cuo   →     cu +   h2o還原劑    氧化劑被氧化    被還原總結:氫氣具有還原性。[板書]:(3)氧化還原反應[講解]:前面我們學過物質與氧的反應叫做氧化反應,也就是說,在這個反應中氫氣發生了氧化反應,因為它與氧化銅中的氧發生了反應;對于氧化銅來說,它失去了氧,這種反應叫做還原反應。[板書]: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奪去的反應叫做還原反應。[講解]:從這個反應中我們可以總結這樣的規律:[板書]:氧化劑失去氧.被還原,發生還原反應;     還原劑得到氧,被氧化,發生氧化反應。     在通常情況下,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是同時發生的。[小結]:通過上面的學習我們可以概括氫氣具有兩條化學性質:     1.具有可燃性它與氧氣反應生成水,純凈的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的燃燒,發出淡藍色火焰,放出熱量生成水;混有空氣的氫氣點燃可能會發生爆炸,所以在點燃氫氣前一定要驗純。     2.氫氣具有還原性它可以奪取某些含氧化合物中的氧,使含氧化合物還原,自己被氧化,發生氧化還原反應。[講述]:針對氫氣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氫氣有哪些用途呢?[板書]:二.氧氣的用途[學生活動]:閱讀課本第56頁“二、氫氣的用途”。[討論]:氫氣的用途,并說明它的用途是根據它的哪些性質?[總結板書]:1.填充探空氣球(奄度小)。         2.制備金屬材料(還原性)。3.作為高能燃料(可燃性)。4.工業原料。         性質決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質。(四)總結、擴展 本節學習了氫氣的還原性和用途。在這一節的學習中,同學們應重點掌握氫氣的還原性,掌握它與氧化銅反應的實質,并且通過觀察實驗,總結概括結論,體會學習的方法性和實驗的規范性,應強調深入的研究和探討,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不但學習了知識,同時培養了能力。   四.布置作業課本第58頁第4、5題。

《氫氣的性質和用途》 篇8

  【目的要求】: 1. 認識氫氣的物理性質,重點掌握氫氣的化學性質,

  并結合性質了解氫氣的用途。

  2.理解點燃氫氣前為何要先驗純的原理,掌握驗純的方法。

  3.從得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氧化劑和還原劑。

  4.培養學生觀察現象,分析、推導問題解決問題,綜合

  及歸納等思維能力。

  5.使學生初步樹立量變引起質變以及對立統一辨證唯物主義思想。

  【重、難點】: 氫氣的化學性質

  【教學方法】: 實驗引導,觀察分析,結合多媒體直觀形象化,學生為主體。

  【教具準備】: 多媒體電腦一臺;實驗室制取氫氣儀器一套;試管;鐵架臺;

  尖嘴和長玻璃管各一個;酒精燈;塑料罐;燒杯;火柴;氧化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l         提問:一般來說,空氣中不含有的氣體有:

  A.氧氣    B.氫氣    C.稀有氣體    D.水蒸氣

  (學生回答)

  l         引言:為什么空氣中一般不含有氫氣呢?因為它在自然界中以單質形式存   

  在很少,主要存在于化合物中。為了獲得氫氣,上節課我們用什么 

  方法制取了氫氣?(展示一瓶氫氣)它是什么顏色什么氣味的氣體?

  這屬于氫氣的什么性質?(學生回答)氫氣還有其它什么性質呢?

  氫氣又有何用途?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研究。

  l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吹肥皂泡的實驗。

  l         提問:我們看到肥皂泡迅速上升,這說明了氫氣具有什么性質?

 。▽W生回答)

  l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53頁第一自然段

  (閱讀后由學生回答總結氫氣的物理性質)

  l         引言:在化學上更重要的是認識物質的化學性質,那么,氫氣有什么化學

  性質呢?氫氣在常溫下性質穩定,但在點燃或加熱條件下,能與許多

  物質發生化學反應。

  l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燃燒的實驗。

  l         投影:[觀察思考]

  1.  氫氣在空氣中燃燒有什么現象?產生什么物質?

  2.  如何用文字表示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的反應?

  3.  從實驗中得出氫氣具有什么化學性質?

  l         播放CAI錄相: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燃燒

  l         師生活動:結合觀察思考題及放大的實驗現象,學生回答及寫文字表達式,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出氫氣的可燃性。

  l         引言:是否點燃氫氣都能安靜地燃燒呢?讓我們觀察一個實驗。

  l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和空氣混合引燃爆炸實驗。

  l         學生討論:1.對比爆炸實驗和燃燒實驗,在反應原理上有何特點?

  2.同樣是氫氣和氧氣的反應,為何產生不同的現象呢?

  請回顧第一章學習的爆炸的知識思考討論。

  (先分組討論,然后選代表回答,教師評價)

  l         播放CAI動畫:演示并解釋為什么純凈的氫氣與不純的氫氣點燃產生

  不同現象的原因。

  l         引言:是否只要氫氣中一旦混有空氣,點燃就一定會爆炸呢?

  l         講解:爆炸極限知識及使用可燃性氣體的安全知識。

  l         引言:在實驗室,我們在點燃氫氣前必須進行驗純工作,否則易引起爆炸。

  我們怎樣才知道氫氣是否純凈呢?請看演示實驗。

  l         演示實驗:邊演邊講實驗室檢驗氫氣純度的操作方法及判斷方法,

  并向學生說明此操作是很安全的。

  l         學生活動:學生用筆代替試管模擬操作,讓一位學生上臺演示驗純操作

  并判斷是否純凈。

  l         引發思考:若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氫氣,經檢驗不純而需要再檢驗時,應

  用拇指堵住試管口一會兒,然后才能再收集檢驗,否則易發生

  危險,這是為什么呢?

  l         演示實驗:用排空氣法收集一試管氫氣,點燃聽到尖銳爆鳴聲后,將試管

  橫放浸入水中,讓水從試管口緩緩流入,將管內未熄滅的火焰

  趕出,并用紙條置于管口點燃,紙條可燃燒。

  l         提問:為什么紙條會燃燒?說明了什么問題?用排水法收集時,需要這樣

  做嗎?(指導學生閱讀課本55頁注解①)

  l         小結:請學生歸納本節課學習的知識要點,教師予以補充。

  l         作業 布置:課本58頁第2題1、2、3

  l         引言: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氫氣的哪些性質?點燃氫氣前為何要先驗純?

  l        氫氣還有什么化學性質呢?

  l         演示實驗: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

  l

  l         投影:[思考討論]

  l      1.實驗觀察到什么現象?

  2.為什么氧化銅會變成銅,而氫氣卻變成水?

  3.在反應中氫氣發生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氧化銅又發生

  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

  4.氫氣和氧化銅兩者存在什么反應關系?

  5.試管口為何向下傾斜?通過氫氣的導管為何要插到試管底部?

  6.為什么要先通人氫氣后加熱,實驗結束后要繼續通入氫氣直至試

  管冷卻為止?

  l         播放CAI錄相: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

 。ńY合錄相播放,學生思考討論上述問題)

  加 熱

  l         板書: 氫氣 十 氧化銅        銅 十 水     (置換反應)

  l      (H2)   (Cu0)      (Cu)(H20)

  l

  l         電腦CAI動畫:分析氧化還原反應(教師邊播放邊組織討論并講解)

  l

  l         板書:(2)還原性(寫在文字表達式上方)----------用于冶煉金屬

  得氧,被氧化

  加 熱

  氫氣 十 氧化銅         銅 十 水 

  失氧,被還原

  還原劑 氧化劑        

  (有還原性)(有氧化性) 

  l         小結:氫氣的化學性質主要有可燃性和還原性

  l         作業 布置:課本58頁第4、5題

  l

  運用“單元目標引導探索”進行教學的設計

  順德一中  陳靜莉

  “氫氣的化學性質”是初中化學第三章的重點知識,在全章乃至全書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全節書按“大綱”和“教師用書”的安排,共講授兩節時,第一節時,學習氫氣的物理性質和氫氣的第一項重要化學性質---可燃性。第二節時,學習氫氣的另一項重要的化學性質---還原性,以及氫氣的用途。

  教學目標 設計】:全節的教學目標 ,按我們的理解,應包括了如下五點:

  一、在物質知識方面是:認識氫氣的物理性質,掌握氫氣的可燃性和還原性

  兩項化學性質的初步原理;了解氫氣的用途。

  二、在理論知識方面是:使學生能從得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

  氧化劑和還原劑。

  三、在實驗知識方面是:明確氫氣驗純的方法和原理,為今后學生在動手實

  驗時學會此項操作打下基礎。

  四、在能力訓練方面是:培養學生觀察現象,分析推導問題,解決問題、綜

  合及歸納問題等思維能力。

  五、在教育目標方面是:使學生初步知道量變引起質變以及對立統一辯證思

  想的粗淺的原理。

  應當說明的是,教材對于氫氣的還原性,僅僅提出“氫氣與氧化銅反應”,但也涉及了還原劑與還原性,而對于“氧化一還原反應的初步概念,則僅作為選學教材安排,考慮到我們學校是重點學校,學生基礎相對較好,所以將這部分選學教材列入正式的學習內容。

  教學重、難點分析】:本節教材的知識重點是氫氣的化學性質,在重點知識的教學過程                        中,應著重突破的難點有兩處:一是理解點燃氫氣前為什么要先驗純的原理,進而引出“爆炸極限”的概念;二是通過氫氣與氧化銅反應的變化導出氧化、還原、還原性、還原劑的初步概念。

  教學設計分析】:在單元目標引導探索這一教學指導思想的規范下,我們的

  教學設計突出了如下幾個方面。

  一、 化學實驗觀察是“實驗引導探索”的前提和基礎,我們特別注意了學觀察實驗的效果,為了更好地實施教學目標 ,我們安排:(1)氫氣吹泡的實驗,以導出氫氣密度很小這項物理性質的結論;(2)點燃氫氣安靜燃燒和不純氫氣引燃爆炸的實驗,以導出氫氣的可燃性;(2)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以導出氫氣的還原性。除了準確、規范地做好演示實驗,提醒學生注意觀察的重點之外,我們充分地利用CAI軟件將氫氣燃燒的驗和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錄相向學生們展示,使局部反應現象變小為大,變快為慢,變動為停,擴大學生觀察的空間,延長學生觀察的時間。

  二、 引導探索是學生認識化學物質、從感性階段上升到理性階段的關鍵,我們特別重視對學生思維的啟發和訓練,為了更好地實施教學目標 ,我們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是注意結合實驗過程引導學主從“反應原理”、“裝置原理” 和“操作原理”的不同角度進行思維訓練,如結合實驗過程提出“同樣是氫氣和氧氣化合成水,為什么一個是安靜地燃燒另一個卻猛烈爆炸?” “為什么檢驗氫氣純度,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一小試管氫氣,管口要向下并要用拇指堵?當移近火焰聽到尖銳爆鳴聲后,又要用拇指堵住試管口一會兒再重新集氣?”“為什么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時,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這與制氧氣時,試管口向下傾斜有何異同?”“加熱前,先往試管里通氫氣有什么作用?” “實驗完畢撤燈后繼續通人氫氣直至試管冷卻,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另一方面是注意從實驗觀察出發,通過系列思考題引導學生通過思考、討論,將感性的認識提煉成理性的認識,透過現象初步認識氫氣性質的特點和本質。例如,圍繞氫氣的燃燒實驗,激發學生觀察錄相思考、討論:“(1)氫氣燃燒觀察到什么現象?(2)反應生成了什么物質?(3)怎么用表達式將變化表示出來?”又如,結合氫氣還原性的實驗,激發學生結合觀察錄相思考、討論:“(1)實驗觀察到什么現象?(2)為什么氧化銅會變成銅,而氫氣卻變成水?(3)在反應中氫氣發生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氧化銅又發生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4)氫氣和氧化銅兩者存在什么反應關系?”這些階梯式的思考討論題逐步引導學生認識了氫氣化學性質的基本特征和本質。

  三.現代電教媒體引人化學課堂教學,更加豐富了實驗引導探索的手段,大大提高了引探的效果,我們十分重視采用CAI軟件來輔助化學教學,幫助學生突破難點,運用CA1軟件,前面所述的放大實驗錄相鏡頭僅僅是一個方面,更主要的是我們采用了電腦動畫模擬,形象生動地將教材中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一個是同樣為氫氣和氧氣的反應,為什么點燃純凈的氫氣會安靜燃燒,而點燃混有空氣的氫氣會發生爆炸?另一個是對氫氣與氧化銅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原理的理解,變得比較容易地解決了,而且這樣做還調動了學生的興趣。

  四.把握教材知識結構,領會化學思想,是“引導探索教學”所追求的更高層次的目標,我們注意了本節知識結構的處理。這節教材分述了氫氣性質和用途的兩方面的知識,然而,化學學科的一個重要基本思想是“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本節材料所介紹的氫氣密度小,具有可燃性和還原性三方面的性質,都直接決定了它的三大用途。究竟如何處理好貫徹上述化學思想和教材分裂成兩塊的矛盾,以找到一個最佳的處理方案呢?我們的做法是:在學習氫氣的上述三項性質時,每學一項 即順理成章地引出它對應的用途,但在板書時,卻分列在黑板的兩旁對應的位置,然后圍繞性質與用途,自成“知識小塊”。

  五.隨著教學活動的展開,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給學生以學法的指導,是“實驗引導探索法”實施的重要方面。我們在本節教學設計中,重視貫徹“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在教學活動中,結合演示實驗,指導學生如何觀察現象,如何掌握氫氣驗純的方法;結合思考討論,指導學生如何理清氫氣性質原理的思路,如何歸納出結論;結合閱讀課文和CAI動畫,突破不純氫氣點燃爆炸和“爆炸極限”的難點;結合鞏固開拓題的分析和解答,如何用已知的氫氣實驗和性質原理,動手改正裝置的錯誤。總之,在整個教學過程 中,學生自始至終都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尋求優化的學習方法,掌握知識,突破難點,以期實現教學目標 。

