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10.3 密度》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通過對本節知識結構的總結、分析和評價,使學生對本節的內容有比較全面的了解,提高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2)進一步的理解密度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2.過程與方法(1)通過對知識結構的觀察和分析,并自行得出評價標準,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對信息進行分析、整理、加工、應用的能力。(2)根據觀察結果,進行分析,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和意見。(3)在理解密度概念的基礎上,嘗試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對密度知識的了解,樂于將所學的物理知識應用到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去探索其中的奧妙。(2)通過課外知識的引導,領略自然現象的美妙。教學難點:1.引導學生歸納知識結構評價標準2.師生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適應3.建立密度的概念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主要教育目標 課題引入 學生自己動手實驗分辨物質種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觀看作品 從學生的想法選擇比較典型供大家思考,并對進行分析,總結。 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對信息的分析,加工能力。 分組討論 通過先前的觀看和思考,進行討論。 提高學生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 學會合作,交流。 評價歸納 將感性的認識進一步的提升,形成知識結構的評價標準 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以及如何用物理語言進行表達。 復習規律 重點突出密度是物質的物理屬性加強密度性質理解,為其的應用打下基礎 鞏固練習 通過密度公式解決一些簡單問題 提高學生分析、歸納能力。 應用 利用幾個問題,將密度公式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促進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對科學技術的探索意識。 總結 對本節課內容進行小結 知識的回顧 作業 制作自制量筒和天平,測量身邊物體的密度 內容的進一步理解 (二)引入新課講臺桌上放著銅絲、鐵絲、鋁絲、一杯水、一杯酒精.師:1.這里有銅絲、鐵絲、鋁絲、一杯水和一杯酒精,你能把它們分辨出來嗎?2、說明你是怎么分辨的?在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要分辨物質,就要知道并且利用物質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如顏色、氣味、軟硬,就是物質的不同的特性。根據這幾種特性,利用我們的眼、鼻、手等感覺器官,就能將上面五種物質分辨出來。3、我們桌上放的兩個物塊,一個是塑料塊,一個是鐵塊,外面涂有同樣的顏色,你能把它們分辨出來嗎?a、討論與交流:(提出猜想)生甲:可以用比較質量大小的方法來區分,質量大的一定是鐵生乙:難道一大塊塑料一定比一小塊鐵的質量小嗎?師:物體的質量與體積之間有什么關系呢?生:提出猜想“同種物質的不同物體,體積越大,質量越大,它們各自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可能是相同的”b、設計實驗:分別選取3個大小不同的、長方體的鐵塊和塑料塊(鐵塊和塑料塊的體積分別對應相等),分別用天平測出它們的質量;用直尺測出邊長后,計算出它們各自的體積;算出每個鐵塊和塑料塊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然后加以比較。c、進行實驗和收集證據:測出3個體積不同的鐵塊的質量與體積;1、測出3個體積不同的塑料的質量與體積;2、分別算出每個鐵塊和塑料塊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學生分組實驗.并將得到的數據填入書中p9的表格中.教師巡迴檢查、指導.把收集到的證據整理后,填寫在下表中:d、實驗結論:同種物質的不同物體,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 (相同/不相同)的;不同物質的物體,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一般是 (相同/不相同)的。3、建立概念:質量有體積的比值等于單位體積的質量。所以單位體積的質量反映了物質的特性。[板書1]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同種物質密度一般相同,不同種物質的密度一般不相同,所以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物理屬性4、[板書2]密度的公式:r=m/v 其中r表示密度,m表示質量,v表示體積5、[板書3]密度的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密度的單位是千克/米3,符號為kg/m3讀做千克每立方米。密度的單位有時用克/厘米3,符號為g/cm36、密度的測量:師:在設計測量物體密度的時候,要測量質量和體積,測量質量的工具我們大家已經比較熟悉,下面和大家介紹一種測量體積的工具——量筒(量杯)[板書4]量筒(量杯)的使用:①觀察量筒(量杯)的分度值②使用量筒(量杯)時,應使視線水平對準液面的凹面③量筒也可測量一些小而不規則的固體師:請大家測量鋁塊密度的實驗,把數據填入課本p10的表格中學生分組實驗師:請大家把測的數據與課本p11的密度表中的數據比較,看看結果怎樣?如果不同,請分析可能的原因。生:測的數據基本接近,出現的誤差可能是由于用量筒測量體積出現的7、[板書3]密度的應用師:密度公式有什么用處呢?生甲:可以測量密度,從而用來鑒別物質生乙:可以用來計算不便于直接測量物體的質量或體積的。8、鞏固練習練習:請同學們想想,怎樣鑒定這枚金戒指的真假?都需要測哪些量?各用什么儀器?解析:可以用天平測量質量,量筒測出體積。通過密度公式來計算密度,然后查密度表對照金的密度。練習:古典名著《西游記》中寫道,齊天大圣孫悟空的“如意金箍棒”原是大禹治水時的一根“定海神針”,重一萬三千五百斤,有二丈長短,碗口粗細。如果改用國際單位制,該棒的體積約為0.86m3,質量約為6750kg。你能猜出“如意金箍棒”大概用什么物質做成的嗎?解析:已知質量和體積,可以根據密度公式求出密度,然后根據密度表查得“如意金箍棒”其實是鐵做的9、本課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密度,通過實驗和討論,知道了密度也是表示物質物理屬性的一個物理量,它表示的是單位體積的物質質量大小的差別,每種物質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質的密度一般不同。在生活中我們可以利用密度來鑒別物質、可以用來計算不便于直接測量物體的質量或體積的10、 布置作業:p12---p13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