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求知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知識的價值,懂得求知應有的正確態度與方法。
(2)分析課文思路,了解課文的議論特色。
(3)本文語言精練,論述的范圍廣泛,學習時要抓住課文的特點,逐句體會,理解其深刻涵義,找出精彩的警句。
(4)學習本文以比喻論證為主,兼用其它論證方法的靈活多樣的寫法。
(5)體會比喻論證的作用。
教學建議
這篇文章分段很細,論述的范圍相當廣泛,諸如知識的價值,實驗的重要,求知的目的,學習的態度,讀書的方法,但沒有大段的嚴密的論證,讀來讓人感到條理清楚,如果能從“正確對待求知”,“怎樣對待求知”,“求知的作用”等方面去分析作者寫作順序,理清文章的頭緒與結構,本文的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
論證方法
文中運用了比喻論證、歸納論證、排比論述的方法,以很細的分段、密集的警句,自由暢達地發表對求知(讀書)的各種看法。
比喻論證,即設立比喻論述某種道理。如第四段用“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問好比修剪移栽”一組比喻,論證“求知可以改進人的天性”的論點。
歸納論證,如第十段列舉了六門學科的作用,最后引用一句名言,歸納出論點:“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這個結論因為有了前面列舉的豐富而翔實的內容作依據,所以很有說服力。
文中多處運用了排比論述的寫法,如第二段:“當你孤獨寂寞時,閱讀可以消遣。當你高談闊論時,知識可供裝潢。當你處世行事時,正確運用知識意味著力量。”第8段:“讀書使人頭腦充實,討論使人明辨是非,做筆記則能使知識精確。”這樣寫,常用來列舉同類事物或比較不同事物,使相同點或不同點更加明顯,使論述語言更為鮮明有力,氣勢也更貫通。
排比
大量使用排比,也是本文的一大特點。我們初學寫作的人,好好學習這種修辭方法,無疑會使自己的寫作能力得到提高。那么什么是排比?排比的形式是什么?排比有什么作用呢?
把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的詞組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以表達相關的內容的修辭方法,叫做排比。
排比的構成方式比較靈活,結構多種多樣。但歸納起來,大致可分為詞組的排比、句子的排比和段落的排比等幾種形式,也就是最簡單、最容易學、最好掌握的形式。
詞組的排比。例如:魯迅是在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敵人沖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句子的排比。例如“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實現祖國統一的基本國策。用這個辦法解決香港問題,符合香港同胞的切身利益和長遠利益,符合國家的整體利益,符合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
排比的句式勻稱,音韻鏗鏘有力,一氣貫下,因而能增強語勢,提高表達效果。排比用于敘事,可以使語意暢達,層次分明;用于抒情,能收到節奏和諧,感情奔放的效果。
第 1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