《氫氣的性質和用途》 篇9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氫氣的物理性質,掌握氫氣的可燃性、還原性,并了解有關的實驗過程和現象以及注意事項;

  根據氫氣的性質了解其主要用途;

  從得氧和失氧的角度對照了解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氧化劑和還原劑。

  能力目標

  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氫氣燃燒與爆炸和還原性與還原反應的教學,進行量變引起質變和對立統一規律的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教學建議

  教法建議

  在講氫氣的性質之前,學生已學過氧氣的性質、制法和氫氣的實驗室制法。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化學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確定恰當的知識范圍和實驗內容,使學生了解氫氣的物理性質,掌握氫氣的可燃性、還原性及有關實驗現象和化學方程式;了解點燃氫氣之前為什么要檢驗氫氣的純度以及檢驗的方法,結合實驗內容明確提出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結合氫氣的可燃性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教育等。

  在教學過程 中,教師應始終圍繞教學目標 ,層層深入地展開教學內容。教師講新課之前先復習舊知識,以實驗室用什么藥品制取氫氣,收集氫氣有幾種方法等問題導入  新課,而后展示一瓶瓶口倒置的氫氣,請學生通過觀察氫氣在通常狀態下的色、態、水溶性、密度等,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自己總結出氫氣的物理性質。這種從感性到理性認識問題的方法,層次清楚,符合學生認識規律和能力形成與發展的規律。在講授氫氣的可燃性和還原性時,也應先演示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燃燒、氫氣中混有空氣點燃發生爆鳴、氫氣在氯氣中燃燒在瓶口出現白霧、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等,而后運用投影,進行反應實質的總結,寫出化學方程式。這種運用探索性實驗的教法,能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揭示了知識的本質和內在聯系。

  最后教師通過讓學生看書進行小結,再通過讓學生做練習題進行鞏固,使大多學生都能掌握基本的、重點的知識,從而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

  其它一些建議:

 。1)為使操作方便,節省時間和藥品,氫氣發生裝置宜選用啟普發生器。

 。2)為增加實驗興趣,可在實驗3-4的肥皂水中加入顏色。

  (3)氫氣燃燒實驗必須絕對安全,氫氣燃燒除焰色、發熱和爆炸外,還可引導學生注意產物,即可在燒杯內壁涂上遇水顯色的物質。

  (4)認真做好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使學生掌握操作步驟。

 。5)引導學生分析反應物和產物,為下章學習打下基礎。

 。6)復習氧化反應,引入還原反應。先以氫氣和氧化銅為例理清概念,不要急于將前面各種氧化反應均分析一下哪個是氧化劑、還原劑。

 。7)使學生了解用途對性質的依賴關系。

  關于“燃燒”概念的擴展

  從對比氫氣在空氣中燃燒和氫氣在氯氣中燃燒時火焰的顏色不同和生成物不同,不僅能總結出兩個反應的特殊性,同時也能找出它們的共性——劇烈的、發光放熱的化學反應。從而擴大了“燃燒”概念的內涵。

  同時,還可以觀察到它們的火焰構造與酒精燈和蠟燭的火焰結構不同。氫氣在空氣中和氯氣中燃燒的火焰都是內外兩層,這是因為氣體燃燒時不必經氣化階段,所以沒有氣化層的“焰芯”。

  氫氧混合氣體的爆鳴

  在導管口點燃氫氣之前,必須先檢驗氫氣的純度,完全是由氫氣易燃且放出大量熱的性質所決定的。

  課本選用了紙筒的實驗。但書中只描述了"剛點燃時,氫氣安靜地燃燒,過一會兒,突然聽到"砰"的一聲響,爆炸的氣浪把紙筒高高掀起。事實上,這個實驗如果做得好,所能觀察到的現象要比以上課本的那段描述復雜些。所能說明解釋的問題也更深入些。實驗的具體情況是:

  用一個沒有蓋的紙筒(或罐頭筒)底上穿一個小孔,小孔用一尖細小木條塞緊(或用火柴桿也行)。把筒倒立,用排空氣法迅速充滿氫氣,將紙筒向下平置于桌面上,在拔掉小木條的同時,就小孔處點燃逸出的氫氣。最初氫氣在小孔處安靜地燃燒,一會兒聽“嗡嗡”的聲響,而且聲音逐漸增強,最后才是砰然巨響,爆炸的氣浪使紙筒騰空而起。

  幾種可燃性氣體與空氣混合的爆炸界限

  氣體 最低成分% 最高成分%

  氫氣 4.1 74.2

  一氧化碳 12.5 74.2

  甲烷 5.0 15.0

  乙炔 2.5 80.0

  教學設計方案

  重點:氫氣的化學性質

  一  復習提問:

  1.寫出實驗室制氫氣的化學方程式。

  2.畫出實驗室制氫氣的簡易裝置圖。

  二  導入  新課:氫氣的性質。

  1.氫氣的物理性質:

  按照描述氧氣物理性質的順序,回憶上節課的實驗現象描述氫氣的色、態、味和溶解性等。

  【實驗3-4】裝置如圖所示。球形干燥管里裝有堿石灰干燥劑。導管口蘸些肥皂水,控制氫氣流速,吹出肥皂泡。當肥皂泡吹到足夠大時,輕輕擺動導管,讓肥皂泡脫離管口,這時可以觀察到肥皂泡上升。

  肥皂泡上升說明氫氣密度小。在標準狀況(1大氣壓,0℃)下,氧氣、空氣、氫氣的密度分別為1.429克/升,1.293克/升,0.0899克/升,它們的比值為16∶14.5∶1。(為什么用排空氣法收集?)

  氫氣在通常狀況下,是一種沒有顏色、沒有氣味的氣體,難溶于水,比空氣輕。

  2.氫氣的化學性質:

  【實驗3-5】在帶尖嘴的導管口點燃純凈的氫氣,觀察火焰的顏色。然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冷而干燥的燒杯,過一會兒,觀察燒杯壁上有什么現象發生。

  引導觀察燃燒的焰色和燒杯內壁有什么現象出現。把燒杯傳遞給學生,讓學生用手觸摸燒杯,感覺熱量。證明氫氣具有可燃性,燃燒時放出大量的熱。

  (1)氫氣的可燃性:

  在這個實驗中為什么強調“純凈”呢?如果氫氣不純凈燃燒時會怎么樣呢?

  【實驗3-6】取一個一端開口,另一端鉆有小孔的紙筒(或塑料筒等),用紙團堵住小孔,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氫氣,使紙團內充滿氫氣。把氫氣發生裝置移開,拿掉堵小孔的紙團,用燃著的木條在小孔處點火,注意有什么現象發生。(人要離開,注意安全。)

  引導學生觀察:

  ①注意小孔處點火時的開始情況;

 、谧屑殐A聽音響的變化;

 、塾^察隨音響變化而發生的現象。

  板書  氫氣不純混有空氣或氧氣,點燃時發生爆炸。

  為什么點燃純凈的氫氣能安靜地燃燒,而混合氣體卻會發生爆炸呢?

  點燃純凈的氫氣時,在導管口流出的氫氣量少,與氧氣接觸少,反應時產生的熱量也少,且散失較快,所以點燃時安靜地燃燒。

  點燃紙筒中氫氣時,隨著氫氣的消耗,空氣不斷從紙筒底部進入筒內。氫氣和空氣接觸并混和,與氧氣接觸面多,點燃時快速反應,產生的熱量在極短時間內、有限空間里急劇膨脹,就發生了爆炸。

  實驗測定,當空氣中混入氫氣的體積達到總體積的4%~74.2%時,點燃即發生爆炸。這個范圍叫做氫氣的爆炸極限。所以,點燃需要純凈的氫氣,點燃氫氣前必須檢驗氫氣的純度。

  【實驗3-7】用排水法收集一試管氫氣,用拇指堵住,移近火焰,移開拇指點火。如果聽到尖銳的爆鳴聲,就表明氫氣不純,需要再收集,再檢驗,直到響聲很小,才表明氫氣已經純凈,如果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氫氣,經檢驗不純而需要再檢驗時,應該用拇指堵住試管口一會兒,然后再收集氫氣檢驗純度,以免暗焰引發氫氣發生器爆炸。

  【實驗3-8】在干燥的硬質試管底部鋪一層黑色的氧化銅,管口微向下傾斜。通入氫氣,過一會兒再給氧化銅加熱。注意觀察黑色的氧化銅有什么變化,管口有什么生成。反應完成后停止加熱,還要繼續通入氫氣,直到試管冷卻后,再停止通氫。

  引導學生思考:

 。1)放氧化銅的試管口為什么要略向下傾斜?

  (2)導氣管為什么要伸入到試管底部,管口不能用塞子塞?

 。3)為什么先通一會兒氫氣,再加熱氧化銅?氫氣的純度是否需要檢驗?

  (4)實驗在停止加熱時,為什么還要繼續通入氫氣到試管全部冷卻為止?

  聯系已學過的有關知識逐一討論。歸納出實驗步驟韻語記憶口訣:

  板書“一通、二點、三滅、四撤”。

  化學式表述反應過程

  [1]

  

《氫氣的性質和用途》 篇10

  【目的要求】: 1. 認識氫氣的物理性質,重點掌握氫氣的化學性質,

  并結合性質了解氫氣的用途。 

  2.理解點燃氫氣前為何要先驗純的原理,掌握驗純的方法。

  3.從得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氧化劑和還原劑 。

  4.培養學生觀察現象,分析、推導問題解決問題,綜合

  及歸納等思維能力。

  5.使學生初步樹立量變引起質變以及對立統一辨證唯物主義思想。

  【重、難點】: 氫氣的化學性質

  【教學方法】: 實驗引導,觀察分析,結合多媒體直觀形象化,學生為主體。

  【教具準備】: 多媒體電腦一臺;實驗室制取氫氣儀器一套;試管;鐵架臺;

  尖嘴和長玻璃管各一個;酒精燈;塑料罐;燒杯;火柴;氧化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提問:一般來說,空氣中不含有的氣體有:

  A.氧氣    B.氫氣    C.稀有氣體    D.水蒸氣

  (學生回答)

  引言:為什么空氣中一般不含有氫氣呢?因為它在自然界中以單質形式存    

  在很少,主要存在于化合物中。為了獲得氫氣,上節課我們用什么  

  方法制取了氫氣?(展示一瓶氫氣)它是什么顏色什么氣味的氣體?

  這屬于氫氣的什么性質?(學生回答)氫氣還有其它什么性質呢?

  氫氣又有何用途?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研究。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吹肥皂泡的實驗。

  提問:我們看到肥皂泡迅速上升,這說明了氫氣具有什么性質?

 。▽W生回答)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53頁第一自然段

  (閱讀后由學生回答總結氫氣的物理性質)

  引言:在化學上更重要的是認識物質的化學性質,那么,氫氣有什么化學

  性質呢?氫氣在常溫下性質穩定,但在點燃或加熱條件下,能與許多

  物質發生化學反應。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燃燒的實驗。

  投影:[觀察思考]

  氫氣在空氣中燃燒有什么現象?產生什么物質?

  如何用文字表示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的反應?

  從實驗中得出氫氣具有什么化學性質?

  播放CAI錄相: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燃燒

  師生活動:結合觀察思考題及放大的實驗現象,學生回答及寫文字表達式,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出氫氣的可燃性。

  引言:是否點燃氫氣都能安靜地燃燒呢?讓我們觀察一個實驗。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和空氣混合引燃爆炸實驗。

  學生討論:1.對比爆炸實驗和燃燒實驗,在反應原理上有何特點?

  2.同樣是氫氣和氧氣的反應,為何產生不同的現象呢?

  請回顧第一章學習的爆炸的知識思考討論。

 。ㄏ确纸M討論,然后選代表回答,教師評價)

  播放CAI動畫:演示并解釋為什么純凈的氫氣與不純的氫氣點燃產生

  不同現象的原因。

  引言:是否只要氫氣中一旦混有空氣,點燃就一定會爆炸呢?

  講解:爆炸極限知識及使用可燃性氣體的安全知識。

  引言:在實驗室,我們在點燃氫氣前必須進行驗純工作,否則易引起爆炸。

  我們怎樣才知道氫氣是否純凈呢?請看演示實驗。

  演示實驗:邊演邊講實驗室檢驗氫氣純度的操作方法及判斷方法,

  并向學生說明此操作是很安全的。

  學生活動:學生用筆代替試管模擬操作,讓一位學生上臺演示驗純操作

  并判斷是否純凈。

  引發思考:若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氫氣,經檢驗不純而需要再檢驗時,應

  用拇指堵住試管口一會兒,然后才能再收集檢驗,否則易發生

  危險,這是為什么呢?

  演示實驗:用排空氣法收集一試管氫氣,點燃聽到尖銳爆鳴聲后,將試管

  橫放浸入水中,讓水從試管口緩緩流入,將管內未熄滅的火焰

  趕出,并用紙條置于管口點燃,紙條可燃燒。

  提問:為什么紙條會燃燒?說明了什么問題?用排水法收集時,需要這樣

  做嗎?(指導學生閱讀課本55頁注解①)

  小結:請學生歸納本節課學習的知識要點,教師予以補充。

  作業 布置:課本58頁第2題1、2、3

 。ǖ诙n時)

  引言: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氫氣的哪些性質?點燃氫氣前為何要先驗純?

  氫氣還有什么化學性質呢?

  演示實驗: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

  投影:[思考討論]

  1.實驗觀察到什么現象?

  2.為什么氧化銅會變成銅,而氫氣卻變成水?

  3.在反應中氫氣發生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氧化銅又發生

  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

  4.氫氣和氧化銅兩者存在什么反應關系?

  5.試管口為何向下傾斜?通過氫氣的導管為何要插到試管底部?

  6.為什么要先通人氫氣后加熱,實驗結束后要繼續通入氫氣直至試

  管冷卻為止?

