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課 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通用2篇)
第19課 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 篇1
第19課 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
【課程標準】
概述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史實,認識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建立的歷史意義。
【課標解讀】
應掌握十月革命發生的背景(即二月革命前后的俄國狀況)、過程、綱領、結果、革命措施、意義。
【考試大綱】
俄國十月革命
【知識梳理】
社會主義從理想到現實——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
一、歷史條件
1.客觀:
①物質條件:19世紀60年代改革,推進 ,為資本主義發展創造條件。
②社會背景:由于改革不徹底,政治上保留了 ,存在著大量 殘余,嚴重阻礙了社會的進步,社會矛盾尖銳。
③現實原因: 使沙皇俄國的落后與腐朽充分暴露了出來,加深了人民群眾的痛苦和不滿,激化了社會矛盾,推動了革命。
請思考1:“相對落后”這一基本國情對俄國革命產生了什么影響?
2.主觀條件:無產階級及其政黨成熟,革命力量強大。
3.準備:
①二月革命:1917年3月, 工人起義,推翻 王朝,資產階級建立起臨時政府。
②《四月提綱》:二月革命未能滿足群眾的要求,戰爭繼續,形勢危急,關鍵時刻列寧發表《 》,即《四月提綱》,指出俄國形勢需要 ,實現社會主義革命,通過 去實現 。它成為 的綱領,得到人民的支持擁護。
二、過程
1.十月革命:1917年7月,布爾什維克黨確定 的方針,11月,彼得格勒工人、士兵起義,推翻 政府,取得起義勝利。
2.建立政權:
①人民委員會成立:全俄工兵代表蘇維埃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選舉成立新政府,宣布一切權力歸 ,通過了《 》和《 》。批準了新政府--- 的組成,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誕生。
②全國普遍建立蘇維埃政權---1918年春。
請思考2:俄國為什么在二月革命后還要發動十月革命?
三、歷史意義
1.國內:使經濟不發達的俄國在短時間內擺脫了封建殘余束縛和剝削階級統治,建立起新型的 ,開辟出社會主義發展的道路。
2.國際: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獲勝的社會主義革命,給 和
展示了一條嶄新的尋求解放的道路,開創了 的新模式。
請思考3:十月革命有哪些特點?
【知識拓展】
1.試分析比較巴黎公社和俄國十月革命的異同
(1)相同點:
①革命性質;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的無產階級革命。
②革命方式:武裝起義奪取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
③革命背景:都與大規模戰爭有關,分別是普法戰爭和第一次世界大戰;都與階級矛盾尖銳有關。
(2)不同點:
①革命領導:巴黎公社革命自發斗爭;十月革命無產階級政黨領導
②革命措施:巴黎公社革命公社委員會是最高權力機構,設法恢復工廠的生產,把工人組成合作社,努力改善勞動條件;
十月革命最高權力機構是全俄蘇維埃代表大會,沒收地主土地,把土地及生產工具分給勞動者使用。
③革命結果:巴黎公社革命只是無產階級專政的一次偉大嘗試;
十月革命成功地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革命影響為無產階級革命提供了經驗教訓開辟了俄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的新紀元。
2.十月革命的特點有哪些
(1)從理論角度看:列寧繼承并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開創了無產階級革命可以在一個經濟相對落后的資本主義國家中首先奪得政權的學說,并通過十月革命的實踐進行了驗證。
(2)從革命道路看,十月革命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裝起義擴大到中小城市和農村的道路,這正是俄國革命的特殊性。
(3)從革命方式看,經歷了由設想和平奪取到用暴力革命形式奪取政權。
(4)從革命階段性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緊密相連(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形成了急劇發展的兩個不同性質階段的革命。
3.社會主義革命與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階段的關系怎樣?
