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課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
課題
教學目標(一)課標內容: 概述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史實,認識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建立的歷史意義。 (二)知識與能力:
1、研讀材料,了解革命前的沙皇俄國,歸納總結出十月革命爆發的必然性,進一步提高學生研讀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從客觀和主觀兩個方面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2、通過視頻播放,再現情景,提高學生了解革命的史實,識記二月革命、《四月提綱》、彼得格勒起義、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三)過程與方法: 1、史料研讀 ,掌握閱讀材料解決問題的學習方法。 2、結合十月社會主義的背景,探究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的歷史意義。掌握運用已學知識評價歷史意義的方法。 (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十月革命的爆發是歷史的必然。 2、無產階級政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正確與否,是革命成敗的關鍵。 3、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是歷史的必然。 3、要認識到人類社會發展的統一性和多樣性,要吸取人類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進一步形成開放的世界意識。
教學重點重 點:1、俄國社會主義革命的歷史條件 經過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打破了資本主義一統天下的局面。必然要探究其爆發的歷史條件。 2、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的歷史意義。 經過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無論對俄國還是對世界都是新局面的開始。探究十月革命勝利的歷史意義
教學難點1、俄國社會主義革命的歷史條件 俄國是帝國主義國家且俄國是一個農民占大多數卻建立了世界上的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學生疑惑甚至很難理解。 2、蘇維埃政權采取的措施
技術準備課件、大屏
教學教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導入新課: 一、革命前的沙俄——俄國社會主義革命爆發的歷史條件二“十月革命一聲炮響”三、偉大的開端小 結
檢測
課后活動1991年,飄揚了74年的蘇聯紅旗在莫斯科悄然降落,社會主義制度在蘇聯宣告結束。然而任憑時光流逝、滄海桑田,人們總會想起蘇聯曾有的榮光。每當十月革命的紀念日到來之際,前蘇聯境內的各共和國都會舉行隆重的慶祝儀式,懷念那段如火的歲月。歷史與現實的反差如此之巨大,讓人感慨萬千。大家把目光投向俄國的大地,了解那場改世界帶來巨變的十月革命.一、革命前的沙俄——俄國社會主義革命爆發的歷史條件師:馬克思說:“在資產階級社會的生產力正以在資產階級關系范圍內一般可能的速度,蓬勃發展的時候,還談不上什么真正的革命”他認為無產階級革命只能發生在資本主義高度發展的國家,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取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卻發生在落后的帝國主義國家——俄國。為什么?材料一: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進入了帝國主義階段。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壟斷組織已經分布于各工業部門,在國家經濟生活中起決定性作用。┉俄國是一個小農經濟占優勢的國家,農業人口占全國人口的4/5,無產階級在全國人口中占少數,工業產值占國民經濟總產值的42.1%。19xx年按人口計算,俄國的鋼產量只及美國的1/11,德國的1/8,英國的1/6,法國的1/4;石油產量只及美國的27.1%。俄國的國民經濟人均收入只及美國的1/7,英國的1/5,法國的1/4。俄國在經濟和政治生活中存在嚴重的封建農奴制殘余,農村保留有貴族地主大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剝削形式。┉19xx年,西歐組本家向俄國工業和銀行投資約10億盧布,控制了俄國工業中的最重要的部門。——王斯德主編《世界現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