  播放CAI錄相: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

 。ńY合錄相播放,學生思考討論上述問題)

  加 熱

  板書: 氫氣 十 氧化銅        銅 十 水     (置換反應)

  (H2)   (Cu0)      (Cu)(H20)

  電腦CAI動畫:分析氧化還原反應(教師邊播放邊組織討論并講解)

  板書:(2)還原性(寫在文字表達式上方)----------用于冶煉金屬

  得氧,被氧化

  加 熱

  氫氣 十 氧化銅         銅 十 水  

  失氧,被還原

  還原劑 氧化劑         

 。ㄓ羞原性)(有氧化性)  

  還原反應:含氧化含物里的氧被奪去的反應。

  小結:氫氣的化學性質主要有可燃性和還原性

  作業 布置:課本58頁第4、5題

  運用“單元目標引導探索”進行教學的設計

  順德一中  陳靜莉

  “氫氣的化學性質”是初中化學第三章的重點知識,在全章乃至全書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全節書按“大綱”和“教師用書”的安排,共講授兩節時,第一節時,學習氫氣的物理性質和

  氫氣的第一項重要化學性質---可燃性。第二節時,學習氫氣的另一項重要的化學性質---還原

  性,以及氫氣的用途。

  【教學目標 設計】:全節的教學目標 ,按我們的理解,應包括了如下五點:

  一、在物質知識方面是:認識氫氣的物理性質,掌握氫氣的可燃性和還原性

  兩項化學性質的初步原理;了解氫氣的用途。

  二、在理論知識方面是:使學生能從得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

  氧化劑和還原劑。

  三、在實驗知識方面是:明確氫氣驗純的方法和原理,為今后學生在動手實

  驗時學會此項操作打下基礎。

  四、在能力訓練方面是:培養學生觀察現象,分析推導問題,解決問題、綜

  合及歸納問題等思維能力。

  五、在教育目標方面是:使學生初步知道量變引起質變以及對立統一辯證思

  想的粗淺的原理。

  應當說明的是,教材對于氫氣的還原性,僅僅提出“氫氣與氧化銅反應”,但也涉及了

  還原劑與還原性,而對于“氧化一還原反應的初步概念,則僅作為選學教材安排,考慮到我們

  學校是重點學校,學生基礎相對較好,所以將這部分選學教材列入正式的學習內容。

  【教學重、難點分析】:本節教材的知識重點是氫氣的化學性質,在重點知識的教學過程   

  中,應著重突破的難點有兩處:一是理解點燃氫氣前為什么要先驗純

  的原理,進而引出“爆炸極限”的概念;二是通過氫氣與氧化銅反應的變化導出氧化、還原、

  還原性、還原劑的初步概念。

  【教學設計分析】:在單元目標引導探索這一教學指導思想的規范下,我們的

  教學設計突出了如下幾個方面。

  一、 化學實驗觀察是“實驗引導探索”的前提和基礎,我們特別注意了學觀察實驗的效

  果,為了更好地實施教學目標 ,我們安排:(1)氫氣吹泡的實驗,以導出氫氣密度很小這項

  物理性質的結論;(2)點燃氫氣安靜燃燒和不純氫氣引燃爆炸的實驗,以導出氫氣的可燃性

  ;(2)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以導出氫氣的還原性。除了準確、規范地做好演示實驗,提

  醒學生注意觀察的重點之外,我們充分地利用CAI軟件將氫氣燃燒的驗和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

  驗錄相向學生們展示,使局部反應現象變小為大,變快為慢,變動為停,擴大學生觀察的空間

  ,延長學生觀察的時間。

  二、 引導探索是學生認識化學物質、從感性階段上升到理性階段的關鍵,我們特別重視

  對學生思維的啟發和訓練,為了更好地實施教學目標 ,我們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是注意結合

  實驗過程引導學主從“反應原理”、“裝置原理” 和“操作原理”的不同角度進行思維訓練

  ,如結合實驗過程提出“同樣是氫氣和氧氣化合成水,為什么一個是安靜地燃燒另一個卻猛烈

  爆炸?” “為什么檢驗氫氣純度,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一小試管氫氣,管口要向下并要用拇

  指堵住?當移近火焰聽到尖銳爆鳴聲后,又要用拇指堵住試管口一會兒再重新集氣?”“為什

  么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時,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這與制氧氣時,試管口向下傾斜有何異同

  ?”“加熱前,先往試管里通氫氣有什么作用?” “實驗完畢撤燈后繼續通人氫氣直至試管

  冷卻,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另一方面是注意從實驗觀察出發,通過系列思考題引導學生

  通過思考、討論,將感性的認識提煉成理性的認識,透過現象初步認識氫氣性質的特點和本?

  。例燃偓围绕丘Q娜忌帳笛,激发学生观察录相思考、讨锣P骸埃?)氫氣燃燒觀察到什么

  現象?(2)反應生成了什么物質?(3)怎么用表達式將變化表示出來?”又如,結合氫氣還原

  性的實驗,激發學生結合觀察錄相思考、討論:“(1)實驗觀察到什么現象?(2)為什么氧

  化銅會變成銅,而氫氣卻變成水?(3)在反應中氫氣發生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氧

  化銅又發生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4)氫氣和氧化銅兩者存在什么反應關系?”這

  些階梯式的思考討論題逐步引導學生認識了氫氣化學性質的基本特征和本質。

  三.現代電教媒體引人化學課堂教學,更加豐富了實驗引導探索的手段,大大提高了引

  探的效果,我們十分重視采用CAI軟件來輔助化學教學,幫助學生突破難點,運用CA1軟件,前

  面所述的放大實驗錄相鏡頭僅僅是一個方面,更主要的是我們采用了電腦動畫模擬,形象生動

  地將教材中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一個是同樣為氫氣和氧氣的反應,為什么點燃純凈的氫

  氣會安靜燃燒,而點燃混有空氣的氫氣會發生爆炸?另一個是對氫氣與氧化銅發生氧化還原反

  應原理的理解,變得比較容易地解決了,而且這樣做還調動了學生的興趣。

  四.把握教材知識結構,領會化學思想,是“引導探索教學”所追求的更高層次的目標,我

  們注意了本節知識結構的處理。這節教材分述了氫氣性質和用途的兩方面的知識,然而,化學

  學科的一個重要基本思想是“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本節材料所介紹的氫氣密度小

  ,具有可燃性和還原性三方面的性質,都直接決定了它的三大用途。究竟如何處理好貫徹上述

  化學思想和教材分裂成兩塊的矛盾,以找到 一個最佳的處理方案呢?我們的做法是:在學習

  氫氣的上述三項性質時,每學一項 即順理成章地引出它對應的用途,但在板書時,卻分列在

  黑板的兩旁對應的位置,然后圍繞性質與用途,自成“知識小塊”。

  五.隨著教學活動的展開,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給學生以學法的指導,是“實驗引導探索

  法”實施的重要方面。我們在本節教學設計中,重視貫徹“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在教學活動中,結合演示實驗,指導學生如何觀察現象,如何掌握氫氣驗純的方法;結合思

  考討論,指導學生如何理清氫氣性質原理的思路,如何歸納出結論;結合閱讀課文和CAI動畫

  ,突破不純氫氣點燃爆炸和“爆炸極限”的難點;結合鞏固開拓題的分析和解答,如何用已知

  的氫氣實驗和性質原理,動手改正裝置的錯誤?傊,在整個教學過程 中 ,學生自始至終都

  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尋求優化的學習方法,掌握知識,突破難點,以期實

  [1] [2] 下一頁  

  

《氫氣的性質和用途》 篇1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氫氣的物理性質,掌握氫氣的可燃性、還原性,并了解有關的實驗過程和現象以及注意事項;

  根據氫氣的性質了解其主要用途;

  從得氧和失氧的角度對照了解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氧化劑和還原劑。

  能力目標

  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氫氣燃燒與爆炸和還原性與還原反應的教學,進行量變引起質變和對立統一規律的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教學建議

  教法建議

  在講氫氣的性質之前,學生已學過氧氣的性質、制法和氫氣的實驗室制法。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化學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確定恰當的知識范圍和實驗內容,使學生了解氫氣的物理性質,掌握氫氣的可燃性、還原性及有關實驗現象和化學方程式;了解點燃氫氣之前為什么要檢驗氫氣的純度以及檢驗的方法,結合實驗內容明確提出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結合氫氣的可燃性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教育等。

  在教學過程 中,教師應始終圍繞教學目標 ,層層深入地展開教學內容。教師講新課之前先復習舊知識,以實驗室用什么藥品制取氫氣,收集氫氣有幾種方法等問題導入  新課,而后展示一瓶瓶口倒置的氫氣,請學生通過觀察氫氣在通常狀態下的色、態、水溶性、密度等,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自己總結出氫氣的物理性質。這種從感性到理性認識問題的方法,層次清楚,符合學生認識規律和能力形成與發展的規律。在講授氫氣的可燃性和還原性時,也應先演示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燃燒、氫氣中混有空氣點燃發生爆鳴、氫氣在氯氣中燃燒在瓶口出現白霧、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等,而后運用投影,進行反應實質的總結,寫出化學方程式。這種運用探索性實驗的教法,能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揭示了知識的本質和內在聯系。

  最后教師通過讓學生看書進行小結,再通過讓學生做練習題進行鞏固,使大多學生都能掌握基本的、重點的知識,從而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

  其它一些建議:

  (1)為使操作方便,節省時間和藥品,氫氣發生裝置宜選用啟普發生器。

 。2)為增加實驗興趣,可在實驗3-4的肥皂水中加入顏色。

 。3)氫氣燃燒實驗必須絕對安全,氫氣燃燒除焰色、發熱和爆炸外,還可引導學生注意產物,即可在燒杯內壁涂上遇水顯色的物質。

 。4)認真做好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使學生掌握操作步驟。

  (5)引導學生分析反應物和產物,為下章學習打下基礎。

 。6)復習氧化反應,引入還原反應。先以氫氣和氧化銅為例理清概念,不要急于將前面各種氧化反應均分析一下哪個是氧化劑、還原劑。

 。7)使學生了解用途對性質的依賴關系。

  關于“燃燒”概念的擴展

  從對比氫氣在空氣中燃燒和氫氣在氯氣中燃燒時火焰的顏色不同和生成物不同,不僅能總結出兩個反應的特殊性,同時也能找出它們的共性——劇烈的、發光放熱的化學反應。從而擴大了“燃燒”概念的內涵。

  同時,還可以觀察到它們的火焰構造與酒精燈和蠟燭的火焰結構不同。氫氣在空氣中和氯氣中燃燒的火焰都是內外兩層,這是因為氣體燃燒時不必經氣化階段,所以沒有氣化層的“焰芯”。

  氫氧混合氣體的爆鳴

  在導管口點燃氫氣之前,必須先檢驗氫氣的純度,完全是由氫氣易燃且放出大量熱的性質所決定的。

  課本選用了紙筒的實驗。但書中只描述了"剛點燃時,氫氣安靜地燃燒,過一會兒,突然聽到"砰"的一聲響,爆炸的氣浪把紙筒高高掀起。事實上,這個實驗如果做得好,所能觀察到的現象要比以上課本的那段描述復雜些。所能說明解釋的問題也更深入些。實驗的具體情況是:

  用一個沒有蓋的紙筒(或罐頭筒)底上穿一個小孔,小孔用一尖細小木條塞緊(或用火柴桿也行)。把筒倒立,用排空氣法迅速充滿氫氣,將紙筒向下平置于桌面上,在拔掉小木條的同時,就小孔處點燃逸出的氫氣。最初氫氣在小孔處安靜地燃燒,一會兒聽“嗡嗡”的聲響,而且聲音逐漸增強,最后才是砰然巨響,爆炸的氣浪使紙筒騰空而起。

  幾種可燃性氣體與空氣混合的爆炸界限

  氣體 最低成分% 最高成分%

  氫氣 4.1 74.2

  一氧化碳 12.5 74.2

  甲烷 5.0 15.0

  乙炔 2.5 80.0

  教學設計方案

  重點:氫氣的化學性質

  一  復習提問:

  1.寫出實驗室制氫氣的化學方程式。

  2.畫出實驗室制氫氣的簡易裝置圖。

  二  導入  新課:氫氣的性質。

  1.氫氣的物理性質:

  按照描述氧氣物理性質的順序,回憶上節課的實驗現象描述氫氣的色、態、味和溶解性等。

  【實驗3-4】裝置如圖所示。球形干燥管里裝有堿石灰干燥劑。導管口蘸些肥皂水,控制氫氣流速,吹出肥皂泡。當肥皂泡吹到足夠大時,輕輕擺動導管,讓肥皂泡脫離管口,這時可以觀察到肥皂泡上升。

  肥皂泡上升說明氫氣密度小。在標準狀況(1大氣壓,0℃)下,氧氣、空氣、氫氣的密度分別為1.429克/升,1.293克/升,0.0899克/升,它們的比值為16∶14.5∶1。(為什么用排空氣法收集?)

  氫氣在通常狀況下,是一種沒有顏色、沒有氣味的氣體,難溶于水,比空氣輕。

  2.氫氣的化學性質:

  【實驗3-5】在帶尖嘴的導管口點燃純凈的氫氣,觀察火焰的顏色。然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冷而干燥的燒杯,過一會兒,觀察燒杯壁上有什么現象發生。

  引導觀察燃燒的焰色和燒杯內壁有什么現象出現。把燒杯傳遞給學生,讓學生用手觸摸燒杯,感覺熱量。證明氫氣具有可燃性,燃燒時放出大量的熱。

 。1)氫氣的可燃性:

  在這個實驗中為什么強調“純凈”呢?如果氫氣不純凈燃燒時會怎么樣呢?

  【實驗3-6】取一個一端開口,另一端鉆有小孔的紙筒(或塑料筒等),用紙團堵住小孔,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氫氣,使紙團內充滿氫氣。把氫氣發生裝置移開,拿掉堵小孔的紙團,用燃著的木條在小孔處點火,注意有什么現象發生。(人要離開,注意安全。)

  引導學生觀察:

 、僮⒁庑】滋廃c火時的開始情況;

 、谧屑殐A聽音響的變化;

 、塾^察隨音響變化而發生的現象。

  板書  氫氣不純混有空氣或氧氣,點燃時發生爆炸。

  為什么點燃純凈的氫氣能安靜地燃燒,而混合氣體卻會發生爆炸呢?

