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雪》教學雜談
【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容縣容城鎮都嶠中學 黃舒萍】
〖語文課堂提問藝術初探·課堂提問的藝術技巧〗
化難為易,深題淺問。課堂提問必須符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如果問題難度過大,就會導致學生思維“卡殼”,課堂冷場,達不到提問的目的,因此,對一些難度較大的問題,要做降低難度的處理。如講授課文《沁園春·雪》時,如果教師直接問:詞的上闋寫景與下闋評古論今有什么聯系?學生恐怕難以跨越問題的鴻溝。那么,教師就應該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設計幾個較容易的問題,以降低問題的難度:
1、詞中的承上啟下關系說明下闋由景到人,作者用哪個字概括他對哪些歷史英雄的評價?
2、作者這樣評論古人,目的是什么?
3、歌頌今天的哪種人?
4、那么這首詞的主旨句是哪句?你如何理解?
這樣一問,使學生由易到難,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漸進,逐步達到對原來較難的問題的理解:上闋寫景是下闋評古論今的基礎。
【浙江省慈溪市滸山中學 柳紅霞】
〖淺談初中語文小組合作學習·異質就近組合〗
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應自然融入課堂教學設計之中。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圍繞教學內容,創設便于小組交流的語境或情境,引導學生在小組活動中發散性地、創造性地思維。
教學《沁園春·雪》時,教師運用激昂的語言引導學生“來到”袁家溝,并讓學生都感覺自己就是當時正在眺望北方雪景的毛澤東,根據詩歌內容想象所望景色,讓每個學生都按照自己的思想方式,感情和性格特點去感受作品,再通過組內、組間交流,準確全面地把握詞作所傳達的豐富感情。
【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南定中學 趙增鵬】
〖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重視能力培養,啟發興趣〗
培養學生聽的能力, 從培養學生的語感入手:
從培養學生的語感入手,讓學生聽出感受來,聽出味道來,在聽覺感受中學習知識、學習文化、學習寫作,在聽的過程中真正深切地領悟文學的魅力、語言的美麗,從而收到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良好效果。比如:在上《沁園春·雪》這首詩歌時,放配樂詩朗誦兩次,讓同學們體會這首詩表達出來的雄偉瑰麗的景物描寫,詩人深厚的愛國主義感情和議論百代評說帝王的氣魄。學生們通過聽讀、欣賞,進入詩人所描繪的意境,可充分地整體把握詩歌內容。
【安徽省蚌埠市第四中學 朱玉芬】
〖淺說優化語文課堂教學·導語要新穎,手段要多樣〗
要優化語文課堂教學必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就要使語文有魅力,能吸引打動學生。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使其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才能達到教學的目的,因而在每節課的導入上教師要花一番心血,用生動的話語、多樣的手段,引導學生投入其中。導語設計要自然、新穎,緊扣題意,不落俗套,還要靈活多變,可以設問開頭、以引用開場、以提問激趣、以知識介紹、以故事引入,為達到此目的,采用多種手段去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感官,使他們興奮起來,產生求知欲望,如《沁園春·雪》通過想象畫出連綿不斷的遠山,漂灑的飛雪,搏擊長空的雄鷹,會激起學生對作品的喜愛。
【湖南省瀏陽市張坊中學 羅臘英】
〖我給學生網絡閱讀的指導·延展閱讀,讓“網”成為課外博覽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