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教學目標
1.知識要求:了解或掌握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前夕的經濟狀況;都鐸王朝的統治;斯圖亞特王朝的專制統治;議會中反對派的形成;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克倫威爾的統治;斯圖亞特王朝的復辟;“光榮革命”;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意義和影響。
2.能力要求:(1)培養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階級分析的方法分析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在革命中動向的能力。(2)正確評價克倫威爾。
3.情感目標:資本主義制度戰勝封建制度,其間雖然存在著曲折和反復,但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課時安排 1課時
重點、難點分析
1.重點分析:本節內容包括兩個重點。(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發生的原因。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發生是英國社會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通過具體的史實來說明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前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之間、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2)革命的結果。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長達近半個世紀,中間經歷了曲折和反復,最終的結果是資產階級和新貴族以君主立憲的形式掌握了政權,其政治方面的原因在于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在革命過程中與下層人民群眾的關系。因此,把握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在革命過程中的動向,是理解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經歷了曲折和反復以致達到最終結果的根本。
2.難點分析:本節的難點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的宗教問題。(1)講清楚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實行宗教專制政策的做法及英國國教、非國教徒、清教徒等概念;(2)聯系西歐宗教改革內容:西歐早期的資產階級反封建斗爭總是帶有宗教色彩。
課堂教學設計
師:引導學生閱讀課本引言。
生:(齊讀)
師:(歸納后,教師導入)尼德蘭革命揭開了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序幕。早期資產階級革命包括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北美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三次重大的資產階級革命。
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背景
師:1485年(即地理大發現的前夜),在英國,經過長達三十年的貴族間爭奪王位的戰爭(紅白玫瑰戰爭),亨利·都鐸打敗對手,登上了王位(亨利七世),都鐸王朝在英國近120年的統治開始了。
都鐸王朝,尤其是伊麗莎白女王在位時期,是英國歷史上一個值得驕傲的時期。
1、資本主義經濟的興起和發展(根本原因)
師:這一時期,首先是在傳統手工業,如呢絨制造業中出現手工工場。隨后,在采煤、冶煉、造船等行業中,手工工場也相繼建立起來。
請閱讀教材引自16世紀英國民歌的材料。有誰能夠根據這段材料,簡要概括手工工場與手工作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二者最本質的區別是什么?
生:(思考、發言)
師: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回答: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有何有利的外部條件?其內部條件是如何造就的?
生:(思考、發言)
師:途徑:海外貿易和掠奪、“圈地運動”。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引起了階級關系的變化。
2、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形成(階級基礎)
師:伴隨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不僅在手工業、農業中出現了雇傭工人和新興的資產階級,而且一些原有的貴族也演變為新貴族。新貴族即資產階級化的貴族。他們擁有大量資本并投資于手工工場,因而同其他資產階級成員有著共同的經濟利益。
3、都鐸王朝的重商主義經濟政策
生:(閱讀教材第19頁第三段,并標記要點)
師:都鐸王朝是一個封建王朝,為什么采取了鼓勵工商業發展的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