  點燃純凈的氫氣時,在導管口流出的氫氣量少,與氧氣接觸少,反應時產生的熱量也少,且散失較快,所以點燃時安靜地燃燒。

  點燃紙筒中氫氣時,隨著氫氣的消耗,空氣不斷從紙筒底部進入筒內。氫氣和空氣接觸并混和,與氧氣接觸面多,點燃時快速反應,產生的熱量在極短時間內、有限空間里急劇膨脹,就發生了爆炸。

  實驗測定,當空氣中混入氫氣的體積達到總體積的4%~74.2%時,點燃即發生爆炸。這個范圍叫做氫氣的爆炸極限。所以,點燃需要純凈的氫氣,點燃氫氣前必須檢驗氫氣的純度。

  【實驗3-7】用排水法收集一試管氫氣,用拇指堵住,移近火焰,移開拇指點火。如果聽到尖銳的爆鳴聲,就表明氫氣不純,需要再收集,再檢驗,直到響聲很小,才表明氫氣已經純凈,如果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氫氣,經檢驗不純而需要再檢驗時,應該用拇指堵住試管口一會兒,然后再收集氫氣檢驗純度,以免暗焰引發氫氣發生器爆炸。

  【實驗3-8】在干燥的硬質試管底部鋪一層黑色的氧化銅,管口微向下傾斜。通入氫氣,過一會兒再給氧化銅加熱。注意觀察黑色的氧化銅有什么變化,管口有什么生成。反應完成后停止加熱,還要繼續通入氫氣,直到試管冷卻后,再停止通氫。

  引導學生思考:

  (1)放氧化銅的試管口為什么要略向下傾斜?

 。2)導氣管為什么要伸入到試管底部,管口不能用塞子塞?

  (3)為什么先通一會兒氫氣,再加熱氧化銅?氫氣的純度是否需要檢驗?

 。4)實驗在停止加熱時,為什么還要繼續通入氫氣到試管全部冷卻為止?

  聯系已學過的有關知識逐一討論。歸納出實驗步驟韻語記憶口訣:

  板書“一通、二點、三滅、四撤”。

  化學式表述反應過程

  C 向氫氣發生裝置里添加藥品; D 停止加熱;

  E 向裝有氧化銅試管中通入氫氣; F 停止通入氫氣;

  G 檢驗氫氣的純度。

  可燃性——氫氧焰、高能燃料等;

  還原性——冶煉金屬、制備硅等;

  另外還可用于合成氨氣、制備鹽酸。

《氫氣的性質和用途》 篇12

  l         提問:一般來說,空氣中不含有的氣體有:

  l         引言:為什么空氣中一般不含有氫氣呢?因為它在自然界中以單質形式存   

  l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吹肥皂泡的實驗。

  l         提問:我們看到肥皂泡迅速上升,這說明了氫氣具有什么性質?

  l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53頁第一自然段

  l         引言:在化學上更重要的是認識物質的化學性質,那么,氫氣有什么化學

  l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燃燒的實驗。

  l         投影:[觀察思考]

  1.  氫氣在空氣中燃燒有什么現象?產生什么物質?

  2.  如何用文字表示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的反應?

  3.  從實驗中得出氫氣具有什么化學性質?

  l         播放CAI錄相: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燃燒

  l         師生活動:結合觀察思考題及放大的實驗現象,學生回答及寫文字表達式,

  l         引言:是否點燃氫氣都能安靜地燃燒呢?讓我們觀察一個實驗。

  l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和空氣混合引燃爆炸實驗。

  l         學生討論:1.對比爆炸實驗和燃燒實驗,在反應原理上有何特點?

  請回顧第一章學習的爆炸的知識思考討論。

  l         播放CAI動畫:演示并解釋為什么純凈的氫氣與不純的氫氣點燃產生

  l         引言:是否只要氫氣中一旦混有空氣,點燃就一定會爆炸呢?

  l         講解:爆炸極限知識及使用可燃性氣體的安全知識。

  l         引言:在實驗室,我們在點燃氫氣前必須進行驗純工作,否則易引起爆炸。

  l         演示實驗:邊演邊講實驗室檢驗氫氣純度的操作方法及判斷方法,

  l         學生活動:學生用筆代替試管模擬操作,讓一位學生上臺演示驗純操作

  [1] [2] [3] 下一頁  

  

《氫氣的性質和用途》 篇1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氫氣的物理性質,掌握氫氣的可燃性、還原性,并了解有關的實驗過程和現象以及注意事項;

  根據氫氣的性質了解其主要用途;

  從得氧和失氧的角度對照了解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氧化劑和還原劑。

  能力目標

  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氫氣燃燒與爆炸和還原性與還原反應的教學,進行量變引起質變和對立統一規律的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教學建議

  教法建議

  在講氫氣的性質之前,學生已學過氧氣的性質、制法和氫氣的實驗室制法。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化學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確定恰當的知識范圍和實驗內容,使學生了解氫氣的物理性質,掌握氫氣的可燃性、還原性及有關實驗現象和化學方程式;了解點燃氫氣之前為什么要檢驗氫氣的純度以及檢驗的方法,結合實驗內容明確提出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結合氫氣的可燃性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教育等。

  在教學過程 中,教師應始終圍繞教學目標 ,層層深入地展開教學內容。教師講新課之前先復習舊知識,以實驗室用什么藥品制取氫氣,收集氫氣有幾種方法等問題導入  新課,而后展示一瓶瓶口倒置的氫氣,請學生通過觀察氫氣在通常狀態下的色、態、水溶性、密度等,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自己總結出氫氣的物理性質。這種從感性到理性認識問題的方法,層次清楚,符合學生認識規律和能力形成與發展的規律。在講授氫氣的可燃性和還原性時,也應先演示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燃燒、氫氣中混有空氣點燃發生爆鳴、氫氣在氯氣中燃燒在瓶口出現白霧、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等,而后運用投影,進行反應實質的總結,寫出化學方程式。這種運用探索性實驗的教法,能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揭示了知識的本質和內在聯系。

  最后教師通過讓學生看書進行小結,再通過讓學生做練習題進行鞏固,使大多學生都能掌握基本的、重點的知識,從而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

  其它一些建議:

 。1)為使操作方便,節省時間和藥品,氫氣發生裝置宜選用啟普發生器。

 。2)為增加實驗興趣,可在實驗3-4的肥皂水中加入顏色。

 。3)氫氣燃燒實驗必須絕對安全,氫氣燃燒除焰色、發熱和爆炸外,還可引導學生注意產物,即可在燒杯內壁涂上遇水顯色的物質。

  (4)認真做好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使學生掌握操作步驟。

 。5)引導學生分析反應物和產物,為下章學習打下基礎。

 。6)復習氧化反應,引入還原反應。先以氫氣和氧化銅為例理清概念,不要急于將前面各種氧化反應均分析一下哪個是氧化劑、還原劑。

  (7)使學生了解用途對性質的依賴關系。

  關于“燃燒”概念的擴展

  從對比氫氣在空氣中燃燒和氫氣在氯氣中燃燒時火焰的顏色不同和生成物不同,不僅能總結出兩個反應的特殊性,同時也能找出它們的共性——劇烈的、發光放熱的化學反應。從而擴大了“燃燒”概念的內涵。

  同時,還可以觀察到它們的火焰構造與酒精燈和蠟燭的火焰結構不同。氫氣在空氣中和氯氣中燃燒的火焰都是內外兩層,這是因為氣體燃燒時不必經氣化階段,所以沒有氣化層的“焰芯”。

  氫氧混合氣體的爆鳴

  在導管口點燃氫氣之前,必須先檢驗氫氣的純度,完全是由氫氣易燃且放出大量熱的性質所決定的。

  課本選用了紙筒的實驗。但書中只描述了"剛點燃時,氫氣安靜地燃燒,過一會兒,突然聽到"砰"的一聲響,爆炸的氣浪把紙筒高高掀起。事實上,這個實驗如果做得好,所能觀察到的現象要比以上課本的那段描述復雜些。所能說明解釋的問題也更深入些。實驗的具體情況是:

  用一個沒有蓋的紙筒(或罐頭筒)底上穿一個小孔,小孔用一尖細小木條塞緊(或用火柴桿也行)。把筒倒立,用排空氣法迅速充滿氫氣,將紙筒向下平置于桌面上,在拔掉小木條的同時,就小孔處點燃逸出的氫氣。最初氫氣在小孔處安靜地燃燒,一會兒聽“嗡嗡”的聲響,而且聲音逐漸增強,最后才是砰然巨響,爆炸的氣浪使紙筒騰空而起。

  幾種可燃性氣體與空氣混合的爆炸界限

  氣體 最低成分% 最高成分%

  氫氣 4.1 74.2

  一氧化碳 12.5 74.2

  甲烷 5.0 15.0

  乙炔 2.5 80.0

  教學設計方案

  重點:氫氣的化學性質

  一  復習提問:

  1.寫出實驗室制氫氣的化學方程式。

  2.畫出實驗室制氫氣的簡易裝置圖。

  二  導入  新課:氫氣的性質。

  1.氫氣的物理性質:

  按照描述氧氣物理性質的順序,回憶上節課的實驗現象描述氫氣的色、態、味和溶解性等。

  【實驗3-4】裝置如圖所示。球形干燥管里裝有堿石灰干燥劑。導管口蘸些肥皂水,控制氫氣流速,吹出肥皂泡。當肥皂泡吹到足夠大時,輕輕擺動導管,讓肥皂泡脫離管口,這時可以觀察到肥皂泡上升。

  肥皂泡上升說明氫氣密度小。在標準狀況(1大氣壓,0℃)下,氧氣、空氣、氫氣的密度分別為1.429克/升,1.293克/升,0.0899克/升,它們的比值為16∶14.5∶1。(為什么用排空氣法收集?)

  氫氣在通常狀況下,是一種沒有顏色、沒有氣味的氣體,難溶于水,比空氣輕。

  2.氫氣的化學性質:

  【實驗3-5】在帶尖嘴的導管口點燃純凈的氫氣,觀察火焰的顏色。然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冷而干燥的燒杯,過一會兒,觀察燒杯壁上有什么現象發生。

  引導觀察燃燒的焰色和燒杯內壁有什么現象出現。把燒杯傳遞給學生,讓學生用手觸摸燒杯,感覺熱量。證明氫氣具有可燃性,燃燒時放出大量的熱。

  (1)氫氣的可燃性:

  在這個實驗中為什么強調“純凈”呢?如果氫氣不純凈燃燒時會怎么樣呢?

  【實驗3-6】取一個一端開口,另一端鉆有小孔的紙筒(或塑料筒等),用紙團堵住小孔,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氫氣,使紙團內充滿氫氣。把氫氣發生裝置移開,拿掉堵小孔的紙團,用燃著的木條在小孔處點火,注意有什么現象發生。(人要離開,注意安全。)

  引導學生觀察:

 、僮⒁庑】滋廃c火時的開始情況;

 、谧屑殐A聽音響的變化;

  ③觀察隨音響變化而發生的現象。

  板書  氫氣不純混有空氣或氧氣,點燃時發生爆炸。

  為什么點燃純凈的氫氣能安靜地燃燒,而混合氣體卻會發生爆炸呢?

  點燃純凈的氫氣時,在導管口流出的氫氣量少,與氧氣接觸少,反應時產生的熱量也少,且散失較快,所以點燃時安靜地燃燒。

  點燃紙筒中氫氣時,隨著氫氣的消耗,空氣不斷從紙筒底部進入筒內。氫氣和空氣接觸并混和,與氧氣接觸面多,點燃時快速反應,產生的熱量在極短時間內、有限空間里急劇膨脹,就發生了爆炸。

  實驗測定,當空氣中混入氫氣的體積達到總體積的4%~74.2%時,點燃即發生爆炸。這個范圍叫做氫氣的爆炸極限。所以,點燃需要純凈的氫氣,點燃氫氣前必須檢驗氫氣的純度。

  【實驗3-7】用排水法收集一試管氫氣,用拇指堵住,移近火焰,移開拇指點火。如果聽到尖銳的爆鳴聲,就表明氫氣不純,需要再收集,再檢驗,直到響聲很小,才表明氫氣已經純凈,如果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氫氣,經檢驗不純而需要再檢驗時,應該用拇指堵住試管口一會兒,然后再收集氫氣檢驗純度,以免暗焰引發氫氣發生器爆炸。

  【實驗3-8】在干燥的硬質試管底部鋪一層黑色的氧化銅,管口微向下傾斜。通入氫氣,過一會兒再給氧化銅加熱。注意觀察黑色的氧化銅有什么變化,管口有什么生成。反應完成后停止加熱,還要繼續通入氫氣,直到試管冷卻后,再停止通氫。

  引導學生思考:

  (1)放氧化銅的試管口為什么要略向下傾斜?

 。2)導氣管為什么要伸入到試管底部,管口不能用塞子塞。

  (3)為什么先通一會兒氫氣,再加熱氧化銅?氫氣的純度是否需要檢驗?

 。4)實驗在停止加熱時,為什么還要繼續通入氫氣到試管全部冷卻為止?

  聯系已學過的有關知識逐一討論。歸納出實驗步驟韻語記憶口訣:

  板書“一通、二點、三滅、四撤”。

  引導學生用化學式表述反應過程

  氫氣和氧化銅反應:

  練習:實驗室制備氫氣并使氫氣跟灼熱的氧化銅反應有以下主要步驟,請按正確的操作順序排列序號___________________。

  A 檢驗氫氣發生裝置的氣密性; B 給試管中的氧化銅加熱;

  C 向氫氣發生裝置里添加藥品; D 停止加熱;

  E 向裝有氧化銅試管中通入氫氣; F 停止通入氫氣;

  G 檢驗氫氣的純度。

  復習提問:什么是氧化反應?氫氣與氧化銅反應是否是氧化反應?

