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歷史教案 > 初中歷史教案 > 九年級歷史教案 > 古代亞非文化(精選8篇)

古代亞非文化

發布時間:2022-11-07

古代亞非文化(精選8篇)

古代亞非文化 篇1

  (一)教學目的:

  1.基礎知識目標:

  象形文字;楔形文字;字母文字;世界上最早的太陽歷;兩河流域的太陽歷和星期制度;卡爾納克神廟;巴比倫的空中花園;阿拉伯數字;兩河流域的十進位法和六十進位法;印度的《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史詩;諾亞方舟神話

  2.思想教育目標:使學生認識

  (1)科學知識產生于生產斗爭的需要和實踐。

  (2)在奴隸和勞動人民勞動的基礎上,產生了。

  (3)古代亞非人民在文字、天文、歷法、建筑、數學、醫學等方面的杰出成就,標志著古代亞非地區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

  3.能力培養目標:

  使學生掌握古代亞非地區多方面的成就和影響,從而提高綜合、分析能力,并成批判、繼承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難點和要點:

  1.重點:古代東方文字的影響,太陽歷,阿拉伯數字,建筑奇跡。

  2.難點:史詩和神話

  3.要點:

  一、古老而神秘的文字

  1.象形文字

  2.楔形文字

  3.字母文字

  二、天文和歷法:

  1.太陽歷

  2.太陰歷

  3.星期制度

  三、雄偉的古代建筑

  1.卡爾納克神廟

  2.空中花園

  四、數學

  1.阿拉伯數字

  2.十進位和六十進位法

  五、古埃及木乃伊

  六、史詩與神話

  1.《摩訶婆羅多》與《羅摩衍那》

  2.“諾亞方舟”神話

  (三)授課時數:1課時

  (四)教學方法:講述法

  (五)教學過程 :

  [復習提問]

  1.漢謨拉比的主要事跡是什么?

  2.佛教的主要教義是什么?

  [導入  新課]古代亞非地區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這些地區在發展的過程中,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成就,對人類文明與進步起了重要的作用。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這些地區的文化。

  文字,是人類文明的標志之一,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文字就在這里出現。

  一、古老而神秘的文字:

  1.象形文字:

  為什么叫象形文字呢?就是因為它用圖形來表示事物。請同學們看課本15頁《象形文字》。在這里可以看到,埃及人畫了兩條腿,表示“走”,畫了一只眼睛,眼睛下面用三條豎杠表示眼淚,以此表示“哭”。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一共有700多個。后來,這些符號除了表示意思外,也表示一定的音節,在此基礎上,音節字中的一部分簡化為字母符號,共24個。因此,這種文字為以后的字母文字的產生奠定了基礎,說明了象形文字對世界文化是有影響的。(找學生讀15頁彩框內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復雜難懂,只有少數祭司和書吏掌握,因而在埃及有專門以抄寫、記錄為職的書吏。請同學看課本15頁插圖。(讀古埃及滅亡后……)這塊石碑是在羅塞塔發現的,所以又稱羅塞塔石碑。請同學們看16頁插圖,這塊石碑是用黑玄武巖做成的。長114cm,寬72cm,上面有三種文字:上面是世俗體,即象形文字的草寫體,中間是象形文字,下面是希臘文。法國語言學家商博良,根據十多年的刻苦鉆研,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于1822年成功地釋讀出托勒密的名字,終于使象形文字的釋讀獲得了決定性突破。圖中引出的方框中的文字就是托勒密的名字,上面是象形文字的草體,下面是希臘文字。

  在古埃及人創造象形文字的同時,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又創造了楔形文字。

  2.楔形文字:

  那么,什么是楔形文字呢?(找學生讀P16彩一句)請同學們看16頁《楔形文字》。楔形文字起源于象形文字,為了書寫簡便,人們逐漸對一個事物不全畫出來。而是只畫出其中最能表現出其特征的部分,于是原來的圖畫逐步轉變為直線圖形。19世紀中葉,英國人羅林生在波斯發現了刻有古波斯文、埃蘭文、巴比倫文三種楔形文字的貝希斯敦銘文。他借鑒前人成果,對照比較三種文字,終于釋讀了楔形文字。當時,這種文字在西亞地區廣泛傳播。西亞各民族對它略加修改后,作為自己的文字長期使用。

  由于楔形文字往往一符多義,難以掌握,逐步被字母文字所取代。

  3.字母文字:

  腓尼基人在象形文字和古西亞文字的影響下,創造了22個拼音字母。說起腓尼基字母的發明,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相傳,有一個叫卡德穆斯的腓尼基木匠,是個遠近皆知的聰明人。有一次,他在別人家里干活,需要一件工具,恰好忘記帶來了,他隨手拿起一塊木片,用刀在上面刻了點什么,然后讓一個奴隸送給在家中的妻子。卡德穆斯的妻子看了木片,什么都沒說,遞給奴隸一件工具。奴隸驚呆了,認為他的主人是在用一種神秘的方式,通過木片上的符號表示他需要的東西。據說卡德穆斯在木片上劃的就是腓尼基第一次出現的字母文字。許多人知道這件事以后,來向卡德穆斯請教。卡德穆斯就將他發明的字母文字教給了其他人,這樣腓尼基字母就逐漸傳播開來。請同學們看課本16頁《字母文字演進表》和17頁《西方字母淵源》,希臘人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礎上創造了希臘字母,羅馬人又在希臘字母的基礎上創造了希臘字母,羅馬人又在希臘字母的基礎了創造了拉丁字母。拉丁字母是現在世界上最通用的字母。

  在農業發展的基礎上,古代亞非的人民又制定了天文、歷法。

  二、天文和歷法:

  1.太陽歷:

  埃及的太陽歷早在6000多年前就問世了。馬克思曾經說過:“計算尼羅河水的漲落期的需要,產生了埃及的天文學”,充分肯定了天文、歷法與生產的關系。埃及人為了不違農時,發展農業生產,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逐漸掌握了尼羅河泛濫的規律。他們發現兩次泛濫之間大約為365天。同時,還發現,每年6月17或18日早晨,尼羅河開始變綠,這是尼羅河泛濫的預兆。當尼羅河水的潮頭來到(孟斐斯)今天的開羅附近時,天狼星和太陽同時從地平線升起,埃及人把它作為一年的開始,兩次泛濫期間為一年。以此為依據,把一年分為泛濫期、播種期、收獲期,生動地反映了天文歷法與農業生產之間的密切關系。埃及人又把一年定為365天,分為12個月,每月30天,年終加5天節日,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太陽歷。雖然每隔4年就誤差一天,但它使用起來簡單方便,后來傳入歐洲,經過羅馬凱撒和教皇格利哥里不斷改進,成為今天通用的公歷。

  兩河流域的人們,通過對月亮圓缺變化規律的觀察,制定了太陰歷。

  2.太陰歷與星期制度

  它將一年分為12個月,每月以剛剛露出月牙來的這一天為開端,以月亮最圓的一天為月中,以月亮又變成月牙的那天為一月的終結。那么太陰歷對每月天數又是怎么規定的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17頁,讀……

  當時,兩河流域的人們已經能夠區分五大行星和恒星,對五大行星的運行軌道觀察得相當準確,他們將星宿和諸神聯系起來,星就是神,因此星的符號也就用來表示神的概念。每天有一個星神值勤。七天一輪回,所以把七天作為一周,請同學們看17頁表格,它分別用日、月、火、水、木、金、土七個星球的名稱來命名。所謂星期,就是星的日期。后來,隨著科學的進步,去掉了加在星期上的迷信色彩。星期制度一直沿用至今,這就是現在通行的七天一星期制度的來歷。

  最后,我們來看一下印度的天文歷法,我找一位同學讀一下17—18頁……,其他同學思考一下,它與埃及的太陽歷有何異同?

  三、雄偉的古代建筑

  在古代埃及,除了舉世聞名的金字塔外,還修造了大量的神廟,其中最壯觀的要算卡爾納克神廟了。

  1.卡爾納克神廟

  卡爾納克神廟,就是阿蒙神廟,因為它位于埃及的卡爾納克村而得名。阿蒙是底比斯的庇護神,后來被尊為太陽神,成為國家的最高神。埃及國王認為自己是太陽神的兒子,每次對外戰爭的勝利,都認為是阿蒙神保祜的結果。戰爭結束后,就把大量的戰利品獻給阿蒙神廟。經過幾百年埃及國王的不斷添造,阿蒙神廟終于形成了一組龐大的寺廟建筑群,那么,何以能體現出它的雄偉壯觀呢?請同學讀課本18頁彩框內第一段和《卡爾納克神廟貴遺址》。

  2.空中花園

  請同學們看課本18頁《巴比倫空中花園》這幅想象畫,空中花園是新巴比倫時期建造的,當時新巴比倫的國王為討好王后,下令在首都巴比倫建造空中花園,它實際上是一座假山花園。它采用立體造園的方法,將花園置于高高的平臺之上,遠遠看去,花園就像在天空中一樣。請同學看18頁彩框內的部分。空中花園建成以后,成為巴比倫城建設的最主要部份,與金字塔一樣,成為古代世界的八大奇跡之一。

  后來,波斯占領新巴比倫后,空中花園隨之被毀。

  四、阿拉伯數字和古埃及木乃伊

  1.阿拉伯數字:

  提問:阿拉伯數字是指哪些數字符號?(……)除此之外,印度人還發明了定位計算的十進位法。由于定位計算,同一個數字處于不同的位置,就表示不同的數值,如果某一位沒有數字,就在該位上寫“0”。“0”的應用,使十進位法臻于完善,意義重大。那么,這些數學符號由印度人發明的,卻為什么稱為阿拉伯數字呢?(因為這些數字符號是由阿拉伯人傳人歐洲的)由于采用十進位法,加上阿拉伯數字筆畫簡單,書寫方便,一目了然,因而很快在世界上流傳起來,成為世界各國通用的數字。

  2.六十進位法:

  而兩河流域的人們不僅采用十進位法,還采用六十進位法。巴比倫人認為整個天穹每24小時一次回轉,每小時60分鐘,我們不能不驚嘆他們的聰明才智。這種晝夜和時間的劃分,以及六十進位法,一直沿用到今天,他們還將圓周劃分360°。

  恩格斯曾經說過,和其它一切科學一樣,數學是從人的需要中產生的:是從丈量土地和測量容積,從計算時間和制造器皿產生的。隨著生產的需要,古埃及摸索出計算長方形、三角形、甚至圓形面積的方法,推算出圓周率為3.16。

  3.古埃及的木乃伊。

  木乃伊,是希臘語的譯音,意為被保存下來的尸體。古埃及人相信人死后還要在冥世,即陰間生活,請同學們看課本19頁《冥世之神稱心臟重量》圖,這幅畫是從一座墓葬中出土的。畫的右側坐的是冥世之神奧西里斯。狗(或豺狼)頭人身的阿努比斯正在給一個婦女的心過秤,天秤另一端放著象征“真理”的羽毛或神像,天平上端坐著一個狒狒模樣的神正在記錄結果。古埃及人認為,人們在世時干環事,他的心就變小,減輕,死后就受到審判和懲罰,但只要保住肉體,靈魂就會依附于肉體萬世長存。木乃伊就是經過防腐處理的干尸。制作木乃伊的最好辦法是“先用鉤子把死者腦漿從鼻孔中取出,再把一些藥水灌進去清洗其它部分,接著在尸體腹部割一個口,把內臟全部取出,用和有香料的酒沖洗腹腔,然后用桂皮、乳香等香料把它填滿,最后按原樣縫好。把尸體在小蘇打、鹽水或其它防腐液中,溶去油脂泡掉表皮,經70天后,把尸體取出沖洗、晾干,用麻木裹緊,外涂樹膠,以免尸體接觸空氣,這樣制作成的木乃伊可以保存幾千年。

  五、史詩和神話:

