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二、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一)
必修二
【考點梳理】
一、 鴉片戰爭后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自然經濟的解體——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的原因之一
1.原因: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
2.標志: 手工棉紡織業衰敗
3.表現:①自然經濟逐漸解體②商品經濟日益發展③機器工業開始出現
4.影響:①自然經濟解體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商品市場和勞動力市場
②促進了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經濟結構
二、洋務運動——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的原因之一
1.背景:內憂外患
2.目的:維護清朝統治
3.時期: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
4.口號:“師夷長技以自強”“師夷長技以求富”
5.代表人物:中央:奕訢,地方: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
6.活動:在“自強”的口號下,創辦一批近代軍事工業;在“求富”的口號下,創辦一批近代民用工業。
7.失敗標志: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
8.積極作用: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誘導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國資本主義企業的經濟勢力擴張,對本國的封建經濟的瓦解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三、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1、原 因:①自然經濟的逐漸解體②西方經濟侵略的刺激③洋務運動的誘導
2、時 間:十九世紀70年代左右
3、分布地區:廣東、上海、天津等東南沿海
4、途 徑:①官僚、地主、商人、買辦等投資近代工礦企業
②部分手工工場采用機器生產,轉變為近代工礦企業
5、代表企業:①1866年方舉贊、孫英德在上海創辦的發昌機器廠
②1872年,陳啟元在廣東南海創辦的繼昌隆繅絲廠
【重難點闡釋】
1、 鴉片戰爭前,中國經濟結構的主要特點是什么?簡述鴉片戰爭后中國經濟結構變動的原因、具體表現和影響。
(1)主要特點:
a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b.商品經濟有所發展,如資本主義萌芽出現。
(2)原因:①商品經濟不斷發展、國內市場不斷擴大是自然經濟解體的前提條件。
②資本主義入侵是中國自然經濟解體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3)表現:最重要的是自然經濟解體;中國近代工業產生。其他:農產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洋行大量增加;買辦和買辦化的商人開始出現;貿易中心轉移。
(4)影響: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商品市場和勞動力市場,促進了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
2.認識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產生的歷史背景。
(1)封建社會孕育的資本主義萌芽,是中國民族資本主義賴以產生的重要社會條件。
(2)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勢力的入侵逐漸使中國成為世界資本主義的經濟附庸,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商品市場;
(3)大量農民和手工業者的破產又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勞動力市場;
(4)外國資本主義創辦的在華企業,客觀上為中國資本主義企業起了帶頭、示范和準備技術力量的作用。
(5)洋務運動中引進西方先進科技、對人才的培養及民用企業中對私人資本的吸收,都對稍后產生的民族資本起過促進作用。
【活動探究】
1、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1949~1956年我國工業中各種經濟成分
的變化情況(不包括手工業)
【課堂練習】
1、(10江蘇單科)右圖反映了國民政府統治時期某一經濟狀況,對圖中信息解讀正確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