  分析:在氫氣與氧化銅反應中,氫氣奪取了氧化銅中的氧,發生了氧化反應。而氧化銅失去了氧變成了單質銅,則氧化銅發生了還原反應。

  在反應中,氫氣奪取了氧化銅中的氧,發生了氧化反應。使銅被還原出來,說明氫氣有還原能力,我們稱之為還原性,而把氫氣稱之為還原劑。

  氧化銅失去了氧,發生了還原反應。使氫氣發生了氧化反應,說明它具有氧化能力,我們稱之為氧化性,而把氧化銅稱之為氧化劑。

  氫氣:得氧~有還原性~是還原劑~發生了氧化反應。

  氧化銅:失氧~有氧化性~是氧化劑~發生了還原反應。

  練習:在高溫下,三氧化二鐵與一氧化碳反應生成單質鐵和二氧化碳。此反應中氧化劑是_______,還原劑是_______,_______,發生了氧化反應,________發生了還原反應。

  氫氣的用途:閱讀課本57頁圖3-14。

  物質的用途是由其性能決定的。

  密度小——氫氣球;

  可燃性——氫氧焰、高能燃料等;

  還原性——冶煉金屬、制備硅等;

  另外還可用于合成氨氣、制備鹽酸。

  探究活動

  1. 家庭小實驗 在如教材第53頁所示的實驗3-4中,可以用蠟燭不斷點燃產生、上升的氫氣泡。想辦法使氫氣泡中含有少量空氣,一來可減慢氫氣上升的速度,二來又可產生強烈的爆鳴聲。

  2. 家庭小實驗 取一支大試管,平置固定在鐵架臺上,用一團棉絮浸透酒精溶液,置入管底。在管中部用紙槽送入黑色氧化銅,鋪平。用單孔帶短玻管的橡皮塞塞緊,加熱棉絮球部位,可以看到氧化銅慢慢由黑色變紅。

  3. 設計一個實驗,證明蠟燭中含有碳氫兩種元素.

《氫氣的性質和用途》 篇14

  【目的要求】: 1. 認識氫氣的物理性質,重點掌握氫氣的化學性質,

  并結合性質了解氫氣的用途。 

  2.理解點燃氫氣前為何要先驗純的原理,掌握驗純的方法。

  3.從得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氧化劑和還原劑 。

  4.培養學生觀察現象,分析、推導問題解決問題,綜合

  及歸納等思維能力。

  5.使學生初步樹立量變引起質變以及對立統一辨證唯物主義思想。

  【重、難點】: 氫氣的化學性質

  【教學方法】: 實驗引導,觀察分析,結合多媒體直觀形象化,學生為主體。

  【教具準備】: 多媒體電腦一臺;實驗室制取氫氣儀器一套;試管;鐵架臺;

  尖嘴和長玻璃管各一個;酒精燈;塑料罐;燒杯;火柴;氧化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提問:一般來說,空氣中不含有的氣體有:

  A.氧氣    B.氫氣    C.稀有氣體    D.水蒸氣

 。▽W生回答)

  引言:為什么空氣中一般不含有氫氣呢?因為它在自然界中以單質形式存    

  在很少,主要存在于化合物中。為了獲得氫氣,上節課我們用什么  

  方法制取了氫氣?(展示一瓶氫氣)它是什么顏色什么氣味的氣體?

  這屬于氫氣的什么性質?(學生回答)氫氣還有其它什么性質呢?

  氫氣又有何用途?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研究。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吹肥皂泡的實驗。

  提問:我們看到肥皂泡迅速上升,這說明了氫氣具有什么性質?

 。▽W生回答)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53頁第一自然段

  (閱讀后由學生回答總結氫氣的物理性質)

  引言:在化學上更重要的是認識物質的化學性質,那么,氫氣有什么化學

  性質呢?氫氣在常溫下性質穩定,但在點燃或加熱條件下,能與許多

  物質發生化學反應。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燃燒的實驗。

  投影:[觀察思考]

  氫氣在空氣中燃燒有什么現象?產生什么物質?

  如何用文字表示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的反應?

  從實驗中得出氫氣具有什么化學性質?

  播放CAI錄相: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燃燒

  師生活動:結合觀察思考題及放大的實驗現象,學生回答及寫文字表達式,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出氫氣的可燃性。

  引言:是否點燃氫氣都能安靜地燃燒呢?讓我們觀察一個實驗。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和空氣混合引燃爆炸實驗。

  學生討論:1.對比爆炸實驗和燃燒實驗,在反應原理上有何特點?

  2.同樣是氫氣和氧氣的反應,為何產生不同的現象呢?

  請回顧第一章學習的爆炸的知識思考討論。

  (先分組討論,然后選代表回答,教師評價)

  播放CAI動畫:演示并解釋為什么純凈的氫氣與不純的氫氣點燃產生

  不同現象的原因。

  引言:是否只要氫氣中一旦混有空氣,點燃就一定會爆炸呢?

  講解:爆炸極限知識及使用可燃性氣體的安全知識。

  引言:在實驗室,我們在點燃氫氣前必須進行驗純工作,否則易引起爆炸。

  我們怎樣才知道氫氣是否純凈呢?請看演示實驗。

  演示實驗:邊演邊講實驗室檢驗氫氣純度的操作方法及判斷方法,

  并向學生說明此操作是很安全的。

  學生活動:學生用筆代替試管模擬操作,讓一位學生上臺演示驗純操作

  并判斷是否純凈。

  引發思考:若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氫氣,經檢驗不純而需要再檢驗時,應

  用拇指堵住試管口一會兒,然后才能再收集檢驗,否則易發生

  危險,這是為什么呢?

  演示實驗:用排空氣法收集一試管氫氣,點燃聽到尖銳爆鳴聲后,將試管

  橫放浸入水中,讓水從試管口緩緩流入,將管內未熄滅的火焰

  趕出,并用紙條置于管口點燃,紙條可燃燒。

  提問:為什么紙條會燃燒?說明了什么問題?用排水法收集時,需要這樣

  做嗎?(指導學生閱讀課本55頁注解①)

  小結:請學生歸納本節課學習的知識要點,教師予以補充。

  作業 布置:課本58頁第2題1、2、3

  (第二課時)

  引言: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氫氣的哪些性質?點燃氫氣前為何要先驗純?

  氫氣還有什么化學性質呢?

  演示實驗: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

  投影:[思考討論]

  1.實驗觀察到什么現象?

  2.為什么氧化銅會變成銅,而氫氣卻變成水?

  3.在反應中氫氣發生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氧化銅又發生

  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

  4.氫氣和氧化銅兩者存在什么反應關系?

  5.試管口為何向下傾斜?通過氫氣的導管為何要插到試管底部?

  6.為什么要先通人氫氣后加熱,實驗結束后要繼續通入氫氣直至試

  管冷卻為止?

  播放CAI錄相: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

 。ńY合錄相播放,學生思考討論上述問題)

  加 熱

  板書: 氫氣 十 氧化銅        銅 十 水     (置換反應)

  (H2)   (Cu0)      (Cu)(H20)

  電腦CAI動畫:分析氧化還原反應(教師邊播放邊組織討論并講解)

  板書:(2)還原性(寫在文字表達式上方)----------用于冶煉金屬

  得氧,被氧化

  加 熱

  氫氣 十 氧化銅         銅 十 水  

  失氧,被還原

  還原劑 氧化劑         

  (有還原性)(有氧化性)  

  還原反應:含氧化含物里的氧被奪去的反應。

  小結:氫氣的化學性質主要有可燃性和還原性

  作業 布置:課本58頁第4、5題

  運用“單元目標引導探索”進行教學的設計

  順德一中  陳靜莉

  “氫氣的化學性質”是初中化學第三章的重點知識,在全章乃至全書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全節書按“大綱”和“教師用書”的安排,共講授兩節時,第一節時,學習氫氣的物理性質和

  氫氣的第一項重要化學性質---可燃性。第二節時,學習氫氣的另一項重要的化學性質---還原

  性,以及氫氣的用途。

  【教學目標 設計】:全節的教學目標 ,按我們的理解,應包括了如下五點:

  一、在物質知識方面是:認識氫氣的物理性質,掌握氫氣的可燃性和還原性

  兩項化學性質的初步原理;了解氫氣的用途。

  二、在理論知識方面是:使學生能從得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

  氧化劑和還原劑。

  三、在實驗知識方面是:明確氫氣驗純的方法和原理,為今后學生在動手實

  驗時學會此項操作打下基礎。

  四、在能力訓練方面是:培養學生觀察現象,分析推導問題,解決問題、綜

  合及歸納問題等思維能力。

  五、在教育目標方面是:使學生初步知道量變引起質變以及對立統一辯證思

  想的粗淺的原理。

  應當說明的是,教材對于氫氣的還原性,僅僅提出“氫氣與氧化銅反應”,但也涉及了

  還原劑與還原性,而對于“氧化一還原反應的初步概念,則僅作為選學教材安排,考慮到我們

  學校是重點學校,學生基礎相對較好,所以將這部分選學教材列入正式的學習內容。

  【教學重、難點分析】:本節教材的知識重點是氫氣的化學性質,在重點知識的教學過程   

  中,應著重突破的難點有兩處:一是理解點燃氫氣前為什么要先驗純

  的原理,進而引出“爆炸極限”的概念;二是通過氫氣與氧化銅反應的變化導出氧化、還原、

  還原性、還原劑的初步概念。

  【教學設計分析】:在單元目標引導探索這一教學指導思想的規范下,我們的

  教學設計突出了如下幾個方面。

  一、 化學實驗觀察是“實驗引導探索”的前提和基礎,我們特別注意了學觀察實驗的效

  果,為了更好地實施教學目標 ,我們安排:(1)氫氣吹泡的實驗,以導出氫氣密度很小這項

  物理性質的結論;(2)點燃氫氣安靜燃燒和不純氫氣引燃爆炸的實驗,以導出氫氣的可燃性

 ;(2)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以導出氫氣的還原性。除了準確、規范地做好演示實驗,提

  醒學生注意觀察的重點之外,我們充分地利用CAI軟件將氫氣燃燒的驗和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

  驗錄相向學生們展示,使局部反應現象變小為大,變快為慢,變動為停,擴大學生觀察的空間

  ,延長學生觀察的時間。

  二、 引導探索是學生認識化學物質、從感性階段上升到理性階段的關鍵,我們特別重視

  對學生思維的啟發和訓練,為了更好地實施教學目標 ,我們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是注意結合

  實驗過程引導學主從“反應原理”、“裝置原理” 和“操作原理”的不同角度進行思維訓練

  ,如結合實驗過程提出“同樣是氫氣和氧氣化合成水,為什么一個是安靜地燃燒另一個卻猛烈

  爆炸?” “為什么檢驗氫氣純度,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一小試管氫氣,管口要向下并要用拇

  指堵?當移近火焰聽到尖銳爆鳴聲后,又要用拇指堵住試管口一會兒再重新集氣?”“為什

  么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時,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這與制氧氣時,試管口向下傾斜有何異同

 ?”“加熱前,先往試管里通氫氣有什么作用?” “實驗完畢撤燈后繼續通人氫氣直至試管

  冷卻,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另一方面是注意從實驗觀察出發,通過系列思考題引導學生

  通過思考、討論,將感性的認識提煉成理性的認識,透過現象初步認識氫氣性質的特點和本?

  。例燃偓围绕丘Q娜忌帳笛,激发学生观察录相思考、讨锣P骸埃?)氫氣燃燒觀察到什么

  現象?(2)反應生成了什么物質?(3)怎么用表達式將變化表示出來?”又如,結合氫氣還原

  性的實驗,激發學生結合觀察錄相思考、討論:“(1)實驗觀察到什么現象?(2)為什么氧

  化銅會變成銅,而氫氣卻變成水?(3)在反應中氫氣發生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氧

  化銅又發生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4)氫氣和氧化銅兩者存在什么反應關系?”這

  些階梯式的思考討論題逐步引導學生認識了氫氣化學性質的基本特征和本質。

  三.現代電教媒體引人化學課堂教學,更加豐富了實驗引導探索的手段,大大提高了引

  探的效果,我們十分重視采用CAI軟件來輔助化學教學,幫助學生突破難點,運用CA1軟件,前

  面所述的放大實驗錄相鏡頭僅僅是一個方面,更主要的是我們采用了電腦動畫模擬,形象生動

  地將教材中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一個是同樣為氫氣和氧氣的反應,為什么點燃純凈的氫

  氣會安靜燃燒,而點燃混有空氣的氫氣會發生爆炸?另一個是對氫氣與氧化銅發生氧化還原反

  應原理的理解,變得比較容易地解決了,而且這樣做還調動了學生的興趣。

  四.把握教材知識結構,領會化學思想,是“引導探索教學”所追求的更高層次的目標,我

  們注意了本節知識結構的處理。這節教材分述了氫氣性質和用途的兩方面的知識,然而,化學

  學科的一個重要基本思想是“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本節材料所介紹的氫氣密度小

  ,具有可燃性和還原性三方面的性質,都直接決定了它的三大用途。究竟如何處理好貫徹上述

  化學思想和教材分裂成兩塊的矛盾,以找到 一個最佳的處理方案呢?我們的做法是:在學習

  氫氣的上述三項性質時,每學一項 即順理成章地引出它對應的用途,但在板書時,卻分列在

  黑板的兩旁對應的位置,然后圍繞性質與用途,自成“知識小塊”。

  五.隨著教學活動的展開,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給學生以學法的指導,是“實驗引導探索

  法”實施的重要方面。我們在本節教學設計中,重視貫徹“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在教學活動中,結合演示實驗,指導學生如何觀察現象,如何掌握氫氣驗純的方法;結合思

  考討論,指導學生如何理清氫氣性質原理的思路,如何歸納出結論;結合閱讀課文和CAI動畫

  ,突破不純氫氣點燃爆炸和“爆炸極限”的難點;結合鞏固開拓題的分析和解答,如何用已知

  的氫氣實驗和性質原理,動手改正裝置的錯誤。總之,在整個教學過程 中 ,學生自始至終都

  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尋求優化的學習方法,掌握知識,突破難點,以期實現

  教學目標 。

  【教學評價設計】:鞏固開拓,課堂評價是“單元目標引導探索”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對于

  學生智能的提高知識的運用和目標是否落實進行檢查反饋有重要意義。為了促使學生鞏固開拓

  本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分析運用知識的能力,我們設計了三個思考題。

《氫氣的性質和用途》 篇15

  【目的要求】: 1. 認識氫氣的物理性質,重點掌握氫氣的化學性質,

  并結合性質了解氫氣的用途。 

  2.理解點燃氫氣前為何要先驗純的原理,掌握驗純的方法。

  3.從得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氧化劑和還原劑 。

  4.培養學生觀察現象,分析、推導問題解決問題,綜合

  及歸納等思維能力。

  5.使學生初步樹立量變引起質變以及對立統一辨證唯物主義思想。

  【重、難點】: 氫氣的化學性質

  【教學方法】: 實驗引導,觀察分析,結合多媒體直觀形象化,學生為主體。

  【教具準備】: 多媒體電腦一臺;實驗室制取氫氣儀器一套;試管;鐵架臺;

  尖嘴和長玻璃管各一個;酒精燈;塑料罐;燒杯;火柴;氧化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提問:一般來說,空氣中不含有的氣體有:

  A.氧氣    B.氫氣    C.稀有氣體    D.水蒸氣

 。▽W生回答)

  引言:為什么空氣中一般不含有氫氣呢?因為它在自然界中以單質形式存    

  在很少,主要存在于化合物中。為了獲得氫氣,上節課我們用什么  

  方法制取了氫氣?(展示一瓶氫氣)它是什么顏色什么氣味的氣體?

