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課 經濟建設的發展和曲折學案
第11課 經濟建設的發展和曲折學案
【考綱課標解讀】
考綱:20世紀50年代 至70年代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實踐。
課標:概述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實踐,總結其經驗和教訓
【考點知識梳理】
一、社會主義建設的起步
1.國民經濟恢復:1952年底,工農業生產超過歷史最高水平,為國家開展有計劃的經濟建設創造了條件。
2.“一五’’計劃實行
(1)時間:1953年。
(2)措施:優先發展 。
(3)成果:鞍山鋼鐵公司三大工廠、 、第一汽車制造廠、 機床廠和飛機制造廠。
(4)意義: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面貌,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
3.三大改造
(1)表現①農業:組織農民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走 道路。
②手工業:組織手工業者加入 生產合作社。
③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全行業 。
(2)結果:1956年底,我國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生產資料私有制變為社會主義 ,社會主義經濟體系基本建立。
二、探索與失 誤
1.成功探索:中共八大
(1)背景: 基本制度在我國基本建立。
(2)內容
①主要矛盾: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 的要求,同落后 的現實之間的矛盾;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②主要任務:集中力量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
(3)評價:這次大會對當時中國社會 和 的分析 是正確的,是對我國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其路線未能堅持下來。
2.探索失誤
(1)背景: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提出“鼓足干勁、力爭上游、 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
(2)內容①“大躍進’’:片面要求大辦 、大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