早在19世紀40年代,無產階級就開始了奪取政權的斗爭,如1848年法國六月起義和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等。這些斗爭失敗的根本原因就是資本主義正處在上升階段,其發展還不夠成熟和強大,即社會經濟還沒有達到廢除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程度,缺乏必要的物質基礎。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由自由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為十月革命的發生準備了物質前提。
【走進高考】
1.(08北京卷,21)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進程中出現過兩個政權并存的特殊局面,標志這一局面結束的事件是( )
a.二月革命的發生 b.《四月提綱》的提出
c.七月事件的發生 d.十月革命的勝利
解析:c 本題屬于簡單題,旨在考查考生再認再現歷史知識的能力。根據教材可知,結束俄國十月革命前兩個政權并存特殊局面的標志性事件是七月流血事件的發生。
2.(08四川文綜卷,22)蘇維埃政權頒布的法令規定:“必須實行國家的糧食壟斷,即絕對禁止任何人的糧食貿易……絕對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隱藏糧食。這一措施實行于
a.1917年十月革命時期 b.蘇維埃俄國內戰時期
c.蘇俄新經濟政策時期 d.蘇聯農業集體化時期
解析:b。從題干中材料分析,是蘇維埃政權實施的“戰時共產主義政策”,而這一政策實施的時間是1918~1921年,此時期出于蘇俄三年內戰期間。故b項符合題意。
【課時訓練】
一、單選題:
1.xx年11月,在紀念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爆發90周年的歷史學術年會上,歷史學
家較為一致地認為:俄國二月革命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其主要原因是
a.資產階級是革命的主力 b.資產階級積極領導革命
c.推翻了沙皇專制制度 d.建立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
2.右上圖是《1917年俄國七月流血事件照片》,這張照片所反映的歷史信息是
①人民群眾堅決反對戰爭 ②革命的和平發展已不可能
③兩個政權并存的特殊局面結束 ④布爾什維克黨必須改變策略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④ d.②③④
3.(xx年廣東文基,34)十月革命的首創性體現為
a.使社會主義從空想變為科學
b.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革命政權
c.第一次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實踐暴力革命理論
d.第一次在落后資本主義國家成功發動社會主義革命
4.(08海南歷史,22)下列各項中,對蘇俄時期蘇維埃性質的準確表述是
a.相當于議會的立法機構 b.行使國家權力的行政機構
c.工人士兵等階層的協商機構 d.立法與行政合一的機構
5.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根本不同是
a .領導者不同 b.主力軍不同 c.客觀條件不同 d.性質不同
6.列寧說過:俄國形成帝國主義時,“這個國家……被資本主義前的關系的層層密網纏繞著”。其含義是
a.封建殘余勢力仍然很強大 b.落后于其他資本主義國家
c.熱衷于對外擴張侵略 d.依賴于外國資金借貸
7.推翻俄國沙皇專制統治的革命是
a.19xx年革命 b.二月革命 c.十月革命 d.1861年廢除農奴制
8.俄國二月革命后形成了特殊局面,主要表現在
a.兩個政權并存 b.繼續參加一戰
c.群眾運動不斷高漲 d.蘇維埃政府成立
9.列寧在《四月提綱》中指出的革命任務是
a.推翻沙皇專制,完成民主革命 b.使民主革命過渡到社會主義革命
c.全部政權歸蘇維埃掌握 d.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
10.世界上第一個工農蘇維埃政府成立后,采取的哪項措施最能反映當時俄國人的迫切愿望
a.由工人對生產和分配實行監督 b.頒布八小時工作日法令
c.沒收地主土地,分配給農民耕種 d.退出世界大戰
11.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特點有①在經濟相對落后的國家單獨取得勝利②走的是由城市到農村的革命道路③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緊密相聯④布爾什維克黨起了領導作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
12.下列對俄國十月革命的評價,不正確的是
a.是俄國最深刻的一次社會革命 b.打破了資產階級一統天下的局面
c.是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次嘗試 d.建立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13.十月革命與以往革命相比,首要的不同點是
a.新的歷史時期的開端