  1.《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

  《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著名長詩,起源于人民群眾的口頭創作。《摩訶婆羅多》梵語的意思是“偉大的婆羅多族”。全詩20萬行,講的是婆羅多族國王的兩支后裔的一場大戰。古代婆羅多族國王是一個瞎子,國事全由弟弟來處理。國王有100個兒子,組成俱盧族。國王弟弟有五個兒子組成班度族。國王的弟弟死后,他的兒子全由國王撫養。五個兄弟個個武藝高強,遭到俱盧族兄弟的嫉妒,一次又一次受到他們的迫害。他們找了些盟國進行決戰,結果,俱盧族大敗。老國王的99個兒子被殺死,太子逃脫后最后也被殺,由于相互殘殺,血流成河,尸橫遍野。班度兄弟決定和俱盧族講和,化戰爭為和平,化仇恨為友誼。這部長詩反映了古代戰爭的場面和社會生活面貌,是一部印度社會的百科全書,被馬克思喻為印度的“伊利亞特”。《羅摩衍那》梵語中的意思是羅摩的漫游。他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呢?請看課本20頁……

  在古代西亞,也曾經流傳著一個關于洪水的故事,即諾亞方舟的故事。

  2.諾亞方舟的故事

  請同學們打開課本20頁。(找學生讀)這就是《圣經》中著名的諾亞方舟的故事,后來人們就用鴿子和橄欖枝來象征和平。現在聯合國徽記上也畫著兩根金色的橄欖枝。

  [鞏固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通過了解產生的過程,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科學知識產生于生產斗爭的需要和實踐,古代亞非在文字、天文、歷法、建筑、數學、醫學和史詩等方面的杰出成就,是奴隸和勞動人民辛勤勞動的結果和智慧的結晶,它標志著古代亞非地區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

  (六)板書:

  第四課

  國家或地區

  類別

  埃及

  西亞

  印度

  文字

  象形文字

  楔形文字

  天文和歷法

  太陽歷

  太陰歷和星期制度

  每年12月,每月30天

  建筑

  金字塔,卡爾納克神廟

  空中花園

  佛塔

  數學

  圓周率

  十進位和六十進位

  阿拉伯數字

  醫學

  木乃伊

  史詩和神話

  諾亞方舟神話

  《摩》《婆羅》史詩

  (七)作業 :

  1.古代北非和西亞產生了哪些古老的文字?

  2.古代亞非有哪些重要的文化成就?

古代亞非文化 篇2

  (一)教學目的:

  1.基礎知識目標:

  象形文字;楔形文字;字母文字;世界上最早的太陽歷;兩河流域的太陽歷和星期制度;卡爾納克神廟;巴比倫的空中花園;阿拉伯數字;兩河流域的十進位法和六十進位法;印度的《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史詩;諾亞方舟神話

  2.思想教育目標:使學生認識

  (1)科學知識產生于生產斗爭的需要和實踐。

  (2)在奴隸和勞動人民勞動的基礎上,產生了。

  (3)古代亞非人民在文字、天文、歷法、建筑、數學、醫學等方面的杰出成就,標志著古代亞非地區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

  3.能力培養目標:

  使學生掌握古代亞非地區多方面的成就和影響,從而提高綜合、分析能力,并成批判、繼承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難點和要點:

  1.重點:古代東方文字的影響,太陽歷,阿拉伯數字,建筑奇跡。

  2.難點:史詩和神話

  3.要點:

  一、古老而神秘的文字

  1.象形文字

  2.楔形文字

  3.字母文字

  二、天文和歷法:

  1.太陽歷

  2.太陰歷

  3.星期制度

  三、雄偉的古代建筑

  1.卡爾納克神廟

  2.空中花園

  四、數學

  1.阿拉伯數字

  2.十進位和六十進位法

  五、古埃及木乃伊

  六、史詩與神話

  1.《摩訶婆羅多》與《羅摩衍那》

  2.“諾亞方舟”神話

  (三)授課時數:1課時

  (四)教學方法:講述法

  (五)教學過程 :

  [復習提問]

  1.漢謨拉比的主要事跡是什么?

  2.佛教的主要教義是什么?

  [導入  新課]古代亞非地區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這些地區在發展的過程中,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成就,對人類文明與進步起了重要的作用。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這些地區的文化。

  文字,是人類文明的標志之一,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文字就在這里出現。

  一、古老而神秘的文字:

  1.象形文字:

  為什么叫象形文字呢?就是因為它用圖形來表示事物。請同學們看課本15頁《象形文字》。在這里可以看到,埃及人畫了兩條腿,表示“走”,畫了一只眼睛,眼睛下面用三條豎杠表示眼淚,以此表示“哭”。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一共有700多個。后來,這些符號除了表示意思外,也表示一定的音節,在此基礎上,音節字中的一部分簡化為字母符號,共24個。因此,這種文字為以后的字母文字的產生奠定了基礎,說明了象形文字對世界文化是有影響的。(找學生讀15頁彩框內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復雜難懂,只有少數祭司和書吏掌握,因而在埃及有專門以抄寫、記錄為職的書吏。請同學看課本15頁插圖。(讀古埃及滅亡后……)這塊石碑是在羅塞塔發現的,所以又稱羅塞塔石碑。請同學們看16頁插圖,這塊石碑是用黑玄武巖做成的。長114cm,寬72cm,上面有三種文字:上面是世俗體,即象形文字的草寫體,中間是象形文字,下面是希臘文。法國語言學家商博良,根據十多年的刻苦鉆研,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于1822年成功地釋讀出托勒密的名字,終于使象形文字的釋讀獲得了決定性突破。圖中引出的方框中的文字就是托勒密的名字,上面是象形文字的草體,下面是希臘文字。

  在古埃及人創造象形文字的同時,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又創造了楔形文字。

  2.楔形文字:

  那么,什么是楔形文字呢?(找學生讀P16彩一句)請同學們看16頁《楔形文字》。楔形文字起源于象形文字,為了書寫簡便,人們逐漸對一個事物不全畫出來。而是只畫出其中最能表現出其特征的部分,于是原來的圖畫逐步轉變為直線圖形。19世紀中葉,英國人羅林生在波斯發現了刻有古波斯文、埃蘭文、巴比倫文三種楔形文字的貝希斯敦銘文。他借鑒前人成果,對照比較三種文字,終于釋讀了楔形文字。當時,這種文字在西亞地區廣泛傳播。西亞各民族對它略加修改后,作為自己的文字長期使用。

  由于楔形文字往往一符多義,難以掌握,逐步被字母文字所取代。

  3.字母文字:

  腓尼基人在象形文字和古西亞文字的影響下,創造了22個拼音字母。說起腓尼基字母的發明,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相傳,有一個叫卡德穆斯的腓尼基木匠,是個遠近皆知的聰明人。有一次,他在別人家里干活,需要一件工具,恰好忘記帶來了,他隨手拿起一塊木片,用刀在上面刻了點什么,然后讓一個奴隸送給在家中的妻子。卡德穆斯的妻子看了木片,什么都沒說,遞給奴隸一件工具。奴隸驚呆了,認為他的主人是在用一種神秘的方式,通過木片上的符號表示他需要的東西。據說卡德穆斯在木片上劃的就是腓尼基第一次出現的字母文字。許多人知道這件事以后,來向卡德穆斯請教。卡德穆斯就將他發明的字母文字教給了其他人,這樣腓尼基字母就逐漸傳播開來。請同學們看課本16頁《字母文字演進表》和17頁《西方字母淵源》,希臘人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礎上創造了希臘字母,羅馬人又在希臘字母的基礎上創造了希臘字母,羅馬人又在希臘字母的基礎了創造了拉丁字母。拉丁字母是現在世界上最通用的字母。

  在農業發展的基礎上,古代亞非的人民又制定了天文、歷法。

  二、天文和歷法:

  1.太陽歷:

  埃及的太陽歷早在6000多年前就問世了。馬克思曾經說過:“計算尼羅河水的漲落期的需要,產生了埃及的天文學”,充分肯定了天文、歷法與生產的關系。埃及人為了不違農時,發展農業生產,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逐漸掌握了尼羅河泛濫的規律。他們發現兩次泛濫之間大約為365天。同時,還發現,每年6月17或18日早晨,尼羅河開始變綠,這是尼羅河泛濫的預兆。當尼羅河水的潮頭來到(孟斐斯)今天的開羅附近時,天狼星和太陽同時從地平線升起,埃及人把它作為一年的開始,兩次泛濫期間為一年。以此為依據,把一年分為泛濫期、播種期、收獲期,生動地反映了天文歷法與農業生產之間的密切關系。埃及人又把一年定為365天,分為12個月,每月30天,年終加5天節日,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太陽歷。雖然每隔4年就誤差一天,但它使用起來簡單方便,后來傳入歐洲,經過羅馬凱撒和教皇格利哥里不斷改進,成為今天通用的公歷。

  兩河流域的人們,通過對月亮圓缺變化規律的觀察,制定了太陰歷。

  2.太陰歷與星期制度

  它將一年分為12個月,每月以剛剛露出月牙來的這一天為開端,以月亮最圓的一天為月中,以月亮又變成月牙的那天為一月的終結。那么太陰歷對每月天數又是怎么規定的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17頁,讀……

  當時,兩河流域的人們已經能夠區分五大行星和恒星,對五大行星的運行軌道觀察得相當準確,他們將星宿和諸神聯系起來,星就是神,因此星的符號也就用來表示神的概念。每天有一個星神值勤。七天一輪回,所以把七天作為一周,請同學們看17頁表格,它分別用日、月、火、水、木、金、土七個星球的名稱來命名。所謂星期,就是星的日期。后來,隨著科學的進步,去掉了加在星期上的迷信色彩。星期制度一直沿用至今,這就是現在通行的七天一星期制度的來歷。

  最后,我們來看一下印度的天文歷法,我找一位同學讀一下17—18頁……,其他同學思考一下,它與埃及的太陽歷有何異同?

  三、雄偉的古代建筑

  在古代埃及,除了舉世聞名的金字塔外,還修造了大量的神廟,其中最壯觀的要算卡爾納克神廟了。

  1.卡爾納克神廟

  卡爾納克神廟,就是阿蒙神廟,因為它位于埃及的卡爾納克村而得名。阿蒙是底比斯的庇護神,后來被尊為太陽神,成為國家的最高神。埃及國王認為自己是太陽神的兒子,每次對外戰爭的勝利,都認為是阿蒙神保祜的結果。戰爭結束后,就把大量的戰利品獻給阿蒙神廟。經過幾百年埃及國王的不斷添造,阿蒙神廟終于形成了一組龐大的寺廟建筑群,那么,何以能體現出它的雄偉壯觀呢?請同學讀課本18頁彩框內第一段和《卡爾納克神廟貴遺址》。

  2.空中花園

  請同學們看課本18頁《巴比倫空中花園》這幅想象畫,空中花園是新巴比倫時期建造的,當時新巴比倫的國王為討好王后,下令在首都巴比倫建造空中花園,它實際上是一座假山花園。它采用立體造園的方法,將花園置于高高的平臺之上,遠遠看去,花園就像在天空中一樣。請同學看18頁彩框內的部分。空中花園建成以后,成為巴比倫城建設的最主要部份,與金字塔一樣,成為古代世界的八大奇跡之一。

  后來,波斯占領新巴比倫后,空中花園隨之被毀。

  四、阿拉伯數字和古埃及木乃伊

  1.阿拉伯數字:

  提問:阿拉伯數字是指哪些數字符號?(……)除此之外,印度人還發明了定位計算的十進位法。由于定位計算,同一個數字處于不同的位置,就表示不同的數值,如果某一位沒有數字,就在該位上寫“0”。“0”的應用,使十進位法臻于完善,意義重大。那么,這些數學符號由印度人發明的,卻為什么稱為阿拉伯數字呢?(因為這些數字符號是由阿拉伯人傳人歐洲的)由于采用十進位法,加上阿拉伯數字筆畫簡單,書寫方便,一目了然,因而很快在世界上流傳起來,成為世界各國通用的數字。

  2.六十進位法:

  而兩河流域的人們不僅采用十進位法,還采用六十進位法。巴比倫人認為整個天穹每24小時一次回轉,每小時60分鐘,我們不能不驚嘆他們的聰明才智。這種晝夜和時間的劃分,以及六十進位法,一直沿用到今天,他們還將圓周劃分360°。

  恩格斯曾經說過,和其它一切科學一樣,數學是從人的需要中產生的:是從丈量土地和測量容積,從計算時間和制造器皿產生的。隨著生產的需要,古埃及摸索出計算長方形、三角形、甚至圓形面積的方法,推算出圓周率為3.16。

