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冊十六課威尼斯商人
第四單元·單元要點分析·
這是劇本單元。學習的主要任務是認識戲劇和劇本的基本常識,明白戲劇的基本特征,掌握閱讀劇本的基本方法,初步培養欣賞戲劇文學、電影文學的能力。
本單元共有五篇劇本選段。《威尼斯商人》、《打漁殺家》、《白毛女》、《一個都不能少》、《泰坦尼克號》,代表著幾個不同的劇種:<威尼斯商人》是話劇,《打漁殺家》是傳統京劇,《白毛女》是現代歌劇,《一個都不能少》《泰坦尼克號》都是電影文學劇本。
學習本單元,應了解戲劇的一般常識,了解歌劇、話劇、京劇、電影的一般常識。戲劇按不同的標準可分為不同種類。從作品類型可分為:悲劇(命運悲劇、英雄悲劇、社會悲劇);喜劇(諷刺喜劇、抒情喜劇、鬧劇);正劇(悲喜劇)。從作品題材所反映的時代內容可分為:現代劇、歷史劇、傳統劇、童話劇。從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上可分為話劇、歌劇、舞劇。從劇情繁簡和結構上可分為:獨幕劇、多幕劇等等。
電影是百年前剛剛興起的一種視覺藝術。電影文學就是指電影劇本,它除了要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尖銳集中的矛盾沖突外,還必須適應電影是視覺藝術這一特點,細節要具體真實,避免靜止的、冗長的人物對話(這與話劇不同),要把抽象的思想化為直觀的電影畫面。電影文學中的人物語言要精辟簡短,要與畫面結合起來等等。
學習本單元,要明白戲劇的兩個基本特征,即戲劇沖突和戲劇語言。在戲劇文學中,戲劇沖突主要表現為劇中人物的性格沖突,對立性格的人物發生的面對面的沖突就構成了戲劇沖突。戲劇語言包括人物語言和舞臺說明。舞臺說明僅是一種輔助手段,重要的是人物語言一臺詞。戲劇中的情節發展、人物性格的揭示和劇作家對人物事件的評價,一般都依靠人物語言來完成。
學習這個單元,要注意掌握閱讀劇本的基本方法。
首先是明確戲劇類型,了解時代背景。明確戲劇的類型,對戲劇內容和形式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還要了解時代背景和作者的創作意圖,這樣作品的主題和藝術手法就容易把握了。
其次要抓住戲劇沖突,挖掘沖突根源。所謂“沖突”;就是矛盾斗爭的一種表現形式。閱讀劇本,要抓住戲劇沖突,要看它怎樣在矛盾沖突中表現人物性格的,要看它反映的生活是否有一定的廣度和深度。
學習本單元,更要培養閱讀欣賞戲劇文學的能力。
欣賞戲劇文學,主要是欣賞人物語言。戲劇文學中的人物語言,特征鮮明,個性突出。學習中要細加品味,欣賞個性化的語言。·教學設計·
16.威尼斯商人(節選)
莎士比亞
教學目的
‘
1.了解莎士比亞的生平和對戲劇文學的巨大貢獻,了解他的一些重要作品。
2.認識本戲劇的矛盾沖突及其發展,口述課文的故事梗概。
3.品味本文語言的詼諧生動、優美流暢。
4.認識文中幾個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明確這篇戲劇所反映的社會生活。
重點難點
1.重點:正確認識幾個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認識本戲劇的矛盾沖突。
2.難點:感受莎士比亞戲劇的藝術風格,品味本文語言的詼諧生動、優美流暢。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通讀全文,查閱一些資料,了解本文故事梗概。
2.解釋下列詞語。
惻隱:對受苦難的人表示同情。
豁免(huo4):免除(捐稅或勞役)。
癖性(pi3):個人所特有的癖好、習性。
涵義(han2):含義。(詞句等)所包含的意義。
袒露:裸露。
凹陷:向內或向下陷進去。
異邦:外地,外鄉。
凜然(lin3):嚴肅;可敬畏的樣子。
萬惡不赦(she4):罪惡深重,難以赦免。 。
遍稽群籍:查遍各種書籍。