b.建立了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制度
c.人民群眾廣泛參加的社會革命
d.推翻了舊的統治階級的社會革命
14.列寧說:“如果沒有戰爭,俄國也許會過上幾年甚至幾十年而不發生反對資本家的革命。”對這句話的理解,正確的是
a.沒有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沒有俄國社會主義革命
b.一戰是俄國十月革命爆發的根本原因
c.一戰激化了俄國的各種矛盾,推進了革命的發生
d.俄國爆發社會主義革命必須具備“戰爭”條件
15.列寧說:“毫無出路的處境十倍地增強了工農的力量,使我們能夠用與西歐其他一切國家不同地方法來創造發展文明地根本條件。”這里的“與西歐其他一切國家不同的辦法”指的是
a.俄國二月革命,走資本主義發展道路 b.俄國十月革命,走社會主義發展道路
c.采用新經濟政策,恢復發展蘇俄經濟 d.蘇聯采用蘇聯模式實現現代化
二、非選擇題
16.閱讀下列材料 :革命導師對社會主義革命的論述
材料一 共產黨人不屑于隱瞞自己的觀點和意圖,他們公開宣布:他們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現存的社會制度才能達到。 ——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
材料二 歷史表明我曾經錯了,我們當時所持的觀點只是一個幻想,歷史做的正要更多,它不僅消除了我們當時的迷誤,并且還完全改變了無產階級進行斗爭的條件。1848年的斗爭方式,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經陳舊了,這一點值得在這里較細致地加以研究的。
——恩格斯1895年為〈法蘭西內戰〉一書所作的導言
材料三 但是由于這樣有成效地使用普選權,無產階級的一種嶄新的斗爭方式應開始被采用,并且迅速獲得進一步的發展結果,資產階級和政府害怕工人政黨的活動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動,害怕選舉成就更甚于害怕起義成就。 ——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
材料四 目前俄國的特點是由革命的第一階段過渡到革命的第二階段。第一階段由于無產階級的覺悟不高和組織不夠,政權落到資產階級手中,第二階段則應當使用使政權轉到無產階級和貧苦農民手中。這個過渡的特點是:一方面有盡量公開活動的可能,另一方面沒有暴力壓迫群眾的現象,最后群眾對這個資本家政府,對這個和平與社會主義的死敵,抱著不覺悟的輕信態度。 ——列寧《四月提綱》
請回答:
(1)材料一對無產階級奪權方式是怎樣認識的?原因何在?(8分)
(2)材料二、材料三對無產階級奪權方式又是怎樣認識的?依據材料說明理由。(8分)
(3)材料四中列寧是怎樣總結當時的歷史特點的?因此他主張怎樣奪權?實際上怎樣奪權?導致這種情況的關鍵因素是什么?(8分)
(4)從恩格斯的修正和列寧的變化,你能得到哪些認識?(8分)
17.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巴黎公社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在政權建設方面,廢除舊軍隊、舊警察,取消資產階級的法庭和議會,代之以國民自衛軍,并建立了工人階級自己的治安、司法和立法機構,還規定公職人員由民主選舉產生,人民有權監督和罷免。在社會經濟方面,沒收逃亡資本家的工廠,交給工人合作社管理;監督鐵路運輸和軍需生產;規定公職人員的薪金不許超過熟練工人的最高工資即6000法郎,等等。但是,公社沒有接管法蘭西銀行,也沒有同外省的革命者取得聯系,更沒有發動廣大農民,造成后來財政拮據,孤軍奮戰。
——摘自〈世界近代現代史•上〉
材料二 公社的偉大社會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采取的各項具體措施,只能顯示出走向屬于人民、由人民掌權的政府的趨勢。
——摘自馬克思的〈法蘭西內戰〉
材料三 蘇維埃政府成立后,摧毀舊的國家機器,廢除就的等級制度,宣布國內各民族人民的權利平等,廢除教會的一切特權。蘇維埃政權接管銀行、鐵路,對企業開始實行工人監督,后來交大企業收歸國有;沒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給農民耕種。
——摘自〈世界近代現代史•上〉
請回答:
⑴結合材料一、三分析巴黎公社革命與蘇維埃政府革命措施的相同點。
⑵結合材料二,分析巴黎公社與蘇維埃政府之間的關系。
⑶蘇維埃政府革命措施與巴黎公社革命的措施相比較有哪些主要的進步之處?
第19課 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 - 5 caddd 6―10 ababd 11—15 acbcb
3.解析:d 考查基礎知識,十月革命是第一次在落后資本主義國家成功發動社會主義革命。使社會主義從空想變為科學是《共產黨宣言》的發表,巴黎公社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革命政權,第一次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實踐暴力革命理論的事件也應該發生在巴黎公社之前。
4. 解析:d蘇俄時期蘇維埃政權一方面是立法機構,因為她頒布了一些列法律鞏固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另一方面它又是一個行政機構,因此說其性質是立法與行政合一的機構。
二、非選擇題
16.