  這屬于氫氣的什么性質?(學生回答)氫氣還有其它什么性質呢?

  氫氣又有何用途?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研究。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吹肥皂泡的實驗。

  提問:我們看到肥皂泡迅速上升,這說明了氫氣具有什么性質?

  (學生回答)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53頁第一自然段

 。ㄩ喿x后由學生回答總結氫氣的物理性質)

  引言:在化學上更重要的是認識物質的化學性質,那么,氫氣有什么化學

  性質呢?氫氣在常溫下性質穩定,但在點燃或加熱條件下,能與許多

  物質發生化學反應。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燃燒的實驗。

  投影:[觀察思考]

  氫氣在空氣中燃燒有什么現象?產生什么物質?

  如何用文字表示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的反應?

  從實驗中得出氫氣具有什么化學性質?

  播放CAI錄相: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燃燒

  師生活動:結合觀察思考題及放大的實驗現象,學生回答及寫文字表達式,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出氫氣的可燃性。

  引言:是否點燃氫氣都能安靜地燃燒呢?讓我們觀察一個實驗。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和空氣混合引燃爆炸實驗。

  學生討論:1.對比爆炸實驗和燃燒實驗,在反應原理上有何特點?

  2.同樣是氫氣和氧氣的反應,為何產生不同的現象呢?

  請回顧第一章學習的爆炸的知識思考討論。

  (先分組討論,然后選代表回答,教師評價)

  播放CAI動畫:演示并解釋為什么純凈的氫氣與不純的氫氣點燃產生

  不同現象的原因。

  引言:是否只要氫氣中一旦混有空氣,點燃就一定會爆炸呢?

  講解:爆炸極限知識及使用可燃性氣體的安全知識。

  引言:在實驗室,我們在點燃氫氣前必須進行驗純工作,否則易引起爆炸。

  我們怎樣才知道氫氣是否純凈呢?請看演示實驗。

  演示實驗:邊演邊講實驗室檢驗氫氣純度的操作方法及判斷方法,

  并向學生說明此操作是很安全的。

  學生活動:學生用筆代替試管模擬操作,讓一位學生上臺演示驗純操作

  并判斷是否純凈。

  引發思考:若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氫氣,經檢驗不純而需要再檢驗時,應

  用拇指堵住試管口一會兒,然后才能再收集檢驗,否則易發生

  危險,這是為什么呢?

  演示實驗:用排空氣法收集一試管氫氣,點燃聽到尖銳爆鳴聲后,將試管

  橫放浸入水中,讓水從試管口緩緩流入,將管內未熄滅的火焰

  趕出,并用紙條置于管口點燃,紙條可燃燒。

  提問:為什么紙條會燃燒?說明了什么問題?用排水法收集時,需要這樣

  做嗎?(指導學生閱讀課本55頁注解①)

  小結:請學生歸納本節課學習的知識要點,教師予以補充。

  作業 布置:課本58頁第2題1、2、3

 。ǖ诙n時)

  引言: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氫氣的哪些性質?點燃氫氣前為何要先驗純?

  氫氣還有什么化學性質呢?

  演示實驗: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

  投影:[思考討論]

  1.實驗觀察到什么現象?

  2.為什么氧化銅會變成銅,而氫氣卻變成水?

  3.在反應中氫氣發生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氧化銅又發生

  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

  4.氫氣和氧化銅兩者存在什么反應關系?

  5.試管口為何向下傾斜?通過氫氣的導管為何要插到試管底部?

  6.為什么要先通人氫氣后加熱,實驗結束后要繼續通入氫氣直至試

  管冷卻為止?

  播放CAI錄相: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

 。ńY合錄相播放,學生思考討論上述問題)

  加 熱

  板書: 氫氣 十 氧化銅        銅 十 水     (置換反應)

 。℉2)   (Cu0)      (Cu)(H20)

  電腦CAI動畫:分析氧化還原反應(教師邊播放邊組織討論并講解)

  板書:(2)還原性(寫在文字表達式上方)----------用于冶煉金屬

  得氧,被氧化

  加 熱

  氫氣 十 氧化銅         銅 十 水  

  失氧,被還原

  還原劑 氧化劑         

  (有還原性)(有氧化性)  

  還原反應:含氧化含物里的氧被奪去的反應。

  小結:氫氣的化學性質主要有可燃性和還原性

  作業 布置:課本58頁第4、5題

  運用“單元目標引導探索”進行教學的設計

  順德一中  陳靜莉

  “氫氣的化學性質”是初中化學第三章的重點知識,在全章乃至全書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全節書按“大綱”和“教師用書”的安排,共講授兩節時,第一節時,學習氫氣的物理性質和

  氫氣的第一項重要化學性質---可燃性。第二節時,學習氫氣的另一項重要的化學性質---還原

  性,以及氫氣的用途。

  【教學目標 設計】:全節的教學目標 ,按我們的理解,應包括了如下五點:

  一、在物質知識方面是:認識氫氣的物理性質,掌握氫氣的可燃性和還原性

  兩項化學性質的初步原理;了解氫氣的用途。

  二、在理論知識方面是:使學生能從得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

  氧化劑和還原劑。

  三、在實驗知識方面是:明確氫氣驗純的方法和原理,為今后學生在動手實

  驗時學會此項操作打下基礎。

  四、在能力訓練方面是:培養學生觀察現象,分析推導問題,解決問題、綜

  合及歸納問題等思維能力。

  五、在教育目標方面是:使學生初步知道量變引起質變以及對立統一辯證思

  想的粗淺的原理。

  應當說明的是,教材對于氫氣的還原性,僅僅提出“氫氣與氧化銅反應”,但也涉及了

  還原劑與還原性,而對于“氧化一還原反應的初步概念,則僅作為選學教材安排,考慮到我們

  學校是重點學校,學生基礎相對較好,所以將這部分選學教材列入正式的學習內容。

  【教學重、難點分析】:本節教材的知識重點是氫氣的化學性質,在重點知識的教學過程   

  中,應著重突破的難點有兩處:一是理解點燃氫氣前為什么要先驗純

  的原理,進而引出“爆炸極限”的概念;二是通過氫氣與氧化銅反應的變化導出氧化、還原、

  還原性、還原劑的初步概念。

  【教學設計分析】:在單元目標引導探索這一教學指導思想的規范下,我們的

  教學設計突出了如下幾個方面。

  一、 化學實驗觀察是“實驗引導探索”的前提和基礎,我們特別注意了學觀察實驗的效

  果,為了更好地實施教學目標 ,我們安排:(1)氫氣吹泡的實驗,以導出氫氣密度很小這項

  物理性質的結論;(2)點燃氫氣安靜燃燒和不純氫氣引燃爆炸的實驗,以導出氫氣的可燃性

 。唬2)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以導出氫氣的還原性。除了準確、規范地做好演示實驗,提

  醒學生注意觀察的重點之外,我們充分地利用CAI軟件將氫氣燃燒的驗和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

  驗錄相向學生們展示,使局部反應現象變小為大,變快為慢,變動為停,擴大學生觀察的空間

  ,延長學生觀察的時間。

  二、 引導探索是學生認識化學物質、從感性階段上升到理性階段的關鍵,我們特別重視

  對學生思維的啟發和訓練,為了更好地實施教學目標 ,我們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是注意結合

  實驗過程引導學主從“反應原理”、“裝置原理” 和“操作原理”的不同角度進行思維訓練

  ,如結合實驗過程提出“同樣是氫氣和氧氣化合成水,為什么一個是安靜地燃燒另一個卻猛烈

  爆炸?” “為什么檢驗氫氣純度,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一小試管氫氣,管口要向下并要用拇

  指堵。慨斠平鹧媛牭郊怃J爆鳴聲后,又要用拇指堵住試管口一會兒再重新集氣?”“為什

  么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時,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這與制氧氣時,試管口向下傾斜有何異同

 ?”“加熱前,先往試管里通氫氣有什么作用?” “實驗完畢撤燈后繼續通人氫氣直至試管

  冷卻,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另一方面是注意從實驗觀察出發,通過系列思考題引導學生

  通過思考、討論,將感性的認識提煉成理性的認識,透過現象初步認識氫氣性質的特點和本?

  。例燃偓围绕丘Q娜忌帳笛,激发学生观察录相思考、讨锣P骸埃?)氫氣燃燒觀察到什么

  現象?(2)反應生成了什么物質?(3)怎么用表達式將變化表示出來?”又如,結合氫氣還原

  性的實驗,激發學生結合觀察錄相思考、討論:“(1)實驗觀察到什么現象?(2)為什么氧

  化銅會變成銅,而氫氣卻變成水?(3)在反應中氫氣發生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氧

  化銅又發生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4)氫氣和氧化銅兩者存在什么反應關系?”這

  些階梯式的思考討論題逐步引導學生認識了氫氣化學性質的基本特征和本質。

  三.現代電教媒體引人化學課堂教學,更加豐富了實驗引導探索的手段,大大提高了引

  探的效果,我們十分重視采用CAI軟件來輔助化學教學,幫助學生突破難點,運用CA1軟件,前

  面所述的放大實驗錄相鏡頭僅僅是一個方面,更主要的是我們采用了電腦動畫模擬,形象生動

  地將教材中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一個是同樣為氫氣和氧氣的反應,為什么點燃純凈的氫

  氣會安靜燃燒,而點燃混有空氣的氫氣會發生爆炸?另一個是對氫氣與氧化銅發生氧化還原反

  應原理的理解,變得比較容易地解決了,而且這樣做還調動了學生的興趣。

  四.把握教材知識結構,領會化學思想,是“引導探索教學”所追求的更高層次的目標,我

  們注意了本節知識結構的處理。這節教材分述了氫氣性質和用途的兩方面的知識,然而,化學

  學科的一個重要基本思想是“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本節材料所介紹的氫氣密度小

  ,具有可燃性和還原性三方面的性質,都直接決定了它的三大用途。究竟如何處理好貫徹上述

  化學思想和教材分裂成兩塊的矛盾,以找到 一個最佳的處理方案呢?我們的做法是:在學習

  氫氣的上述三項性質時,每學一項 即順理成章地引出它對應的用途,但在板書時,卻分列在

  黑板的兩旁對應的位置,然后圍繞性質與用途,自成“知識小塊”。

  五.隨著教學活動的展開,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給學生以學法的指導,是“實驗引導探索

  法”實施的重要方面。我們在本節教學設計中,重視貫徹“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在教學活動中,結合演示實驗,指導學生如何觀察現象,如何掌握氫氣驗純的方法;結合思

  考討論,指導學生如何理清氫氣性質原理的思路,如何歸納出結論;結合閱讀課文和CAI動畫

  ,突破不純氫氣點燃爆炸和“爆炸極限”的難點;結合鞏固開拓題的分析和解答,如何用已知

  的氫氣實驗和性質原理,動手改正裝置的錯誤?傊,在整個教學過程 中 ,學生自始至終都

  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尋求優化的學習方法,掌握知識,突破難點,以期實

  [1] [2] 下一頁  

  

《氫氣的性質和用途》 篇16

  【目的要求】: 1. 認識氫氣的物理性質,重點掌握氫氣的化學性質,

  并結合性質了解氫氣的用途。 

  2.理解點燃氫氣前為何要先驗純的原理,掌握驗純的方法。

  3.從得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氧化劑和還原劑 。

  4.培養學生觀察現象,分析、推導問題解決問題,綜合

  及歸納等思維能力。

  5.使學生初步樹立量變引起質變以及對立統一辨證唯物主義思想。

  【重、難點】: 氫氣的化學性質

  【教學方法】: 實驗引導,觀察分析,結合多媒體直觀形象化,學生為主體。

  【教具準備】: 多媒體電腦一臺;實驗室制取氫氣儀器一套;試管;鐵架臺;

  尖嘴和長玻璃管各一個;酒精燈;塑料罐;燒杯;火柴;氧化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提問:一般來說,空氣中不含有的氣體有:

  A.氧氣    B.氫氣    C.稀有氣體    D.水蒸氣

  (學生回答)

  引言:為什么空氣中一般不含有氫氣呢?因為它在自然界中以單質形式存    

  在很少,主要存在于化合物中。為了獲得氫氣,上節課我們用什么  

  方法制取了氫氣?(展示一瓶氫氣)它是什么顏色什么氣味的氣體?

