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 17—18世紀資產階級革命(通用2篇)
第二單元 17—18世紀資產階級革命 篇1
第7課 美國獨立戰爭
一、教學目的
(一)知識與技能
1、知識:
知道北美獨立戰爭的主要歷史進程:波士頓傾茶事件、第二屆大陸會議、華盛頓和大陸軍、頒布《獨立宣言》、薩拉托加大捷、英軍約克鎮投降、美英簽署《巴黎和約》。
知道《合眾國憲法》的主要內容和美國聯邦政府的成立。
理解獨立戰爭爆發的原因和影響;理解美國由邦聯制發展為聯邦制的原因
2、技能:
用示意圖表示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互相制約的關系。
(二)過程與方法
分析北美獨立戰爭爆發原因,學習從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范疇分析歷史事件發生的原因的方法;閱讀歷史文選片段,學習解釋史料、概述史料、根據史料評價歷史人物(及其思想)或歷史事件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充分肯定美國獨立戰爭是正義、進步的事業,感悟民族獨立是人類的共同追求,懂得國家獨立對本國發展的重要性。理解聯邦體制、三權分立符合美國社會發展的需要,贊賞美國人民的政治創新
二、重點難點
重點:美國獨立戰爭進程
難點: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的原因
三、教學過程
思考:啟蒙運動有哪些影響?
1、從根本上動搖了封建制度,為即將帶來的美、法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理論根據,進行了輿論動員。
2、為資本主義國家提供了系統的政治構想
第7課 美國獨立戰爭
一、英國與北美殖民地矛盾
1、十三個殖民地的建立與發展
插圖《五月花號模型》
北美洲原為印第安人居住地,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前,他們尚處在原始氏族社會階段。最先到今美國探險拓殖的是西班牙人,緊接著是法國人。在印第安人的尸骸上英國殖民者在1607——1732年建立了13個殖民地。
請大家結合p27頁美國獨立戰爭地圖,找出十三個殖民地的位置。
在十三個殖民地的建立過程中,有大批歐洲移民涌向這里,其中大多數是英國人。在這些移民中,除了少數地主貴族、特權商人和資產階級之外,大部分都是失去土地的農民,破產的手工者、小商販以及在政治、宗教上受迫害的新教徒。此外,還有數十萬從非洲掠來的黑奴。移民和黑奴為北美的開發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北美十三個殖民地的經濟,逐漸形成三種類型。北部殖民地資本主義工商業比較發達,造船業成為主要的工業部門。18世紀中期,懸掛英國國旗航行的船只,約有1/3是在這里建造的。波士頓是北部殖民地的工商業中心。中部殖民地土地肥沃平整,氣候溫和,農業規模較大。中部輸出大量小麥和玉米,有“谷倉”之稱。獨立戰爭前夕,最大的城市費城就在中部。南部殖民地盛行種植園經濟,種植園大量使用黑人奴隸,除生產稻米外,主要種植煙草等經濟作物。英屬北美殖民地經濟發展的主流是資本主義經濟。
英國在北美的統治,可分為三種形式:一種形式是王室直屬的皇家殖民地,有英王直接任命總督統治,一共8個。第二種形式是業主殖民地,由殖民地的業主(英王把北美大片土地“賞賜”給寵臣或大貴族,受地者稱為“業主”)任命總督,再由英王批準,一共3個。第三種形式是自治殖民地,總督由殖民地有產者選出,但也要英王批準,有2個。北美十三個殖民地的政治制度,除了英國設置的統治機構外,各個殖民地還有議會,它握有征稅、發行貨幣等權力。這些權力都操縱在上層有產階級之手。
2、英國的殖民統治
當時英國剛剛開始工業革命,力圖獨占北美市場。由于連年戰爭,英國負債累累:七年戰爭后,英國的財政赤字已達一億四千萬英鎊。為了擺脫危機,英國統治集團通過頒布《食糖法》、《印花稅法》、《茶葉稅法》等,試圖增加來自殖民地的稅收,緩解自身的財政困難。同時禁止北美人民向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地區遷移。英國的做法不僅嚴重損害了殖民地人民的經濟利益,也嚴重侵犯了他們的自由和主權,激化了殖民地和宗主國之間的矛盾。
3、英屬北美資本主義經濟發展
從17世紀初開始,英國在北美進行殖民活動,經百余年發展,北美殖民地經濟迅速發展,形成統一市場。
4、美利堅民族的形成和民族意識覺醒
思考:民族形成有哪些要素?(共同的地域、共同的語言和文化、統一的市場的基礎上)
(1)初步形成了統一的市場