(1)暴力奪權。原因:《共產黨宣言》發表前夕,歐洲三大工人運動的失敗,說明了資產階級鎮壓無產階級的殘酷與和平革命的不可能。(8分)
(2)都充分利用合法斗爭的方式。理由:無產階級斗爭的條件有了變化:“能有效地使用普選權。”(8分)
(3)“有盡量公開活動的可能”,“沒有暴力壓迫群眾的現象。”這是列寧總結俄國的特點。因此他主張和平奪權。實際上是暴力奪權。原因是臨時政府制造了七月流血事件,革命和平發展已不可能,政權完全落入臨時政府手中。(8分)
(4)馬克思主義是不斷發展和完善的,不能把它當作僵死的教條,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原則,無產階級應當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和本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與當時情況和革命條件相結合,找到適合當時俄國國情的革命道路。(8分)
17.
(1)都打碎了舊的資產階級國家機器,建立了新的無產階級國家機器;剝奪了資本家的資本,交給工人監督管理,體現了無產階級專政的特征。
(2)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次偉大嘗試,體現了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趨勢,其經驗教訓對蘇維埃政府是十分寶貴的。蘇維埃政權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工農蘇維埃政府,把巴黎公社的理想加以充分完善,變成現實。
(3)將銀行收歸國有,無產階級掌握了國家的經濟命脈;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團結了農民階級,形成工農聯盟,有利于政權鞏固
第19課 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 篇2
第19課 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十月革命爆發的背景、原因和條件,了解《四月提綱》和武裝起義,培養學生閱讀理解歷史問題的能力;理解十月革命勝利的歷史意義,培養學生辯證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討社會主義在俄國勝利的原因,使學生學會認識歷史必然性;引導學生結合世界大事分析十月革命的影響,培養學生關心時政,認識世界政治格局的變化。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對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進程的講述,使學生認識:無產階級政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正確與否,是革命成敗的關鍵。
通過對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歷史意義的講述和分析,使學生認識:十月革命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社會主義制度代替資本主義制度,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教學重點:俄國社會主義革命的歷史條件和歷史意義。
教學難點:俄國社會主義革命的歷史條件。
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知道蘇聯是怎樣誕生的嗎?毛澤東曾經說過:“革命總是從那些勢力比較薄弱的地方首先開始,首先發展,首先勝利。”列寧在分析沙皇俄國的時候說:“俄國是帝國主義鏈條中最薄弱的一環。”也就是說,俄國首先爆發無產階級革命不是偶然的。請同學們看課文的相關內容,分析歸納了俄國具備了哪些革命的條件?
講授新課:
一、革命前的沙皇俄國——背景
在1861年俄國發生了農奴制改革,這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它促進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但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政治上沙皇專制,貴族特權依然沒有廢除,經濟上貴族地主占有大量土地,獲得自由的農民依然一貧如洗,所以俄國國內市場依然十分狹窄,這些成為阻礙俄國資本主義發展的主要因素,也正是俄國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處于帝國主義鏈條中最薄弱環節的原因。
材料一:
19xx年俄國的鋼產量只及美國的1/11,德國的1/8;石油產量只及美國的27.1%;俄國的人均收入只及美國的1/7,英國的1/5。俄國在經濟和政治生活中存在嚴重的封建農奴制殘余,農村保留有封建剝削形式。
19xx年,西歐資本家向俄國工業和銀行投資,控制了俄國工業中最重要的部門。
學生答:工業的發展水平在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里是相對落后的
材料二:課本兩幅圖,可以看出十月革命發生的什么條件?
學生答:貧富懸殊,社會矛盾尖銳。
材料三:
19xx年的東普魯士之戰,俄軍傷亡25萬人之多;19xx年的春夏大戰中,俄軍更遭到毀滅性的打擊,傷亡和被俘的人員超過了170萬。19xx年底,前線俄國裝備困難,有20多萬士兵連步槍都沒有。1917年,全國男性勞動力中已有1500萬人(近一半)被強迫入伍,使得農田荒蕪、交通不暢,造成糧食供應緊張,饑餓席卷全國,首都彼得格勒的存糧只夠維持一個月。
材料三說明了十月革命發生的哪一條件?
學生答:一戰激發了矛盾,加速了革命的爆發。
材料四:課本p78小方框里的“布爾什維克”。
前面三項條件都是十月革命發生的客觀條件,由材料四可以看出十月革命發生的主觀條件是什么?
