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革命的改革(通用2篇)
避免革命的改革 篇1
教材內容
伴隨著英、法、美等國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與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實行農奴制的俄國在競爭中敗北,激化了國內社會矛盾。為避免革命,沙皇被迫進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改革使俄國走上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但是改革保留了很多封建殘余,俄國的發展道路仍然困難重重。
一、課程要求
知道農奴制改革的歷史背景,了解農奴制改革的主要內容,培養學生讀書、查閱資料的能力。
認識農奴制對俄國社會的影響,提高客觀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指導學生編寫課本劇、表演課本劇,培養學生搜集資料、整理資料以及表演的能力。
通過學生探究活動,回答問題,培養學生分析歷史,正確認識歷史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切身的體會,感悟改革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它可能會給社會帶來陣痛,但從歷史的發展來看,它將使國家變得更為和諧有力。
通過與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巨大成就對比,認識到在當今世界形勢下,改革開放才是強國之路。
教學重點:了解農奴制改革的內容,認識農奴制改革的歷史作用
教學難點:如何一分為二地看待農奴制改革的影響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多媒體出示二次鴉片戰爭期間《俄國侵占中國領土示意圖》,
提問:在中國近代史上,列強曾多次侵略中國,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你知道在近代侵占我國領土面積最大的是哪個國家嗎?
生:俄國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俄國歷史上的一次著名的改革。
新授課:
一、帆船與汽船的較量
多媒體出示(地主毒打農奴的圖片)
師:在 17-18世紀,西歐國家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時俄國盛行什么制度?
生:農奴制。
師:農奴與農民有什么區別?這一種制度對資本主義發展會起什么作用?
生:自由回答
師:總結 :農奴沒有人身自由,可以被買賣,這種制度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發展。
師:沙俄對內實行農奴制,已經很落后,對外侵略擴張時它的本性。為爭奪勢力范圍在 1853年與英法在克里木進行戰爭,史稱克里木戰爭(克里米亞戰爭)你知道戰爭的結果嗎?它對俄國又產生怎樣的影響?(多媒體播放反映克里木戰爭紀錄片)
生:自由討論回答。
師:總結: 激化了社會矛盾,俄國陷入危機,沙皇尼古拉一世自殺,亞歷山大二世繼位(展示亞歷山大二世畫像)面對危機,亞歷山大二世該如何解決呢?
生:自由回答
師:為了鞏固統治,緩和階級矛盾,增強國力避免革命的發生,他策劃一場自上而下的改革
二、自上而下解放農奴
師:面對這場改革,老師所在班級的同學,查閱了部分資料,并仿照中央電視臺,編演了歷史片段—焦點訪談,老師知道我們的同學也準備好了,看完他們的表演,老師期待你們更精彩的表現。
(播放課本劇“焦點訪談”的視頻)
師:肯定學生的表演,老師耳中仍然回蕩著那位“小沙皇”的“為了保護地主的利益,請你們相信凡是能做到的一切都做到了”那么同學們,你們認為:俄國農奴制改革的實質是什么?
生:自由回答
師:總結:是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結起來對農民進行的雙重敲詐與掠奪,是在保護地主利益的前提下進行的。
師:看完了我們同學們表演的短片,那么下面讓我們的同學們來談談,你是如何認識這次農奴制改革的影響的。
三、近代化的沉重步伐
多媒體出示文字材料
師:通過上述材料,結合剛才的課本劇,你們認為這次改革的積極作用在哪里?
生:改革解放了部分人的人身自由,緩解了矛盾等
師:同學們從內容分析了改革的積極作用:它不僅緩解了國內的社會矛盾,避免了革命的發生,也使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這是一大進步。
多媒體出示兩幅圖片(農奴制廢除后的農民和伏爾加河上的纖夫)
師:這場改革有沒有局限性呢?
生:討論自由回答
師:總結:1.農民背上沉重的經濟包袱。
2.沙皇專制制度沒有本質性改革
師問:這就導致俄國的發展呈現什么狀況?
生:近代化步伐仍然沉重而緩慢。
師:俄國的改革雖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使俄國發展起來,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20世紀70年代末,我國也有一次偉大的改革,大家記得是什么嗎?