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英屬北美各殖民地經濟往來日益密切,特別是隨著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殖民地各處的交通有了改進。公路的修筑,郵政制度的建立,加強了原已比較穩固的經濟聯系,因而逐漸出現了統一的國內市場
(2)英語成為共同語言
(3)產生了共同的文化
與此同時英屬北美殖民地發展了文化科學,建立了自己的高等學校和圖書館,創辦了自己的報紙刊物。英語成為來自各地移民的共同語言,人民的文化思想與風俗習慣逐漸融合。北美獨立戰爭爆發時,英屬北美殖民地的人口不少于200萬,即相當于講英語的世界的總人口的三分之一。于是在北美殖民地開始形成一個“有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以及表現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質”的民族——美利堅民族
(4)民族意識逐漸覺醒
北美人民勇于創新,相信進步,憧憬未來,這種信念使他們感到自己是與舊大陸不同的“新人”。這種民族自豪感就是民族自覺最鮮明的表現。美利堅民族形成的過程,也是北美十三個殖民地人民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過程,民族意識覺醒的重要內容是反對宗主國的殖民統治。
5、啟蒙思想在北美廣泛傳播
思考:啟蒙思想的主要內容是什么?略
殖民地比較寬松的社會民主氣氛,給啟蒙思想的傳播提供了外部的社會條件,殖民地人民渴求自由、進取精神是啟蒙思想傳播的內在動力。到獨立戰爭前夕,啟蒙思想已經深入到人民群眾之中,當英國將不公正的法律強加于殖民地時,人民揭竿而起,他們認為這符合人的自然權利法則。
6、導火線:波士頓傾茶事件
插圖《波士頓傾茶事件》
波士頓傾茶事件把北美人民的反抗斗爭推向高潮。英國殖民者采取一系列高壓怕令。壓力越大,反抗力越強。北美殖民地人民決心聯合起來,反對英國的暴政。
7、第一屆大陸會議
插圖《第一屆大陸會議》
1774年,北美12個殖民地代表在費城召開了第一屆大陸會議。這是北美殖民地的代表第一次聚集在一起,共商反對英國殖民壓迫的大計。第一屆大陸會議的召開,使原來分別從屬于英國的各個殖民地終于在斗爭中聯合起來,這是朝著統一政權方向邁出的重要一步。大會要求英國政府撤消高壓法令,要求自治。這次大會并沒有提出獨立的要求,但英王還是火冒三丈,暴跳如雷,決心鎮壓北美殖民地人民的叛逆行為,用武力維持對殖民地的統治。
二、獨立戰爭的進程(1775——1783年)
1、爆發:1775年來克星頓槍聲
插圖《來克星頓槍聲》、《騎馬送信的保羅·瑞維爾》
2、建軍:第二屆大陸會議召開,整編大陸軍
1775年5月英屬北美13個殖民地的66位代表出席了第二屆大陸會議。會議通過了組織軍隊的決議,把匯集到波士頓附近的民兵整編為大陸軍,任命華盛頓為總司令。可是,大陸會議中保守勢力仍然不愿與英國徹底決裂,居然主張與英國妥協,給英王上請愿書,表白“并無獨立要求之意”。當時多數北美人民對脫離英帝國獨立還沒有明確的認識。1776年初,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者潘恩在費城公開發表《常識》一書,堅決主張脫離英國。《常識》發行了12萬冊,它喚起民族意識,在人民群眾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使成千上萬的人們積極地走上了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道路。華盛頓在讀完《常識》4天后給大陸會議的信中堅決表示,“我們將與這個不仁不義的政府一刀兩斷”。在人民革命斗爭的推動下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經過激烈爭論后,通過了由杰斐遜等人起草的《獨立宣言》。
3、建國:1776年7月4日《獨立宣言》的發表
插圖《簽署獨立宣言》、《獨立宣言》
“我們認為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他們都被他們的“造物主”賦予某些不可轉讓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為了保障這些權利,才在人們之間成立政府,而政府的正當權力系得自被統治者的同意。當任何一種形式的政府變成是損害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權利來改變它或廢除它,并建立新的政府。”
——《獨立宣言》片斷
請大家思考:這段《獨立宣言》片斷包含了哪些啟蒙思想?