  這屬于氫氣的什么性質?(學生回答)氫氣還有其它什么性質呢?

  氫氣又有何用途?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研究。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吹肥皂泡的實驗。

  提問:我們看到肥皂泡迅速上升,這說明了氫氣具有什么性質?

  (學生回答)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53頁第一自然段

  (閱讀后由學生回答總結氫氣的物理性質)

  引言:在化學上更重要的是認識物質的化學性質,那么,氫氣有什么化學

  性質呢?氫氣在常溫下性質穩定,但在點燃或加熱條件下,能與許多

  物質發生化學反應。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燃燒的實驗。

  投影:[觀察思考]

  氫氣在空氣中燃燒有什么現象?產生什么物質?

  如何用文字表示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的反應?

  從實驗中得出氫氣具有什么化學性質?

  播放CAI錄相: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燃燒

  師生活動:結合觀察思考題及放大的實驗現象,學生回答及寫文字表達式,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出氫氣的可燃性。

  引言:是否點燃氫氣都能安靜地燃燒呢?讓我們觀察一個實驗。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和空氣混合引燃爆炸實驗。

  學生討論:1.對比爆炸實驗和燃燒實驗,在反應原理上有何特點?

  2.同樣是氫氣和氧氣的反應,為何產生不同的現象呢?

  請回顧第一章學習的爆炸的知識思考討論。

 。ㄏ确纸M討論,然后選代表回答,教師評價)

  播放CAI動畫:演示并解釋為什么純凈的氫氣與不純的氫氣點燃產生

  不同現象的原因。

  引言:是否只要氫氣中一旦混有空氣,點燃就一定會爆炸呢?

  講解:爆炸極限知識及使用可燃性氣體的安全知識。

  引言:在實驗室,我們在點燃氫氣前必須進行驗純工作,否則易引起爆炸。

  我們怎樣才知道氫氣是否純凈呢?請看演示實驗。

  演示實驗:邊演邊講實驗室檢驗氫氣純度的操作方法及判斷方法,

  并向學生說明此操作是很安全的。

  學生活動:學生用筆代替試管模擬操作,讓一位學生上臺演示驗純操作

  并判斷是否純凈。

  引發思考:若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氫氣,經檢驗不純而需要再檢驗時,應

  用拇指堵住試管口一會兒,然后才能再收集檢驗,否則易發生

  危險,這是為什么呢?

  演示實驗:用排空氣法收集一試管氫氣,點燃聽到尖銳爆鳴聲后,將試管

  橫放浸入水中,讓水從試管口緩緩流入,將管內未熄滅的火焰

  趕出,并用紙條置于管口點燃,紙條可燃燒。

  提問:為什么紙條會燃燒?說明了什么問題?用排水法收集時,需要這樣

  做嗎?(指導學生閱讀課本55頁注解①)

  小結:請學生歸納本節課學習的知識要點,教師予以補充。

  作業 布置:課本58頁第2題1、2、3

 。ǖ诙n時)

  引言: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氫氣的哪些性質?點燃氫氣前為何要先驗純?

  氫氣還有什么化學性質呢?

  演示實驗: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

  投影:[思考討論]

  1.實驗觀察到什么現象?

  2.為什么氧化銅會變成銅,而氫氣卻變成水?

  3.在反應中氫氣發生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氧化銅又發生

  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

  4.氫氣和氧化銅兩者存在什么反應關系?

  5.試管口為何向下傾斜?通過氫氣的導管為何要插到試管底部?

  6.為什么要先通人氫氣后加熱,實驗結束后要繼續通入氫氣直至試

  管冷卻為止?

  播放CAI錄相: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

 。ńY合錄相播放,學生思考討論上述問題)

  加 熱

  板書: 氫氣 十 氧化銅        銅 十 水     (置換反應)

 。℉2)   (Cu0)      (Cu)(H20)

  電腦CAI動畫:分析氧化還原反應(教師邊播放邊組織討論并講解)

  板書:(2)還原性(寫在文字表達式上方)----------用于冶煉金屬

  得氧,被氧化

  加 熱

  氫氣 十 氧化銅         銅 十 水  

  失氧,被還原

  還原劑 氧化劑         

 。ㄓ羞原性)(有氧化性)  

  還原反應:含氧化含物里的氧被奪去的反應。

  小結:氫氣的化學性質主要有可燃性和還原性

  作業 布置:課本58頁第4、5題

  運用“單元目標引導探索”進行教學的設計

  順德一中  陳靜莉

  “氫氣的化學性質”是初中化學第三章的重點知識,在全章乃至全書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全節書按“大綱”和“教師用書”的安排,共講授兩節時,第一節時,學習氫氣的物理性質和

  氫氣的第一項重要化學性質---可燃性。第二節時,學習氫氣的另一項重要的化學性質---還原

  性,以及氫氣的用途。

  【教學目標 設計】:全節的教學目標 ,按我們的理解,應包括了如下五點:

  一、在物質知識方面是:認識氫氣的物理性質,掌握氫氣的可燃性和還原性

  兩項化學性質的初步原理;了解氫氣的用途。

  二、在理論知識方面是:使學生能從得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

  氧化劑和還原劑。

  三、在實驗知識方面是:明確氫氣驗純的方法和原理,為今后學生在動手實

  驗時學會此項操作打下基礎。

  四、在能力訓練方面是:培養學生觀察現象,分析推導問題,解決問題、綜

  合及歸納問題等思維能力。

  五、在教育目標方面是:使學生初步知道量變引起質變以及對立統一辯證思

  想的粗淺的原理。

  應當說明的是,教材對于氫氣的還原性,僅僅提出“氫氣與氧化銅反應”,但也涉及了

  還原劑與還原性,而對于“氧化一還原反應的初步概念,則僅作為選學教材安排,考慮到我們

  學校是重點學校,學生基礎相對較好,所以將這部分選學教材列入正式的學習內容。

  【教學重、難點分析】:本節教材的知識重點是氫氣的化學性質,在重點知識的教學過程   

  中,應著重突破的難點有兩處:一是理解點燃氫氣前為什么要先驗純

  的原理,進而引出“爆炸極限”的概念;二是通過氫氣與氧化銅反應的變化導出氧化、還原、

  還原性、還原劑的初步概念。

  【教學設計分析】:在單元目標引導探索這一教學指導思想的規范下,我們的

  教學設計突出了如下幾個方面。

  一、 化學實驗觀察是“實驗引導探索”的前提和基礎,我們特別注意了學觀察實驗的效

  果,為了更好地實施教學目標 ,我們安排:(1)氫氣吹泡的實驗,以導出氫氣密度很小這項

  物理性質的結論;(2)點燃氫氣安靜燃燒和不純氫氣引燃爆炸的實驗,以導出氫氣的可燃性

 。唬2)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以導出氫氣的還原性。除了準確、規范地做好演示實驗,提

  醒學生注意觀察的重點之外,我們充分地利用CAI軟件將氫氣燃燒的驗和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

  驗錄相向學生們展示,使局部反應現象變小為大,變快為慢,變動為停,擴大學生觀察的空間

  ,延長學生觀察的時間。

  二、 引導探索是學生認識化學物質、從感性階段上升到理性階段的關鍵,我們特別重視

  對學生思維的啟發和訓練,為了更好地實施教學目標 ,我們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是注意結合

  實驗過程引導學主從“反應原理”、“裝置原理” 和“操作原理”的不同角度進行思維訓練

  ,如結合實驗過程提出“同樣是氫氣和氧氣化合成水,為什么一個是安靜地燃燒另一個卻猛烈

  爆炸?” “為什么檢驗氫氣純度,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一小試管氫氣,管口要向下并要用拇

  指堵住?當移近火焰聽到尖銳爆鳴聲后,又要用拇指堵住試管口一會兒再重新集氣?”“為什

  么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時,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這與制氧氣時,試管口向下傾斜有何異同

  ?”“加熱前,先往試管里通氫氣有什么作用?” “實驗完畢撤燈后繼續通人氫氣直至試管

  冷卻,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另一方面是注意從實驗觀察出發,通過系列思考題引導學生

  通過思考、討論,將感性的認識提煉成理性的認識,透過現象初步認識氫氣性質的特點和本?

  。例燃偓围绕丘Q娜忌帳笛,激发学生观察录相思考、讨锣P骸埃?)氫氣燃燒觀察到什么

  現象?(2)反應生成了什么物質?(3)怎么用表達式將變化表示出來?”又如,結合氫氣還原

  性的實驗,激發學生結合觀察錄相思考、討論:“(1)實驗觀察到什么現象?(2)為什么氧

  化銅會變成銅,而氫氣卻變成水?(3)在反應中氫氣發生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氧

  化銅又發生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4)氫氣和氧化銅兩者存在什么反應關系?”這

  些階梯式的思考討論題逐步引導學生認識了氫氣化學性質的基本特征和本質。

  三.現代電教媒體引人化學課堂教學,更加豐富了實驗引導探索的手段,大大提高了引

  探的效果,我們十分重視采用CAI軟件來輔助化學教學,幫助學生突破難點,運用CA1軟件,前

  面所述的放大實驗錄相鏡頭僅僅是一個方面,更主要的是我們采用了電腦動畫模擬,形象生動

  地將教材中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一個是同樣為氫氣和氧氣的反應,為什么點燃純凈的氫

  氣會安靜燃燒,而點燃混有空氣的氫氣會發生爆炸?另一個是對氫氣與氧化銅發生氧化還原反

  應原理的理解,變得比較容易地解決了,而且這樣做還調動了學生的興趣。

  四.把握教材知識結構,領會化學思想,是“引導探索教學”所追求的更高層次的目標,我

  們注意了本節知識結構的處理。這節教材分述了氫氣性質和用途的兩方面的知識,然而,化學

  學科的一個重要基本思想是“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本節材料所介紹的氫氣密度小

  ,具有可燃性和還原性三方面的性質,都直接決定了它的三大用途。究竟如何處理好貫徹上述

  化學思想和教材分裂成兩塊的矛盾,以找到 一個最佳的處理方案呢?我們的做法是:在學習

  氫氣的上述三項性質時,每學一項 即順理成章地引出它對應的用途,但在板書時,卻分列在

  黑板的兩旁對應的位置,然后圍繞性質與用途,自成“知識小塊”。

  五.隨著教學活動的展開,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給學生以學法的指導,是“實驗引導探索

  法”實施的重要方面。我們在本節教學設計中,重視貫徹“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在教學活動中,結合演示實驗,指導學生如何觀察現象,如何掌握氫氣驗純的方法;結合思

  考討論,指導學生如何理清氫氣性質原理的思路,如何歸納出結論;結合閱讀課文和CAI動畫

  ,突破不純氫氣點燃爆炸和“爆炸極限”的難點;結合鞏固開拓題的分析和解答,如何用已知

  的氫氣實驗和性質原理,動手改正裝置的錯誤。總之,在整個教學過程 中 ,學生自始至終都

  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尋求優化的學習方法,掌握知識,突破難點,以期實現

  教學目標 。

  【教學評價設計】:鞏固開拓,課堂評價是“單元目標引導探索”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對于

  學生智能的提高知識的運用和目標是否落實進行檢查反饋有重要意義。為了促使學生鞏固開拓

  本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分析運用知識的能力,我們設計了三個思考題。

《氫氣的性質和用途》 篇17

  【目的要求】: 1. 認識氫氣的物理性質,重點掌握氫氣的化學性質,

  并結合性質了解氫氣的用途。 

  2.理解點燃氫氣前為何要先驗純的原理,掌握驗純的方法。

  3.從得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氧化劑和還原劑 。

  4.培養學生觀察現象,分析、推導問題解決問題,綜合

  及歸納等思維能力。

  5.使學生初步樹立量變引起質變以及對立統一辨證唯物主義思想。

  【重、難點】: 氫氣的化學性質

  【教學方法】: 實驗引導,觀察分析,結合多媒體直觀形象化,學生為主體。

  【教具準備】: 多媒體電腦一臺;實驗室制取氫氣儀器一套;試管;鐵架臺;

  尖嘴和長玻璃管各一個;酒精燈;塑料罐;燒杯;火柴;氧化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提問:一般來說,空氣中不含有的氣體有:

  A.氧氣    B.氫氣    C.稀有氣體    D.水蒸氣

 。▽W生回答)

  引言:為什么空氣中一般不含有氫氣呢?因為它在自然界中以單質形式存    

  在很少,主要存在于化合物中。為了獲得氫氣,上節課我們用什么  

  方法制取了氫氣?(展示一瓶氫氣)它是什么顏色什么氣味的氣體?

  這屬于氫氣的什么性質?(學生回答)氫氣還有其它什么性質呢?

  氫氣又有何用途?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研究。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吹肥皂泡的實驗。

  提問:我們看到肥皂泡迅速上升,這說明了氫氣具有什么性質?

 。▽W生回答)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53頁第一自然段

 。ㄩ喿x后由學生回答總結氫氣的物理性質)

  引言:在化學上更重要的是認識物質的化學性質,那么,氫氣有什么化學

  性質呢?氫氣在常溫下性質穩定,但在點燃或加熱條件下,能與許多

  物質發生化學反應。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燃燒的實驗。

  投影:[觀察思考]

  氫氣在空氣中燃燒有什么現象?產生什么物質?

  如何用文字表示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的反應?

  從實驗中得出氫氣具有什么化學性質?

  播放CAI錄相: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燃燒

  師生活動:結合觀察思考題及放大的實驗現象,學生回答及寫文字表達式,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出氫氣的可燃性。

  引言:是否點燃氫氣都能安靜地燃燒呢?讓我們觀察一個實驗。

  演示實驗:完成氫氣和空氣混合引燃爆炸實驗。

  學生討論:1.對比爆炸實驗和燃燒實驗,在反應原理上有何特點?

