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課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1883年3月14日逝世。
(2)恩格斯成為共產主義者的成長歷程
1842年來到英國接觸工人。
1842——1845年經過科隆、巴黎和布魯塞爾三次會晤,馬克思和恩格斯兩位革命導師開始了共同的戰斗歷程。
他們的優秀品質:勤奮學習,刻苦鉆研,持之以恒的精神;具有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的崇高理想、堅持真理和為人類事業用于獻身的精神、國際主義精神等等。
2、誕生標志——《共產黨宣言》的問世:
(1)發表:馬、恩起草,1848年發表
(2)內容:
①闡明規律(即闡明了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肯定了資本主義制度取得封建制度的進步作用,指出資本主義最終必將被共產主義取代;
②指出作用:明確指出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中推動歷史發展的重要作用;
③揭示使命:揭示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建立無產階級政權,進而建設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
④號召聯合:面對資產階級和反動勢力的強大,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同資產階級進行斗爭。
(3)意義:①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無產階級進行斗爭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③促使社會主義運動更加蓬勃的發展。
二、第一國際
1、條件
客觀條件:(1)科學共產主義誕生是第一國際成立的思想條件。馬克思主義誕生后,與工人運動結合起來,發揮出越來越大的力量,第一國際的成立就是馬克思主義不斷取得勝利的體現。(2)資本主義經濟的大發展是第一國際成立的經濟條件。19世紀五六十年代,許多國家建立資本主義制度后,大大解放了生產力,同時也由于工業革命的深入進行,促使資本主義經濟得到很大的發展。這導致:一方面工人階級隊伍不斷壯大,力量逐漸增強;另一方面資本主義社會的各種弊端進一步暴露。繼1825年英國爆發的世界上第一次經濟危機之后,在1857年爆發了第一次世界性的經濟危機。特別是資本主義經濟發達的歐洲,經濟遭到極大破壞,社會矛盾更加激化,工人運動與民族解放運動再度高漲。面對強大的敵人,各國無產階級開始走國際聯合的道路,不少國家的工人階級已意識到:無產階級要實現革命的目的,不僅要建立自己的政黨,而且還必須加強國際合作。
主觀條件:馬克思、恩格斯總結各國工人運動的經驗,培養工人運動骨干,為建立新的國際組織而努力奮斗是第一國際成立的主觀條件。1848年歐洲革命失敗后,共產主義者同盟被迫解散,革命處于低潮。在這樣艱難的條件下,馬、恩非常注意把革命理論與工人運動結合起來。他們一方面總結經驗教訓,為第一國際創立準備了思想與理論條件;另一方面,他們設法同各地革命者聯系,把許多原共產主義者同盟成員團結在自己周圍,對他們進行教育培養,使許多人成為優秀的工人運動活動家與革命家,通過他們又去團結工人群眾,形成了新的革命團體,這就為第一國際成立作了組織上的準備。
2、概況
(1)時間、地點、全稱:1864年、倫敦、國際工人協會。
(2)、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
3、第一國際的成立及歷史意義。
(1)馬克思是第一國際的靈魂。馬克思積極籌備新的國際工人運動組織,接受了大會籌委會邀請,被選入主席團,并作為德國工人代表被選入總委員會,擔任德國通訊書記。總委員會通過了馬克思起草的《國際工人協會成立宣言》和《國際工人協會共同章程》,這就使第一國際有了正確的政治方向與組織原則,馬克思主義已成為第一國際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不僅是第一國際的創始人,而且是第一國際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