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
第三章 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初步形成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
第三節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
一、基礎知識目標
1、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發生及其暴露的矛盾
2、19世紀三四十年代歐洲三大獨立運動
3、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和三個組成部分
4、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和共產主義者同盟的建立
5、《共產黨宣言》的發表及主要內容
6、19世紀五六十年代歐洲工人運動走向聯合的趨勢
7、第一國際的建立
8、法國在普法戰爭失敗后的政權更替
9、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和歷史意義
二、能力培養目標
1、通過分析馬克思主義誕生的客觀條件和主觀條件,培養學生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2、通過閱讀和分析教材資料部分引用的《共產黨宣言》和《國際工人協會共同章程》的有關段落,培養學生解析歷史資料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標
1、通過講述馬克思主義的誕生,使學生認識:馬克思主義是時代的產物,是馬克思、恩格斯對人類歷史發展的偉大貢獻。
2、通過巴黎公社的成立和失敗的講述,使學生認識:歷史的發展是曲折的,但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是不可阻擋的。
四、知識梳理
(一)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1、歷史條件:
(1)客觀條件:
①經濟前提:隨著工業革命的深入,資本主義得到迅速的發展,資本主義制度的各種弊端日益暴露。
a、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周期性爆發,反映了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本身無法克服;
b、 廣大工人勞動條件和生活狀況惡劣,同資本家展開多種形式的斗爭,工人運動逐漸興起。
②階級基礎:19世紀三四十年代,歐洲獨立工人運動興起,迫切需要科學理論的創立提供了必要條件。
③理論來源
a、 德意志古典哲學
b、 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
c、 英法的空想社會主義
(2)主觀條件: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實踐和理論研究。
2、誕生的標志: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的發表。
(1)背景:1847年底,馬克思、恩格斯出席在倫敦舉行的共產主義者同盟代表大會,并受大會委托起草同盟綱領,這就是1848年2月發表的《共產黨宣言》。
(2)主要內容:
①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
②闡明了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斷言資本主義最終必將被社會主義取代;
③提出了階級斗爭學說,揭示了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指出了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推動歷史發展的重要作用,揭示了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建立自己的統治,進而建設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社會。
(3)歷史意義:
①《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② 從此,無產階級進行斗爭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社會主義運動開始蓬勃發展。
(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
1、第一國際的成立
(1)歷史條件
①客觀條件:19世紀五六十年代,工人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重新高漲,并逐漸走向國際聯合。
②主觀條件:馬克思、恩格斯總結各國工人運動經驗,進行深入的理論研究。
(2)成立:1864年,國際工人協會在倫敦成立,這就是歷史上的第一國際。
(3)意義:
①國際工人協會是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
②它的成立推動國際社會主義運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2、巴黎公社
(1)背景:
①1870年,法國在普法戰爭中慘敗,巴黎人民發動起義,推翻了第二帝國的統治,建立了共和國,即法蘭西第三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