中流砥柱:比喻堅強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體,就像立在黃河激流中的砥柱山(在三門峽)一樣。
二、導人
莎士比亞(1564—1616):威廉·莎士比亞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人文主義戲劇家和詩人。生于英國中部斯特拉福鎮的一個商人家庭。
1584年后他到倫敦謀生,先后在劇場充當雜役、馬夫、演員、導演和“環球劇院”的股東。晚年回到故鄉。他一生寫了兩部長詩、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詩和三十六個劇本(包括十一部悲劇、九部歷史劇、十六部喜劇和傳奇劇)。其中著名劇作有悲劇《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佩斯》,歷史劇《亨利五世》,《亨利六世》、《理查三世》、喜劇《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他的戲劇反映了十六世紀和十七世紀初期英國資產階級反封建斗爭的過程,體現了新興資產階級的要求。他在創作中運用了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莎士比亞劇作情節生動豐富,語言精練優美,對歐洲文學和戲劇的發展影響深遠。
三、正課
1.請幾個同學在班上口述故事梗概,互相補充和糾正,從而正確了解課文內容。明確:
課文選自《威尼斯商人》第四幕第一場,這是整個戲劇的高潮。此前,威尼斯商人安東尼奧為了幫助朋友巴薩尼奧向一個名門小姐求婚,向高利貸者猶太人夏洛克借三千塊錢。夏洛克平時最恨安東尼奧,一因安東尼奧借錢給人不要利息,影響高利貸的行業,二因安東尼奧侮辱過自己。這時他正好借機報復,于是立下一張開玩笑式的契約:借錢三千塊,不要利息,但到時不還便從他身上割下一磅肉。安東尼奧是個商人資本家,他的家財就是幾條商船,這時都在海上未歸,當他聽到那些船都遇暴風或觸礁沉沒了,憂心忡忡,竟忘記了還債的日期。夏洛克便去法庭控告安東尼奧欠債不還。課文就從這里開始。法庭上,公爵先是苦苦規勸夏洛克放棄訴訟,巴薩尼奧也愿意馬上奉還三千塊錢乃至于六千塊錢,但夏洛克不要償金和利息,非要,“一磅肉”不可,意在置安東尼奧于死地。最后,那個成了巴薩尼奧妻子的名門小姐鮑西婭,女扮男裝為法律顧問出庭。她判決要嚴格履行契約,割肉,但不能流一滴血。因為契約上沒有允許流血,流血就要抵命,財產充公。不割肉也算違反契約,財產也都充公。結果是夏洛克敗訴,人財兩空。
2.師:在對課文的初讀中,我們已初步感受到人物的思想性格:公爵同情安東尼奧,不贊成夏洛克,但對夏洛克又無可奈何;安東尼奧為朋友借債受人宰割,夏洛克居心叵測、為人兇殘;鮑西婭有備而來、聰明能干。請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盡量讀出人物不同的語氣語調,感受人物的思想和性格。
3.學生分角色朗讀劇本。其余同學認真聽,并做好筆記,記下他們的優缺點。
4.教師組織同學們評論分角色朗讀中的優點和不足之處,并說出理由。在討論中達到正確理解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的目的。
討論并歸納:
(1)安東尼奧:他是新興的資產階級的商人,慷慨仁厚,放債不取利息,尊重友誼不惜犧牲生命。
(2)葛萊西安諾:他嫉惡如仇,易于激動,嘻笑怒罵,敢于斗爭,和安東尼奧形成鮮明對比。
(3)夏洛克:他是高利貸資本的代表,是一毛不拔的守財奴。愛錢如命,惟利是圖,受到損害就要加以滅絕人性的報復,冷酷無情。
(4)鮑西婭:這是作者極力歌頌的人文主義者的形象。她是個有學問、有修養的新時代的女性,她的談吐文雅,又機智勇敢,她為了援助丈夫的朋友,女扮男裝,作為出庭的法律顧問,判決夏洛克的案件,有膽有識,既維護了法律的尊嚴,又置惡人于死地,大快人心。
5.提問:這出戲劇的矛盾沖突是什么?是怎樣發展的?主題思想是什么?
