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 課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第18 課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課程標準:簡述《共產黨宣言》的主要內容,認識馬克思主義產生的重大意義。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實,認識其在建立無產階級政權上的經驗教訓。
★:本課重點:(由理解課標得來)
①、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②、《共產黨宣言》的發表; ③、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難點:《共產黨宣言》的內容及意義
★:高考大綱:《共產黨宣言》、巴黎公社
★:知識梳理
一、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一)、條件
1、經濟條件:工業革命推動了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資本主義制度的各種弊病也日益暴露。
(1)、在資本家日益富裕的同時,工人的生活條件沒有得到改善,工人的政治權利非常有限,社會上的不平等促使社會矛盾日益激化。
(2)、1825年開始的周期性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加劇了工人貧困和社會動蕩。
(3)、如何理解工業革命是馬克思主義誕生的經濟基礎?
①、工業革命是從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的飛躍,它不僅是生產技術上的革命,也引起了社會關系的深刻變化。
②、工業革命推動生產力的迅速發展,并導致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爆發,使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日益明顯地暴露出來。
③、工業革命使社會分裂為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兩大對立階級,促進了工人運動的興起和發展。
2、階級基礎:19世紀歐洲三大工人運動即法國里昂工人起義、英國憲章運動、德意志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標志著無產階級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
3、理論來源:19世紀三大優秀理論成果----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德意志古典哲學、19世紀早期的英法空想社會主義。
(1)、空想社會主義的代表人物:法國的圣西門、傅立葉和英國的歐文。
(2)、恩格斯說:“不成熟的理論是和不成熟的資本主義生產狀況、不成熟的階級相適應的。”
不成熟的理論指的是?
英法的空想社會主義
4、個人條件(實踐條件):馬克思、恩格斯深入工人群眾,總結工人運動經驗、致力于理論研究,吸收人類優秀思想成果。
(二)、誕生的標志:1848年《共產黨宣言》發表。1847年底,馬克思、恩格斯出席在倫敦舉行的共產主義者同盟代表大會,并接受大會委托起草同盟綱領。這個綱領就是1848年發表的《共產黨宣言》。
(三)、《共產黨宣言》的主要內容(本課默寫一)
閱讀材料分析《共產黨宣言》的主要內容
材料: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
(肯定了資產階級的歷史作用)
“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
共產主義社會是比資本主義“更高級的、以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是人類社會由“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的飛躍。
(資本主義必將被共產主義所取代)
因此(從原始土地公有制解體以來)全部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即社會發展各個階級上被剝削階級和剝削階級之間、被統治階級和統治階級之間斗爭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