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上冊第11課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點擊下載:本課課件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歷史,包括革命前夕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斯圖亞特王朝的專制統治;革命的經過;《權利法案》的頒布和君主立憲制的確立等基本史實。
2.通過引導學生思考與探究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原因,初步認識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關系,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3.通過對克倫威爾人物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前后的表現進行分析,提高學生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4.通過指導學生分析有關《權利法案》的材料,培養學生從歷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概括能力。
過程與方法:
1.教材以資產階級革命和君主立憲的確立為主線,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背景-資產階級革命經過-資本主義制度在英國確立三個方面展開敘述,層次分明,線索清楚,因此教學中主要采用綱目導學法的五步教學法,通過層層深入的問答,使學生在學習中形成探究歷史現象本質的思維方式和理解學習方法。
2.從學習方面看,學生必須運用整體認知的方法去掌握整節教材的線索;運用閱讀理解方法去感知基本內容;運用原理分析方法去把握資產階級革命發生的必然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人類歷史上資本主義制度對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勝利,在反復與曲折的斗爭中,英國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
2.使學生認識到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和資本主義制度戰勝封建制度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從而得出人類歷史是不斷向前發展的基本結論。
3.通過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歷史過程的歸納,使學生認識到一種新的生產關系和社會制度的確立,其過程是曲折而復雜的,往往會幾經反復,但勝利終究屬于進步一方,從而使學生進一步牢固樹立社會發展和戰勝困難的信念。
●設計思路
教學重點、難點及處理
重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原因和歷史意義。指導學生分析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原因,要從手工工場的發展認識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前生產力的發展水平、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迅速發展和代表新的階級──資產階級和新貴族,通過多媒體展示材料指導學生分析,認識英國革命的心然性。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結果入手,從對英國國內和國際兩個方面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意義進行分析,得出結論。
難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曲折性和不徹底性。通過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過程的探究,了解各階段形成的原因和特點,認識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曲折性。通過斯圖亞特王朝復辟和“光榮革命”的討論分析,認識資產階級的妥協性,進一步理解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不徹底性。
教學方法
教法:五步教學法─創設情境,導入新課─自主學習,獲取新知─匯報交流,整合信息─質疑釋疑,分析探究─聯系實際,拓展延伸
學法:課前查詢信息、閱讀、講述、討論探究、合作學習。
教學滲透點:
①通過對“英國地理現狀”的學習,對相關地理知識進行滲透。
②通過對史實的描述,提高學生語言概括、口頭表達能力。
③通過對英國現任國王的了解,認識君主立憲制政體特點。
④通過上網搜集和查詢資料和制作電子演示文稿,滲透信息和多媒體技術。
教學資源
①教師教學用書(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九年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