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五、現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
(一)列舉新中國成立以來科技發展的主要成就,簡要說明科技進步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作用。1、重大成就
時間
重大成就
作用與意義1958年第一座實驗性原子反應堆建成標志中國跨入原子能時代1964年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我國由此跨入核國家行列1967年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1965年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1970年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世界上首次育成雜交水稻,被稱為“東方魔稻”“第二次綠色革命”1983年研制出第一臺每秒向量運算1億次的“銀河”巨型計算機標志著中國計算機技術發展到一個新階段xx10、15自行研制的“神舟” 五號載人宇宙飛船發射成功我國成為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2、科技進步在現代化建設中的重大作用①兩彈一星打破了美蘇對中國的核壟斷和核威脅,展示了自己的實力,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創造安定的環境;②雜交水稻的發明不僅解決了中國人民的溫飽問題,也為解決世界糧食短缺問題作出重要貢獻③載人航天工程成為高新技術及相關領域發展的強大動力,將為中國帶來上千億元的經濟效益,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二)知道我國的“雙百方針”,認識“十年動亂”對文化藝術的摧殘,概述改革開放后我國文化藝術的發展狀況。1、“雙百”方針(1)提出:1956年,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提出(2)內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在藝術問題上百花齊放,即不同的形式和風格的藝術可以自由發展;在學術問題上百家爭鳴,即科學上的不同學派可以自由爭論。(3)意義:“雙百”方針是建設新中國科學文化事業的正確方針和根本保證。2.“十年動亂”對文化藝術的摧殘:①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文化藝術成就被一筆抹殺②大批文化界知名人士受到無情批判③無數優秀文化典籍被付之一炬,大量國家文物遭受洗劫④文藝創作萬馬齊喑,文化園地百花凋零,戲曲電影中只有所謂“樣板戲”一之獨秀3.文化體育事業的繁榮(1)背景: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開始了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2)“二為”方向的提出和“雙百”方針的繼續執行:1979年10月,鄧小平提出:“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作為新時期文藝工作的總方向(3)影響:①文學藝術創作再現勃勃生機 ②體育事業也取得喜人成就(許海峰,第一枚奧運金牌)(三)了解建國以來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基本線索及其主要成就,認識“科教興國”戰略對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作用。1、社會主義教育的興辦:開展掃盲和工農識字教育,開辦工農業余學校2、文革對教育破壞:①破壞:“上山下鄉“運動;招生制度、教學體制被破壞殆盡;③影響:“人才斷層”,“文化斷層”,全國文盲和半文盲人數急劇增加,嚴重影響現代化建設。3、新時期教育事業蓬勃發展①1977年恢復高考②1983年,鄧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成為新時期教育事業發展的指導方針③1995年,提出“科教興國”戰略:強調堅持以教育為本,把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作用:有力地推動了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