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雪》教學雜談
【廣東省江門市會城創新中學 李穎紅】〖淺探閱讀教學中的“導學”策略·學伊始──導目標〗
帶著目標學習,是自主學習取得成功的前提和條件。受學生認知水平、知識經驗等因素的制約,一般情況下,學生對學習目標的認識較為模糊,界定較為困難。這就需要我們執教者在導入課文之際相機點拔、誘導,幫助學生弄清“為什么而學”,“我要學什么”這個首要問題,從而明確學習的目標,激發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九年級課文《沁園春·雪》這首詩,在讀之前我提出了以下的問題:
1、這首詩分為上下兩闋,其中上下闋各寫什么?
2、作者在寫雪景時,哪些句子是總寫,哪些是具體寫?
3、詩中哪些句子是評點古代帝王的?
4、詩中哪句話點明了全詩的主旨?
5、讀了這首詩,對你有什么啟示?引導學生帶著這幾個問題去讀詩和思考,不但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而且抓住了學習的主要任務,揭示了本課的主要學習目標,從而把學生引入到對課文學習的追求中。
【福建省廈門市同安教師進修學校 朱惠敏】
〖豐富語言積累 提高語文素養·根據課后訓練題要求,指導學生加強語言積累〗
語言積累首先是一個量的積累。這單靠課文典范語言的學習是不夠的,必須廣泛閱讀才能逐漸豐富。這套實驗教材,幾乎每篇課文的課后練習都有一道延伸拓展題,比如九年級上冊第一篇文章《沁園春·雪》課后第三題就是一道拓展題。題目是:下面這首詞的內容也與雪有關。反復朗讀這首詞,說說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感情,情與景是怎樣交融的。如有條件,課外抄錄或背誦毛澤東的其他詩詞,與同學交流心得。(題目說的這首詞指的是毛澤東寫的《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漫天皆白,/雪里行軍情更迫。/頭上高山,/風卷紅旗過大關。/此行何去?/贛江風雪彌漫處。/命令昨頒,/十萬工農下吉安。”)老師可以從這類練習題入手,引導學生由課內到課外,不斷擴大閱讀面。
【廣東省深圳市海濱中學 彭宏云】
〖美言妙語亮課堂──讓你的語文課多點“語文味”〗
吟哦自然詩語:“對大自然的贊頌,是詩歌永恒的主題。詩人從自然中獲得靈感,受到啟示,用美妙的詩行,彈奏出自然的樂音,抒寫心中的情感,可以喚起我們更好的體味自然的詩意,人生的情趣。”這一單元的導入語就要求用的描述自然類和敘事抒情類的優美語言導入。
如,《沁園春·雪》導入:“萬里江山,風景優美如畫,有多少文人墨客留戀其間、樂而忘返;有多少英雄人物,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有這樣一位詩國驕子,革命前輩以一首《沁園春·雪》攪動山城風云文化……”氣勢磅礴的描述,自然能開啟學生寬闊的胸襟。
【四川省成都市雙流縣彭鎮初中 廖加福】
〖把握心理健康標準 挖掘語文教學心理教育資源·從教師教學語言方面挖掘〗
語文教師的教學語言有別于其它學科教師的教學語言,語文教師的教學語言不僅肩負著傳授語文知識的任務,還肩負著激發學生健康的心理情緒的重要作用。因此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應達到以下要求:豐富流暢、充滿激情、富于幽默、表意準確。例如,教學《沁園春·雪》一課,教師在示范朗讀時,如果沒有激情,教學效果可想而知。相反,如果教師在準確把握作者毛澤東的思想感情的基礎上充滿激情的示范朗讀,對學生內心的震撼是不言而喻的,肯定能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與作者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