  3.古埃及的木乃伊。

  木乃伊,是希臘語的譯音,意為被保存下來的尸體。古埃及人相信人死后還要在冥世,即陰間生活,請同學們看課本19頁《冥世之神稱心臟重量》圖,這幅畫是從一座墓葬中出土的。畫的右側坐的是冥世之神奧西里斯。狗(或豺狼)頭人身的阿努比斯正在給一個婦女的心過秤,天秤另一端放著象征“真理”的羽毛或神像,天平上端坐著一個狒狒模樣的神正在記錄結果。古埃及人認為,人們在世時干環事,他的心就變小,減輕,死后就受到審判和懲罰,但只要保住肉體,靈魂就會依附于肉體萬世長存。木乃伊就是經過防腐處理的干尸。制作木乃伊的最好辦法是“先用鉤子把死者腦漿從鼻孔中取出,再把一些藥水灌進去清洗其它部分,接著在尸體腹部割一個口,把內臟全部取出,用和有香料的酒沖洗腹腔,然后用桂皮、乳香等香料把它填滿,最后按原樣縫好。把尸體在小蘇打、鹽水或其它防腐液中,溶去油脂泡掉表皮,經70天后,把尸體取出沖洗、晾干,用麻木裹緊,外涂樹膠,以免尸體接觸空氣,這樣制作成的木乃伊可以保存幾千年。

  五、史詩和神話:

  1.《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

  《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著名長詩,起源于人民群眾的口頭創作。《摩訶婆羅多》梵語的意思是“偉大的婆羅多族”。全詩20萬行,講的是婆羅多族國王的兩支后裔的一場大戰。古代婆羅多族國王是一個瞎子,國事全由弟弟來處理。國王有100個兒子,組成俱盧族。國王弟弟有五個兒子組成班度族。國王的弟弟死后,他的兒子全由國王撫養。五個兄弟個個武藝高強,遭到俱盧族兄弟的嫉妒,一次又一次受到他們的迫害。他們找了些盟國進行決戰,結果,俱盧族大敗。老國王的99個兒子被殺死,太子逃脫后最后也被殺,由于相互殘殺,血流成河,尸橫遍野。班度兄弟決定和俱盧族講和,化戰爭為和平,化仇恨為友誼。這部長詩反映了古代戰爭的場面和社會生活面貌,是一部印度社會的百科全書,被馬克思喻為印度的“伊利亞特”。《羅摩衍那》梵語中的意思是羅摩的漫游。他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呢?請看課本20頁……

  在古代西亞,也曾經流傳著一個關于洪水的故事,即諾亞方舟的故事。

  2.諾亞方舟的故事

  請同學們打開課本20頁。(找學生讀)這就是《圣經》中著名的諾亞方舟的故事,后來人們就用鴿子和橄欖枝來象征和平。現在聯合國徽記上也畫著兩根金色的橄欖枝。

  [鞏固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通過了解產生的過程,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科學知識產生于生產斗爭的需要和實踐,古代亞非在文字、天文、歷法、建筑、數學、醫學和史詩等方面的杰出成就,是奴隸和勞動人民辛勤勞動的結果和智慧的結晶,它標志著古代亞非地區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

  (六)板書:

  第四課

  國家或地區

  類別

  埃及

  西亞

  印度

  文字

  象形文字

  楔形文字

  天文和歷法

  太陽歷

  太陰歷和星期制度

  每年12月,每月30天

  建筑

  金字塔,卡爾納克神廟

  空中花園

  佛塔

  數學

  圓周率

  十進位和六十進位

  阿拉伯數字

  醫學

  木乃伊

  史詩和神話

  諾亞方舟神話

  《摩》《婆羅》史詩

  (七)作業 :

  1.古代北非和西亞產生了哪些古老的文字?

  2.古代亞非有哪些重要的文化成就?

古代亞非文化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了解認識:埃及的象形文字;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字母文字;世界上最早的太陽歷和太陰歷;卡爾納克神廟;巴比倫的空中花園;印度的史詩和諾亞方洲舟的神話。

  2.通過縱向(例如歸納古埃及的文字、歷法、建筑等方面的成就)和橫向(例如歸納整理古代亞非建筑方面的突出成就)兩方面的學習,掌握的成就和影響,初步培養學生綜合歸納的能力;引導學生對比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和古代中國文化的成就初步培養學生的比較能力。

  3.通過對古代亞非文字、天文、建筑等方面的成就的講述,使學生懂得這些成就的取得是亞非人民辛勤勞動的結果和智慧的結晶。這些成就產生于生產勞動的實踐中。也充分說明亞非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地位:

  亞非文化是古代奴隸制文明的重要標志,它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產生,對整個世界文化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重點:

  古代東方文字及影響:

  古代埃及象形文字是字母文字的基礎,它對世界文化的發展有重要影響,古代東方文字的產生是亞洲文明的標志之一。

  古代埃及的太陽歷:

  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太陽歷,這種歷法以后幾經修改,成為現今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采用的歷法。

  教法建議

  關于文字:

  教師在授課中要突出埃及象形文字、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腓尼基字母文字的特點,明確古代文字對后來世界文字的發展所產生的影響。特別是腓尼基文字經過長期的發展演變,為以后歐洲的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礎。

  關于歷法:

  結合教材的內容,教師應進一步指出當今世界上的歷法可以分為三種:太陽歷、太陰歷和陰陽合歷。引導學生回憶中國古代的授時歷,分析它屬于哪一種歷法。

  關于中國文化:

  要明確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同時期的各項成就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培養學生中西比較的能力。把中國放在世界范圍中去觀察,進一步加深理解。我們的優勢是什么,劣勢又是什么?

  教法指導

  基于第4課內容生動、有趣、史料豐富,要求學生先閱讀課文(學生閱讀興致高、效果好)在閱讀的基礎上,通過學生的回答來完成“成就簡表”。以此提高學生的速讀和速記能力;因教材對文化的介紹是按類劃分的(橫向劃分),所以教師要求學生按同家(或地區)的順序(縱向歸納)回答在各個領域中的成就,以此訓練學生的綜合歸納能力;在學生答出一個國家成就的前提下,教師對每一項成就適當進行補充、說明,解釋或進一步提問,以此加強重點,解決難點在簡表完成之后,依類別(橫向)提出一系列問題或要求以此檢查學生閱讀的深度、觀察力,培養其表達能力;然后引導學生回顧古代中國的文化成就,使內容趨于完整同時也達到鍛煉學生橫向聯系、比較(就中國史與世界史而言)能力的目的;最后進行課堂小結、通過以上步驟,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順利地完成對本課內容的學習重點印象深,難點理解得透),也培養他們綜合歸納、比較、分析,縱橫聯系的能力,再做課中思考題和課后練習就會迎刃而解,實現當堂學習、當堂鞏固的目標。

  教學設計示例

  重點和難點

  重點:古老而神秘的文字;太陽歷;阿拉伯數字。

  難點:阿拉伯數字的優點;古埃及木乃伊

  教法設計:講述法;講解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

  燦爛輝煌的

  前面兩節課我們介紹了亞非的四大文明古國中的古埃及、古巴比倫和古印度。既然稱之為文明古國,它們在文化上有哪些成就呢,我們今天就來學習燦爛的亞非文化。

  一、 古老而神秘的文字

  1、古代埃及:象形文字

  提問。為什么叫象形文字?(因為它用圖形表示事物)、后來象形文字進一步發展,它不僅表示一定的概念.還具有表音作用并出現音節字,在此基礎上音節字有一小部分簡化成字母符號,共有24個。因此,這種文字為以后的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礎。說明象形文字對世界文化的發展是有影響的。

  2、兩河流域:楔形文字

  提問為什么叫楔形文字?它是什么人創造的?(學生答古代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用小尖棒在潮濕的泥版上壓出字跡,筆道的形狀很象楔子、)教師指導學生看圖片《楔形文字》,說明;換形文字起源于象形文字,為了書寫方便,人們逐漸對一個物體不全部畫出,而是畫出最能表現其特征的部分,于是原來的圖畫逐漸變為直線的圖形。

  3、腓尼基人:字母文字

  字母文字前面我講過,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一直沒有發展成字母文章,但后來出現了24個單輔音的符號,類似字母。引導學生回憶腓尼基人居住的地理位置(地中海東岸,離古埃及較近),腓尼基人在埃及文字和兩亞文字的影響下創立了22個拼音字母。古希臘人又在腓尼基字母基礎上創造了希臘字母,在希臘字母的基礎上形成后來羅馬及其周圍地區拉丁人使用的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拉丁字母是現在世界上最通用的字母。此外印度字母、阿拉伯字母等也由腓尼基字母輾轉發展而成。

  二、天文和歷法

  1. 古代埃及:太陽歷

  古埃及人發現。尼羅河水開始上漲的這一天恰巧是太陽與天狼星同時出現在地平線的日子,而天狼星出現的周期約365天,因此他們就把這一天定為一年的開始。這種歷法也稱為太陽歷,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太陽歷。后來太陽歷傳入歐洲,經過不斷改進,演變成今天世界上通用的公歷。

  2. 兩河流域:太陰歷和星期制度

  注意區別大陰歷和太陽歷內容的異同和產生地區的不同,不要混為一談。所謂'星期",就是星的日期,即七個星種各主管一天.后來,隨著科學的進步,去掉加在星期上的迷信色彩。星期制度一直沿用至今。

  三、古代建筑的奇跡

  1. 古代埃及:金字塔和卡爾那克神廟

  關于金字塔,我們已在第2課介紹了,這里主要來看一下卡爾納克神廟。卡爾納克神廟就是阿蒙神廟。因位于卡爾納克村而得名。阿蒙也就是大陽神。埃及國王認為目已是太陽神的兒子,每次對外戰爭的勝利都認為是太神保佑的結果,戰爭結束后就把大批戰利品獻給阿蒙神廟。經過幾百年,阿蒙神廟終于形成一組龐大的古廟建筑群。

  2. 兩河流域:"空中花園"

  請同學們看圖畫《巴比倫空中花園》,空中花園是新巴比倫時期建造的。我們學過的是古巴比倫王國。后人稱巴比倫空中花園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它的建立,閃爍著人類智慧的火花。可惜公元前539年波斯占領了新巴比倫,空中花園也隨之被毀,變為廢墟,因此這里只是一幅想象圖。

  四、阿拉伯數字和古埃“木乃伊”

  1. 數學成就

  恩格斯曾說“和其它一切科學一樣,數學是從人的需要中產生的,是從丈量土地和測量容積,從計算時間和制造器皿產生的。隨著勞動生產的需要.古埃及人摸索出計算長方形、三角形、梯形、甚至圓的面積的方法,當時他們還推找出圓周率為3.16。

  古代巴比倫人認為整個天穹每24小時一次回轉,每小時60分鐘。我們不能不驚嘆他們的才智。這種晝夜和時間的劃分,以及六十進位法,也一直沿用至今。

  “阿拉伯數字”。

  提問;"阿拉伯數字"是指哪些數字符號?(學生答包括零在內的十個數字符號)

  印度人還發明了現在一般通用十進位法?quot;0"的應用,使十進位法臻于完善,意義重大。既然這些數字是印度人發明的,卻為什么叫'阿拉伯數字"?