《獨立宣言》提倡資產階級的自由、平等和主權在民的思想,否定等級制和專制統治,否定英國對殖民地統治的合法性。
《獨立宣言》是一篇著名的資產階級革命文獻,揭示了資產階級革命的基本原則,凝聚了北美先進分子的思想,對獨立戰爭具有巨大的鼓舞和指導作用。馬克思把它稱作為“第一個人權宣言”。但是,《獨立宣言》只是宣揚了資產階級的自由與平等,為資本主義剝削制度辯護。由于種植園奴隸主的堅決反對,《獨立宣言》草案中原有的譴責奴隸制度和奴隸貿易的條文都被刪掉了。
4、轉折:1777年薩拉托加大捷
插圖《薩拉托加大捷》
1777年英將柏高英在薩拉托加戰役中大敗,交出了他的指揮劍。
5、勝利:1781年約克鎮戰役
插圖《約克鎮戰役》
6、結束:1783年《巴黎和約》
插圖《華盛頓》、《美國獨立戰爭》
英國承認美國獨立,并把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密西西比河以東的土地割讓給美國
7、性質和影響
既是一次民族解放運動,又是一場資產階級革命。它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治,為美國的資本主義發展開辟了道路,同時也為拉丁美洲的獨立運動樹立了榜樣。
思考:美國獨立戰爭勝利的原因是什么?
三、美國聯邦制度的確立
1、美國獨立后實行邦聯制度
根據1777年通過《邦聯條例》,獨立后美國實行邦聯制。在邦聯制下,美國最高權力機構是一院制的邦聯國會,不設國家元首;各州保留很大的獨立性,享有征稅、征兵和發行紙幣的權力。邦聯制體現了北美地方自治、民主意識濃厚的特點。
請大家閱讀p29頁最后第二段小字,思考:美國從邦聯制轉變為聯邦制的原因有哪些?
由于邦聯政府無權征稅,使得美國政府無力償還獨立戰爭期間發行的大筆債務;各州自行制定關稅、發行紙幣,影響了美國民族工業的發展和國內外貿易;謝斯起義暴露了邦聯政府的軟弱性,從而加快了美國國家體制改革的步伐。
2、1787年憲法確立聯邦體制
1787年來自各州的代表在費城召開制憲會議,最終制定《合眾國憲法》,確立了美國的聯邦體制。根據憲法,美國實行中央與地方分權的國家體制;聯邦政府擁有征稅、征兵、發行統一貨幣和管理對外貿易的權力;新的聯邦政府按三權分立、相互制衡原則構建:由參、眾兩院構成的國會為最高立法機構;由民選間接選舉產生的總統為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兼武裝部隊司令;聯邦高等法院為最高機關,享有解釋憲法的權力,法官由總統任命,任職終身。
孟德斯鳩吸收了洛克分權的思想,并加以改造,創立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的學說;1787年開始制定的《美國憲法》既是孟德斯鳩三權分立思想的第一次偉大實踐,又是對孟德斯鳩三權分立思想的進一步補充和完善,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成文憲法,它奠定了美國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礎,此后又陸續附加了26條修正案,至今仍繼續生效。
美國聯邦制度的確立,解決了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間的關系,以及聯邦政府各種分配問題,使美國以后的政局得以長期保持相對穩定,有利于其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
小結:展示本節課知識結構
思考:從本節課學習,請你歸納美國崛起的原因的是什么?
