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學設計——滑輪-初中物理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習提問
什么叫做功的原理?
新課教學
板書課題后讓學生看書(從課文開頭看到第152頁倒數第3行,并邊看邊對照課本圖(修訂本)進行實驗(同桌的二人一組。此期間教師巡回指導)。
提問
1.什么叫做滑輪?
2.什么叫做定滑輪?
使用定滑輪能否省力?能否省距離?能否省功?使用它有何好處?同時教師按照圖1進行演示。使學生清楚地看到:“動力作用點移動的距離s與物體上升高度h相等,使用定滑輪不能省力。”并能從功的原理方面認識使用定滑輪為什么不省力。
3.什么叫做動滑輪?
教師按圖2進行演示。使學生清楚地看出:“動力作用點移動的距離s是物體上升高度h的2倍。”能根據功的原理說明:“使用動滑輪雖不能改變力的方向,但可以省一半力。”
4.什么叫做滑輪組?使用它有什么好處?教師出示繞好的滑輪組和自制的滑輪組掛圖如圖。
5.接著讓學生討論各滑輪組分別由幾股繩承擔總重力(g)。然后,教師演示動力作用點移動的距離s與物體上升高度h間的關系(圖4)。使學生清楚地看到此圖為4股繩承重,s=4h。再把繩子從滑輪組上解脫2股,使之成為2股繩承重(如圖5),進行演示s與h的關系。演示表明:2股繩承重時,s=2h。告訴學生:同一根繩上各處受力都相等,所以滑輪組中各股繩受力都相等。然后問學生:拉力f與承重繩子股數n有何關系?繩子股數越多,拉力越小(當然這里要說明不能無限制的增多動滑輪的個數……),而且是:幾股繩承重,力就是總重力的幾分之一。
至此,用圓盤測力計照圖6進行演示,測力計示數表明:拉力f>
輪與繩之間都是有摩擦的!
例:一根繩子,最多只能承受300牛頓的力,想用它提起1000牛頓的重物,繞成的滑輪組至少要幾股繩子承重?并畫出滑輪組的示意圖。
師生共同解答:設承重繩子股數為n,則
草圖:(主要教學生學會畫圖方法��從外向里繞繩)
三、小結:略。
四、作業:略
五、板書設計
滑輪周邊有槽的小輪。
1.定滑輪:……。作用:不省力,但可改變力的方向(方便)。
2.動滑輪:……。作用:使用它可省一半力,但不改變力的方向。
3.滑輪組:……。好處:①省力;②既省力又改變力的方向。
小結:(滑輪…,定滑輪…,動滑輪…。)
六、作業:
書面:練習六的1、2、3。家庭:自制小滑輪、
練習畫圖
(提高題右圖物體勻速運動則拉力f為:①30牛頓;②100牛頓;③45牛頓;④150牛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