討論并歸納:
(1)這出戲圍繞著“一磅肉”的問題展開矛盾沖突,其沖突的實質是新興資產階級思想和高利貸者之間的矛盾的沖突。課文的開頭寫夏洛克毫無憐憫之心,他非要照約執行割肉的處罰,矛盾顯得非常尖銳,一場你死我活的斗爭即將出現在舞臺上。接著寫公爵和巴薩尼奧對夏洛克的勸告。公爵對夏洛克的勸告是想以道義喚起他的側隱之心,巴薩尼奧對他的勸告是誘以金錢,想打動他那慳吝貪婪的本性。但二人勸說均告無效,卻引出了夏洛克的自白——道出了他打官司的卑鄙動機。看來矛盾是無從化解了。夏洛克霍霍磨刀、殺氣騰騰,劇情更加緊張起來。葛萊西安諾怒不可遏破口大罵,夏洛克則不動聲色一定要訴諸法律,鮑西婭從宗教的觀點提出的勸告也無濟于事。鮑西婭無奈只好照約宣判執行,使矛盾達到白熱化的程度,安東尼奧只有一死了之,夏洛克得意忘形。在這千鈞一發之際,鮑西婭提出了割肉不流血,割下的肉不準少于或多于一磅的兩個條件,矛盾突然迎刃而解,劇情向著相反的方向發展:鮑西婭步步緊逼,夏洛克節節退讓,在痛快淋漓的喜劇氣氛中全劇的矛盾沖突得到解決。
(2)本文的主題是:歌頌仁愛、友誼和愛情,同時也反映了資本主義早期商業資產階級與高利貸者之間的矛盾,表現了作者的人文主義思想。
四、小結
這場戲的故事情節并不復雜,卻寫得波瀾起伏,扣人心弦,結構嚴謹完整、簡潔緊湊得就象一出獨幕劇一樣。每一個登場人物都有自己的面貌和個性。作者善于在矛盾沖突中刻劃人物性格,隨著事件的變化,人物的思想也在變化,這是這場戲描繪人物性格的特點。這些都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
五、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一、二。
2.選用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
第二課時
一、預習
1.朗讀課文,感受不同人物的語言特點。
2.閱讀<威尼斯商人>全劇。
二、導人
這節課我們主要有兩個任務,一是理解這篇戲劇的語言特色,二是請幾個小組的同學上臺表演他們排練的“法庭審判”。
三、正課
1.用討論法感受和歸納本文的語言藝術特色:
莎士比亞是語言大師。歌德說:“莎士比亞用生動的語言來使人感動。”莎士比亞的戲劇語言是絢麗多彩和質樸自然的巧妙結合,既有濃郁的詩意又有如話般的流暢的特點。詞匯之豐富在世界古典作家中也是罕見的。公爵的這段話:“我很替你不快樂,你是來跟一個心如鐵石的對手當庭對質,一個不懂得憐憫,沒有慈悲的不近人情的惡漢。”簡潔的幾句話,就準確而有力地描述了夏洛克的心地兇狠,感情冷酷和處事待人的態度。
貼切而又新穎的比喻,是莎士比亞戲劇語言的一大特色。他那高度的創作才華和廣闊的生活視野,取比自天上人間大海陸地,比喻新穎獨特、喻義深邃。這里僅舉一例。安東尼奧說“請你想一想,你現在跟這個猶太人講理,就象站在海灘上,叫那大海的怒濤減低它的奔騰的威力,責問豺狼為什么害母羊失去它的羊羔而哀啼,或是叫那山上的松柏,在受到大風吹拂的時候,不要搖頭擺腦,發出謖謖的聲音。”這三個比喻使讀者聯想到夏洛克就象怒濤一樣兇暴,野獸那樣毫無人性,松柏那樣木然無情,是一個無可理喻的惡人。又如,安東尼奧說“我是羊群里一頭不中用的病羊,死是我的應分,最軟弱的果子最先落到地上,讓我也就這樣結束了我的一生吧”。病羊的比喻形象而又真切地勾勒出他那軟弱的性格,“果子落地”一句仿佛使我們看到了他面臨的悲慘遭遇。在戲劇語言中大量地使用比喻,每個比喻又這樣曉暢,既符合人物的性格又緊扣劇情,只有當作家具有囊括萬有的聰慧,廣博的學識,敏銳的觀察能力才能做到。
莎士比亞的語言優美動人,含義雋永,這和他在戲劇語言里運用自如地使用多種修辭手法分不開。僅這一場戲在人物對話里就使用了五、六種修辭手法。那五句同義反復,使劇情跌宕曲折別開生面。葛萊西安諾每復述一句夏洛克的話,都是對他痛快淋漓的冷嘲熱諷。而那些贊美鮑西婭的話,則令夏洛克無地自容,讓觀眾捧腹大笑,增加了輕松愉快的喜劇效果。
2。各組上臺表演“法庭審判”,大家推選出最好的一組,給予獎勵或鼓勵。
四、小結
學習了這篇課文,我們不難看到這位被雨果譽為“戲劇界的神人”的莎士比亞,確實是世界藝術史上的一個高峰。我們應在有限的課外時間里,多多閱讀他的作品,學習他的語言,這既是一種享受,也是一種很好的積累。
五、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三。
2.選用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