  這些數字由阿拉伯人傳到歐洲,因此被稱為阿拉伯數字。教師進一步說明由于采用十進位法,加上阿拉伯數字筆劃簡單,書寫方便;一目了然,很快流傳世界各地成為今天通用的數字。這種約定俗成的叫法也算是歷史上的一種誤會吧。當然阿拉伯人為這種數字的傳播做出了突出貢獻。隨著以后的學習,我們可以進一步體會阿拉伯人的確是東西方交流的使者。

  2. 古埃及"木乃伊"

  "木乃伊"是希臘語譯含意為"被保存下來的尸體。"古代埃及人相信人死后還要在冥世中生活.古埃及人認為人們在世時干壞事他的心就變小、減輕,死后要受到審判和懲罰,只要保住肉體,靈魂就能依附肉體萬世長存。"木乃伊"是經過防腐處理的干尸。制作木乃伊最好的辦法是"先用鉤子把死者腦漿從鼻孔中取出再把一些藥水灌進去清洗其它部分,接著在尸體腹部割一切口,把內臟全部取出,用和有香料的酒沖洗腹腔,然后用桂皮、乳香等香料把它填滿,最后按原樣縫好。把尸體浸在小蘇打、鹽水或其它防腐液中,溶去油脂,泡掉表皮,經70天后把尸體取出沖洗、晾干用麻布緊裹,外涂樹膠,以免尸體接觸空氣,這樣制成的木乃伊可以保存幾千年。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古埃及人的防腐技術相當高超。

  五、史詩和神話

  1. 古代印度:《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

  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著名長詩,起源于人民群眾的口頭創作。《摩訶婆羅多》梵語意為"偉大的婆羅多族"。全詩長約20行,講的是婆羅多族國王的兩支后裔的一場大戰。最后化戰爭和平,化仇恨為友誼。這部長詩生動描繪了廣闊的古代戰爭場面和社會生活,被馬克思喻為印度的〈〈伊利亞特〉〉。《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實際上反映了古代印度在國家形成時期雅利安人之間進行戰爭和向南亞次大陸東、南發展的歷史情況。史詩中既包含著大量的神話傳說和英雄的頌歌,也保存了古印度的豐富的宗教和哲學、科學知識。

  2.兩河領域:;"諾亞方舟"的故事。

  通過閱讀,同學們已了解了"諾亞方舟'的故事。后來人們就用鴿子和橄欖枝來象征和平。而這個故事則被收入基督教的《圣經》之,。廣為流傳。現在聯合國徽記也畫著兩根金色的橄欖枝。

  引導學生回顧古代中國(奴隸社會時期)在以上各領域都取得了哪些成就?

  文字:甲骨文

  天文和歷法:夏歷,留下了世界上關于哈雷慧星的最早記錄

  數學:已經知道勾股定理

  醫學:已經有醫學分科:扁鵲的"四診法"沿用至今

  神話:"精衛填海"、"女媧補天"

  課堂總結:

  通過了解亞非古代文化的過程,我們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科學知識產生于生產斗爭的需要和實踐,古代亞非在文字、天文、歷法、建筑、數學、醫學和詩史等方面的杰出成就是奴隸和勞動人民辛勤勞動的結果和智慧的結晶,它標志著古代亞非地區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

  指導學生做思考題:

  1古代北非和西亞產生過哪些古老的文字(橫向歸納)?

  2古代亞非有哪些重要的文化成就(縱向歸納)?

  板書設計 

古代亞非文化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了解認識:埃及的象形文字;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字母文字;世界上最早的太陽歷和太陰歷;卡爾納克神廟;巴比倫的空中花園;印度的史詩和諾亞方洲舟的神話。

  2.通過縱向(例如歸納古埃及的文字、歷法、建筑等方面的成就)和橫向(例如歸納整理古代亞非建筑方面的突出成就)兩方面的學習,掌握的成就和影響,初步培養學生綜合歸納的能力;引導學生對比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和古代中國文化的成就初步培養學生的比較能力。

  3.通過對古代亞非文字、天文、建筑等方面的成就的講述,使學生懂得這些成就的取得是亞非人民辛勤勞動的結果和智慧的結晶。這些成就產生于生產勞動的實踐中。也充分說明亞非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地位:

  亞非文化是古代奴隸制文明的重要標志,它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產生,對整個世界文化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重點:

  古代東方文字及影響:

  古代埃及象形文字是字母文字的基礎,它對世界文化的發展有重要影響,古代東方文字的產生是亞洲文明的標志之一。

  古代埃及的太陽歷:

  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太陽歷,這種歷法以后幾經修改,成為現今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采用的歷法。

  教法建議

  關于文字:

  教師在授課中要突出埃及象形文字、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腓尼基字母文字的特點,明確古代文字對后來世界文字的發展所產生的影響。特別是腓尼基文字經過長期的發展演變,為以后歐洲的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礎。

  關于歷法:

  結合教材的內容,教師應進一步指出當今世界上的歷法可以分為三種:太陽歷、太陰歷和陰陽合歷。引導學生回憶中國古代的授時歷,分析它屬于哪一種歷法。

  關于中國文化:

  要明確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同時期的各項成就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培養學生中西比較的能力。把中國放在世界范圍中去觀察,進一步加深理解。我們的優勢是什么,劣勢又是什么?

  教法指導

  基于第4課內容生動、有趣、史料豐富,要求學生先閱讀課文(學生閱讀興致高、效果好)在閱讀的基礎上,通過學生的回答來完成“成就簡表”。以此提高學生的速讀和速記能力;因教材對文化的介紹是按類劃分的(橫向劃分),所以教師要求學生按同家(或地區)的順序(縱向歸納)回答在各個領域中的成就,以此訓練學生的綜合歸納能力;在學生答出一個國家成就的前提下,教師對每一項成就適當進行補充、說明,解釋或進一步提問,以此加強重點,解決難點在簡表完成之后,依類別(橫向)提出一系列問題或要求以此檢查學生閱讀的深度、觀察力,培養其表達能力;然后引導學生回顧古代中國的文化成就,使內容趨于完整同時也達到鍛煉學生橫向聯系、比較(就中國史與世界史而言)能力的目的;最后進行課堂小結、通過以上步驟,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順利地完成對本課內容的學習重點印象深,難點理解得透),也培養他們綜合歸納、比較、分析,縱橫聯系的能力,再做課中思考題和課后練習就會迎刃而解,實現當堂學習、當堂鞏固的目標。

  教學設計示例

  重點和難點

  重點:古老而神秘的文字;太陽歷;阿拉伯數字。

  難點:阿拉伯數字的優點;古埃及木乃伊

  教法設計:講述法;講解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

  燦爛輝煌的

  前面兩節課我們介紹了亞非的四大文明古國中的古埃及、古巴比倫和古印度。既然稱之為文明古國,它們在文化上有哪些成就呢,我們今天就來學習燦爛的亞非文化。

  一、 古老而神秘的文字

  1、古代埃及:象形文字

  提問。為什么叫象形文字?(因為它用圖形表示事物)、后來象形文字進一步發展,它不僅表示一定的概念.還具有表音作用并出現音節字,在此基礎上音節字有一小部分簡化成字母符號,共有24個。因此,這種文字為以后的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礎。說明象形文字對世界文化的發展是有影響的。

  2、兩河流域:楔形文字

  提問為什么叫楔形文字?它是什么人創造的?(學生答古代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用小尖棒在潮濕的泥版上壓出字跡,筆道的形狀很象楔子、)教師指導學生看圖片《楔形文字》,說明;換形文字起源于象形文字,為了書寫方便,人們逐漸對一個物體不全部畫出,而是畫出最能表現其特征的部分,于是原來的圖畫逐漸變為直線的圖形。

  3、腓尼基人:字母文字

  字母文字前面我講過,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一直沒有發展成字母文章,但后來出現了24個單輔音的符號,類似字母。引導學生回憶腓尼基人居住的地理位置(地中海東岸,離古埃及較近),腓尼基人在埃及文字和兩亞文字的影響下創立了22個拼音字母。古希臘人又在腓尼基字母基礎上創造了希臘字母,在希臘字母的基礎上形成后來羅馬及其周圍地區拉丁人使用的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拉丁字母是現在世界上最通用的字母。此外印度字母、阿拉伯字母等也由腓尼基字母輾轉發展而成。

  二、天文和歷法

  1. 古代埃及:太陽歷

  古埃及人發現。尼羅河水開始上漲的這一天恰巧是太陽與天狼星同時出現在地平線的日子,而天狼星出現的周期約365天,因此他們就把這一天定為一年的開始。這種歷法也稱為太陽歷,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太陽歷。后來太陽歷傳入歐洲,經過不斷改進,演變成今天世界上通用的公歷。

  2. 兩河流域:太陰歷和星期制度

  注意區別大陰歷和太陽歷內容的異同和產生地區的不同,不要混為一談。所謂'星期",就是星的日期,即七個星種各主管一天.后來,隨著科學的進步,去掉加在星期上的迷信色彩。星期制度一直沿用至今。

  三、古代建筑的奇跡

  1. 古代埃及:金字塔和卡爾那克神廟

  關于金字塔,我們已在第2課介紹了,這里主要來看一下卡爾納克神廟。卡爾納克神廟就是阿蒙神廟。因位于卡爾納克村而得名。阿蒙也就是大陽神。埃及國王認為目已是太陽神的兒子,每次對外戰爭的勝利都認為是太神保佑的結果,戰爭結束后就把大批戰利品獻給阿蒙神廟。經過幾百年,阿蒙神廟終于形成一組龐大的古廟建筑群。

  2. 兩河流域:"空中花園"

  請同學們看圖畫《巴比倫空中花園》,空中花園是新巴比倫時期建造的。我們學過的是古巴比倫王國。后人稱巴比倫空中花園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它的建立,閃爍著人類智慧的火花。可惜公元前539年波斯占領了新巴比倫,空中花園也隨之被毀,變為廢墟,因此這里只是一幅想象圖。

  四、阿拉伯數字和古埃“木乃伊”

  1. 數學成就

  恩格斯曾說“和其它一切科學一樣,數學是從人的需要中產生的,是從丈量土地和測量容積,從計算時間和制造器皿產生的。隨著勞動生產的需要.古埃及人摸索出計算長方形、三角形、梯形、甚至圓的面積的方法,當時他們還推找出圓周率為3.16。

  古代巴比倫人認為整個天穹每24小時一次回轉,每小時60分鐘。我們不能不驚嘆他們的才智。這種晝夜和時間的劃分,以及六十進位法,也一直沿用至今。

  “阿拉伯數字”。

  提問;"阿拉伯數字"是指哪些數字符號?(學生答包括零在內的十個數字符號)

  印度人還發明了現在一般通用十進位法?quot;0"的應用,使十進位法臻于完善,意義重大。既然這些數字是印度人發明的,卻為什么叫'阿拉伯數字"?

  這些數字由阿拉伯人傳到歐洲,因此被稱為阿拉伯數字。教師進一步說明由于采用十進位法,加上阿拉伯數字筆劃簡單,書寫方便;一目了然,很快流傳世界各地成為今天通用的數字。這種約定俗成的叫法也算是歷史上的一種誤會吧。當然阿拉伯人為這種數字的傳播做出了突出貢獻。隨著以后的學習,我們可以進一步體會阿拉伯人的確是東西方交流的使者。

  2. 古埃及"木乃伊"

  "木乃伊"是希臘語譯含意為"被保存下來的尸體。"古代埃及人相信人死后還要在冥世中生活.古埃及人認為人們在世時干壞事他的心就變小、減輕,死后要受到審判和懲罰,只要保住肉體,靈魂就能依附肉體萬世長存。"木乃伊"是經過防腐處理的干尸。制作木乃伊最好的辦法是"先用鉤子把死者腦漿從鼻孔中取出再把一些藥水灌進去清洗其它部分,接著在尸體腹部割一切口,把內臟全部取出,用和有香料的酒沖洗腹腔,然后用桂皮、乳香等香料把它填滿,最后按原樣縫好。把尸體浸在小蘇打、鹽水或其它防腐液中,溶去油脂,泡掉表皮,經70天后把尸體取出沖洗、晾干用麻布緊裹,外涂樹膠,以免尸體接觸空氣,這樣制成的木乃伊可以保存幾千年。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古埃及人的防腐技術相當高超。

  五、史詩和神話

  1. 古代印度:《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

  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著名長詩,起源于人民群眾的口頭創作。《摩訶婆羅多》梵語意為"偉大的婆羅多族"。全詩長約20行,講的是婆羅多族國王的兩支后裔的一場大戰。最后化戰爭和平,化仇恨為友誼。這部長詩生動描繪了廣闊的古代戰爭場面和社會生活,被馬克思喻為印度的〈〈伊利亞特〉〉。《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實際上反映了古代印度在國家形成時期雅利安人之間進行戰爭和向南亞次大陸東、南發展的歷史情況。史詩中既包含著大量的神話傳說和英雄的頌歌,也保存了古印度的豐富的宗教和哲學、科學知識。

  2.兩河領域:;"諾亞方舟"的故事。

  通過閱讀,同學們已了解了"諾亞方舟'的故事。后來人們就用鴿子和橄欖枝來象征和平。而這個故事則被收入基督教的《圣經》之,。廣為流傳。現在聯合國徽記也畫著兩根金色的橄欖枝。

  引導學生回顧古代中國(奴隸社會時期)在以上各領域都取得了哪些成就?

