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課國際工人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點擊下載:本課課件 五月流血周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掌握19世紀三四十年代以憲章運動為代表的工人運動;馬克思主義誕生的前提;標志著馬克思主主義誕生的《共產黨宣言》;19世紀七十年代初的巴黎公社等重要史實。
通過講述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使學生認識:科學社會主義是時代的產物,是馬克思、恩格斯對人類歷史發展的偉大貢獻:科學社會主義產生于歷史需要,又服務于歷史需要,從而對學生進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通過對馬克思、恩格斯早期革命活動的學習,對學生進行具體的、生動的革命理想教育。使學生從革命導師身上得到一些做人的啟迪。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多媒體展示與教師的提問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心中的疑問,逐層深入,討論和探析問題.
引導學生利用課件提供的文字、圖片等資料,認識工人的最初斗爭形式及其以后斗爭水平的逐步提高;馬克思、恩格斯的高尚情操以及他們所創立理論的正確;巴黎公社的無產階級政權性質及其不可避免的失敗結局
3.情感態度價值觀
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馬克思和恩格斯選擇為人類謀福利作為自己職業的高尚情操和巴黎公社的戰斗精神都是全人類的寶貴財富,值得發揚.
重點和難點
重點: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難點:一是英國憲章運動中的核心內容“工人要求取得普選權,以便有機會參與國家的管理”;二是巴黎公社失敗的原因
導入:
播放《國際歌》,師生輕唱.
師:同學們,這首《國際歌》在世界上傳唱了一百多年,在這一百多年里,它激勵著世界上不同膚色,不同語言,受壓迫的人起來反抗,這首歌是著名的法國工人運動領導者之一歐仁·鮑狄埃為紀念國際工人運動而作的,19世紀的工人運動有什么特點?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第17課國際工人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出示題目)
講授新課:
教 師 活 動
學生活動
一、英國的憲章運動
提問:工業革命對英國有什么影響?
講解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使資產階級越來越富有,但是直接生產了這些產品的工人的生活過著怎樣的生活呢?
師邊展示多媒體邊講述,工人面對很差的待遇,進行了反抗,最初的斗爭形式是破壞機器,搗毀工廠,后來他們逐漸認識到失業的根源不在于機器的使用,而在于資本家的剝削和壓迫,于是決定通過罷工等形式迫使資本家提高政治地位,19世紀30到40年代歐洲發生了多次這樣大規模的運動。(指圖都有哪些運動),而英國的憲章運動就是這些斗爭中很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
由憲章題目引入,問:為什么把這次英國的工人運動叫做憲章運動?
多媒體展示《人民憲章》的內容,找同學讀,并深入思考,這次運動的中心要求是什么?
師講:這次工人運動采用了罷工和向議會遞交請愿書的形式。在1836-1848年間大規模的請愿活動有三次,其中第二次規模最大,參與簽名的人數有三百多萬人(看圖片《憲章運動中的群眾集會》)
引導同學積極討論這次工人運動的特點是什么?
肯定同學們的回答,并歸納總結:這次運動不僅群眾廣泛參與,而且還提出了要求普選權,參與到國家的管理,這己經擺脫了早期的斗爭形式,因此這次運動是世界上第一次群眾性的、政治性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
提問:這次運動歷時xx年,結果怎么樣。為什么會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