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冊十七課打漁殺家(節選)
17打漁殺家(節選>
教學目的
1.了解京尉的一般常識。
2.了解封建社會的剝削和壓迫。
3.了解戲劇劇本的一般特點。
4.感受人物的思想性格。
重點難點
1.重點:了解京劇常識,欣賞優美、生動的語言。
2.難點:培養對戲劇的欣賞能力。
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通讀全文,了解內容,準備復述故事情節。
2.讀準下列加點字字音。
倪(ni2) 呔(dai1) 膂力(lu3) 懦弱(nuo4)把網撒(sa1) 往外瞅(chou3) 不省事(xing3)
3.解釋下列詞語。
膂力:體力。
懦弱:軟弱無能。
二、導人播放錄像<打漁殺家>片斷或其他京劇劇目,時間控制在5—10分
鐘,目的是使學生對京劇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以上我們看了一個京劇片斷。京劇在我國有200年的歷史,有豐富的傳統劇目,<打漁殺家>就是其中優秀劇目之一。全劇大意是:北宋時,梁山英雄蕭恩暮年隱退.攜女桂英打魚為生。豪紳丁員外勾結官府,私收漁稅,派爪牙大教師登門強討,被蕭恩打回,蕭恩往縣衙告狀,反遭貪官呂子秋毒打,并勒令蕭恩往丁府賠禮。蕭恩忍無可忍深夜闖入丁府,怒殺其全家,逃往他鄉。全劇表現“懲惡”的主題,歌頌被壓迫人民的反抗斗爭。課文節選的是第一場,是全劇故事的開端部分。
三、正課
1.指名復述課文的故事情節。
討論并歸納:復述故事基本要求——(1)講清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2)可適當運用原材料中的語句。(3)次要內容的細節描寫可刪除。可以依據這三點給復述評分。
參考答案:這是全劇的故事開端部分。描寫年老體衰家境貧苦的原梁山好漢蕭恩,起義失敗后帶著女兒桂英隱居江湖,以捕魚為生,度日艱難。夏季的某一天,父女搖船去捕魚,因天氣炎熱將船靠在岸邊柳蔭下乘涼。這時,蕭恩的舊友、原梁山泊好漢外號叫混江龍的李俊和<水滸后傳>里的好漢外號叫卷毛虎的倪榮,來到蕭恩的船上一同暢飲聚談。不久,土豪惡霸丁員外派丁郎來向蕭恩催討漁稅銀子。李俊、倪榮先后責問丁郎:這漁稅銀子,“可有圣上旨意?”“戶部公文?”丁郎回答說:都“沒有”,就憑“本縣太爺當堂所斷”。李俊、倪榮都警告丁郎說:你回去對丁員外講,從今后免了漁稅銀子,如著不免漁稅銀子,在大街上撞著了俺就不客氣。蕭恩怕李俊、倪榮與丁郎發生沖突,幾次出面勸阻。后來,李俊和倪榮告辭而去,他們臨走前,一個送給蕭恩十兩銀子,一個送給蕭恩十石米。到紅日西下,蕭恩父女也搖船回家去了。
2.提問:全劇表現的是“懲惡”的主題,但第一場為什么寫蕭恩的忍讓?有何作用?
討論并歸納:蕭恩經歷過大半生的斗爭、反抗,終至失敗,因而變得深沉、隱忍。不輕易惹事生非以求得一時平安。所以在丁郎討稅時,他答應“改日有錢,送上府去”;見李俊、倪榮與丁郎斗氣,他一再勸阻,生怕把事情鬧大,不能平平安安過日子。他知道靠幾個人是難以斗倒惡霸地主和官府的。他的忍讓,是忍怒退讓,這有力地反襯出地主惡霸和官府勾結欺壓剝削勞動人民的殘酷現實。他的起初的不反抗,與最后忍無可忍奮起反抗,也正是相反而相成的。蕭恩的性格從不反抗到奮起反抗,典型地體現了“抗惡”的主題。
3.提問:本場戲的戲劇沖突是什么?其實質是什么?