  文字:甲骨文

  天文和歷法:夏歷,留下了世界上關于哈雷慧星的最早記錄

  數學:已經知道勾股定理

  醫學:已經有醫學分科:扁鵲的"四診法"沿用至今

  神話:"精衛填海"、"女媧補天"

  課堂總結:

  通過了解亞非古代文化的過程,我們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科學知識產生于生產斗爭的需要和實踐,古代亞非在文字、天文、歷法、建筑、數學、醫學和詩史等方面的杰出成就是奴隸和勞動人民辛勤勞動的結果和智慧的結晶,它標志著古代亞非地區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

  指導學生做思考題:

  1古代北非和西亞產生過哪些古老的文字(橫向歸納)?

  2古代亞非有哪些重要的文化成就(縱向歸納)?

  板書設計 

古代亞非文化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了解認識:埃及的象形文字;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字母文字;世界上最早的太陽歷和太陰歷;卡爾納克神廟;巴比倫的空中花園;印度的史詩和諾亞方洲舟的神話。

  2.通過縱向(例如歸納古埃及的文字、歷法、建筑等方面的成就)和橫向(例如歸納整理古代亞非建筑方面的突出成就)兩方面的學習,掌握的成就和影響,初步培養學生綜合歸納的能力;引導學生對比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和古代中國文化的成就初步培養學生的比較能力。

  3.通過對古代亞非文字、天文、建筑等方面的成就的講述,使學生懂得這些成就的取得是亞非人民辛勤勞動的結果和智慧的結晶。這些成就產生于生產勞動的實踐中。也充分說明亞非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地位:

  亞非文化是古代奴隸制文明的重要標志,它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產生,對整個世界文化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重點:

  古代東方文字及影響:

  古代埃及象形文字是字母文字的基礎,它對世界文化的發展有重要影響,古代東方文字的產生是亞洲文明的標志之一。

  古代埃及的太陽歷:

  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太陽歷,這種歷法以后幾經修改,成為現今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采用的歷法。

  教法建議

  關于文字:

  教師在授課中要突出埃及象形文字、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腓尼基字母文字的特點,明確古代文字對后來世界文字的發展所產生的影響。特別是腓尼基文字經過長期的發展演變,為以后歐洲的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礎。

  關于歷法:

  結合教材的內容,教師應進一步指出當今世界上的歷法可以分為三種:太陽歷、太陰歷和陰陽合歷。引導學生回憶中國古代的授時歷,分析它屬于哪一種歷法。

  關于中國文化:

  要明確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同時期的各項成就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培養學生中西比較的能力。把中國放在世界范圍中去觀察,進一步加深理解。我們的優勢是什么,劣勢又是什么?

  教法指導

  基于第4課內容生動、有趣、史料豐富,要求學生先閱讀課文(學生閱讀興致高、效果好)在閱讀的基礎上,通過學生的回答來完成“成就簡表”。以此提高學生的速讀和速記能力;因教材對文化的介紹是按類劃分的(橫向劃分),所以教師要求學生按同家(或地區)的順序(縱向歸納)回答在各個領域中的成就,以此訓練學生的綜合歸納能力;在學生答出一個國家成就的前提下,教師對每一項成就適當進行補充、說明,解釋或進一步提問,以此加強重點,解決難點在簡表完成之后,依類別(橫向)提出一系列問題或要求以此檢查學生閱讀的深度、觀察力,培養其表達能力;然后引導學生回顧古代中國的文化成就,使內容趨于完整同時也達到鍛煉學生橫向聯系、比較(就中國史與世界史而言)能力的目的;最后進行課堂小結、通過以上步驟,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順利地完成對本課內容的學習重點印象深,難點理解得透),也培養他們綜合歸納、比較、分析,縱橫聯系的能力,再做課中思考題和課后練習就會迎刃而解,實現當堂學習、當堂鞏固的目標。

  教學設計示例

  重點和難點

  重點:古老而神秘的文字;太陽歷;阿拉伯數字。

  難點:阿拉伯數字的優點;古埃及木乃伊

  教法設計:講述法;講解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

  燦爛輝煌的

  前面兩節課我們介紹了亞非的四大文明古國中的古埃及、古巴比倫和古印度。既然稱之為文明古國,它們在文化上有哪些成就呢,我們今天就來學習燦爛的亞非文化。

  一、 古老而神秘的文字

  1、古代埃及:象形文字

  提問。為什么叫象形文字?(因為它用圖形表示事物)、后來象形文字進一步發展,它不僅表示一定的概念.還具有表音作用并出現音節字,在此基礎上音節字有一小部分簡化成字母符號,共有24個。因此,這種文字為以后的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礎。說明象形文字對世界文化的發展是有影響的。

  2、兩河流域:楔形文字

  提問為什么叫楔形文字?它是什么人創造的?(學生答古代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用小尖棒在潮濕的泥版上壓出字跡,筆道的形狀很象楔子、)教師指導學生看圖片《楔形文字》,說明;換形文字起源于象形文字,為了書寫方便,人們逐漸對一個物體不全部畫出,而是畫出最能表現其特征的部分,于是原來的圖畫逐漸變為直線的圖形。

  3、腓尼基人:字母文字

  字母文字前面我講過,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一直沒有發展成字母文章,但后來出現了24個單輔音的符號,類似字母。引導學生回憶腓尼基人居住的地理位置(地中海東岸,離古埃及較近),腓尼基人在埃及文字和兩亞文字的影響下創立了22個拼音字母。古希臘人又在腓尼基字母基礎上創造了希臘字母,在希臘字母的基礎上形成后來羅馬及其周圍地區拉丁人使用的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拉丁字母是現在世界上最通用的字母。此外印度字母、阿拉伯字母等也由腓尼基字母輾轉發展而成。

  二、天文和歷法

  1. 古代埃及:太陽歷

  古埃及人發現。尼羅河水開始上漲的這一天恰巧是太陽與天狼星同時出現在地平線的日子,而天狼星出現的周期約365天,因此他們就把這一天定為一年的開始。這種歷法也稱為太陽歷,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太陽歷。后來太陽歷傳入歐洲,經過不斷改進,演變成今天世界上通用的公歷。

  2. 兩河流域:太陰歷和星期制度

  注意區別大陰歷和太陽歷內容的異同和產生地區的不同,不要混為一談。所謂'星期",就是星的日期,即七個星種各主管一天.后來,隨著科學的進步,去掉加在星期上的迷信色彩。星期制度一直沿用至今。

  三、古代建筑的奇跡

  1. 古代埃及:金字塔和卡爾那克神廟

  關于金字塔,我們已在第2課介紹了,這里主要來看一下卡爾納克神廟。卡爾納克神廟就是阿蒙神廟。因位于卡爾納克村而得名。阿蒙也就是大陽神。埃及國王認為目已是太陽神的兒子,每次對外戰爭的勝利都認為是太神保佑的結果,戰爭結束后就把大批戰利品獻給阿蒙神廟。經過幾百年,阿蒙神廟終于形成一組龐大的古廟建筑群。

  2. 兩河流域:"空中花園"

  請同學們看圖畫《巴比倫空中花園》,空中花園是新巴比倫時期建造的。我們學過的是古巴比倫王國。后人稱巴比倫空中花園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它的建立,閃爍著人類智慧的火花。可惜公元前539年波斯占領了新巴比倫,空中花園也隨之被毀,變為廢墟,因此這里只是一幅想象圖。

  四、阿拉伯數字和古埃“木乃伊”

  1. 數學成就

  恩格斯曾說“和其它一切科學一樣,數學是從人的需要中產生的,是從丈量土地和測量容積,從計算時間和制造器皿產生的。隨著勞動生產的需要.古埃及人摸索出計算長方形、三角形、梯形、甚至圓的面積的方法,當時他們還推找出圓周率為3.16。

  古代巴比倫人認為整個天穹每24小時一次回轉,每小時60分鐘。我們不能不驚嘆他們的才智。這種晝夜和時間的劃分,以及六十進位法,也一直沿用至今。

  “阿拉伯數字”。

  提問;"阿拉伯數字"是指哪些數字符號?(學生答包括零在內的十個數字符號)

  印度人還發明了現在一般通用十進位法?quot;0"的應用,使十進位法臻于完善,意義重大。既然這些數字是印度人發明的,卻為什么叫'阿拉伯數字"?

  這些數字由阿拉伯人傳到歐洲,因此被稱為阿拉伯數字。教師進一步說明由于采用十進位法,加上阿拉伯數字筆劃簡單,書寫方便;一目了然,很快流傳世界各地成為今天通用的數字。這種約定俗成的叫法也算是歷史上的一種誤會吧。當然阿拉伯人為這種數字的傳播做出了突出貢獻。隨著以后的學習,我們可以進一步體會阿拉伯人的確是東西方交流的使者。

  2. 古埃及"木乃伊"

  "木乃伊"是希臘語譯含意為"被保存下來的尸體。"古代埃及人相信人死后還要在冥世中生活.古埃及人認為人們在世時干壞事他的心就變小、減輕,死后要受到審判和懲罰,只要保住肉體,靈魂就能依附肉體萬世長存。"木乃伊"是經過防腐處理的干尸。制作木乃伊最好的辦法是"先用鉤子把死者腦漿從鼻孔中取出再把一些藥水灌進去清洗其它部分,接著在尸體腹部割一切口,把內臟全部取出,用和有香料的酒沖洗腹腔,然后用桂皮、乳香等香料把它填滿,最后按原樣縫好。把尸體浸在小蘇打、鹽水或其它防腐液中,溶去油脂,泡掉表皮,經70天后把尸體取出沖洗、晾干用麻布緊裹,外涂樹膠,以免尸體接觸空氣,這樣制成的木乃伊可以保存幾千年。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古埃及人的防腐技術相當高超。

  五、史詩和神話

  1. 古代印度:《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

  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著名長詩,起源于人民群眾的口頭創作。《摩訶婆羅多》梵語意為"偉大的婆羅多族"。全詩長約20行,講的是婆羅多族國王的兩支后裔的一場大戰。最后化戰爭和平,化仇恨為友誼。這部長詩生動描繪了廣闊的古代戰爭場面和社會生活,被馬克思喻為印度的〈〈伊利亞特〉〉。《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實際上反映了古代印度在國家形成時期雅利安人之間進行戰爭和向南亞次大陸東、南發展的歷史情況。史詩中既包含著大量的神話傳說和英雄的頌歌,也保存了古印度的豐富的宗教和哲學、科學知識。

  2.兩河領域:;"諾亞方舟"的故事。

  通過閱讀,同學們已了解了"諾亞方舟'的故事。后來人們就用鴿子和橄欖枝來象征和平。而這個故事則被收入基督教的《圣經》之,。廣為流傳。現在聯合國徽記也畫著兩根金色的橄欖枝。

  引導學生回顧古代中國(奴隸社會時期)在以上各領域都取得了哪些成就?

  文字:甲骨文

  天文和歷法:夏歷,留下了世界上關于哈雷慧星的最早記錄

  數學:已經知道勾股定理

  醫學:已經有醫學分科:扁鵲的"四診法"沿用至今

  神話:"精衛填海"、"女媧補天"

  課堂總結:

  通過了解亞非古代文化的過程,我們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科學知識產生于生產斗爭的需要和實踐,古代亞非在文字、天文、歷法、建筑、數學、醫學和詩史等方面的杰出成就是奴隸和勞動人民辛勤勞動的結果和智慧的結晶,它標志著古代亞非地區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

  指導學生做思考題:

  1古代北非和西亞產生過哪些古老的文字(橫向歸納)?

  2古代亞非有哪些重要的文化成就(縱向歸納)?