學生答:擁有成熟的政黨布爾什維克黨(俄國無產階級深受壓迫,又相對集中,有很強的革命性和戰斗力。19xx年革命后,俄國工人運動已處在國際工人運動前列。)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成熟。
過渡:十月革命的發生不是一個偶然事件,而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十月革命又是如何迎來勝利曙光的呢?它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二、彼得格勒武裝起義——過程
1.二月革命
1917年3月8日(俄歷2月23日),首都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市民舉行武裝起義,起義工人和士兵占領了冬宮,俄羅斯帝國的雙頭鷹國徽被摘了下來,革命的紅旗也代替了沙俄的白、藍、紅三色旗在首都上空飄揚,統治俄國長達三百多年的羅曼諾夫王朝頃刻間被推翻。這次革命在歷史上被稱為“二月革命”。那么,這場自發的武裝起義是一場什么性質的革命?
學生答:是一場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因為革命推翻了沙皇統治,建立起資產階級臨時政府。
二月革命后,俄國出現了歷史上罕見的兩個政權并存的局面:一個是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它是主要政權,掌握著各級權力機構;另一個是工兵代表蘇維埃,它得到武裝工農的支持,擁有實權,但它自愿把政權讓給資產階級,甘居次要地位,成為輔助性政權。但是,臨時政府沒有滿足民眾的要求,拒絕采取有效措施促進俄國社會發展,繼續進行戰爭。在這種情況下,是采取暴力手段建立一個蘇維埃領導的政權,還是繼續支持臨時政府,兩個政權長期并存,友好相處?革命后的俄國到底向何處去呢?
2.《四月提綱》的發表
在歷史的關鍵時刻,流亡國外的列寧在1917年4月16日回到彼得格勒。第二天,列寧在布爾什維克黨的會議上發表了《論無產階級在這次革命中的任務》的報告,這就是著名的《四月提綱》。列寧在《四月提綱》中提出了什么新方針?
學生答:提出了無產階級要奪取政權,實現社會主義革命,通過無產階級政權實行土地改革并退出戰爭的方針。
列寧為什么在《四月提綱》中提出要實現社會主義革命?(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小字內容,并進行比較分析)
學生答:列寧提出的“實現社會主義革命”的主張,主要指無產階級奪取政權以及利用政權解決當時俄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并不是指建立社會主義制度。這些迫切的問題,一是經濟問題(土地和面包),一是和平問題(退出戰爭)。列寧認為由于無產階級的覺悟性和組織性不夠,二月革命后政權落到了資產階級手中,現在應當設法使政權轉到無產階級和貧苦農民階層手中,并利用無產階級政權進行土地改革和退出戰爭。可以說,列寧發表的《四月提綱》解決了二月革命后俄國向何處去的問題,指明了革命發展的正確方向。《四月提綱》成為布爾什維克黨的綱領,逐步得到人民的支持擁護。
革命和平發展的可以及其喪失:鑒于二月革命后俄國革命的特殊形勢,列寧還提出了“不給臨時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權歸蘇維埃”的口號,希望以和平的方式取得政權。列寧認為,在兩個政權并存的局面下,“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沒有外力壓制人民”,這兩個條件保證了革命有和平發展的可能。但是,臨時政府用武力對付示威群眾,并下令通緝列寧,使革命失去了和平發展的條件。面對新的形勢,布爾什維克黨及時調整政策,在1917年7月底召開會議,作出了武裝起義,推翻資產階級政權的重要決議。
3.彼得格勒起義
1917年8月底,原沙皇將軍科爾尼洛夫發動叛亂,一周后被平息,到9月15日,科爾尼洛夫被逮捕。在粉碎科爾尼洛夫叛亂的過程中,布爾什維克黨的威信大增,越來越多的地方蘇維埃政權的領導權轉到布爾什維克黨手中,其中包括彼得格勒,莫斯科等重要城市蘇維埃的領導權,這一切表明:武裝起義的時機已逐漸成熟了。下面請同學們閱讀教材,了解彼得格勒武裝起義爆發的時間及簡要過程。
注意:二月革命與十月革命的名稱使用的都是俄歷,公歷時間分別是在3月和11月,識記時不要搞錯了。
俄國革命的過程:沙皇尼古拉二世統治【羅曼諾夫王朝(1613-1917)末代君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二月革命(1917月俄歷2月23日),推翻沙皇專制,完成民主革命任務】→工農臨時政府→人民委員會→十月革命【(1917年俄歷10月24日)推翻臨時政府,進行社會主義革命】
討論:通過了解十月革命的過程,總結出十月革命的道路,與中國的革命道路有何不同?從中你得到什么啟示?
