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革命的興起(一)
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通過本節內容的教學,使學生掌握軍閥混戰;馮玉祥北京政變;孫中山北上;國民會議運動;五卅運動;廣東革命根據地的鞏固。
2.能力方面:
(1)通過五卅運動中反帝統一戰線組織的建立和瓦解的教學,引導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提高學生對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的認識。
(2)通過對軍閥混戰、馮玉祥北京政變;孫中山北上;國民會議運動;五卅運動;廣東革命根據地的鞏固教學,引導學生從宏觀上分析國共合作實現后,南北革命形勢的差別,培養學生對歷史問題的綜合分析能力。
3.態度、價值觀方面:通過對孫中山扶病北上,展開國民會議運動,并在北京最終逝世等內容的講述,使學生認識和感受孫中山作為中國民主革命先驅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同時深切感受國人對孫中山先生的愛戴之情。
4.學法指導方面:引導學生閱讀理解孫中山《北上宣言》、總理遺囑等有關歷史材料,幫助學生掌握分析歷史材料的方法。
重點、難點分析
1.重點分析:
(1)孫中山北上和國民會議運動是重點。通過這些事件,可以說明南北革命形勢的差異,且更進一步說明了北方革命任務的艱巨性和孫中山作為民主革命先行者的堅忍不拔的人格精神。在這一內容中,教材重點介紹了孫中山北上及國民會議運動的目的,由此進一步說明了國共合作后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發生革命性的變化,把立志反帝作為革命的第一目標。同時,教材還重點介紹了孫中山先生不幸于北京病逝的情況。通過這一內容的講述,學生能更進一步地感受孫中山先生革命的一生及其為中國的獨立、民主、富強所奉獻出的一切。正因如此,他的逝世才有舉國哀用悼、萬眾悲痛的場面。
(2)五卅運動是重點。五卅運動作為大革命時期反帝愛國運動的高潮有著重析地位。在運動中,省港大罷工影響最大,而且成為當時世界上罷工時間最長的事件;在運動中,成立了反帝統一戰線組織——上海工商學聯合會。這一組織充分體現了革命統一戰線性質。它是國共合作的產物。但是,由于帝國主義的高壓政策,民族資產階級退出統一戰線。這再一次證明了民族資產階級具有革命性和軟弱性、妥協性的兩重性特殊性征。通過五卅運動的學習,學生可以更加深刻地認識民族資產階級的特點,同時,也能認識到五卅運動對大革命高潮的到來所起的作用。
2.難點分析:大革命興起時期南北革命形勢的差別及其對大革命高潮——北伐戰爭的到來產生的影響是難點。在馮玉祥北京政變后,北方革命形勢雖有很大發展,但畢竟情況復雜,形勢不容樂觀。特別是皖紗軍閥段祺瑞控制北京政權后,更加劇了孫中山北上后革命活動的艱巨性。同時也進一步說明,北方局勢仍為封建軍閥所控制,他們將成為未來北伐戰爭的對象。而五卅運動、省港大罷工、廣東革命根據地的鞏固卻為北伐戰爭準備了群眾基礎和堅實的后方基礎。對這一問題,學生們在學習中恐難宏觀把握,需要教師予以引導。
課堂教學設計
師:同學們,在本章第一節中,我們學習了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實現,請大家回憶。
生:(回答)
師:國共合作實現后,大革命迅速開展起來。(板書第二節課題)中國大地上無論是北方還是南方,都展形了轟轟烈烈的革命運動。但從革命形勢的發展來看,北方形勢更加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