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學戲曲》第三課時(新人教四下音樂教案)(精選2篇)
第四單元《學戲曲》第三課時(新人教四下音樂教案) 篇1
第四單元《學戲曲》第三課時
☆《京調》
《京調》是根據京劇的曲牌西皮原板和流水板的曲調改編的民族管弦樂曲。通過欣賞可以引起學生對京劇的興趣。這首樂曲的結構清晰,基本上由兩個主題構成,情緒對比明顯很容易區別。第一主題節奏緊湊、旋律歡快;第二主題節奏舒展、旋律流暢。全曲結構為 ababa。要求學生記住樂曲的主題。
在欣賞《京調》的基礎上,也可以再讓學生欣賞《夜深沉》。這兩首樂曲是京劇音樂的經典作品,應讓學生有較深刻的記憶。
《夜深沉》原來是《霸王別姬》中虞姬舞劍的音樂,后來經過加工成為一首剛勁有力、情緒激越的樂曲,音樂會上經常獨立演奏。其中有一段快板非常流暢,很有氣勢。
☆《急急風》
鑼鼓經是京劇伴奏音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中國戲曲的獨特形式。鑼鼓經的種類非常多,本課介紹的《急急風》是其中的一種。通常是表現人物的奔跑、戰斗、撕打、追擊等急促、緊張、激烈的動作或場面,用在開場可以起到渲染氣氛的作用。
通過欣賞《急急風》,讓學生了解京劇伴奏音樂的構成:“文場”是用有固定音高樂器伴奏的,有京胡、京二胡、小三弦、月琴等,稱為“小四件”。“武場”是用打擊樂器伴奏的,有鼓板、大鑼、小鑼和鐃鈸等。在了解《急急風》的作用和節奏的基礎上,還應讓學生試著奏一奏。增加對京劇伴奏音樂的感性認識。
☆《唱臉譜》
臉譜是中國戲曲,也是京劇的一大特色。臉譜可以揭示人物的性格。不同的臉譜表示不同的人物,如紅色臉譜代表忠勇,黑色臉譜代表正直,白色臉譜代表奸詐等。京劇有著很深的文化內涵,從各種各樣的臉譜就可見一斑。
《唱臉譜》是一首京歌,在創作上非常有特色。用通俗歌曲的手法將京劇音樂與通俗的風格巧妙地結合起來,它既可以說是一首流行歌曲,也可以說是京劇的唱段。歌曲分為兩段,第一段是一般歌曲形式,巧妙的是第二樂段,把京劇的唱腔與歌曲的旋律巧妙地結合起來,唱起來流暢上口。歌詞中還講述了許多京劇中的故事人物。
如:竇爾敦盜御馬是《盜御馬》中的故事。清朝時,綠林好漢竇爾敦出身武林世家,從小習武,后成為武林高手。他為人忠厚、性格直爽、俠肝義膽,雖身懷絕技,卻并不欺人作惡,而是扶危濟困,除暴安良,因而深受武林人士擁戴,推舉他為山東綠林道八大處總頭領。然而,以十三省總鏢局黃三太為首的惡勢力卻十分仇恨他,設計用暗器擊傷了竇爾敦。
后來,竇爾敦在口外連環套聚義,聽說太尉梁九公奉旨替代康熙皇帝到口外行圍射獵。帶有清帝所賜御馬,他想到以十三省總鏢局黃三太為首的惡勢力鎮壓的鏢傷之仇,就下山潛入梁營,將御馬盜去,并留下黃三太的姓名。這是一出花臉傳統戲。
歌詞中的關公戰長沙、典韋、曹操、張飛講的是《三國》的故事;天王托寶塔、魔鬼、夜叉、猴王、妖怪、灰色的精靈講的是《西游記》的故事。
在教學中除欣賞歌曲之外,還可以學唱第二段,了解第二段歌詞中所說的故事。本課應與美術相結合,指導學生制作一個臉譜,帶著臉譜演唱歌曲并介紹臉譜的人物故事。這樣既可啟發學生的興趣,又可以加深對京劇的認識。
在本單元結束時可舉辦一個《走進京劇》活動,分小組搜集信息,在教師的指導下共同演唱排演京劇的片段,交流各自了解的京劇知識,有條件的還可以寫成一篇論文。如:
(1)京劇的產生與發展
(2)京劇的演員以及演唱的劇目
(3)京劇中的角色分類和特點
(4)京劇的服裝道具
(5)京劇臉譜譜式和色彩
(6)我所知道的京劇
(7)京劇在世界的影響
京劇需要研究的東西很多,教師應根據各自的情況有所選擇,讓學生了解得越多越好。不一定要局限在課堂教學上,可以走出課堂與社會相結合,更廣泛地了解京劇,也可以和課外活動相結合,舉辦京劇演唱會等,讓京劇深入每一個學生的心中。
第四單元《學戲曲》第三課時(新人教四下音樂教案) 篇2
第一課時 授課時間
教學內容
活動《走進京劇大世界》
教學目標
通過教師的引導,揭示學習的目標——京劇,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過程
1. 導入
聽京劇選段。提問:你想知道哪些有關京劇的知識?
