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 17—18世紀資產階級革命
第8課 法國大革命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識:
知道法國大革命的原因和主要進程:財政危機、三級會議、攻打巴士底獄、頒布《人權宣言》、打擊國內外敵對勢力、吉倫特派和雅各賓派統治、拿破侖1799年政變、拿破侖帝國的對內政策和對外戰爭等。
理解拿破侖戰爭的多重性質,理解法國大革命的深遠影響。
2、技能:
排列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時期的重大事件的年表。
(二)過程與方法
概括啟蒙思想對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的共同影響,分析《獨立宣言》與《人權宣言》的聯系與區別,學習用聯系與區別、相同與不同等范疇分析歷史事件(事物)的方法。
分析比較導致法國革命與英國革命后建立不同體制的政權的原因……使學生學會從歷史因素、現實狀況等角度分析歷史事件的方法。
閱讀恩格斯《德國狀況》(節選),分析拿破侖對內政策、對外戰爭及其影響,掌握歷史地、多角度地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進一步感悟啟蒙思想所表達的理想境界,對法國人民為追求自由、平等而英勇戰斗的高昂斗志和革命精神產生崇敬之情。認識時勢造英雄的道理,對杰出人物的業績產生欽佩之情。
二、重點難點
重點: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和拿破侖帝國
難點: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原因和拿破侖帝國的性質
三、教學過程
試列舉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的原因、導火線、開始標志、建軍標志、建國標志,轉折標志、勝利標志、結束標志及其影響。
略
第8課 法國大革命
一、波旁王朝統治的危機
1、波旁王朝在法國的統治
插圖《亨利四世》
1589年波旁家族的亨利繼承法國的王位,為亨利四世,開始了波旁王朝在法國的統治。亨利四世在位時宣布改宗天主教。他因其名言“要使每個法國農民的鍋里都有一只雞”而流芳后世,在經濟恢復上取得不錯的政績。16xx年,亨利四世被人刺殺。
2、波旁王朝的專制統治阻礙了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根本原因)
18世紀下半期,法國資本主義經濟已有很大發展,紡織業、冶金業和采礦業的發展最為迅速,其發達程度居歐洲大陸首位。對外貿易也得到迅速發展。但波旁王朝專制統治卻成為法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障礙,其表現為:封建政府不斷提高稅收;全國各地關卡林立;封建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對此,資產階級十分不滿,他們要求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取消封建特權,反對專制統治。
3、三級制度(社會原因)
插圖《三級制度》
法國大革命的發生比英國革命要晚大約一百五十年,當英國已經完成資產階級革命并開始工業革命的時候,法國還處于波旁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時期,階級關系處于十分尖銳的對立狀態。它表現為:法國社會被分成三個等級,第一等級是教士、第二等級是貴族,他們占人口總數的不到1%,但卻占有全國土地數量的2/3,并不承擔任何納稅義務。而廣大的第三等級卻承擔著國家的賦稅和其他封建義務,尤其是工人、城市平民和廣大農民,生活困苦不堪,他們強烈要求改變生活狀況。尖銳對立的階級關系,使法國社會如同到處堆滿了干柴,隨時都有爆發革命的可能。
4、啟蒙運動的傳播(思想上和理論上的準備)
啟蒙思想一直深深影響整個法國大革命全過程。
5、英美資產階級革命的推動(外部影響)
6、財政危機的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