第二單元 17—18世紀資產階級革命 篇2
第8課 法國大革命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識:
知道法國大革命的原因和主要進程:財政危機、三級會議、攻打巴士底獄、頒布《人權宣言》、打擊國內外敵對勢力、吉倫特派和雅各賓派統治、拿破侖1799年政變、拿破侖帝國的對內政策和對外戰爭等。
理解拿破侖戰爭的多重性質,理解法國大革命的深遠影響。
2、技能:
排列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時期的重大事件的年表。
(二)過程與方法
概括啟蒙思想對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的共同影響,分析《獨立宣言》與《人權宣言》的聯系與區別,學習用聯系與區別、相同與不同等范疇分析歷史事件(事物)的方法。
分析比較導致法國革命與英國革命后建立不同體制的政權的原因……使學生學會從歷史因素、現實狀況等角度分析歷史事件的方法。
閱讀恩格斯《德國狀況》(節選),分析拿破侖對內政策、對外戰爭及其影響,掌握歷史地、多角度地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進一步感悟啟蒙思想所表達的理想境界,對法國人民為追求自由、平等而英勇戰斗的高昂斗志和革命精神產生崇敬之情。認識時勢造英雄的道理,對杰出人物的業績產生欽佩之情。
二、重點難點
重點: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和拿破侖帝國
難點: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原因和拿破侖帝國的性質
三、教學過程
試列舉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的原因、導火線、開始標志、建軍標志、建國標志,轉折標志、勝利標志、結束標志及其影響。
略
第8課 法國大革命
一、波旁王朝統治的危機
1、波旁王朝在法國的統治
插圖《亨利四世》
1589年波旁家族的亨利繼承法國的王位,為亨利四世,開始了波旁王朝在法國的統治。亨利四世在位時宣布改宗天主教。他因其名言“要使每個法國農民的鍋里都有一只雞”而流芳后世,在經濟恢復上取得不錯的政績。16xx年,亨利四世被人刺殺。
2、波旁王朝的專制統治阻礙了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根本原因)
18世紀下半期,法國資本主義經濟已有很大發展,紡織業、冶金業和采礦業的發展最為迅速,其發達程度居歐洲大陸首位。對外貿易也得到迅速發展。但波旁王朝專制統治卻成為法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障礙,其表現為:封建政府不斷提高稅收;全國各地關卡林立;封建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對此,資產階級十分不滿,他們要求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取消封建特權,反對專制統治。
3、三級制度(社會原因)
插圖《三級制度》
法國大革命的發生比英國革命要晚大約一百五十年,當英國已經完成資產階級革命并開始工業革命的時候,法國還處于波旁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時期,階級關系處于十分尖銳的對立狀態。它表現為:法國社會被分成三個等級,第一等級是教士、第二等級是貴族,他們占人口總數的不到1%,但卻占有全國土地數量的2/3,并不承擔任何納稅義務。而廣大的第三等級卻承擔著國家的賦稅和其他封建義務,尤其是工人、城市平民和廣大農民,生活困苦不堪,他們強烈要求改變生活狀況。尖銳對立的階級關系,使法國社會如同到處堆滿了干柴,隨時都有爆發革命的可能。
