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革命風暴教案
亞洲革命風暴
【本節重點知識】
1、亞洲革命風暴的性質、五次重大起義和把亞洲風暴推到頂點的三次起義;2、侵略伊朗的兩個國家和伊朗巴布教徒起義的概況;3、印度民族起義的主要原因、主力、領導、導火線、時間、中心、失敗原因和歷史意義。
【知識結構圖解】
一、亞洲革命風暴
1、原因:歐洲列強加緊侵略亞洲
①過程:a、19世紀上半期,亞洲的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新加坡和印度等地已經淪為歐洲列強的殖民地;奧斯曼帝國、伊朗和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
b、隨著工業革命的迅速發展,為了滿足工業資產階級對海外市場和原料的迫切需要,資本主義列強加緊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傾銷工業品、掠奪原材料。
②危害:a、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傳統手工業遭到摧毀,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國家經濟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附庸。
b、人民生活更加困苦不堪;有骨氣的上層人士也痛恨國家主權的喪失,希望趕走外國侵略者。
2、性質:具有反對殖民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性質——因為亞洲國家的封建統治者與殖民勢力相勾結
3、表現:五次重大起義——爪哇人民反對荷蘭殖民者的起義、阿富汗人民反對英國侵略軍的起義、伊朗巴布教徒起義、中國太平天國運動和印度民族大起義,其中后三次起義把亞洲風暴推到了頂點。
4、伊朗巴布教徒起義
①原因:a、伊朗一方面受到俄國的蠶食,另一方面英國等西方資本主義列強加緊進行經濟侵略,民族危機日益嚴重。
b、統治階級不思民族振興,變本加厲地橫征暴斂,激起人民強烈不滿。
②時間:1848——1852年
③概況:建立根據地,實行平分財產和共餐制度
5、意義:沉重打擊了西方殖民侵略者和當地封建勢力,表現了亞洲人民不畏強暴、要求改變現狀的決心和勇氣。
二、印度民族起義
1、原因:英國的高壓統治激化了英國殖民者與印度社會各階層的矛盾
①英國在印度建立殖民統治機構后,采取高壓統治,大肆掠奪,造成印度社會經濟狀況急劇惡化。
②英國殖民當局對印度土兵實行民族壓迫和宗教歧視,生活待遇惡劣,土兵的反英情緒日益高漲,建立了許多秘密組織,進行反英活動。
2、概況:①主 力:印度土兵
②領 導: 封建王公——擁立了莫臥爾王朝的末代皇帝為印度皇帝
③導 火 線:密拉特事件——起義軍占領了首都德里
④中 心:占西——涌現出占西女王等英雄人物
⑤起訖時間:1857——1859年
⑥失敗原因:英國殖民當局采取鎮壓與分化并用的兩手策略鎮壓了起義
a、改變在印度的統治策略,宣布印度由英國政府直接管理;改組殖民地軍隊,增加英軍比重;承諾不再侵犯印度封建王公和地主的特權,不再侵吞其地產——封建王公取得起義的領導權和他們的叛變,是印度民族大起義失敗的主要原因。
b、把派往伊朗和中國等地的侵略軍調往印度。
3、意義:①印度民族大起義是一次由封建王公領導的、以印度土兵為主要力量、廣大人民踴躍參加的民族大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