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課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第18課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課標要求
1、簡述《共產黨宣言》的主要內容,認識馬克思主義產生的重大意義
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實,認識世界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建立的歷史意義。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要求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工業革命后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資本主義弊端日益暴露;歐洲三大工人運動;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理論來源。
(2)、了解第一國際主要活動及意義。
(2)簡述《共產黨宣言》的主要內容,認識馬克思主義產生的重大意義;
(3)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實,認識其在建立無產階級政權上的經驗教訓。
2、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從經濟基礎、階級關系、思想基礎、實踐基礎歸納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歷史條件。
(2)引導學生閱讀理解課本的有關資料,幫助學生逐步掌握歷史資料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學習馬克思主義產生的時代背景,體會任何思想都是一定歷史時期的產物。分析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來源,尤其是通過比較空想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提高理論思維能力。學習馬、恩對人類做出的巨大貢獻,深入認識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學習巴黎公社的措施,判斷其無產階級政權的性質;
(2)學習馬、恩青年時期的生活、學習和遠大理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學習兩位革命導師的偉大友誼及合作精神,培養團結互助的精神;學習巴黎公社英雄先烈的事跡,樹立不怕艱難、勇于斗爭的優良品格。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①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共產黨宣言》的發表;
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2、難點:《共產黨宣言》的內容及意義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1999年,先是由英國劍橋大學文理學院的教授們發起,就誰是人類紀元第二個千年的“千年第一思想家”這一命題進行了校內的征詢、推選。投票結果是馬克思位居第一,而被習慣公認第一的愛恩斯坦卻屈居第二。隨后,英國bbc廣播公司又以同一命題,在全球互聯網上公開征詢投票一個月。匯集全球投票的結果,仍然是馬克思第一,愛恩斯坦第二。
一、馬克思主義誕生
1、歷史條件(從經濟、階級、思想、實踐基礎等這幾方面去思考)
(1)經濟基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
表現:經濟危機,工人運動興起
資本主義世界第一次經濟危機:
(1)時間:1825年
(2)起因: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病促使社會矛盾激化
(3)發生國:英國
(4)影響:加劇了工人的貧困和社會動蕩,出現了改造資本主義社會、建設理想社會的空想社會
(2)階級基礎:歐洲三大工人運動
時間:19世紀三、四十年代
內容:法國里昂工人起義,英國憲章運動,德意志西里西亞工人起義
意義:表明工人階級已經覺醒
迫切需要科學理論指導
標志著歐洲無產階級已開始登上政治
(3)思想基礎:吸取了19世紀人類優秀文化成果(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德意志古典哲學、英法的空想社會主義等)
(4)實踐基礎: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實踐活動(理論總結和建黨)
1、馬克思、恩格斯的活動
(1)馬克思成為共產主義者的成長歷程
1818年5月5日誕生。
柏林大學研究黑格爾哲學。
大學畢業后主編《萊茵報》。
1843年來到巴黎,成為一生轉折。
1844年馬克思發表了《〈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