  2.同樣是氫氣和氧氣的反應,為何產生不同的現象呢?

  請回顧第一章學習的爆炸的知識思考討論。

 。ㄏ确纸M討論,然后選代表回答,教師評價)

  播放CAI動畫:演示并解釋為什么純凈的氫氣與不純的氫氣點燃產生

  不同現象的原因。

  引言:是否只要氫氣中一旦混有空氣,點燃就一定會爆炸呢?

  講解:爆炸極限知識及使用可燃性氣體的安全知識。

  引言:在實驗室,我們在點燃氫氣前必須進行驗純工作,否則易引起爆炸。

  我們怎樣才知道氫氣是否純凈呢?請看演示實驗。

  演示實驗:邊演邊講實驗室檢驗氫氣純度的操作方法及判斷方法,

  并向學生說明此操作是很安全的。

  學生活動:學生用筆代替試管模擬操作,讓一位學生上臺演示驗純操作

  并判斷是否純凈。

  引發思考:若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氫氣,經檢驗不純而需要再檢驗時,應

  用拇指堵住試管口一會兒,然后才能再收集檢驗,否則易發生

  危險,這是為什么呢?

  演示實驗:用排空氣法收集一試管氫氣,點燃聽到尖銳爆鳴聲后,將試管

  橫放浸入水中,讓水從試管口緩緩流入,將管內未熄滅的火焰

  趕出,并用紙條置于管口點燃,紙條可燃燒。

  提問:為什么紙條會燃燒?說明了什么問題?用排水法收集時,需要這樣

  做嗎?(指導學生閱讀課本55頁注解①)

  小結:請學生歸納本節課學習的知識要點,教師予以補充。

  作業 布置:課本58頁第2題1、2、3

 。ǖ诙n時)

  引言: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氫氣的哪些性質?點燃氫氣前為何要先驗純?

  氫氣還有什么化學性質呢?

  演示實驗: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

  投影:[思考討論]

  1.實驗觀察到什么現象?

  2.為什么氧化銅會變成銅,而氫氣卻變成水?

  3.在反應中氫氣發生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氧化銅又發生

  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

  4.氫氣和氧化銅兩者存在什么反應關系?

  5.試管口為何向下傾斜?通過氫氣的導管為何要插到試管底部?

  6.為什么要先通人氫氣后加熱,實驗結束后要繼續通入氫氣直至試

  管冷卻為止?

  播放CAI錄相: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

 。ńY合錄相播放,學生思考討論上述問題)

  加 熱

  板書: 氫氣 十 氧化銅        銅 十 水     (置換反應)

  (H2)   (Cu0)      (Cu)(H20)

  電腦CAI動畫:分析氧化還原反應(教師邊播放邊組織討論并講解)

  板書:(2)還原性(寫在文字表達式上方)----------用于冶煉金屬

  得氧,被氧化

  加 熱

  氫氣 十 氧化銅         銅 十 水  

  失氧,被還原

  還原劑 氧化劑         

 。ㄓ羞原性)(有氧化性)  

  還原反應:含氧化含物里的氧被奪去的反應。

  小結:氫氣的化學性質主要有可燃性和還原性

  作業 布置:課本58頁第4、5題

  運用“單元目標引導探索”進行教學的設計

  順德一中  陳靜莉

  “氫氣的化學性質”是初中化學第三章的重點知識,在全章乃至全書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全節書按“大綱”和“教師用書”的安排,共講授兩節時,第一節時,學習氫氣的物理性質和

  氫氣的第一項重要化學性質---可燃性。第二節時,學習氫氣的另一項重要的化學性質---還原

  性,以及氫氣的用途。

  【教學目標 設計】:全節的教學目標 ,按我們的理解,應包括了如下五點:

  一、在物質知識方面是:認識氫氣的物理性質,掌握氫氣的可燃性和還原性

  兩項化學性質的初步原理;了解氫氣的用途。

  二、在理論知識方面是:使學生能從得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

  氧化劑和還原劑。

  三、在實驗知識方面是:明確氫氣驗純的方法和原理,為今后學生在動手實

  驗時學會此項操作打下基礎。

  四、在能力訓練方面是:培養學生觀察現象,分析推導問題,解決問題、綜

  合及歸納問題等思維能力。

  五、在教育目標方面是:使學生初步知道量變引起質變以及對立統一辯證思

  想的粗淺的原理。

  應當說明的是,教材對于氫氣的還原性,僅僅提出“氫氣與氧化銅反應”,但也涉及了

  還原劑與還原性,而對于“氧化一還原反應的初步概念,則僅作為選學教材安排,考慮到我們

  學校是重點學校,學生基礎相對較好,所以將這部分選學教材列入正式的學習內容。

  【教學重、難點分析】:本節教材的知識重點是氫氣的化學性質,在重點知識的教學過程   

  中,應著重突破的難點有兩處:一是理解點燃氫氣前為什么要先驗純

  的原理,進而引出“爆炸極限”的概念;二是通過氫氣與氧化銅反應的變化導出氧化、還原、

  還原性、還原劑的初步概念。

  【教學設計分析】:在單元目標引導探索這一教學指導思想的規范下,我們的

  教學設計突出了如下幾個方面。

  一、 化學實驗觀察是“實驗引導探索”的前提和基礎,我們特別注意了學觀察實驗的效

  果,為了更好地實施教學目標 ,我們安排:(1)氫氣吹泡的實驗,以導出氫氣密度很小這項

  物理性質的結論;(2)點燃氫氣安靜燃燒和不純氫氣引燃爆炸的實驗,以導出氫氣的可燃性

  ;(2)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以導出氫氣的還原性。除了準確、規范地做好演示實驗,提

  醒學生注意觀察的重點之外,我們充分地利用CAI軟件將氫氣燃燒的驗和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

  驗錄相向學生們展示,使局部反應現象變小為大,變快為慢,變動為停,擴大學生觀察的空間

  ,延長學生觀察的時間。

  二、 引導探索是學生認識化學物質、從感性階段上升到理性階段的關鍵,我們特別重視

  對學生思維的啟發和訓練,為了更好地實施教學目標 ,我們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是注意結合

  實驗過程引導學主從“反應原理”、“裝置原理” 和“操作原理”的不同角度進行思維訓練

  ,如結合實驗過程提出“同樣是氫氣和氧氣化合成水,為什么一個是安靜地燃燒另一個卻猛烈

  爆炸?” “為什么檢驗氫氣純度,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一小試管氫氣,管口要向下并要用拇

  指堵?當移近火焰聽到尖銳爆鳴聲后,又要用拇指堵住試管口一會兒再重新集氣?”“為什

  么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時,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這與制氧氣時,試管口向下傾斜有何異同

 ?”“加熱前,先往試管里通氫氣有什么作用?” “實驗完畢撤燈后繼續通人氫氣直至試管

  冷卻,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另一方面是注意從實驗觀察出發,通過系列思考題引導學生

  通過思考、討論,將感性的認識提煉成理性的認識,透過現象初步認識氫氣性質的特點和本?

  。例燃偓围绕丘Q娜忌帳笛,激发学生观察录相思考、讨锣P骸埃?)氫氣燃燒觀察到什么

  現象?(2)反應生成了什么物質?(3)怎么用表達式將變化表示出來?”又如,結合氫氣還原

  性的實驗,激發學生結合觀察錄相思考、討論:“(1)實驗觀察到什么現象?(2)為什么氧

  化銅會變成銅,而氫氣卻變成水?(3)在反應中氫氣發生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氧

  化銅又發生了什么反應,表現了什么性質?(4)氫氣和氧化銅兩者存在什么反應關系?”這

  些階梯式的思考討論題逐步引導學生認識了氫氣化學性質的基本特征和本質。

  三.現代電教媒體引人化學課堂教學,更加豐富了實驗引導探索的手段,大大提高了引

  探的效果,我們十分重視采用CAI軟件來輔助化學教學,幫助學生突破難點,運用CA1軟件,前

  面所述的放大實驗錄相鏡頭僅僅是一個方面,更主要的是我們采用了電腦動畫模擬,形象生動

  地將教材中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一個是同樣為氫氣和氧氣的反應,為什么點燃純凈的氫

  氣會安靜燃燒,而點燃混有空氣的氫氣會發生爆炸?另一個是對氫氣與氧化銅發生氧化還原反

  應原理的理解,變得比較容易地解決了,而且這樣做還調動了學生的興趣。

  四.把握教材知識結構,領會化學思想,是“引導探索教學”所追求的更高層次的目標,我

  們注意了本節知識結構的處理。這節教材分述了氫氣性質和用途的兩方面的知識,然而,化學

  學科的一個重要基本思想是“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本節材料所介紹的氫氣密度小

  ,具有可燃性和還原性三方面的性質,都直接決定了它的三大用途。究竟如何處理好貫徹上述

  化學思想和教材分裂成兩塊的矛盾,以找到 一個最佳的處理方案呢?我們的做法是:在學習

  氫氣的上述三項性質時,每學一項 即順理成章地引出它對應的用途,但在板書時,卻分列在

  黑板的兩旁對應的位置,然后圍繞性質與用途,自成“知識小塊”。

  五.隨著教學活動的展開,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給學生以學法的指導,是“實驗引導探索

  法”實施的重要方面。我們在本節教學設計中,重視貫徹“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在教學活動中,結合演示實驗,指導學生如何觀察現象,如何掌握氫氣驗純的方法;結合思

  考討論,指導學生如何理清氫氣性質原理的思路,如何歸納出結論;結合閱讀課文和CAI動畫

  ,突破不純氫氣點燃爆炸和“爆炸極限”的難點;結合鞏固開拓題的分析和解答,如何用已知

  的氫氣實驗和性質原理,動手改正裝置的錯誤?傊谡麄教學過程 中 ,學生自始至終都

  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尋求優化的學習方法,掌握知識,突破難點,以期實

  [1] [2] 下一頁  

  

《氫氣的性質和用途》(通用17篇) 相關內容:
  • ,氫氣的性質和用途

    《氫氣的性質和用途》教案【教學目標】: 1. 認識氫氣的物理性質,重點掌握氫氣的化學性質, 并結合性質了解氫氣的用途。 2.理解點燃氫氣前為何要先驗純的原理,掌握驗純的方法。...

  • 氫氣的性質和用途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氫氣的物理性質,掌握氫氣的可燃性、還原性,并了解有關的實驗過程和現象以及注意事項; 根據氫氣的性質了解其主要用途; 從得氧和失氧的角度對照了解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氧化劑和還原劑。...

  • 氫氣的性質和用途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氫氣的物理性質,掌握氫氣的可燃性、還原性,并了解有關的實驗過程和現象以及注意事項; 根據氫氣的性質了解其主要用途; 從得氧和失氧的角度對照了解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氧化劑和還原劑。...

  • 氫氣的性質和用途

    第三章 水 氫第四節 教學目的 知識:了解氫氣的物理性質,掌握氫氣的化學性質,了解有關的實驗過程和現象;理解點燃氫氣之前先要檢驗氫氣的純度并掌握檢驗的方法;根據氫氣的性質了解其主要用途;從得氧和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應、還原反...

  • 《氫氣的性質和用途》

    【目的要求】:1.認識氫氣的物理性質,重點掌握氫氣的化學性質,并結合性質了解氫氣的用途。2.理解點燃氫氣前為何要先驗純的原理,掌握驗純的方法。3.從得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氧化劑和還原劑。...

  • 《氫氣的性質和用途》

    【目的要求】:1.認識氫氣的物理性質,重點掌握氫氣的化學性質,并結合性質了解氫氣的用途。2.理解點燃氫氣前為何要先驗純的原理,掌握驗純的方法。3.從得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氧化劑和還原劑。...

  • 《氫氣的性質和用途》

    【目的要求】:1.認識氫氣的物理性質,重點掌握氫氣的化學性質,并結合性質了解氫氣的用途。2.理解點燃氫氣前為何要先驗純的原理,掌握驗純的方法。3.從得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氧化劑和還原劑。...

  • 《氫氣的性質和用途》

    【目的要求】:1.認識氫氣的物理性質,重點掌握氫氣的化學性質,并結合性質了解氫氣的用途。2.理解點燃氫氣前為何要先驗純的原理,掌握驗純的方法。3.從得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氧化劑和還原劑。...

  • 《氫氣的性質和用途》

  • 《氫氣的性質和用途》

  • 氫氣的性質和用途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氫氣的物理性質,掌握氫氣的可燃性、還原性,并了解有關的實驗過程和現象以及注意事項; 根據氫氣的性質了解其主要用途; 從得氧和失氧的角度對照了解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氧化劑和還原劑。...

  • 《氫氣的性質和用途》

    【目的要求】: 1. 認識氫氣的物理性質,重點掌握氫氣的化學性質, 并結合性質了解氫氣的用途。 2.理解點燃氫氣前為何要先驗純的原理,掌握驗純的方法。 3.從得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氧化劑和還原劑。...

  • 九年級化學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区二区视频观看 | 蜜臂精品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 中文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a|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 | 中文字幕在线高清 | 亚洲Aⅴ在线无码播放毛片一线天 | 国产精品久久中文字幕 |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 | 日韩免费看视频 | 亚洲蜜桃V妇女 | 欧洲视频二区 | 国产精品亚洲片夜色在线 | 亚洲黄网在线观看 | 亚洲最大AV网站在线观看 | 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蜜臀影院 | 狠狠色综合网久久久久久 | 奇米影视7777久久精品 | 欧美第九页 | 在线看片福利 | 色老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少妇 | 国产在线播放网站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热久久久久久久 | 成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av | 欧美日一 | 程视频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欧 |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蜜桃 | 灰色果实哪里黄 | 国产91精品入口 | 色视频91| a级高清免费毛片av 成人第一页 | 国产精品69久久久久孕妇欧美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一蜜桃 | 国产边打电话边被躁视频 | 国产亚洲二区 | 新版天堂8中文在线最新版官网 |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 | 呻吟国产av久久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