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漁殺家(節選)
教學建議
一、思想主題與戲劇沖突
選場是全劇故事的開端部分,揭露了封建剝削制度的殘酷,反映了勞動人民淳樸而真摯的友情,歌頌了被壓迫人民奮勇反抗的精神。
選場中展現的戲劇沖突的實質是惡霸地主與地方官吏相互勾結,殘酷勒索苛捐雜稅,加重封建剝削,從而激起人民反抗的怒火。
二、結構內容
課文部分以逼稅為線索,情節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開始至“桂英遵命。”),打魚。這部分寫蕭恩父女由于生計所逼,以漁為業。蕭恩不顧年邁,早出晚歸,打魚江下。
第二部分(“李俊、倪榮(內)‘走哇!’”至“(桂英取酒具放好,三人席地而坐)”),聚會。這部分寫李俊、倪榮江邊出游,遇見蕭恩的小舟,好漢巧重逢,三人船上共飲酒。
第三部分(“(丁郎上)”至“丁郎……(跑下)”),懲惡。這部分寫丁郎向蕭恩催討漁稅,李俊、倪榮仗義幫蕭恩打抱不平,合力懲治丁郎。
第四部分(“李俊、倪榮蕭兄為何這等懦弱?”至結束),話別。這部分寫李俊、倪榮二人對蕭恩慷慨相助,贈送紋銀白米,兄弟情深終別離。蕭恩對桂英稱贊李、倪二人,桂英喜爹所交之友是英雄豪杰。
三、巧妙的情節安排
這場戲中,李俊、倪榮二人與蕭恩的聚會,實為精心的安排。如果只有蕭恩父女和丁郎出場,戲劇沖突就無法展開。作者安排李俊、倪榮二人上場,通過他們的相互關系,透露了蕭恩非凡的生平,表現了蕭恩、李俊、倪榮休戚與共、肝膽相照的深厚情誼;用他們的交談,交待了桂英的婚事;更重要的是,揭露了漁稅銀子的非法剝削性質,從而引起了后面的戲劇沖突。李俊和倪榮為朋友仗義相助,又說明了蕭恩不是孤立的,為他日后反抗剝削、反抗壓迫的斗爭作了鋪墊。
四、鮮明的人物形象和個性化的語言
出場的人物個個性格鮮明,各有特色。蕭恩這個當年副上梁山造反的“人間剛直漢”,如今只求平平靜靜地度過晚年,對惡霸地主的勒索不予反抗,對李俊、倪榮與丁郎的斗爭一再勸阻,他是一個認清了封建統治者的殘酷本性而將仇恨的烈火隱忍在心的垂暮英雄。而李俊、倪榮浪跡江湖、行俠仗義,受不得半點欺凌,面對惡霸地主的走狗,先是“呔”的一聲怒喝,接著憤然質問,隨著直呼其主子之名,給其以嚴厲的警告。他們的口吻言辭,充滿正氣,充滿輕蔑,快人快語,鋒芒逼人,充分表現了二人疾惡如仇,不畏強暴的個性特點。桂英靈巧能干,語言溫順乖巧。丁郎虛張聲勢、欺軟怕硬、狗仗人勢,語言油腔滑調,表現出奴才和無賴的本性。
五、映襯手法的運用
蕭恩的思想性格在李俊、倪榮的映襯下顯得十分深沉;蕭恩起初的不反抗,更能反襯封建剝削和壓迫的不義,反襯地主惡霸和官府的殘酷;蕭恩由起初的不反抗到后來的奮起反抗殺死惡霸也是相輔相成、互相映襯的。
六、引導學生分析人物形象的教學方法建議
讓學生自讀后說出本場戲中,出場的人物都有哪些,你最喜愛的人物是哪個,并把他們的對白繪聲繪色地朗讀幾遍,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準備分角色朗讀課文。
掃除文字上的障礙,然后分角色朗讀。角色都應是學生自己喜愛的人物,并要求他們在朗讀時,盡力表現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讀后,師生共同評議。評議的過程不僅能幫助學生加深對人物性格的了解,從而較好的理解課文內容,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認識問題和口頭表述的能力。為了使討論能夠集中,可參照下面的問題進行評議:你認為他們的朗讀好嗎?為什么?如有不足,你認為應該怎樣朗讀才好,并請你朗讀一遍。評議的重點(也是課文的難點),應放在李俊和倪榮與蕭恩相聚時的對白上,特別是三個人對丁員外勾結貪官呂子秋勒索漁稅銀子時的表現。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體會:三個人物對白,突出表現了蕭恩什么樣的性格特點,這對揭露封建剝削和壓迫有什么作用。
通過討論,師生共同概括戲中主要人物性格特征。(略)有條件的,還可以討論一下他們的不同性格特征形成的原因。
第 1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