4、啟蒙運動的傳播(思想上和理論上的準備)
啟蒙思想一直深深影響整個法國大革命全過程。
5、英美資產階級革命的推動(外部影響)
6、財政危機的加劇
革命前,當時法國政府的財政瀕臨破產,加劇了社會矛盾,嚴重削弱了專制統治的力量。18世紀法國的專制王朝已經非常腐朽。對外戰爭屢遭敗績,統治者的揮霍無度,使得法國的財政赤字增加,負債累累。到1789年,國債已達45億,僅付出的利息已同全年的財政收入相近,法國政府的財政瀕臨破產境地。
7、路易十六召開三級會議(導火線)
插圖《三級會議》、《路易十四》、《皇后瑪麗。安東尼特》
面對嚴重的財政危機,法國國王路易十六于1789年5月5日被迫召開三級會議,他企圖對第三等級征收新稅,以減輕財政壓力,解除燃眉之急。但第三等級的代表決意反對專制統治,他們要求把三級會議變成制憲議會,制訂一部憲法,限制王權,實行社會改革,他們還要求改變陳舊的開會形式和表決方式,但這些要求遭到特權等級的反對。第三等級毫不退縮,他們退出會場,宣布單獨成立代表人民意志的國民議會。6月20日,路易十六下令封閉國民議會會場。當日,第三等級在一個網球場進行了“網球場宣誓”:不制訂出一部憲法,并使之實施,議會絕不解散。第三等級代表的意圖十分明確,就是要把法國改造成英國式的君主立憲制國家,由資產階級掌握政權。三級會議的召開,無異于在干柴上點了一把火,它成為法國大革命爆發的導火線,而積極主張在法國實行君主立憲制的君主立憲派也成為革命初期的直接領導者。
二、革命進程
1、法國人民第一次起義(1789年7月14日)
(1)攻克巴士底獄(開始標志)
插圖《攻克巴士底獄》
路易十六看到自己的統治開始瓦解,感到十分恐慌。他表面上接受了第三等級的要求,暗地卻調兵企圖鎮壓制憲議會,但他的陰謀敗露,巴黎人民立即走上街頭示威,后來又演變為起義。1789年7月14日,他們攻占了封建專制統治的象征——巴士底獄,成為法國大革命爆發的標志。法國人民第一次起義后君主立憲派控制了國家政權。
(2)通過《人權宣言》(綱領)
插圖《人權宣言》
制憲會議頒布了《人權宣言》(全稱《人權和公民權宣言》。
第一條 在權利方面,人們生來是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只有在公共利用上面才顯出社會上的差別。
第三條 整個主權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國民。任何團體、任何個人都不得行使主權所未明白授予的權力。
《人權宣言》是法國啟蒙思想精髓的集中反映,對人權和公民權作了明確宣示,成為革命的綱領性文件,摧毀了封建專制和保證了資產階級的政治經濟權利,所以馬克思稱其為“舊制度的死亡證書,新制度的出生證”。
(3)1791年憲法
1791年制憲會議又通過了法國歷史上第一部憲法,它根據們孟德斯鳩三權分立原則,規定在法國建立君主立憲政體,同時宣布廢除一切封建制度,取消所有特權,體現了自由、平等和國民主權等進步思想。革命取得階段性勝利。
法國革命引起了歐洲其他國家的強烈關注,從1792年開始普魯士、奧地利、俄國、英國等多次組織反法聯軍進行武裝干涉。這些國家武裝干涉法國革命的原因是什么?略
君主立憲派無力抵御普奧干涉軍的進攻,巴黎人民再次起義,推翻了君主立憲派的統治。
2、法國人民第二次起義(1792年8月10日)
(1)攻克王宮
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舉行法國大革命中第二次起義,攻克王宮,逮捕國王和王后,推翻了君主制,結束了君主立憲制的統治。
(2)瓦爾密大捷
義勇軍高唱《馬賽曲》“武裝起來,公民們!組織好隊伍!前進!前進!”開赴前線。在凡爾登西南部的瓦爾密高地,法國軍隊首次打敗敵軍,把普奧干涉軍趕出了國境。
(3)吉倫特派掌握政權
在瓦爾密大捷的捷報聲中,由普選產生的國民公會在巴黎召開。在國民公會中占多數的吉倫特派掌握了政權。
(4)成立共和國