討論并歸納:戲劇沖突是索稅和抗稅之間的沖突。戲劇沖突的實質是封建社會勞動人民與剝削者的尖銳矛盾,是剝削壓迫與受剝削壓迫、反剝削壓迫之間的矛盾。
4.提問:課文安排李、倪與蕭恩聚會這場戲,對全劇發展有何作用?
討論并歸納:安排李俊和倪榮與蕭恩見面,見面時適逢丁郎來討稅。李、倪聯手出擊,指斥了丁郎無理收稅,并把丁郎嚇跑。他們的抗爭獲勝和蕭恩的忍讓受壓形成對比,說明只有團結斗爭才有出路的道路。
四、小結
這出戲是全劇故事的開端部分,通過蕭恩父女處境的介紹以及蕭恩與李俊、倪榮的關系,透露了蕭恩非凡的生平,揭露了漁稅銀子的非法剝削性質。為后文故事情節的發展和戲劇矛盾的沖突作了鋪墊。
五、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一、二。
2.選用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
第二課時
一、預習
熟讀課文,欣賞念白和唱詞的語言特色。
二、導人
京劇的唱詞,詞句都非常工整,一般都押韻,像詩歌一樣非常優美。這節課我們先來欣賞京劇念白和唱詞的語言特色。
三、正課
1.同學們先來齊讀課文開頭桂英唱的“快板”:
江水照得兩眼花,
青山綠水難描畫,
父女打魚作生涯。
教師點撥:這段唱詞只三句話,每句七言,句式整齊。“花”、“畫”、“涯”押“a”的韻,音韻和諧,這都像詩。再看內容,第一句“江水照得兩眼花”,這是描述江面陽光強烈晃眼的景象,表面寫景,實則描繪打魚生活的艱辛。于是引出第二句“青山綠水難描畫”,美麗的山水在刺眼的驕陽下失去了它固有的形體和色彩,眼前只看見一片白光耀眼、逼得人眼睛生疼的茫茫水天。從這兩句,我們已能很具體很形象地感受到蕭恩父女打魚生活的艱辛,再看到最后“父女打魚作生涯”一句,父女倆相依為命,一整年、一整年地要在這水里浪里穿梭勞作,夏天的炎陽、冬天的冷風,他們的生活該有多么不易啊!簡單的三句話,含蓄委婉而又形象生動地描述了蕭恩父女的日常生活,這樣的唱詞具有詩歌的韻味。
2.請同學們分組討論學習課文的其他唱段,具體談談自己對其語言美的感受和體會。教師參與討論,適當點撥。
3.請同學們討論念白部分的語言特色,理解歸納如下:
這場戲的念白部分寫得亦莊亦諧,主題嚴肅而情趣橫生。如:
丁郎:你要打?別忙,等我摘了帽子,脫了衣裳。蕭恩你拉住了他
蕭恩:你要怎樣?
倪榮:蕭兄休得攔阻!
丁郎:你把他拉住了,我好跑哇。(跑下)
這段臺詞,活畫了走狗色厲內荏,欺軟怕硬之丑態。“我好跑哇”的臺詞出乎意料,又符合本質虛弱的剝削者及走狗的特點,含有意想不到的喜劇效果和氣氛。
4.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分角色朗讀課文,(也可以讓學生把課文表演成話劇)再次感受課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四、小結
京劇是流行于全國的戲曲劇種。唱腔和念白以北京話的音韻為主,產生于清代,以安徽的徽調和湖北的漢調為基礎,融合了一些地方戲曲的特點和民間曲調,逐漸形成了相當完整的藝術風格和表演體系。它是復雜的綜合藝術。唱、念、做、打并重,有一套完整的藝術程式。唱腔音樂以“二黃”和“西皮”為主,以京胡為主要伴奏樂器。多采用夸張、虛擬等象征性的表演方式,如開門,不必有真門,只要舞蹈化的開門動作一做,觀眾就明白了。又如搖船,也不必真槳真櫓真船。只要舞蹈化的搖船動作,走幾個圓場,觀眾就明白船行很遠了。京劇表演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濃郁的藝術魅力。
五、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三。
2.選用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