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 17—18世紀資產階級革命
革命前,當時法國政府的財政瀕臨破產,加劇了社會矛盾,嚴重削弱了專制統治的力量。18世紀法國的專制王朝已經非常腐朽。對外戰爭屢遭敗績,統治者的揮霍無度,使得法國的財政赤字增加,負債累累。到1789年,國債已達45億,僅付出的利息已同全年的財政收入相近,法國政府的財政瀕臨破產境地。
7、路易十六召開三級會議(導火線)
插圖《三級會議》、《路易十四》、《皇后瑪麗。安東尼特》
面對嚴重的財政危機,法國國王路易十六于1789年5月5日被迫召開三級會議,他企圖對第三等級征收新稅,以減輕財政壓力,解除燃眉之急。但第三等級的代表決意反對專制統治,他們要求把三級會議變成制憲議會,制訂一部憲法,限制王權,實行社會改革,他們還要求改變陳舊的開會形式和表決方式,但這些要求遭到特權等級的反對。第三等級毫不退縮,他們退出會場,宣布單獨成立代表人民意志的國民議會。6月20日,路易十六下令封閉國民議會會場。當日,第三等級在一個網球場進行了“網球場宣誓”:不制訂出一部憲法,并使之實施,議會絕不解散。第三等級代表的意圖十分明確,就是要把法國改造成英國式的君主立憲制國家,由資產階級掌握政權。三級會議的召開,無異于在干柴上點了一把火,它成為法國大革命爆發的導火線,而積極主張在法國實行君主立憲制的君主立憲派也成為革命初期的直接領導者。
二、革命進程
1、法國人民第一次起義(1789年7月14日)
(1)攻克巴士底獄(開始標志)
插圖《攻克巴士底獄》
路易十六看到自己的統治開始瓦解,感到十分恐慌。他表面上接受了第三等級的要求,暗地卻調兵企圖鎮壓制憲議會,但他的陰謀敗露,巴黎人民立即走上街頭示威,后來又演變為起義。1789年7月14日,他們攻占了封建專制統治的象征——巴士底獄,成為法國大革命爆發的標志。法國人民第一次起義后君主立憲派控制了國家政權。
(2)通過《人權宣言》(綱領)
插圖《人權宣言》
制憲會議頒布了《人權宣言》(全稱《人權和公民權宣言》。
第一條 在權利方面,人們生來是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只有在公共利用上面才顯出社會上的差別。
第三條 整個主權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國民。任何團體、任何個人都不得行使主權所未明白授予的權力。
《人權宣言》是法國啟蒙思想精髓的集中反映,對人權和公民權作了明確宣示,成為革命的綱領性文件,摧毀了封建專制和保證了資產階級的政治經濟權利,所以馬克思稱其為“舊制度的死亡證書,新制度的出生證”。
(3)1791年憲法
1791年制憲會議又通過了法國歷史上第一部憲法,它根據們孟德斯鳩三權分立原則,規定在法國建立君主立憲政體,同時宣布廢除一切封建制度,取消所有特權,體現了自由、平等和國民主權等進步思想。革命取得階段性勝利。
法國革命引起了歐洲其他國家的強烈關注,從1792年開始普魯士、奧地利、俄國、英國等多次組織反法聯軍進行武裝干涉。這些國家武裝干涉法國革命的原因是什么?略
君主立憲派無力抵御普奧干涉軍的進攻,巴黎人民再次起義,推翻了君主立憲派的統治。
2、法國人民第二次起義(1792年8月10日)
(1)攻克王宮
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舉行法國大革命中第二次起義,攻克王宮,逮捕國王和王后,推翻了君主制,結束了君主立憲制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