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建設的發展和曲折》教學案例(第三單元)
新課程改革已在我區全面展開,面對新課改,如何才能讓自己的教學方式與新課程理念的要求相一致,教學煥發出藝術的活力,教學模式發生根本的轉變,以適應這場劃時代的教育變革呢?我為此進行了多次嘗試,受益匪淺,我的課堂教學也取得了較好地效果。尤其是有一節課的教學對我的觸動是深刻的。
那是在講《歷史》必修ii第三單元第一課《經濟建設的發展和曲折》一課,開始時,也是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課前,我首先指導學生分成四組,同時,將準備的六個問題給學生,供四個小組去選擇和研究。并指導各小組選出正、副小組長,負責自己小組所選擇的研究問題,進行調查,收集,記錄。好讓學生在課中進行討論、匯報和發言。我也為此也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搜集了很多的材料,并制作了課件,可以說是成竹在胸,可是,當我在準備上課的時候,有一位小組長她悄悄地告訴該我說,她們小組特別請來了她的爺爺,想讓她的爺爺現場給同學們講述一下“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她爺爺也答應她,表示很愿意向同學們講述這段自己親身經歷過的歷史,現在就看我答不答應了。我當時聽了有些為難。因為,如果答應她的要求,那么按照以前的--,我的教學任務肯定是完不成了,可轉念又一想,這何嘗不是一次很好的現場教育呢?對同學來說這可是一次難得的機會,就答應了她的請求,把她的爺爺請進了課堂,讓他為同學們講述了那段令人難以忘懷又難以理解的時代,老人娓娓動聽的講述把同學們仿佛又帶進了哪個熱情似火而又荒唐的年代。在老人剛講述完后,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的是,課堂上的提問竟然好像變成了一個記者招待會,同學們所有的問題一下子不是針對我而是針對老人提了出來,老人都一一的耐心解答。下面是一些同學提出的部分問題:
“老爺爺,你能說說你們那時為什么會有那種荒唐的舉動,難道你們意識不到那就是錯的嗎?”
“你把你家的鎖、鐵鍋等拿來煉鋼,煉出來的鋼能用嗎?你們為什么不想想呢?”
“那時你們吃不飽,可為什么還要打腫臉充胖子呢?這不是自欺欺人,這不是很傻嗎?”
“你們也不好好的想一想,一畝地它能產出一萬斤糧食嗎?如果是我決不會那樣做的!”
“人民公社化運動是不錯的,可關鍵是人們的思想意識水平還沒有達到相應的程度,如果是我的話我會想出更好的解決辦法的!”(同學們哄堂大笑,一位同學馬上站起來反駁這個同學的觀點。)
“人民公社化運動是不錯的,但是在我們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那是行不通的,因為它和我國目前的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不適應,嚴重的脫離了我國的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即便是你當時在的話也是無能為力的,有可能和爺爺們是一樣的,甚至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那是一個特定的時代,你不可能脫離時代的,現在關鍵是我們如何才能更好的吸取教訓的問題。”此時,我看已經到了火候,就因勢利導讓同學們談談我們從“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應吸取什么樣的經驗教訓?
由于同學們早有準備,因此,他們的辯論激烈,此時此刻,全班學生的學習興趣完全被調動起來,沉浸在了熱烈的探討情景之中,即便是我也不忍打斷。就這樣,下課的鈴聲在同學們的激烈辯論中響了起來,可同學們仍然沉浸在課堂的氣氛之中,爭論不休。看到這種情景我就趁勢給他們布置了課后作業,讓他們寫一篇歷史小論文,內容就是談談自己對建國二十多年來經濟建設的成就和失誤究竟該如何看待,題目自擬。同學們很爽快的答應了我的任務,并且還保證一定會做的更好的,這又是一個我沒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