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
課題第五單元 第19課 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
考試內容
二月革命:《四月提綱》:彼得格勒武裝起義:十月革命勝利的意義
鏈接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的意義巴黎公社運動的意義
考
點
知
識
自
主
梳
理
定
位一、背景 1.經濟:俄國 落后于其它資本主義國家。 2.政治:二十世紀俄國進入 發展階段,各種社會矛盾十分尖銳。 3.國際: 進一步激化了各種社會矛盾。 二、過程 二月革命:推翻 王朝,出現了 、 兩個政權并存的局面。 “四月提綱”列寧提出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轉變為 的任務。爭取以 方式取得政權。 七月事件:兩個政權并存的局面結束,和平奪取已不可能。 武裝起義:1917.11 ,接著莫斯科等城市的武裝起義也相繼取得成功。 國家誕生:1917年11月,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蘇維埃代表大會通過了《 工人、士兵和農民書》、《和平法令》、《土地法令》選奉產生了人民委員令,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 專政的國家。 三、意義 1.是人類歷史上 取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 2.在 世界體系上打開了一個缺口,打擊了帝國主義。 3.鼓舞了 和 人民的解放斗爭。 4.開創了 運動的新局面,也為俄國的社會發展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 問題探究:二月革命與十月革命有何不同?
鞏固練習 1.“列寧幾乎是孤身一人號召立即進行第二次革命……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號,半年后聽起來就完全合理了。”那些“稀奇古怪的口號”指的是 ( ) a.政權轉到無產階級和貧苦農民手中 b.推翻沙皇的專制統治 c.締結沒有賠款的和約 d.組成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2.列寧說:“毫無出路的處境十倍地增強了:工農的力量,使我們能夠用與西歐其他一切國家不同的方法:來創造發展文明的根本條件。”這里的“與西歐其他一切國家 不同的方法”指的是 ( ) a.俄國二月革命,走資本主義發展道路 b.俄國十月革命,走社會主義發展道路 c.采用新經濟政策,恢復發展蘇俄的經濟 d.探索出一條實現現代化的蘇聯模式 3.從社會進步和制度創新的角度看,20世紀初期國際社會最重大的事件是( ) a.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興起 b.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 c.美國實行羅斯福新政 d.中國清王朝被推翻 4.蘇聯解體后,俄羅斯不僅有人全盤否定十月革命,否定列寧,還有人主張把列寧墓從紅場遷出,甚至四處尋找沙皇的后裔,企圖在俄羅斯恢復帝制。但此事最終因沒有多少人響應而告吹。列寧墓仍然留在紅場,列寧的銅像依然屹立在十月廣場。該事件充分說明了 ( ) a.列寧作為引導蘇俄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領導人,仍然受到民眾的敬仰 b.否定十月革命的人帶有自己的政治目的 c.俄國民眾對蘇聯解體后的社會狀況不滿 d.蘇聯解體后俄羅斯政治斗爭的復雜性 二、非選擇題6.“里程碑”是我們經常用到的一個詞語。《現代漢語詞典》中對里程碑的定義是:①設于道路旁邊用以記載里數的標志。②比喻在歷史發展中可以作為標志性的大事。 (1)請根據所學知識,寫出下表中所列歷史事件被稱為“里程碑”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