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in the Future教案
與傳統教學方法有所不同的是,學生可以在課前按照自己的愛好和特長自愿結組,在組長的統一協調下,借助互聯網以及局域網的便捷條件,搜索、整理并制作與預測或發明有關的文字、圖片和作品;隨心所欲的設計自己所選主題的圖像、顏色以及展示方式等, 生動直觀的展示他們的合作成果,大大拓展了學生的學習渠道和知識視野。在教學活動過程中,由于英語與計算機的有機結合,必將大大的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也能很好的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充分運用英語知識的基礎上,也使得英語學習與計算機為主的多媒體達到了有機的結合,凸顯了英語的趣味、交際與實用性。這對于學生今后的可持續發展必將產生積極影響。
可能會出現的問題與不足:
1、 制作過程中涉及到對預測事物的特征和細節描述,可能涉及到較多的專業術語,會或多或少的影響學生陳述的流利與準確性,但這些不足沒必要太過苛求。
2、 一些學生在準備過程中,可能會將重點放在精美的設計形式上,而忽視制作過程的完整性和實用性,這有可能影響效果。因此老師應及時提醒學生并給予力所能及的指導與改正。
八、課后反思:
長期以來,英語課程改革(包括教材、課堂教學的理念與模式等)一直是眾多專家與教育工作者關注與探究的課題。以網絡為主要載體的信息技術憑借其生動、直觀、便捷、開放等特點無疑會為這種教學改革提供一種全新的技術平臺和獨特的教學效果。帶著這樣的理念與思考,我們設計了這節英語課。課后感觸良多,現簡要總結如下:
1) 學生在課前根據所好,自愿結組,積極準備,他們借助網絡等便捷資源,搜索了大量有關預測的詞匯、圖片等材料并進行初步制作。這樣,在課堂上,他們就能利用已有的資料通過局域網進行篩選、整理加工或重新組合,大大提高了課堂時間利用率。通過制作、展示和評價,又使學生對相關語言知識(詞匯、句型)和語言技能(描述相關主題的性質、特點等)的運用也遠遠超出了《大綱》要求和課前的預期目標。
2) 不少學生,尤其是英語學習不是很突出的同學竟然能熟練運用網絡資源,具有很高的計算機操作水平!從他們興奮的表情和活躍的身影上不難看出,這節課無疑給了他們展示的機會和舞臺,也為他們贏得了其它同學的贊譽和好評。
3) 由于教學形式新穎,教學資源豐富,同學間協作、主動學習的可能性得到很好的實施,使得教師從一個知識的灌輸、講解者轉變為指導、參與者,由此,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也得到了相應的體現。
4) 學生的作品實用又富于聯想,將之匯集起來,又是一份很好的課件集錦和學習資源,供其他老師、同學參考使用。
有待改進的問題:
1、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有些小組精心設計的作品沒有機會展示。
對策: 教師應這些同學予以肯定和表揚,并另找時間或途徑讓他們展示,以保護學生的積極性。
2、相對于普通教室師生、生生互動而言,多媒體教室又多了人機之間的互動,這就意味著學生的部分注意力會被面前的電腦吸引,加上電腦的遮擋,有些同學可能會乘老師不注意或視角的死角做一些與課堂無關的小動作,如自己打開其它的文件夾或網頁等,這無疑會增加老師對課堂調控和駕馭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