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課 充滿魅力的書畫和戲曲藝術【導學案】
第10課 充滿魅力的書畫和戲曲藝術【導學案】
◎漢字與書法藝術
(一)漢字的起源和演變
1、填空【a】漢字演變的基本脈絡:漢字按 、 、 、
、 的脈絡演變發展,至今已有大約三千多年的歷史。
2、演變的總趨勢: ;漢字字形字體逐步 。
【資料閱讀】倉頡造字:
【合作探究】1:古書上普遍記載的這個傳說可信嗎?【b】
(二)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
1填空【a】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是自發階段, 進入自覺階段。由 衍生出來的楷書、行書、草書,通過眾多書法家的努力實踐,臻于成熟。
2、【合作探究】2:中國書法藝術有何特點?【c】
3、書法的三種形體:
發展與特點 代表人物和作品
楷書 發展:魏晉有定鼎之功、唐代步入盛世。
特點:筆畫詳備,結體嚴整,是規范化、標準化、楷模化的字體,是實用功能很強的書體。 魏晉:鐘繇、王羲之
唐代:歐陽詢(歐體)
顏真卿(顏體)
柳公權(柳體)
草書 發展:成熟于魏晉
特點:筆畫簡約,勾連不斷,任情縱性,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 東晉:王羲之、王獻之、
唐朝:張旭、懷素
行書 兼具楷書的規矩和草書的放縱,是一種最活躍的字體。它既有審美價值又有實用價值。 東晉:王羲之《蘭亭序》 “天下第一行書”
唐朝:顏真卿
北宋:蘇軾、元朝:趙孟頫、
明朝:文征明
三、筆墨丹青中國畫
列舉中國古代繪畫發展演變的過程、階段特征、代表作。【b】
(1)原始社會的繪畫藝術:
(2)夏商周三代至戰國的繪畫:
(3)秦漢時期:
(4)(4)魏晉南北朝時期
(5)隋唐五代時期的繪畫藝術,
(6)兩宋時期:
(7)元明清時期:
【合作探究】4:繪畫藝術和當時社會有沒有關系?能不能舉例說明?【c】
◎京劇的出現
1、京劇的演變過程:【b】
2、京劇形成原因:【b】
3、京劇的特點:【b】
4、京劇的發展過程簡述:【b】
拓寬視野:
生
生行分為須生(老生)、紅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為京劇中的重要行當之一。
須生(老生):即中年以上的劇中人,口戴胡子(髯口),因性格與身份的不同,可分為安工老生或稱唱工老生(如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靠把老生(如扮演武將),衰派老生(如扮演窮困潦倒之人等)。
紅生:為勾紅臉的須生,如扮演關羽、趙匡胤等。
小生:指演劇中的翎子生(帶雉翎的大將,王侯等),紗帽生(官生)、扇子生(書生)、窮生(窮酸文人)等。
武生:為戲中的武打角色,穿厚底靴的叫長靠(墩子)武生,穿薄底靴的稱短打(撇子)武生。
旦
分青衣、花旦、武旦、刀馬旦、老旦、貼旦、閨旦等角色。旦角全為女性。
青衣:以唱為主,扮演賢妻良母型角色。
花旦:亦叫花衫,以服裝花艷為特色,以演皇后、公主、貴夫人、女將、小販、村姑等角色為主。
武旦、刀馬旦:為演武功見長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