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二、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一)
②官僚資本的壓迫
③繁重的捐稅負擔
④法幣政策帶來的影響 民族工業陷入絕境,
工廠紛紛倒閉
【重難點闡釋】
1、影響中國資本主義發展的主要因素:
(1)不利因素:
① 先天不足;
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阻礙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最主要因素;
③后天畸形;(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大部分是輕工業)
④戰爭和革命不斷,政局長期動蕩。
(2)有利因素:
①西方列強的侵略,自然經濟的逐步解體;
②由于時代潮流的沖擊和鞏固統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國政府鼓勵興辦實業;
③反帝愛國運動的推動;
④實業家自強不息的愛國精神。
2、資本主義在中國近代歷史發展進程中的地位、作用?
①、經濟上:是一種新的經濟因素,有利于社會進步;
②、政治上:為民族資本主義登上政治舞臺奠定物質和階級基礎;無產階級隊伍的壯大,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到來和中共的建立準備了階級條件;
③、思想上:不斷沖擊和動搖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為西方資產階級思想文化的傳播提供了社會條件。
④、從發展趨勢上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力量薄弱,沒有形成完整的工業體系,地區分布不盡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賴外國資本主義、本國封建勢力和官僚資本主義,難以獨立發展。
總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由于資產階級的軟弱和妥協,走資本主義道路是行不通的。
【活動探究】
1、(15分)建設工業化國家是近代世界歷史發展中出現的新課題。中國近代工業體系從產生、形成到發展完善為獨立的、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走過了艱難曲折的歷程。
【材料一】 下列圖中五條曲線反映了1840-1956年我國五種經濟形態。
【材料二】 20世紀初,中國新建廠礦企業470多家,投資近億元,再加上擴建企業,新增資本達到1.3億元,相當于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資總和。其中,面粉業和紡織業發展最快,皮革、卷煙等行業也有相當的發展。
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隨著新發明和新技術的廣泛應用,西方國家誕生了電力工業、石油工業和汽車工業等一系列新興工業,也推動了鋼鐵、造船等傳統工業部門的巨大進步。
——摘自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2》
【材料三】 三大改造期間,曾有一位被稱為“紡織大王”的資本家,講述了作為一個愛國的民族資本家,在舊中國受盡帝國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無法實現興辦工業,救國圖強的夢想,又說:“五年計劃開始了,全國興建了許多大工廠,各地進行了大規模的建設,一切實現得比夢想還要快,多么令人鼓舞!沒有共產黨,不走社會主義道路,哪能有今天。” ——摘自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2》
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材料一,說明d屬于哪種性質的工業?(2分)并簡析它對中國社會發展產生的影響?(4分)
①工業:民族資本主義工業。
②影響:經濟上,代表先進的生產力,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發展;政治上,為資產階級的政治運動提供了社會基礎;思想文化上,傳播西方資產階級民主思想,有利于中國人民思想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