  板書設計 

古代亞非文化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了解認識:埃及的象形文字;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字母文字;世界上最早的太陽歷和太陰歷;卡爾納克神廟;巴比倫的空中花園;印度的史詩和諾亞方洲舟的神話。

  2.通過縱向(例如歸納古埃及的文字、歷法、建筑等方面的成就)和橫向(例如歸納整理古代亞非建筑方面的突出成就)兩方面的學習,掌握的成就和影響,初步培養學生綜合歸納的能力;引導學生對比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和古代中國文化的成就初步培養學生的比較能力。

  3.通過對古代亞非文字、天文、建筑等方面的成就的講述,使學生懂得這些成就的取得是亞非人民辛勤勞動的結果和智慧的結晶。這些成就產生于生產勞動的實踐中。也充分說明亞非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地位:

  亞非文化是古代奴隸制文明的重要標志,它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產生,對整個世界文化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重點:

  古代東方文字及影響:

  古代埃及象形文字是字母文字的基礎,它對世界文化的發展有重要影響,古代東方文字的產生是亞洲文明的標志之一。

  古代埃及的太陽歷:

  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太陽歷,這種歷法以后幾經修改,成為現今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采用的歷法。

  教法建議

  關于文字:

  教師在授課中要突出埃及象形文字、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腓尼基字母文字的特點,明確古代文字對后來世界文字的發展所產生的影響。特別是腓尼基文字經過長期的發展演變,為以后歐洲的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礎。

  關于歷法:

  結合教材的內容,教師應進一步指出當今世界上的歷法可以分為三種:太陽歷、太陰歷和陰陽合歷。引導學生回憶中國古代的授時歷,分析它屬于哪一種歷法。

  關于中國文化:

  要明確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同時期的各項成就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培養學生中西比較的能力。把中國放在世界范圍中去觀察,進一步加深理解。我們的優勢是什么,劣勢又是什么?

  教法指導

  基于第4課內容生動、有趣、史料豐富,要求學生先閱讀課文(學生閱讀興致高、效果好)在閱讀的基礎上,通過學生的回答來完成“成就簡表”。以此提高學生的速讀和速記能力;因教材對文化的介紹是按類劃分的(橫向劃分),所以教師要求學生按同家(或地區)的順序(縱向歸納)回答在各個領域中的成就,以此訓練學生的綜合歸納能力;在學生答出一個國家成就的前提下,教師對每一項成就適當進行補充、說明,解釋或進一步提問,以此加強重點,解決難點在簡表完成之后,依類別(橫向)提出一系列問題或要求以此檢查學生閱讀的深度、觀察力,培養其表達能力;然后引導學生回顧古代中國的文化成就,使內容趨于完整同時也達到鍛煉學生橫向聯系、比較(就中國史與世界史而言)能力的目的;最后進行課堂小結、通過以上步驟,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順利地完成對本課內容的學習重點印象深,難點理解得透),也培養他們綜合歸納、比較、分析,縱橫聯系的能力,再做課中思考題和課后練習就會迎刃而解,實現當堂學習、當堂鞏固的目標。

  教學設計示例

  重點和難點

  重點:古老而神秘的文字;太陽歷;阿拉伯數字。

  難點:阿拉伯數字的優點;古埃及木乃伊

  教法設計:講述法;講解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

  燦爛輝煌的

  前面兩節課我們介紹了亞非的四大文明古國中的古埃及、古巴比倫和古印度。既然稱之為文明古國,它們在文化上有哪些成就呢,我們今天就來學習燦爛的亞非文化。

  一、 古老而神秘的文字

  1、古代埃及:象形文字

  提問。為什么叫象形文字?(因為它用圖形表示事物)、后來象形文字進一步發展,它不僅表示一定的概念.還具有表音作用并出現音節字,在此基礎上音節字有一小部分簡化成字母符號,共有24個。因此,這種文字為以后的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礎。說明象形文字對世界文化的發展是有影響的。

  2、兩河流域:楔形文字

  提問為什么叫楔形文字?它是什么人創造的?(學生答古代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用小尖棒在潮濕的泥版上壓出字跡,筆道的形狀很象楔子、)教師指導學生看圖片《楔形文字》,說明;換形文字起源于象形文字,為了書寫方便,人們逐漸對一個物體不全部畫出,而是畫出最能表現其特征的部分,于是原來的圖畫逐漸變為直線的圖形。

  3、腓尼基人:字母文字

  字母文字前面我講過,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一直沒有發展成字母文章,但后來出現了24個單輔音的符號,類似字母。引導學生回憶腓尼基人居住的地理位置(地中海東岸,離古埃及較近),腓尼基人在埃及文字和兩亞文字的影響下創立了22個拼音字母。古希臘人又在腓尼基字母基礎上創造了希臘字母,在希臘字母的基礎上形成后來羅馬及其周圍地區拉丁人使用的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拉丁字母是現在世界上最通用的字母。此外印度字母、阿拉伯字母等也由腓尼基字母輾轉發展而成。

  二、天文和歷法

  1. 古代埃及:太陽歷

  古埃及人發現。尼羅河水開始上漲的這一天恰巧是太陽與天狼星同時出現在地平線的日子,而天狼星出現的周期約365天,因此他們就把這一天定為一年的開始。這種歷法也稱為太陽歷,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太陽歷。后來太陽歷傳入歐洲,經過不斷改進,演變成今天世界上通用的公歷。

  2. 兩河流域:太陰歷和星期制度

  注意區別大陰歷和太陽歷內容的異同和產生地區的不同,不要混為一談。所謂'星期",就是星的日期,即七個星種各主管一天.后來,隨著科學的進步,去掉加在星期上的迷信色彩。星期制度一直沿用至今。

  三、古代建筑的奇跡

  1. 古代埃及:金字塔和卡爾那克神廟

  關于金字塔,我們已在第2課介紹了,這里主要來看一下卡爾納克神廟。卡爾納克神廟就是阿蒙神廟。因位于卡爾納克村而得名。阿蒙也就是大陽神。埃及國王認為目已是太陽神的兒子,每次對外戰爭的勝利都認為是太神保佑的結果,戰爭結束后就把大批戰利品獻給阿蒙神廟。經過幾百年,阿蒙神廟終于形成一組龐大的古廟建筑群。

  2. 兩河流域:"空中花園"

  請同學們看圖畫《巴比倫空中花園》,空中花園是新巴比倫時期建造的。我們學過的是古巴比倫王國。后人稱巴比倫空中花園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它的建立,閃爍著人類智慧的火花。可惜公元前539年波斯占領了新巴比倫,空中花園也隨之被毀,變為廢墟,因此這里只是一幅想象圖。

  四、阿拉伯數字和古埃“木乃伊”

  1. 數學成就

  恩格斯曾說“和其它一切科學一樣,數學是從人的需要中產生的,是從丈量土地和測量容積,從計算時間和制造器皿產生的。隨著勞動生產的需要.古埃及人摸索出計算長方形、三角形、梯形、甚至圓的面積的方法,當時他們還推找出圓周率為3.16。

  古代巴比倫人認為整個天穹每24小時一次回轉,每小時60分鐘。我們不能不驚嘆他們的才智。這種晝夜和時間的劃分,以及六十進位法,也一直沿用至今。

  “阿拉伯數字”。

  提問;"阿拉伯數字"是指哪些數字符號?(學生答包括零在內的十個數字符號)

  印度人還發明了現在一般通用十進位法?quot;0"的應用,使十進位法臻于完善,意義重大。既然這些數字是印度人發明的,卻為什么叫'阿拉伯數字"?

  這些數字由阿拉伯人傳到歐洲,因此被稱為阿拉伯數字。教師進一步說明由于采用十進位法,加上阿拉伯數字筆劃簡單,書寫方便;一目了然,很快流傳世界各地成為今天通用的數字。這種約定俗成的叫法也算是歷史上的一種誤會吧。當然阿拉伯人為這種數字的傳播做出了突出貢獻。隨著以后的學習,我們可以進一步體會阿拉伯人的確是東西方交流的使者。

  2. 古埃及"木乃伊"

  "木乃伊"是希臘語譯含意為"被保存下來的尸體。"古代埃及人相信人死后還要在冥世中生活.古埃及人認為人們在世時干壞事他的心就變小、減輕,死后要受到審判和懲罰,只要保住肉體,靈魂就能依附肉體萬世長存。"木乃伊"是經過防腐處理的干尸。制作木乃伊最好的辦法是"先用鉤子把死者腦漿從鼻孔中取出再把一些藥水灌進去清洗其它部分,接著在尸體腹部割一切口,把內臟全部取出,用和有香料的酒沖洗腹腔,然后用桂皮、乳香等香料把它填滿,最后按原樣縫好。把尸體浸在小蘇打、鹽水或其它防腐液中,溶去油脂,泡掉表皮,經70天后把尸體取出沖洗、晾干用麻布緊裹,外涂樹膠,以免尸體接觸空氣,這樣制成的木乃伊可以保存幾千年。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古埃及人的防腐技術相當高超。

  五、史詩和神話

  1. 古代印度:《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

  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著名長詩,起源于人民群眾的口頭創作。《摩訶婆羅多》梵語意為"偉大的婆羅多族"。全詩長約20行,講的是婆羅多族國王的兩支后裔的一場大戰。最后化戰爭和平,化仇恨為友誼。這部長詩生動描繪了廣闊的古代戰爭場面和社會生活,被馬克思喻為印度的〈〈伊利亞特〉〉。《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實際上反映了古代印度在國家形成時期雅利安人之間進行戰爭和向南亞次大陸東、南發展的歷史情況。史詩中既包含著大量的神話傳說和英雄的頌歌,也保存了古印度的豐富的宗教和哲學、科學知識。

  2.兩河領域:;"諾亞方舟"的故事。

  通過閱讀,同學們已了解了"諾亞方舟'的故事。后來人們就用鴿子和橄欖枝來象征和平。而這個故事則被收入基督教的《圣經》之,。廣為流傳。現在聯合國徽記也畫著兩根金色的橄欖枝。

  引導學生回顧古代中國(奴隸社會時期)在以上各領域都取得了哪些成就?

  文字:甲骨文

  天文和歷法:夏歷,留下了世界上關于哈雷慧星的最早記錄

  數學:已經知道勾股定理

  醫學:已經有醫學分科:扁鵲的"四診法"沿用至今

  神話:"精衛填海"、"女媧補天"

  課堂總結:

  通過了解亞非古代文化的過程,我們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科學知識產生于生產斗爭的需要和實踐,古代亞非在文字、天文、歷法、建筑、數學、醫學和詩史等方面的杰出成就是奴隸和勞動人民辛勤勞動的結果和智慧的結晶,它標志著古代亞非地區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

  指導學生做思考題:

  1古代北非和西亞產生過哪些古老的文字(橫向歸納)?

  2古代亞非有哪些重要的文化成就(縱向歸納)?

  板書設計 

古代亞非文化 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了解認識:埃及的象形文字;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字母文字;世界上最早的太陽歷和太陰歷;卡爾納克神廟;巴比倫的空中花園;印度的史詩和諾亞方洲舟的神話。

  2.通過縱向(例如歸納古埃及的文字、歷法、建筑等方面的成就)和橫向(例如歸納整理古代亞非建筑方面的突出成就)兩方面的學習,掌握古代亞非文化的成就和影響,初步培養學生綜合歸納的能力;引導學生對比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和古代中國文化的成就初步培養學生的比較能力。

  3.通過對古代亞非文字、天文、建筑等方面的成就的講述,使學生懂得這些成就的取得是亞非人民辛勤勞動的結果和智慧的結晶。這些成就產生于生產勞動的實踐中。也充分說明亞非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地位:

  亞非文化是古代奴隸制文明的重要標志,它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產生,對整個世界文化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重點:

  古代東方文字及影響:

  古代埃及象形文字是字母文字的基礎,它對世界文化的發展有重要影響,古代東方文字的產生是亞洲文明的標志之一。

  古代埃及的太陽歷:

  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太陽歷,這種歷法以后幾經修改,成為現今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采用的歷法。

  教法建議

  關于文字:

  教師在授課中要突出埃及象形文字、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腓尼基字母文字的特點,明確古代文字對后來世界文字的發展所產生的影響。特別是腓尼基文字經過長期的發展演變,為以后歐洲的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礎。

  關于歷法:

  結合教材的內容,教師應進一步指出當今世界上的歷法可以分為三種:太陽歷、太陰歷和陰陽合歷。引導學生回憶中國古代的授時歷,分析它屬于哪一種歷法。

  關于中國文化:

  要明確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同時期的各項成就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培養學生中西比較的能力。把中國放在世界范圍中去觀察,進一步加深理解。我們的優勢是什么,劣勢又是什么?

