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 1919年俄國革命與蘇聯的現代化道路
第四單元 1917年俄國革命與蘇聯的現代化道路
第14課 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一、線索勾勒:1、 基本線索:十月革命的背景→十月革命的勝利進程→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及意義。2、 知識拓展:毛澤東說過:“革命總是從那些勢力比較薄弱的地方首先開始,首先發展,首先勝利。”列寧在分析沙皇俄國的時候說:“俄國是帝國主義鏈條中最薄弱的一環”俄國爆發無產階級革命不是偶然的,而是國內國際形勢的歷史必然。分析歸納俄國具備了那些革命的條件?① 俄國已具備帝國主義的基本特征,具備了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的最低限度的經濟基礎和階級基礎。② 俄國是帝國主義鏈條上最薄弱的環節。俄國的各種落后性使其成為帝國主義各種矛盾的焦點,促成了革命條件的成熟。③ 成熟的無產階級政黨。早在十月革命前期,列寧就回答了社會主義革命可以在落后的俄國爆發并取得勝利,這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發展。[馬克思認為,社會主義革命應當發生在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二、 重點難點:1、 十月革命的特點:① 由中心城市武裝起義擴大到全國中小城鎮和農村。② 打破了馬克思主義的傳統觀念,即打破了資本主義的包圍,在經濟相對落后的資本主義國家單獨取得了革命的勝利。③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緊密相連形成了急劇發展的兩個不同性質的階段。2、 比較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的異同。相同點:①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推翻資產階級反動統治的革命斗爭。 ②都以武裝起義的形式奪取政權,建立了無產階級專政。不同點:①巴黎公社沒有無產階級政黨的正確指導;十月革命是在以列寧為領導的比較成熟的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下進行的。 ②巴黎公社沒有取得農民的廣泛支持,只有無產階級孤軍奮戰;十月革命則有廣泛的群眾支持。 ③ 革命取得勝利后的措施不同:巴黎公社沒有立即向凡爾賽的資產階級巢穴發動進攻,給敵人以喘息的機會;十月革命勝利后,堅決鎮壓叛亂,對各種反動勢力和外國武裝干涉毫不手軟。 ④巴黎公社只是建立無產階級政權的一次嘗試;十月革命成功地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三、 能力訓練:(一 )選擇題:1、 一戰期間,列寧提出“變帝國主義戰爭為國內戰爭”的思想,其基本含義為( ) a、把帝國主義戰爭變為壟斷資產階級的戰爭b、變帝國主義戰爭為民族解放戰爭c、變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為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d、利用帝國主義戰爭引起的危機,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2、 20世紀初,俄國一具備了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的客觀物質條件,這種“客觀物質條件”主要是指( )a、社會矛盾的激化b、無產階級力量的壯大c、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d、人民革命運動的不斷發展 3、 列寧說:“如果沒有戰爭,俄國也許會過上幾年甚至幾十年而不會發生反對資本家的戰爭”,對這句話的正確理解是( )a、沒有一戰就沒有俄國的社會主義革命b、一戰是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爆發的根本原因c、一戰激化了俄國各種矛盾,推進了革命發生 d、俄國爆發社會主義革命必須具備“戰爭”這個條件4、 下面關于俄國二月革命的論述,不正確的是( )a、具有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性質b、具有社會主義革命的性質c、推翻了沙皇統治d、革命后形成兩個政權并存的局面5、 列寧在《四月提綱》中提出的布爾什維克黨的任務是( )a、結束兩個政權并存的局面b、暴力推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c、舉行武裝起義d、使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過渡到社會主義革命6、 俄國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a、打擊對象基本相同 b、 領導力量基本相同c、革命性質基本相同 d 、產生結果基本相同7、 下列對十月革命的評價不正確的是( )a、是俄國歷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會變革b、打破了資本主義一統天下的局面c、是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次嘗試d、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勝的社會主義革命8、 巴黎公社與十月革命的相同點不包括( )a、背景都與大規模戰爭有關b、都以武裝起義的形式奪取政權c、都是無產階級反資產階級統治的斗爭d、都有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二)材料題: 1、 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4月16日,列寧和他的幾位助手坐在密閉的車廂里,穿過德國,回到了彼的格勒……列寧即刻發表了《四月提綱》,提出了立即實現和平、將土地分給農民和全部政權歸蘇維埃的要求……這在當時似乎是十分荒謬何不負責的。——《全球通史》材料二:列寧幾乎是孤身一人號召立即進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時間證明他是正確的,因為戰爭進行的越久,公眾的不滿情緒就越大,他的要求也就越得人心。那些在4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號,半年之后聽起來就完全合理了。——《全球通史》請回答:(1) 材料一中概括指出列寧在《四月提綱》中提出了那些主張?(2) 據材料二并結合歷史背景,說明列寧的主張為什么被認為“似乎是十分荒謬的”?(3) 依據材料說明列寧的主張為什么“半年之后聽起來就完全合理了”?2、 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俄國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上通過的《和平法令》指出,蘇維埃的工農政府向一切交戰國的人及其政府建議,立即就公正的民主和約進行談判,立即實行不割地、不賠款的和平。材料二 11月10日,英、法、日、意等國派駐俄國大本營的軍事代表團團長聯合發出一份照會威脅說:“如果俄國退出戰爭,它將遭到最嚴重的后果。”材料三 法國軍事當局要求俄國的杜霍寧將軍組織談判的開始,并把俄軍留在前線。材料四 11月27日,德軍總司令部的答復來了,他表示同意和平談判。請回答:(1) 材料一反映蘇維埃政府對當時的戰爭采取了什么態度?其原因是什么?(2) 材料二、三說明了什么問題?(3) 材料四反映了德國的態度,德國為什么會采取這種態度?(4) 材料一、四的態度產生了怎樣的后果?材料二的態度是怎樣表現在行動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