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課 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教案
第19課 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教案教學目標:
1、熟悉十月革命前俄國是社會狀況,記憶十月革命的基本史實,理解十月革命爆發的必然性。
2、掌握“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國家”的基本特征,認清十月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革命后的俄國屬于社會主義國家。
3、通過十月革命必然爆發、新政權的建設等基本史實,初步理解十月革命是俄國歷史發展的重要轉折點,教學中要滲透社會主義最終由理想轉變為現實的發展觀念。
目標一應屬于該完成的知識目標,熟悉教材即可解決;目標二體現“能力與方法”的培養,,教學中應該從基本概念的闡釋入手,結合俄國當時的社會實際,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的結論;目標三屬于“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是較高層次的要求,既是對歷史發展規律的深刻認識,又是對社會主義事業的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的有效培養,在教學中應該以靈活方式處置之。
重點分析:俄國社會主義革命的歷史條件,十月革命勝利的世界歷史意義是學生學習掌握的重點。無產階級革命首先發生在俄國不是偶然的,認識它發生的歷史條件,對理解十月革命的重大意義,由此認識中國革命的發生、勝利都是非常重要的。
教學過程:
導入:可通過設計“你知道蘇聯是怎樣誕生的嗎?”直接導入
師:毛澤東說過:“革命總是從那些勢力比較薄弱的地方首先開始,首先發展,首先勝利。”列寧在分析沙皇俄國的時候說:“俄國是帝國主義鏈條中最薄弱的一環。”也就是說,俄國首先爆發無產階級革命不是偶然的。請同學們看課文第1、2頁的內容,分析歸納了俄國具備了哪些革命的條件?(稍停)請一位同學來回答這個問題。
生:(回答)
一、原因——革命前的沙皇俄國
1、資本主義發展落后
20世紀初的俄國,資本主義發展遠遠落后于美、德、英、法等國。資本主義工業既要依*沙皇政府的庇護以求得發展,又受到前資本主義關系層層密網的困擾。
t:俄國的落后和革命有什么關系呢?上述政治經濟狀況使俄國成為帝國主義各種矛盾表現得最集中、最尖銳的國家
2、社會矛盾尖銳
壟斷資產階級同無產階級的矛盾,沙皇專制制度和農奴制殘余同人民大眾的矛盾,大俄羅斯民族同各少數民族的矛盾,俄國帝國主義同西方帝國主義國家和東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矛盾。
3、一戰加劇了矛盾
師:上述兩方面情況,構成俄國社會主義革命爆發的客觀歷史條件。俄國革命還具備哪些主觀條件呢?
生: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成熟
師:俄國無產階級深受壓迫,又相對集中,有很強的革命性和戰斗力。19xx年革命后,俄國工人運動已處在國際工人運動前列。更為重要的是俄國無產階級有堅強、成熟的布爾什維克黨領導,有杰出的革命領袖列寧。
師。上述三點俄國革命的歷史條件,使俄國成為帝國主義國家中唯一具備成熟的革命條件的國家,其它國家或是主觀條件不具備,如德國;或是主客觀條件都不具備,如英、法、美。
二、過程——‘阿芙樂爾’的炮聲
1.二月革命
師:第一次世界大戰為俄國革命提供了有利的國內外形勢。在國內,1500萬壯丁被強征入伍,饑餓席卷全國,沙皇統治日趨虛弱,資產階級也左右不了局勢,各種社會矛盾都集中到沙皇專制制度上。在國際上,有力量鎮壓俄國革命的英、法、德三國正廝殺得難解難分。正如列寧所說,“假如沒有戰爭,俄國也許幾年甚至幾十年內不會發生反對資本家的革命”。1917年3月,二月革命爆發,沙皇專制制度被推翻。統治俄國三百多年的羅曼諾夫王朝(1613~1917年)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