  教法指導

  基于第4課內容生動、有趣、史料豐富,要求學生先閱讀課文(學生閱讀興致高、效果好)在閱讀的基礎上,通過學生的回答來完成“古代亞非文化成就簡表”。以此提高學生的速讀和速記能力;因教材對文化的介紹是按類劃分的(橫向劃分),所以教師要求學生按同家(或地區)的順序(縱向歸納)回答在各個領域中的成就,以此訓練學生的綜合歸納能力;在學生答出一個國家成就的前提下,教師對每一項成就適當進行補充、說明,解釋或進一步提問,以此加強重點,解決難點在簡表完成之后,依類別(橫向)提出一系列問題或要求以此檢查學生閱讀的深度、觀察力,培養其表達能力;然后引導學生回顧古代中國的文化成就,使“古代亞非文化”內容趨于完整同時也達到鍛煉學生橫向聯系、比較(就中國史與世界史而言)能力的目的;最后進行課堂小結、通過以上步驟,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順利地完成對本課內容的學習重點印象深,難點理解得透),也培養他們綜合歸納、比較、分析,縱橫聯系的能力,再做課中思考題和課后練習就會迎刃而解,實現當堂學習、當堂鞏固的目標。

  教學設計示例

  重點和難點

  重點:古老而神秘的文字;太陽歷;阿拉伯數字。

  難點:阿拉伯數字的優點;古埃及木乃伊

  教法設計:講述法;講解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

  燦爛輝煌的古代亞非文化

  前面兩節課我們介紹了亞非的四大文明古國中的古埃及、古巴比倫和古印度。既然稱之為文明古國,它們在文化上有哪些成就呢,我們今天就來學習燦爛的亞非文化。

  一、 古老而神秘的文字

  1、古代埃及:象形文字

  提問。為什么叫象形文字?(因為它用圖形表示事物)、后來象形文字進一步發展,它不僅表示一定的概念.還具有表音作用并出現音節字,在此基礎上音節字有一小部分簡化成字母符號,共有24個。因此,這種文字為以后的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礎。說明象形文字對世界文化的發展是有影響的。

  2、兩河流域:楔形文字

  提問為什么叫楔形文字?它是什么人創造的?(學生答古代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用小尖棒在潮濕的泥版上壓出字跡,筆道的形狀很象楔子、)教師指導學生看圖片《楔形文字》,說明;換形文字起源于象形文字,為了書寫方便,人們逐漸對一個物體不全部畫出,而是畫出最能表現其特征的部分,于是原來的圖畫逐漸變為直線的圖形。

  3、腓尼基人:字母文字

  字母文字前面我講過,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一直沒有發展成字母文章,但后來出現了24個單輔音的符號,類似字母。引導學生回憶腓尼基人居住的地理位置(地中海東岸,離古埃及較近),腓尼基人在埃及文字和兩亞文字的影響下創立了22個拼音字母。古希臘人又在腓尼基字母基礎上創造了希臘字母,在希臘字母的基礎上形成后來羅馬及其周圍地區拉丁人使用的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拉丁字母是現在世界上最通用的字母。此外印度字母、阿拉伯字母等也由腓尼基字母輾轉發展而成。

  二、天文和歷法

  1. 古代埃及:太陽歷

  古埃及人發現。尼羅河水開始上漲的這一天恰巧是太陽與天狼星同時出現在地平線的日子,而天狼星出現的周期約365天,因此他們就把這一天定為一年的開始。這種歷法也稱為太陽歷,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太陽歷。后來太陽歷傳入歐洲,經過不斷改進,演變成今天世界上通用的公歷。

  2. 兩河流域:太陰歷和星期制度

  注意區別大陰歷和太陽歷內容的異同和產生地區的不同,不要混為一談。所謂'星期",就是星的日期,即七個星種各主管一天.后來,隨著科學的進步,去掉加在星期上的迷信色彩。星期制度一直沿用至今。

  三、古代建筑的奇跡

  1. 古代埃及:金字塔和卡爾那克神廟

  關于金字塔,我們已在第2課介紹了,這里主要來看一下卡爾納克神廟。卡爾納克神廟就是阿蒙神廟。因位于卡爾納克村而得名。阿蒙也就是大陽神。埃及國王認為目已是太陽神的兒子,每次對外戰爭的勝利都認為是太神保佑的結果,戰爭結束后就把大批戰利品獻給阿蒙神廟。經過幾百年,阿蒙神廟終于形成一組龐大的古廟建筑群。

  2. 兩河流域:"空中花園"

  請同學們看圖畫《巴比倫空中花園》,空中花園是新巴比倫時期建造的。我們學過的是古巴比倫王國。后人稱巴比倫空中花園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它的建立,閃爍著人類智慧的火花。可惜公元前539年波斯占領了新巴比倫,空中花園也隨之被毀,變為廢墟,因此這里只是一幅想象圖。

  四、阿拉伯數字和古埃“木乃伊”

  1. 數學成就

  恩格斯曾說“和其它一切科學一樣,數學是從人的需要中產生的,是從丈量土地和測量容積,從計算時間和制造器皿產生的。隨著勞動生產的需要.古埃及人摸索出計算長方形、三角形、梯形、甚至圓的面積的方法,當時他們還推找出圓周率為3.16。

  古代巴比倫人認為整個天穹每24小時一次回轉,每小時60分鐘。我們不能不驚嘆他們的才智。這種晝夜和時間的劃分,以及六十進位法,也一直沿用至今。

  “阿拉伯數字”。

  提問;"阿拉伯數字"是指哪些數字符號?(學生答包括零在內的十個數字符號)

  印度人還發明了現在一般通用十進位法?quot;0"的應用,使十進位法臻于完善,意義重大。既然這些數字是印度人發明的,卻為什么叫'阿拉伯數字"?

  這些數字由阿拉伯人傳到歐洲,因此被稱為阿拉伯數字。教師進一步說明由于采用十進位法,加上阿拉伯數字筆劃簡單,書寫方便;一目了然,很快流傳世界各地成為今天通用的數字。這種約定俗成的叫法也算是歷史上的一種誤會吧。當然阿拉伯人為這種數字的傳播做出了突出貢獻。隨著以后的學習,我們可以進一步體會阿拉伯人的確是東西方交流的使者。

  2. 古埃及"木乃伊"

  "木乃伊"是希臘語譯含意為"被保存下來的尸體。"古代埃及人相信人死后還要在冥世中生活.古埃及人認為人們在世時干壞事他的心就變小、減輕,死后要受到審判和懲罰,只要保住肉體,靈魂就能依附肉體萬世長存。"木乃伊"是經過防腐處理的干尸。制作木乃伊最好的辦法是"先用鉤子把死者腦漿從鼻孔中取出再把一些藥水灌進去清洗其它部分,接著在尸體腹部割一切口,把內臟全部取出,用和有香料的酒沖洗腹腔,然后用桂皮、乳香等香料把它填滿,最后按原樣縫好。把尸體浸在小蘇打、鹽水或其它防腐液中,溶去油脂,泡掉表皮,經70天后把尸體取出沖洗、晾干用麻布緊裹,外涂樹膠,以免尸體接觸空氣,這樣制成的木乃伊可以保存幾千年。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古埃及人的防腐技術相當高超。

  五、史詩和神話

  1. 古代印度:《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

  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著名長詩,起源于人民群眾的口頭創作。《摩訶婆羅多》梵語意為"偉大的婆羅多族"。全詩長約20行,講的是婆羅多族國王的兩支后裔的一場大戰。最后化戰爭和平,化仇恨為友誼。這部長詩生動描繪了廣闊的古代戰爭場面和社會生活,被馬克思喻為印度的〈〈伊利亞特〉〉。《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實際上反映了古代印度在國家形成時期雅利安人之間進行戰爭和向南亞次大陸東、南發展的歷史情況。史詩中既包含著大量的神話傳說和英雄的頌歌,也保存了古印度的豐富的宗教和哲學、科學知識。

  2.兩河領域:;"諾亞方舟"的故事。

  通過閱讀,同學們已了解了"諾亞方舟'的故事。后來人們就用鴿子和橄欖枝來象征和平。而這個故事則被收入基督教的《圣經》之,。廣為流傳。現在聯合國徽記也畫著兩根金色的橄欖枝。

  引導學生回顧古代中國(奴隸社會時期)在以上各領域都取得了哪些成就?

  文字:甲骨文

  天文和歷法:夏歷,留下了世界上關于哈雷慧星的最早記錄

  數學:已經知道勾股定理

  醫學:已經有醫學分科:扁鵲的"四診法"沿用至今

  神話:"精衛填海"、"女媧補天"

  課堂總結:

  通過了解亞非古代文化的過程,我們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科學知識產生于生產斗爭的需要和實踐,古代亞非在文字、天文、歷法、建筑、數學、醫學和詩史等方面的杰出成就是奴隸和勞動人民辛勤勞動的結果和智慧的結晶,它標志著古代亞非地區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

  指導學生做思考題:

  1古代北非和西亞產生過哪些古老的文字(橫向歸納)?

  2古代亞非有哪些重要的文化成就(縱向歸納)?

  板書設計 

古代亞非文化 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了解認識:埃及的象形文字;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字母文字;世界上最早的太陽歷和太陰歷;卡爾納克神廟;巴比倫的空中花園;印度的史詩和諾亞方洲舟的神話。

  2.通過縱向(例如歸納古埃及的文字、歷法、建筑等方面的成就)和橫向(例如歸納整理古代亞非建筑方面的突出成就)兩方面的學習,掌握古代亞非文化的成就和影響,初步培養學生綜合歸納的能力;引導學生對比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和古代中國文化的成就初步培養學生的比較能力。

  3.通過對古代亞非文字、天文、建筑等方面的成就的講述,使學生懂得這些成就的取得是亞非人民辛勤勞動的結果和智慧的結晶。這些成就產生于生產勞動的實踐中。也充分說明亞非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地位:

  亞非文化是古代奴隸制文明的重要標志,它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產生,對整個世界文化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重點:

  古代東方文字及影響:

  古代埃及象形文字是字母文字的基礎,它對世界文化的發展有重要影響,古代東方文字的產生是亞洲文明的標志之一。

  古代埃及的太陽歷:

  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太陽歷,這種歷法以后幾經修改,成為現今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采用的歷法。

  教法建議

  關于文字:

  教師在授課中要突出埃及象形文字、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腓尼基字母文字的特點,明確古代文字對后來世界文字的發展所產生的影響。特別是腓尼基文字經過長期的發展演變,為以后歐洲的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礎。

  關于歷法:

  結合教材的內容,教師應進一步指出當今世界上的歷法可以分為三種:太陽歷、太陰歷和陰陽合歷。引導學生回憶中國古代的授時歷,分析它屬于哪一種歷法。

  關于中國文化:

  要明確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同時期的各項成就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培養學生中西比較的能力。把中國放在世界范圍中去觀察,進一步加深理解。我們的優勢是什么,劣勢又是什么?

