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冊五課外國詩兩首
5外國詩兩首
教學目的
1.學習抓住事物特征抒發感情的方法。
2.學習本課追求人生理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把握詩人人生理想的表達。確立正確的人生觀。
2.難點:學習抓住事物特征進行表態、抒情的藝術技巧。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查字典,讀準下列加點字的音。
霧靄(ai3) 呼嘯(xiao4) 嘎吱(ga1) 渺小(miao3)
2.查工具書,解釋下列詞語。
(1)霧靄:即霧氣。氣溫下降時,水點浮在空氣中。, (2)拋棄:扔掉不要。
(3)嘎吱:象聲詞,形容物體受壓力而發出的聲音。
(4)負債蒙恩:欠人錢財,接受他人的思想。
3.朗讀兩首詩,思考自讀提示。
二、導人
1.作家作品簡介:。 萊蒙托夫(1814—1841),十九世紀上半葉俄國浪漫主義詩人和現實主義作家,出身貴族。1837年為抗議沙皇政府謀殺普希金而創作的政治抒情詩<詩人之死>,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注目,并遭沙皇迫害。流放到高加索。1840年再度放逐,次年在決斗中被殺害。他一生寫過400多首短詩,還有長詩、長篇小說和劇本。代表作小說《當代英雄》塑造了孤傲的“多余人”典型畢巧林,揭示了沙皇專制社會腐朽的本質。萊蒙托夫是普希金現實傳統的繼承者,在俄國文學史上占重要地位。
泰戈爾(1861—1941),印度詩人,作家和社會活動家。生于加爾各
答的一個地主家庭。父親是哲學家和社會改革家。曾留學英國,一生創作豐富,有詩集50余冊,中、長篇小說12部,短篇小說百多篇,劇本二十幾部,此外還有哲學、政論、回憶錄、游記等著作。代表作是詩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長篇小說《沉船》《戈拉》,劇本《紅夾竹桃》等。他的作品揭露和譴責了帝國主義者、封建勢力與買辦洋奴的橫暴,深切同情下層勞動人民。他繼承了印度民族文學的傳統,詩歌格調清新,具有民族風格,但也帶有神秘色彩的成份情調,他的創作對印度文學發展影響很大。鑒于他的努力創作和文學成就,1905年被授于諾貝爾文學獎。他的詩集<泰戈爾詩選>也被教育部選進高中學生必讀書之列。
2.導語
“詩言志”,中國人是這樣認為的,外國人呢?這節課我們便來學一學俄羅斯詩人萊蒙托夫的《帆》和印度詩人泰戈爾的《螢火蟲》,看一看外國人寫詩是否也“言志”。
三、正課
1.朗讀詩歌《帆》想想“它到遙遠的異地尋找什么?它把什么拋棄在故鄉”?
討論并歸納:這只在霧海上孤獨航行的白帆船,正是詩人自身的寫照。青年萊蒙托夫生活在一些不思進取的貴族子弟中間,他鄙夷他們的無聊和空虛,渴望憑著自己的能力去建功立業。他到遙遠的異地尋找自己的理想,要在波瀾壯闊的生活海洋里奮勇搏擊,實現自我人生的價值。它把空虛的生活,無聊的消磨生命,碌碌無為拋棄在故鄉。
2.提問:怎樣理解“它不是要尋找幸福,也不是逃離幸福的樂疆”這句話?
討論并歸納:波濤洶涌,海風呼嘯,海上的風暴驚心動魄。“桅桿弓著身在嘎吱作響”,它在全力抗爭,要戰勝風浪。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帆不是要尋找安逸空虛的生活,而是選擇了與狂風搏斗,與風暴抗爭。它不是追求“清澈的碧流”“金色的陽光”,而是“祈求風暴”,它要在波瀾壯闊的生活海洋里奮勇搏擊,實現自身的價值。
3。提問:“不安分的帆兒卻祈求風暴,/仿佛風暴里有寧靜之邦”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人生理想?
討論并歸納:它表達了“帆兒”的理想,即在與風暴的抗爭中體現自
身價值。這也是詩人自己的理想。詩人借“帆兒”表達了自己對人生的追求。顯示了他卓爾不群、不甘平庸的人生態度。
4.朗讀<螢火蟲>,想一想詩中的“螢火蟲”究竟是什么?看一看,這首詩采用了什么人稱?這樣寫好在哪里?
討論并歸納:“螢火蟲”原是指一種能發光的昆蟲,黃褐色、尾部有發光器,這里詩人用以指代那些小人物,普通人。這首詩采用了第二人稱“你”的寫法,第二人稱寫法一般是通過這種親切無間的對話形式,平和的、在不知不覺中把作者的情感傳導給讀者,收到較好的效果。
5.看一看<螢火蟲>,想一想微小的螢火蟲給了你怎樣的人生啟示?怎樣理解“你僅僅服從了/你內在的力量”的含義?
討論并歸納:“螢火蟲”是小昆蟲,本意指代普通人,小人物,這首詩是通過“螢火蟲”告訴讀者,“盡管我們是普通人,小人物,我們也不要氣餒,只要我們發揮了自己的一份潛能,對社會、對國家盡了我們應盡的責任,我們便可以驕傲”,這便是這首詩給予我們的人生啟示。“你僅僅服從了/你內在的力量”含義是:螢火蟲畢竟是小昆蟲,它自身的發光原是極其低微的,這并不是螢火蟲的過錯。一個人的能力有大有小,這絕對不能怪罪這個人,小人物,普通人能力低對社會作用小,這是無可厚非的,我們用不著因為能力低而喪失對人生的追求。只要我們憑自己的努力,盡了能力那就行了,“因為宇宙一切光芒/都是你的親人。”
四、小結
“詩言志”,古今中外毫不例外。<帆>中,萊蒙托夫借“帆”這個形象寄托了自己人生的選擇和理想的追求。<螢火蟲>中,泰戈爾用明白如話的詩句,向我們揭示了一個道理:生命的意義不是以外在的偉大和渺小來衡量的,而在于你是不是珍惜你自己,珍惜大自然賦予你的力量,并最大限度地用這力量發出光芒。
五、作業
1.課后練習一、二。
2.選用課時作業 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