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歐洲大陸的政體改革教案
[備課時間]
[上課時間]
[課題]
三、民主政治的擴展
[課型]
新授
[第
課時]
[教學目的]
知識與能力目標
1、識記巴黎公社失敗后在國民議會中的派系和權力之爭、掌握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和《德意志帝國憲法》的基本內容;
2、對兩部憲法進行較為全面的比較、概括和闡釋,認識資產階級憲法的本質;分析資產階級代議制在西方政治發用及對世界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圖表,再現法蘭西共和國之路的艱難;
2、通過史論結合分析方法,與學生共同探討法蘭西共和國憲法和德意志帝國憲法的特點、意義。
3、比較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和《德意志帝國憲法》的特點,引導學生歸納出兩部憲法的異同。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對法、德兩國資產階級代議制的確立及其影響的學習,明確資產階級代議制的作用是一致的,即為資產階級管理國家提供了政權組織形式,保障了資產階級的統治權力。
2、認識資產階級代議制的建立,具有反封建主義和發展資本主義的歷史進步作用。
[教學重點]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和德意志帝國憲法的具體內容
[教學難點]
分析比較兩國民主政治的特點,并能結合其國內外氣勢探究其原因
[教學過程]
導入:
1)同學們知道現任的法國總統和德國總理嗎?
法國總統是希拉克,德國總理是施羅德,他們曾多次到中國訪問。
2)法德兩國是歐盟的的重要成員國,與中國的關系密切,兩國元首曾多次到中國進行友好訪問。大家知道這兩國的國體和政體嗎?
法國和德國都是資產階級共和國,都實行資產階級代議制。
3)那么兩國的國體和政體是怎樣形成的呢?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3課《民主政治的擴展》,通過這一課的學習,大家就會清楚法國和德國的國體和政體的淵源了。
一,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
1,歷史背景——震蕩中的法國;
1)法國近代政體的演變:政局動蕩不安(1789年,法國大革命以來,法國政權更迭頻繁,政局動蕩。)
自1789年以來,法國政局是如何變換的?
艱難的法蘭西共和國之路
1589年—1792年 波旁王朝的統治
1792年—18xx年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18xx年—18xx年 法蘭西第一帝國(拿破侖)——資產階級軍事獨裁政權
18xx年—1830年 波旁王朝復辟
1830年—1848年 “七月”王朝(君主立憲制)
1848年—1852年 法蘭西第二共和國
1852年—1870年 法蘭西第二帝國
1870年—1940年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二戰后1946第四共和國、1958第五共和國)
2)德國軍隊:在普法戰爭中獲勝的德軍還占領著法國近20個省。
3)人民革命力量:(巴黎公社)一些大城市的人民還掌握著武裝。
4)共和與帝制的斗爭:各派政治力量圍繞著共和與帝制的政權形式問題展開了反復較量。
①在國會中:;逝烧430個席位,共和派只有200個席位。
②梯也爾政府:“沒有共和派的共和國”,梯也爾是;逝,他雖然想恢復帝制,但害怕巴黎公社革命重演,不敢貿然廢除共和制,法國名義上仍是共和國,但由于他繼續瘋狂破壞“國際工人協會組織”,野蠻屠殺巴黎公社戰士,取消出版、結社自由,制造白色恐怖,壓制共和派,所以做沒有“共和派的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