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教案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教案)一、教學目的
1.知識目標:知道空想社會主義的三個代表人物及其主張;熟悉《共產黨宣言》的基本內容及巴黎公社政權的史實。
2.能力目標:通過了解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實踐,培養學生探求真理的頑強精神;通過學習巴黎公社培養學生的愛國之情。
二、教學重點
《共產黨宣言》,巴黎公社革命
三、教學難點
《共產黨宣言》的理解
四、教學方法與手段
以提問法為主;電腦課件
五、教學過程
[導入]
在上課前兩分鐘讓同學們欣賞《國際歌》,上課后提問:剛才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作者是誰?
(教師總結)歐仁•鮑狄埃是巴黎公社的社員,《國際歌》是他為了紀念巴黎公社而創作的革命戰歌。巴黎公社是第一個工人政權,其理論指導思想是什么?這就是本節所要講的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講授新課]
提問:打開課本,請同學們看本課標題,找出這節課的線索是什么?
(教師總結)馬克思主義的誕生這節是按照理論──誕生──實踐的線索來的,這也是我們這節所要學的基本知識。(投影知識目標)
過渡:科學理論的誕生不是一下子形成的,而是有一定的理論來源:
一 理論來源(投影板書)
1 空想社會主義
三個代表人物及其觀點
① 圣西門
② 傅立葉
③ 歐文
2 德國的古典哲學
3 英國的古典政治經濟學
提問: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來源有三個,先看空想社會主義。大家看這一標題的內容,看后回答問題:
① 在什么社會背景下產生空想社會主義理論?
② 空想社會主義三個代表人物及觀點分別是什么?
(教師總結)19世紀初,西歐社會貧富分化明顯,工人階級生活非常悲慘,等待他們的是饑餓、失業與死亡。在這種情況下,產生改造社會的方案,形成空想社會主義思潮。而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法國的圣西門、傅立葉和英國的歐文。
(投影三人圖片,結合三人觀點給學生介紹;投影“新和諧公社”藍圖,深化學生對歐文觀點的理解。)圣西門主張實業制度,要求人們尊崇勞動,由實業家和學者管理社會,改善窮苦階級的生活條件。傅立葉主張實行和諧的社會制度,要求階級調和與合作,人們按興趣從事工作。歐文則是個社會主義的實驗者,具體運用于實踐中,最后破產失敗。
(補充知識)除了空想社會主義外,還有兩個理論來源,德國的古典哲學構成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及歷史唯物主義;英國的政治經濟學構成了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經濟學理論部分。
(投影三個理論來源與馬克思主義三個部分的一一對應關系)
強調:這一個標題主要講了馬克思主義誕生的理論來源,重點掌握的是空想社會主義三個代表人物及觀點。
過渡: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是《共產黨宣言》,提到《共產黨宣言》,我們先簡單了解一下兩位偉人。(學生一起回答兩位偉人后,教師介紹)
1844年8月,兩人結下偉大友誼
1845年《德意志意識形態》
1846年在布魯塞爾建立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
1847年加入并領導共產主義者同盟
1848年2月起草了科學共產主義綱領性文獻《共產黨宣言》
下面看《共產黨宣言》這一框題,解決四個問題:(投影板書)
二 誕生標志──《共產黨宣言》
1 時間
2 創始人
3 內容
4 意義
(組織學生一起回答前兩個問題,結合學生答的第三個問題,進行補充完善)
有關《共產黨宣言》的內容,同學們看到了最根本的部分,即展示了一種嶄新的社會歷史觀,同時,這一理論也是一種新的社會主義理論,這兩點構成了馬克思主義的本質。(投影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