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文“變身”為書畫 淺唱低吟也風流
──評謝小青老師的《外國詩兩首》教無定法,但毫無疑問,學生學習過程中能夠感受學習的快樂,學到了知識技能,培養了審美情趣,得到了性情陶冶,課堂就達到了最高境界。
小青老師的一節《外國詩兩首》,教法靈活,敢于創新,詩文“變身”為書畫,淺唱低吟也風流。她讓學生占據著整個課堂,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詩歌的講解無需教師多言,學生喜愛的形式作為自己學習的路徑。盡管在主題的滲透上并無明確的揭示(作為九年級的初中生,對于主題的理解可以“意會”,但大多數仍然不具備“言傳”的能力),可是在教學方法的創新上給我上了生動的一課──原來,詩歌的教學絕對不是我想象中的主旨的把握、語言的賞析、難點的突破……詩歌可以流暢如歌、美麗如畫。學生可以思緒放飛,自由馳騁。
沒有誰可以使課堂滴水不漏,即便是成功的優質課也是如此,小青的本節課在板書上未能水到渠成,略顯生硬。第一首詩的“四季的詩歌周而復始,連年不斷”的“生機美”以及第二首詩的“靜謐美”學生領會得稍稍簡單膚淺了些。瑕不掩瑜,整體課堂生意盎然、笑聲掌聲已然證明了它的精致和美麗。
我相信,老師巧具匠心的思維,將在今后的課堂中不斷綻放出更為絢爛的秋月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