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高一歷史教材點撥及同步練習(人民版必修一)專題二(1)
一 列強入侵與民族危機
合作討論11999年前后,北京各界人土曾經圍繞著是否應該修復圓明園的問題展開了激烈爭論:一種意見主張按當年原樣修復,當今國力強盛,理應再現我國園林一絕,褒美于世界;一種意見主張保持現狀,以利于教育子孫后代勿忘國恥。
你是怎樣認識這一問題的?試談談你的觀點。
我的思路:這是一道開放性的思考題,建議讓學生各抒己見,充分申述自己的理由。教師可以歸納分歧意見,適當引導不同論點問題展開辯駁交鋒,以活躍思維,培養思維說理能力,并鼓勵多角度地考慮問題,不必強求一致。
當然,討論辯駁時可以適當參考以下資料:1860年,英法聯軍焚掠圓明園,精美的主體建筑大多被焚毀,處處斷壁殘垣,不勝悲涼。19xx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圓明園再次被劫掠,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殘存的景點和同治、光緒年間修復的部分景點遭到更加嚴重的破壞。中華民國成立后,軍閥割據混戰,圓明園無人管理,軍閥政客乘機將園中名木佳石拆卸運走,附近農民為了生計也拆磚運瓦加以變賣。這樣,銘刻中國近代歷史滄桑的圓明園遺址最終形成!
2 合作討論2
下面是甲午戰爭以后清政府向列強借債情況表:
時間 借款額 年息 折扣 年限 共計 償還本息
1895年 4億法郎 4厘 94 36 白銀3億兩 白銀7億兩
1896年 1600萬英鎊 4厘 94 36
1898年 1600萬英鎊 4.5厘 83 45
請你想一想:甲午戰爭以后,清政府向列強大借外債,同今天我國向資本主義國家貸款,二者之間有什么不同?
我的思路:教師應引導學生從清政府向列強大借外債的國家環境(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目的(償付戰爭賠款)、性質(政治借款)等方面加以分析,使學生明確:目前中國面臨著發展中國家共同面臨的難題,即經濟迅速發展所需的大量資金與本國現有資金短缺的矛盾,因此需要引進外資。這是在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的歷史條件下主動實行的,只要我們加強法律、稅收等綜合手段的運用,對外資的剝削本性加以約束,是可以在平等互利原則的基礎上取得經濟效益的。這與清政府的大借外債是完全不
3 1899年,美國政府第一次向侵華主要列強提出了“門戶開放”政策的照會,核心內容是要求“利益均沾”“商業機會均等”。19xx年5月中旬,美國第二次向諸列強提出“門戶開放”政策的照會,核心內容是強調“維護中國的領土和行政完整”。
請思考:有人相信美國對華的“門戶開放”政策是為“保持中國領土完整和行政完整”的,你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我的思路:這實質上是把美國的要求由經濟利益擴大到政治領域,由只包括各國在華“租借地”和“勢力范圍”擴大到整個中國。 因為美國所說“保持中國的領土和行政”完整的實際含義是要使中國成為一個完整和穩定的世界市場。美國提出“門戶開放”政策的實質在于:(1)把中國的門戶向一切帝國主義國家開放。這是因為美國害怕由幾個帝國主義國家控制,使自己難以插足。(2)美國企圖通過“門戶開放”政策,得以插足任何一國的“勢力范圍”,分享其他帝國主義國家的侵略權益。(3)美國的經濟實力在當時的世界上首屈一指,企圖憑借自己的經濟優勢,在競爭中排斥其他列強,達到獨占中國的目的。所以從表面上看,美國標榜“利益均沾”似乎是一視同仁,而實際上在同等條件下競爭,結果總是對強者有利。而事實也正是如此,隨著“門戶開放”政策得到列強認可并得以貫徹,美國在華勢力逐步擴大。1928年,國民政府形式上統一全國,美國取得優勢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