生:改革開放
師:結合俄國改革和中國的改革開放,談談你對改革的認識。
生:討論自由回答
師:總結:在社會歷史發展中,會有一些落后的規章制度束縛我們前進的步伐,只有改革,不斷的改革,才能擺脫束縛,獲得成功。
改革要順應歷史的潮流。
改革要有堅強的決心和勇氣。
改革要有切實可行的措施
課堂練習
小結:本節課,同學們討論十分熱烈,情景小品演得十分到位,老師看到了同學們學習歷史的熱情,希望大家能繼續保持下去
附:板書設計
/帆船與汽船的較量→背景
避免革命的改革-自上而下解放農奴→改革
↓ ﹨近代化的沉重步伐→影響
1861年改革
↓
亞歷山大二世改革
避免革命的改革 篇2
xx學年歷史學案11 《 第十四課 避 免 革 命 的 改 革》
姓名: 班級 : 學號:
【課程標準】講述俄國廢除農奴制法令的主要內容,認識農奴制改革的歷史作用。
【知識提綱】
一、原因:封建農奴制阻礙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克里木戰爭失敗進一步激化社會矛盾。
二、領導人:沙皇亞歷山大二世
三、內容:農奴在法律上獲得人身自由,可以擁有財產,可以自由選擇職業,地主不得任意交換和買賣農民;農民以贖買的方式分到一塊耕地(叫份地)和宅旁園地,但農民只有使用權,須花錢向地主購買土地的使用權,稱為“贖買”。獲得解放后的農民仍歸“村社”管理。
四、實質:是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結起來對農民的雙重敲詐與掠奪。
五、性質: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革。
六、歷史意義
1、積極:使俄國廢除了農奴制,緩解了國內社會矛盾,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對俄國擺脫落后狀況、實現近代化目標有積極作用。
2、局限:改革不徹底,保留大量封建殘余,經濟上農民為了獲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使用權付出高昂代價,背上更為沉重的經濟負擔。政治上沙皇專制制度依然存在,人民缺乏基本的民主權利。
【重點難點突破】
1、概括俄國1861年改革的主要內容。
2、俄國1861年改革的影響:(從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兩方面闡述)
【本課小結】
第14課 避免革命的改革——俄國1861年改革
1、原因:封建農奴制阻礙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2、時間:1861年,領導者:亞歷山大二世
3、性質: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4、影響:廢除了農奴制,走上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
【默寫小測】
第14課 避免革命的改革——
1、原因:
2、時間: ,領導者:
3、性質:
4、影響:
【訓練反饋】
1、之所以說1861年改革是俄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主要是因為它
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解放農民 b.使農民獲得了土地
c.動搖了俄國落后的封建生產關系 d.從根本上推動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2、關于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俄國農奴獲得了人身自由 b.農民可以無償得到一塊“份地”
c.不得再任意交換和買賣農民 d.使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
3、19世紀中期,俄國資本主義發展的主要障礙是 ( )
a.外來入侵 b.國家的分裂
c.農奴制盛行 d.黑人奴隸制的存在
4、材料題: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什么力量迫使他們搞改革呢?這就是把俄國拖上資本主義道路的經濟發展的力量。地主農奴主不能阻撓俄國同歐洲商品交易的增長,不能保持住舊的崩潰的經濟形態。如克里木(克里米亞)戰爭顯示出農奴制俄國的腐敗和無能。解放以前,農民的“叛亂”每十年都要高漲一次。這使頭號大地主亞歷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認,從上面解放比等待從下面推翻要好些。 ──列寧《“農民改革”和無產階級農民革命》
材料二:如果總的看一看1860年俄國國家全部結構的改變,那就必然會承認,這種改變是封建君主制轉變的道路上的一步。不僅從經濟觀點來看是正確的,而且從政治觀點來看也是正確的。 ──列寧《關于紀念日》
請回答:
(1)從材料一中歸納指出俄國實行農奴制改革的原因。(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2)材料二認為這場改革是俄國歷史的轉折點,你能說出其中的理由嗎?
【學習指導】
請你們相信,為了保護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一切都做到了。——亞歷山大二世
沙皇的這段話是什么意思?說明了什么?
這段話說明改革最大限度地維護了地主階級的利益。說明農奴制改革是統治階級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維護自身的利益而進行的,它實質上是沙皇政府和地主階級勾結起來對農民進行的敲詐和掠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