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教案
為了用典型示范自己改造社會的計劃是可行的,1824年歐文到美國創辦了“新和諧”公社,公社實行生產資料公共占有,權利平等,民主管理等原則。在資本主義制度下,歐文的這些想法只能是幻想,行動的結局也必然是失敗。1829年歐文回到英國,適值英國工人運動處于高漲時期。他一方面在工人中宣傳自己的主張,一方面投身于蓬勃的工會運動。1833年10月和1834年2月,歐文主持了英國工會和合作社的代表會議,成立了英國工會運動史上第一個全國性的總工會——“全國大統一工會”,并任聯盟主席。但是后來由于歐文堅持自己的空想社會主義理論,反對無產階級的政治斗爭,他逐漸脫離了工會運動。
歐文的一生是一個偉大改革者和空想家的一生,他尖銳地批判資本主義的制度,指出勞動人民的貧困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必然產物,他幻想建立完美的社會主義制度,但反對通過暴力對社會關系進行社會主義的改造。他同情工人階級的處境,但不了解這個階級的偉大歷史作用,反對無產階級的革命斗爭。盡管如此,歐文的思想在許多方面都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
(3)評價:他們抨擊資本主義的種種弊端,提出了一些改造社會、建立理想社會的美妙設想,成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來源。但這些設想根本無法實現。(如歐文倡建“新和諧公社”)
3、歐洲三大工人運動:
(1)時間:19世紀三四十年代
(2)內容:法國兩次里昂工人起義、英國憲章運動、德意志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
【備課資料】三大工人運動簡介:
⊙法國兩次里昂工人起義:1831年和1834年法國里昂工人反對資本主義剝削壓迫的兩次武裝起義。里昂是法國絲織業中心。1831年初里昂工人掀起一場以要求提高工價為主要內容的運動,工人多次舉行集會、請愿、游行。1831年11月21日工人舉行抗議示威,與軍警發生沖突,轉為自發的武裝起義。起義者提出“做工不能生活,毋寧戰斗而死”的口號。經過 3天戰斗,工人一度占領里昂城。起義很快被七月王朝政府調來的軍隊所鎮壓。
1834年4月9日里昂再度爆發絲織工人起義。起義的直接原因是政府逮捕和審判罷工領袖,發布禁止工人結社集會的法令。這次起義具有更鮮明的政治性質,不僅提出經濟要求,還提出廢除君主制度,建立共和政體的口號。起義者在旗幟上寫著:“我們為之斗爭的事業是全人類的事業。”起義群眾同政府軍在里昂郊區和市內進行 6天激戰,終因力量懸殊被政府軍鎮壓。里昂工人的兩次起義是法國無產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的重要標志之一。
⊙英國憲章運動:英國工人階級第一次全國性反對資本主義制度的政治運動。1832年英國國會改革運動中,資產階級確立了在國會中的重要地位,而發揮了重大作用的無產階級卻一無所獲。為了求得自身經濟政治地位的改善,英國先進工人決心通過爭取普選權等政治權利,把國會改革斗爭繼續推向前進。1836年6月,成立倫敦工人協會作為斗爭的組織中心。1837年2月,倫敦工人協會擬定了以爭取普選權為中心內容的致國會請愿書。1838年5月請愿書以《人民憲章》的名義公布,號召人民簽名支持,由此興起了聲勢浩大的全國性憲章運動。憲章運動以《人民憲章》征集簽名的形式,舉行全國范圍的集會和示威游行,前后持續xx年,出現三次斗爭高潮。第一次(1838—1839年),在請愿書上簽名的有約128萬人;1842年掀起第二次高潮,簽名的達330多萬人;1848年的第三次則有500多萬人。在憲章運動期間,工人們還提出了改善勞動人民生活條件、縮短工時和增加工資等其他要求,一些地方甚至出現了工人總罷工和武裝起義。由于統治階級的鎮壓破壞、分化瓦解以及憲章派內部缺乏正確有力的領導核心和理論指導,伴隨著1848年歐洲革命轉入低潮,憲章運動終于失敗了。列寧評價英國的憲章運動是“世界上第一次廣泛的、真正群眾性的、政治性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憲章運動標志著英國無產階級開始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揭開了同資產階級爭奪政治權力的斗爭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