1792年9月國民公會宣布成立法蘭西共和國,歷史上稱為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共和國成立后牽涉到一個問題:如何處置國王?人民群眾強烈要求審判國王。在審判過程中羅伯斯皮爾提出“路易應該死,因為祖國需要生”,最后以“人類自由的敵人”的名義將路易送上斷頭臺。
(5)路易十四被送上斷頭臺
插圖《路易十四被送上斷頭臺》
但是法國的形勢并沒有因為路易被處死而有所緩和,1793年春天法國面臨內外交困的嚴重局面,而吉倫特派沒有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危機。1793年法國人民第三次起義。
3、1793年起義(第三次)
推翻了吉倫特派的統治,政權轉到雅各賓派手中。
(1)雅各賓派專政
插圖《羅伯斯庇爾》
雅各賓派上臺后為了解決內外交困的局面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其一,頒布法令,摧毀封建制度。國民公會在6月頒布法令,宣布將逃亡貴族的地產分成小塊出售,地價xx年付清;農村公有土地可按當地人口分配。7月,又頒布土地法令,發展了吉倫特派關于地主必須出具原始契券才能繼續享有封建權利的規定,宣布無條件地廢除一切封建權利,解除了農民負擔的封建義務。這對爭取農民對雅各賓派的支持起了重要作用。
插圖《馬拉之死》
其二,實行恐怖政策——經濟和政治的措施。雅各賓派執政后,反法同盟攻入法國北部,英軍占領土倫港;國內的王黨分子乘機作亂,物價繼續飛漲,馬拉遭到暗殺。當時雅克·盧的請愿書《現今法蘭西災難的緣由》這樣寫道:“當一個階級可以不受懲罰地使另一個階級挨餓時,自由就是虛幻。當富人可以利用囤積壟斷操縱其同胞的生死大權時,平等也是虛幻的。當xx日益操縱物價而3/4的公民無力購買時,共和國同樣是虛幻的。”在這種形勢下,國民公會于9月5日通過決議,“將恐怖提上日程”。
其三,發布總動員令,宣布祖國處于危急狀態,由于雅各賓派以前頒布的法令順應了廣大群眾的要求,所以總動員令得到人民的大力支持,大批青年應征入伍,到1793年底,已經組織了一百萬人的軍隊。法軍在戰場上擊敗干涉軍,戰場也從國內轉移到國外。
如何評價雅各賓派專政?
雅各賓派的土地政策,解決了農民的土地問題,贏得了農民對雅各賓派政權的支持,恐怖政策在挽救共和國,拯救革命方面起了不容抹煞的作用,軍事上的措施,使共和國打退了外敵的入侵,保衛了革命果實。總之雅各賓派專政把法國大革命推向高潮,使大革命得以徹底進行。但是雅各賓專政采取的恐怖政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也為后人所批評,這也直接導致了雅各賓專政的被顛覆
(2)熱月政變
“熱月政變”顛覆了雅各賓派專政,標志著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高潮結束。此后開始了“熱月黨人”的統治,他們建立了督政府。督政府面對內外交困盡管實施了一系列改革,但是收效不大,特別是在戰場上屢遭失敗,使得資產階級盼望一個鐵腕人物來穩定時局。
4、拿破侖登上政治舞臺
1799年拿破侖發動霧月政變,取消督政府,掌握政權,開始了法國歷史上的拿破侖時代。
二、拿破侖帝國
1、18xx年拿破侖稱帝
插圖《拿破侖稱帝》
請大家閱讀本目,思考:我們如何評價拿破侖稱帝?(從對內、對外措施符合哪個階級利益角度考慮)
略
2、18xx年拿破侖遠征俄國(轉折)
插圖《遠征莫斯科》
3、18xx年拿破侖帝國崩潰
三、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意義
1、 沉重打擊了法國及歐洲的封建君主專制,是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思想得以廣泛傳播,促進了資本主義在歐洲的發展。
2、對以后的革命運動特別是1848年革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