  教法指導

  基于第4課內容生動、有趣、史料豐富,要求學生先閱讀課文(學生閱讀興致高、效果好)在閱讀的基礎上,通過學生的回答來完成“古代亞非文化成就簡表”。以此提高學生的速讀和速記能力;因教材對文化的介紹是按類劃分的(橫向劃分),所以教師要求學生按同家(或地區)的順序(縱向歸納)回答在各個領域中的成就,以此訓練學生的綜合歸納能力;在學生答出一個國家成就的前提下,教師對每一項成就適當進行補充、說明,解釋或進一步提問,以此加強重點,解決難點在簡表完成之后,依類別(橫向)提出一系列問題或要求以此檢查學生閱讀的深度、觀察力,培養其表達能力;然后引導學生回顧古代中國的文化成就,使“古代亞非文化”內容趨于完整同時也達到鍛煉學生橫向聯系、比較(就中國史與世界史而言)能力的目的;最后進行課堂小結、通過以上步驟,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順利地完成對本課內容的學習重點印象深,難點理解得透),也培養他們綜合歸納、比較、分析,縱橫聯系的能力,再做課中思考題和課后練習就會迎刃而解,實現當堂學習、當堂鞏固的目標。

  教學設計示例

  重點和難點

  重點:古老而神秘的文字;太陽歷;阿拉伯數字。

  難點:阿拉伯數字的優點;古埃及木乃伊

  教法設計:講述法;講解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

  燦爛輝煌的古代亞非文化

  前面兩節課我們介紹了亞非的四大文明古國中的古埃及、古巴比倫和古印度。既然稱之為文明古國,它們在文化上有哪些成就呢,我們今天就來學習燦爛的亞非文化。

  一、 古老而神秘的文字

  1、古代埃及:象形文字

  提問。為什么叫象形文字?(因為它用圖形表示事物)、后來象形文字進一步發展,它不僅表示一定的概念.還具有表音作用并出現音節字,在此基礎上音節字有一小部分簡化成字母符號,共有24個。因此,這種文字為以后的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礎。說明象形文字對世界文化的發展是有影響的。

  2、兩河流域:楔形文字

  提問為什么叫楔形文字?它是什么人創造的?(學生答古代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用小尖棒在潮濕的泥版上壓出字跡,筆道的形狀很象楔子、)教師指導學生看圖片《楔形文字》,說明;換形文字起源于象形文字,為了書寫方便,人們逐漸對一個物體不全部畫出,而是畫出最能表現其特征的部分,于是原來的圖畫逐漸變為直線的圖形。

  3、腓尼基人:字母文字

  字母文字前面我講過,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一直沒有發展成字母文章,但后來出現了24個單輔音的符號,類似字母。引導學生回憶腓尼基人居住的地理位置(地中海東岸,離古埃及較近),腓尼基人在埃及文字和兩亞文字的影響下創立了22個拼音字母。古希臘人又在腓尼基字母基礎上創造了希臘字母,在希臘字母的基礎上形成后來羅馬及其周圍地區拉丁人使用的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拉丁字母是現在世界上最通用的字母。此外印度字母、阿拉伯字母等也由腓尼基字母輾轉發展而成。

  二、天文和歷法

  1. 古代埃及:太陽歷

  古埃及人發現。尼羅河水開始上漲的這一天恰巧是太陽與天狼星同時出現在地平線的日子,而天狼星出現的周期約365天,因此他們就把這一天定為一年的開始。這種歷法也稱為太陽歷,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太陽歷。后來太陽歷傳入歐洲,經過不斷改進,演變成今天世界上通用的公歷。

  2. 兩河流域:太陰歷和星期制度

  注意區別大陰歷和太陽歷內容的異同和產生地區的不同,不要混為一談。所謂'星期",就是星的日期,即七個星種各主管一天.后來,隨著科學的進步,去掉加在星期上的迷信色彩。星期制度一直沿用至今。

  三、古代建筑的奇跡

  1. 古代埃及:金字塔和卡爾那克神廟

  關于金字塔,我們已在第2課介紹了,這里主要來看一下卡爾納克神廟。卡爾納克神廟就是阿蒙神廟。因位于卡爾納克村而得名。阿蒙也就是大陽神。埃及國王認為目已是太陽神的兒子,每次對外戰爭的勝利都認為是太神保佑的結果,戰爭結束后就把大批戰利品獻給阿蒙神廟。經過幾百年,阿蒙神廟終于形成一組龐大的古廟建筑群。

  2. 兩河流域:"空中花園"

  請同學們看圖畫《巴比倫空中花園》,空中花園是新巴比倫時期建造的。我們學過的是古巴比倫王國。后人稱巴比倫空中花園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它的建立,閃爍著人類智慧的火花。可惜公元前539年波斯占領了新巴比倫,空中花園也隨之被毀,變為廢墟,因此這里只是一幅想象圖。

  四、阿拉伯數字和古埃“木乃伊”

  1. 數學成就

  恩格斯曾說“和其它一切科學一樣,數學是從人的需要中產生的,是從丈量土地和測量容積,從計算時間和制造器皿產生的。隨著勞動生產的需要.古埃及人摸索出計算長方形、三角形、梯形、甚至圓的面積的方法,當時他們還推找出圓周率為3.16。

  古代巴比倫人認為整個天穹每24小時一次回轉,每小時60分鐘。我們不能不驚嘆他們的才智。這種晝夜和時間的劃分,以及六十進位法,也一直沿用至今。

  “阿拉伯數字”。

  提問;"阿拉伯數字"是指哪些數字符號?(學生答包括零在內的十個數字符號)

  印度人還發明了現在一般通用十進位法?quot;0"的應用,使十進位法臻于完善,意義重大。既然這些數字是印度人發明的,卻為什么叫'阿拉伯數字"?

  這些數字由阿拉伯人傳到歐洲,因此被稱為阿拉伯數字。教師進一步說明由于采用十進位法,加上阿拉伯數字筆劃簡單,書寫方便;一目了然,很快流傳世界各地成為今天通用的數字。這種約定俗成的叫法也算是歷史上的一種誤會吧。當然阿拉伯人為這種數字的傳播做出了突出貢獻。隨著以后的學習,我們可以進一步體會阿拉伯人的確是東西方交流的使者。

  2. 古埃及"木乃伊"

  "木乃伊"是希臘語譯含意為"被保存下來的尸體。"古代埃及人相信人死后還要在冥世中生活.古埃及人認為人們在世時干壞事他的心就變小、減輕,死后要受到審判和懲罰,只要保住肉體,靈魂就能依附肉體萬世長存。"木乃伊"是經過防腐處理的干尸。制作木乃伊最好的辦法是"先用鉤子把死者腦漿從鼻孔中取出再把一些藥水灌進去清洗其它部分,接著在尸體腹部割一切口,把內臟全部取出,用和有香料的酒沖洗腹腔,然后用桂皮、乳香等香料把它填滿,最后按原樣縫好。把尸體浸在小蘇打、鹽水或其它防腐液中,溶去油脂,泡掉表皮,經70天后把尸體取出沖洗、晾干用麻布緊裹,外涂樹膠,以免尸體接觸空氣,這樣制成的木乃伊可以保存幾千年。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古埃及人的防腐技術相當高超。

  五、史詩和神話

  1. 古代印度:《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

  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著名長詩,起源于人民群眾的口頭創作。《摩訶婆羅多》梵語意為"偉大的婆羅多族"。全詩長約20行,講的是婆羅多族國王的兩支后裔的一場大戰。最后化戰爭和平,化仇恨為友誼。這部長詩生動描繪了廣闊的古代戰爭場面和社會生活,被馬克思喻為印度的〈〈伊利亞特〉〉。《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實際上反映了古代印度在國家形成時期雅利安人之間進行戰爭和向南亞次大陸東、南發展的歷史情況。史詩中既包含著大量的神話傳說和英雄的頌歌,也保存了古印度的豐富的宗教和哲學、科學知識。

  2.兩河領域:;"諾亞方舟"的故事。

  通過閱讀,同學們已了解了"諾亞方舟'的故事。后來人們就用鴿子和橄欖枝來象征和平。而這個故事則被收入基督教的《圣經》之,。廣為流傳。現在聯合國徽記也畫著兩根金色的橄欖枝。

  引導學生回顧古代中國(奴隸社會時期)在以上各領域都取得了哪些成就?

  文字:甲骨文

  天文和歷法:夏歷,留下了世界上關于哈雷慧星的最早記錄

  數學:已經知道勾股定理

  醫學:已經有醫學分科:扁鵲的"四診法"沿用至今

  神話:"精衛填海"、"女媧補天"

  課堂總結:

  通過了解亞非古代文化的過程,我們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科學知識產生于生產斗爭的需要和實踐,古代亞非在文字、天文、歷法、建筑、數學、醫學和詩史等方面的杰出成就是奴隸和勞動人民辛勤勞動的結果和智慧的結晶,它標志著古代亞非地區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

  指導學生做思考題:

  1古代北非和西亞產生過哪些古老的文字(橫向歸納)?

  2古代亞非有哪些重要的文化成就(縱向歸納)?

  板書設計 

古代亞非文化(精選8篇) 相關內容:
  • 拉丁美洲的獨立革命(通用7篇)

    教學目標基礎知識:歐洲殖民者對拉丁美洲的殖民統治;海地獨立;“多洛雷斯呼聲”;西屬拉美獨立運動——玻利瓦爾、圣馬丁領導的南美獨立戰爭;拉丁美洲新興國家。思想認識 :1.通過課文的學習,要求學生認識到殖民者的壓迫、掠奪。...

  • 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通用8篇)

    教學目標基礎知識:的背景,攻占巴士底獄,《人權宣言》的發表,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建立,雅各賓派的措施,雅各賓派統治的結束,法蘭西第一帝國的建立,拿破侖戰爭。...

  • 美國的獨立戰爭(通用7篇)

    教學目標基礎知識:英國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個殖民地。美利堅民族的形成。英國對殖民地經濟發展的壓制。第一屆大陸會議。來克星頓之戰。第二屆大陸會議。華盛頓。《獨立宣言》。薩拉托加戰役。約克鎮戰役。1787年憲法。...

  • 新航路的開辟和宗教改革(精選8篇)

    教學目標了解和掌握14~15世紀歐洲社會生產力的提高,歐洲資本主義的萌芽,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和條件,迪亞士發現好望角,達·伽馬到達印度,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早期殖民掠奪。...

  • 古典文化的高峰(精選7篇)

    教學目標通過本課內容的教學,使學生了解和掌握:古希臘在神話、歷史、戲劇、建筑、雕塑等方面的成就,古羅馬在歷史、建筑、雕塑、語言等方面的成就。...

  • 稱霸地中海的國家--古代羅馬(精選6篇)

    (一)教學目的:1.基礎知識目標:羅馬共和國的建立及其性質;羅馬共和國成為地中海的霸主;羅馬帝國的建立;“羅馬和平”;基督教的產生;基督教成國教;羅馬帝國的分裂及西羅馬帝國的滅亡2.思想教育目標:①了解斯巴達克起義的意義。...

  • 人類歷史的開端(精選7篇)

    教學設計示例從今天開始我們學習世界歷史的相關內容,提問:請大家回憶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最早使用天然火的是哪種遠古人類?(北京人)那么,北京人在中國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世界歷史上它的地位又如何呢?一、 完全形成的人 最初的人類...

  • 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通用6篇)

    學 科歷史課 題第13課 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課 型新授教 學 目 標知識能力使學生掌握法國大革命的過程和影響;了解拿破侖帝國興亡的基本情況。...

  • 國際工人運動的發展和列寧主義的誕生 教案(精選2篇)

    第三課 國際工人運動的發展和列寧主義的誕生 教學設計示例一教學目標需要掌握的知識:第二國際建立的背景;1889年的巴黎大會及重要決議;修正主義的出現及代表人物;布爾什維克黨的建立及列寧主義的誕生;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軍備競賽和...

  • 九年級歷史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国产色av老熟蜜臀av |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无码蜜桃臀 | 欧美黑人又粗又大XXXX | 一级大片一级一大片 | 极品教师高清免费观看 | 日韩一级片大全 | 精品综合99久久久久久www | 在线观看国产丝袜控网站 | 69久久夜色精品国产7777 | av在线com| 国产精精 | 欧美日韩国产码高清 | 成熟女人色惰片免费视频 | 亚洲中文无码A∨在线观看 亚洲女v | 一区二区午夜 | 精品国精品国产自在久国产 | 精品国产日韩专区欧美第一页 | av激情在线观看 | 亚洲黄色片一级 | 无码丰满熟妇一区二区密臀 |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小说 | 国产成人免费播放 | 成人av网站在线播放 | 韩国精品网站 | 人禽伦免费交视频播放 | 黄色网络在线观看 | 亚洲AV综合永久无码精品天堂 | 国产欧洲精品亚洲午夜拍精品 | 最好免费的高清视频剪辑软件 | 中文字幕的av | 最近韩国日本免费观看mv免费版 |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无码A片软件 | 亚洲无线观看国产高清 | 青青草成人av | 天天爱天天做天天爽夜夜揉 | 无套内谢孕妇毛片免费看看 | 日日夜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精品99国产百盛 | 麻豆网在线观看 | 亚洲在线视频一区 | 熟妇好大好深好满好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