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教案
第18課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要求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1825年資本主義發生的第一次經濟危機、歐洲三大工人運動、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理論來源、《共產黨宣言》的發表、巴黎公社;
(2)簡述《共產黨宣言》的主要內容,認識馬克思主義產生的重大意義;
(3)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實,認識其在建立無產階級政權上的經驗教訓。
2、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回顧工業革命所產生的影響,使學生認識到馬克思主義是時代的產物,是對人類歷史發展的偉大貢獻;
(2)引導學生閱讀理解課本的有關資料,幫助學生逐步掌握歷史資料的方法;
(3)引導學生分析巴黎公社政權的性質,幫助學生掌握分析歷史實踐性質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學習馬克思主義產生的時代背景,體會任何思想都是一定歷史時期的產物。分析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來源,尤其是通過比較空想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提高理論思維能力。學習馬、恩對人類做出的巨大貢獻,深入認識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學習巴黎公社的措施,判斷其無產階級政權的性質;
(2)學習馬、恩青年時期的生活、學習和遠大理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學習兩位革命導師的偉大友誼及合作精神,培養團結互助的精神;學習巴黎公社英雄先烈的事跡,樹立不怕艱難、勇于斗爭的優良品格。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①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②《共產黨宣言》的發表;
③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難點:《共產黨宣言》的內容及意義
★知識拓展:
(1)1999年,先是由英國劍橋大學文理學院的教授們發起,就誰是人類紀元第二個千年的“千年第一思想家”這一命題進行了校內的征詢、推選。投票結果是馬克思位居第一,而被習慣公認第一的愛恩斯坦卻屈居第二。隨后,英國bbc廣播公司又以同一命題,在全球互聯網上公開征詢投票一個月。匯集全球投票的結果,仍然是馬克思第一,愛恩斯坦第二。
(2)一百多年沒有一個學說像她這樣徹底改變著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沒有一個學說像她這樣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時代感,沒有一個學說像她這樣敢于和善于吸取人類社會不斷積累的文明成果而不斷煥發科學的春天。
(3)巴黎公社失敗后,馬克思及時總結經驗,寫作了《法蘭西內戰》一書,完善馬克思主義的內容,為迎接無產階級革命新高潮的到來而認真準備。
(4)公社的一位戰士鮑狄埃則在革命后的白色恐怖中奮筆寫下慷慨激昂的《國際歌》。
★教學過程及要點:
導入新課:
【方法1】假如你是一位工人,你每天為資本家工作十幾個小時,而且工作環境惡劣,收入又低,政治上更是毫無權利可言。資本家獲得豐厚利潤,但卻沒有提高工人的待遇和改善工作環境。對此,你有什么樣的想法,采取什么樣的行動呢?
教師小結:當時的工人很想擺脫資本家的剝削和壓迫,建立一個沒有剝削和壓迫的理想社會,于是在19世紀三四十年代出現了大規模的工人運動,并誕生了指導工人運動的科學理論——馬克思主義。
【方法2】教師展示馬、恩的有關圖片,播放《國際歌》,然后講述:我們偉大的祖國實行社會主義制度,我們社會主義事業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席卷了世界。那么,馬克思主義是怎樣產生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