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課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教案
第18課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教案
課標要求:簡述<<共產黨宣言>>的主要內容,認識馬克思主義產生的重大意義。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的主要史實,認識其在建立無產階級政權上的經驗教訓。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掌握馬克思主義誕生的主客觀條件,理解其誕生的歷史必然性和重要性。
2、掌握《共產黨宣言》的主要內容,理解其理論觀點,探究其歷史意義。
3、探討巴黎公社的措施和歷史教訓對后來革命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引導學生回顧工業革命所產生的社會影響,使學生認識到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是時代的產物,是對人類歷史發展的偉大貢獻。
2、引導學生閱讀歷史材料,指導他們從中歸納、分析歷史觀點。
3、與學生一起剖析巴黎公社政權的性質和經驗教訓。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對國際共運史的學習,激發學生樹立起堅持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過對“巴黎公社”失敗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新事物在發展過程中雖然是曲折的,但它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必然會取代舊事物,從而激發學生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和為建設偉大的社會主義中國而奮斗的信心。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重點:
1、馬克思主義誕生。
2、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教學難點:
巴黎公社的失敗原因。
教學建議:
(1)本節課講述的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范疇的歷史,是人類社會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出現了許多新的歷史概念,如空想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運動等,在授課的過程中,教師要適當加以闡釋,以利于學生對新課的理解。
(2)本課講述了馬克思主義的誕生,主要敘述馬克思主義誕生的背景、條件、標志、《共產黨宣言》的內容以及意義等。其中重點是馬克思主義誕生的背景和意義。應從經濟基礎、思想基礎、階級基礎、實踐基礎等四個方面推導出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從工人運動失敗的原因和《共產黨宣言》的內容引導學生歸納出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意義及其深遠影響。
(3)本課還講述了馬克思主義誕生后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特別是巴黎公社,這既是本課的重點,也是本課的難點。要重點分析巴黎公社采取的革命措施及其性質和意義;引導學生討論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并從中分析出巴黎公社失敗的客觀原因、主觀原因及根本原因。
(4)此外,還要結合教材中的“歷史縱橫”“資料回放”“學思之窗”等欄目中的史料,對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條件、《共產黨宣言》、巴黎公社等內容進行了補充和解釋。在教學中,要運用相關的歷史資料來引導學生探究歷史事件的本質,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課件顯示] 馬克思相片
師:同學們,你們認識這幅相片是誰嗎?
生:是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和革命導師馬克思。
師:回答得很好,那你們知道馬克思到底有多偉大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段史料。
[課件顯示] “1999年,先是由英國劍橋大學文理學院教授們發起,就誰是人類紀元第二個千年的“千年第一思想家” 這一命題進行了校內的征詢、推選。投票結果是馬克思位居第一,而被習慣公認第一的愛因斯坦卻屈居第二、牛頓和達爾文分列第三、四名。隨后,英國bbc廣播公司,又以同一命題,在全球互聯網上公開征詢投票一個月。匯集全球投票的結果,仍然是馬克思第一,愛因斯坦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