(1)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首先是在城市取得的,再由城市擴展到全國乃至廣大農村,這就是“城市中心論”;(2)中國的革命道路是“農村包圍城市”;(3)必須按照本國的國情來制定政策,而不能照搬別國經驗
三、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
1.蘇維埃政權的建立和鞏固
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在俄國正式建立的標志是什么?
1917年11月7日,全俄工兵代表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在彼得格勒舉行。
這次會議的主要內容有哪些?(指導學生進行知識歸納)
學生答:主要有四點:政治上,發表了列寧起草的《告俄國工人,士兵和農民書》,正式宣布臨時政府已被推翻,全國政權歸蘇維埃;外交上,通過了《和平法令》,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經濟上,頒布了《土地法令》,規定沒收地主土地,實行土地國有化,分配給勞動者使用,以爭取廣大農民的支持;組織上,選舉產生了以列寧為首的新政府——人民委員會。
材料:
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俄國工農最明確最堅決地要求的和約,就是立即締結沒有兼并……沒有賠款的和約——《和平法令》
立即廢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贖金——《土地法令》
通過教材和上述材料,你認為新政權的性質如何?
學生答:新政權代表了廣大人民的利益,無產階級掌握了國家政權,實行無產階級專政,是社會主義政權。
蘇維埃政治體制有何特點?與歐美的政治體制有何不同?
學生答:特點是立法權與行政權統一,全俄蘇維埃代表大會是最高權力機構,而人民委員會則擁有立法權和行政權。歐美實行的是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
十月革命勝利后,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誕生了,并且確立起了一套新的蘇維埃政治體制。1918年,全俄蘇維埃通過第一部憲法,正式定國名為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簡稱蘇俄。1922年,成立蘇聯。
討論:十月革命取得勝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大家可以從領導力量、國內階級力量對比和國際環境等方面進行分析。
學生答:從領導力量來看,十月革命之所以取得勝利,是因為擁有無產階級的政黨——布爾什維克黨的正確領導。列寧的正確領導是其突出體現。
從俄國國內的階級力量對比來看,十月革命之所以取得勝利,客觀上是因為俄國資產階級比較軟弱。
從國際環境來看,十月革命之所以取得勝利,是因為一戰期間,各帝國主義國家忙于廝殺,無暇援助俄國資產階級臨時政府。
2.十月革命勝利的歷史意義
(1)它是俄國歷史上最深遠的革命,揭開了俄國歷史的新篇章。它推翻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廢除了人剝削人的社會制度,建立了新型的無產階級專政,為俄國迅速擺脫封建落后,建成一個強大繁榮的社會主義國家創造了條件。
(2)它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打破了資產階級一統天下的局面,開辟了世界范圍內由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新紀元,具有重大的國際意義。
(3)它極大地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斗爭,在十月革命的影響下,資本主義各國的無產階級運動和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運動蓬勃發展。
課堂作業:
完成課后相關習題。
課堂小結:
本課主要學習了十月革命爆發的背景,主要進程及其歷史意義。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黨,正確運用了馬克思主義原理,結合俄國革命的具體實踐,創造性地把社會主義由理論變為現實,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從而打破了資本主義一統天下的局面,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十月革命的勝利,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從此以后,人類歷史進入了兩種制度并存,競爭乃至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的新時期。
板書設計:
一、革命前的沙皇俄國——背景
1.與西方列強相比處于落后地位;
2.社會矛盾尖銳,是帝國主義鏈條中最薄弱的環節;
3.一戰期間,俄國加入協約國作戰。
4.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成熟
二、彼得格勒武裝起義——過程
1.二月革命(1917月3月)
2.《四月提綱》的發表(主要內容)
3.彼得格勒起義
三、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
1.蘇維埃政權的建立和鞏固
2.十月革命勝利的歷史意義(主要包括性質,國內和世界意義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