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課 經濟建設的發展和曲折學案
5、(南通市xx屆高三第一次調研測試)葉永烈在《寫在爐邊的幾頁日記》中寫道:“路邊,土爐林立,爐火映紅半邊天。在一個煉鐵廠門口,寫著這樣一首詩:天上多少星,小孩數不清;全民蓋土爐,神仙數不清。”文中反映的現象應該出現在下列哪一時期?
a、抗美援朝時期 b、三大改造時期
c、“一五”計劃時期 d、大躍進時期
6、從圖中信息看,新中國建立后,旨在變革土地所有制的措施是
a、“人民公社好” b、“把大躍進的戰鼓敲得更響”
c、農民申請加入合作社 d、農民領取承包合同書
7、下列兩幅反映同一歷史時期社會現象的圖片,其共同主題是陜西省關中產棉區婦女互助組在摘棉花慶祝公私合營
a、聯產承包激發生產積極性 b、人民慶祝實施股份制
c、三大改造取得階段性成果 d、城鄉居民掀起“大躍進
8、(廣東省中山一中xx屆高三第二次統測試題)根據下表分析,1953—1957年,我國土地所有制和經營方式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代大致范圍 所有制 土地經營
1949年以前 地主土地所有制 租佃個體經營
1950——1952 農民土地所有制 自耕農個體經營
1953——1954 農民土地所有制 個體經營,集體互助
1953——1954 農民土地股份制 初級社,集體經營
1955——1957 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 高級社,集體經營
a、土地改革 b、對農業進行改造
c、社會主義制度建立 d、發生嚴重自然災害
二、非選擇題
9、(廣東省中山一中xx屆高三第二次統測試題)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 1933年,(蘇聯)宣布實行農產品義務交售制。……提高工業品的出售價格,壓低農產品的收購價格,……以加快(工業化的)資金積累。 1953年,中國實行以固定價格強制收購糧食 的制度,……為擬定的工業化規劃提供資源,……低價的收購制度提供了把物資部分無償轉出農業部門的手段。
——(摘編自齊世榮《世界史•現代史編》、費正清《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