你想了解哪些有關京劇的問題?
2. 教師結合學生問題,整理歸納若干個問題。
3. 教師將學生分成小組,認真學習專題。
4. 學習本節課專題——京劇的歷史
(1) 學生學習匯報:京劇的產生。
(2) 教師導學
(3) 學生學習匯報:京劇的舞臺演變
5.總結本節課的學習情況,布置下節課學習專題——《京劇的行當》。
教學評價
1.學生參與程度和參與率。
2.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提出問題并尋找問題的答案。
3.在小組學習中,“我”所發揮的作用以及在小伙伴心中的位置。
4.在小組匯報過程中承擔的部分。
第二課時 授課時間
教學內容
欣賞《生、旦、凈、丑薈精粹》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使學生初步了解國粹京劇的基礎知識,并通過對唱念做打的模仿充分體驗京劇藝術的魅力,激發學生對京劇傳統戲曲藝術的自豪之感和熱愛之情,宏揚中國傳統藝術。培養他們熱愛祖國優秀文化的感情。
2、了解京劇的有關知識。初步認識京劇的藝術特征,知道京劇的產生、發展和歷史沿革。
3、激發發展學生對京劇藝術的興趣和愛好,引導學生感受、體驗京劇的藝術表現力。
教學重難點:
對京劇行當和京劇表演的認識。
教具準備:
1、電腦多媒體課件。2、京劇臉譜。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超級聯想。
超級聯想,同學們可以根據老師提供的幾個詞組來聯想另一個事物。
西皮 二簧 沙家浜 國粹 梅蘭芳
2、京劇知識知多少。
師:京劇是流行全國各地的戲曲劇種之一。我國的京劇藝術與古希臘的悲喜劇,印度的梵劇并稱為世界三大古老戲劇種。而我國的京劇的藝術形式是保留最完整的。其中京劇又被譽為是我國的國粹。隨著文化的傳播與交流,京劇藝術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悉和喜愛,甚至一些老外特地到中國拜師學藝,把我國的京劇藝術帶到他們的國家中去。那么我們作為一個中國人,對自己的國粹京劇了解多少呢?
二、京劇的形成。
1、師總結:剛才大家講到了非常多的內容,使我們對京劇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誰能說說“京劇”中的“京”代表什么意思?
生答:“京”代表京劇在北京形成。
2、師:但是京劇的真正源頭卻是安徽和湖北,讓我們來看看京劇是怎樣形成的,(媒體視頻)
三、欣賞傳統京劇《空城計》
1、《空城計》劇情簡介
2、欣賞《空城計》(媒體視頻)
問題:傳統京劇《空城計》給你留下了那些深刻地印象?
A、唱腔旋律美
a、唱京劇唱腔以西皮、二簧為主要唱腔。西皮的旋律起伏較大,節奏緊湊,唱腔流暢明快,適合于表現歡快情緒;二簧的旋律則較為平穩,節奏舒緩,唱腔凝重渾厚,更宜于抒發沉郁、悲憤的情懷。
b、念:京劇表演中只說不唱,也稱為念白。念白在京劇表演形式中占有重要地位。
學生模仿京劇《拾玉鐲》中孫玉姣和媒婆的念白
孫玉姣:啊,劉媽媽。媒婆:什么喇嘛,喇嘛在廟里呢!
孫玉姣:大娘,媒婆:老羊,老養上山吃草去啦!
孫玉姣:我、我、我(哭)
媒婆:呦,你哭啊,哭嚇唬誰啊,我才不怕你哭呢。你呀!你哭你嚇唬你媽媽去。等你媽媽回來我非去告訴你媽媽去。B、動作程式美(介紹京劇的四大藝術特征——做,打)
a、做:就是指京劇中的表演。
分別讓學生觀看京劇《拾玉鐲》里孫玉姣喂雞、開門、穿針的片段。討論模仿。
b、打:就是指武功。在舞臺上打是一種表演撕殺、打斗的藝術形式。俗稱“打”。
C、服裝華麗美
D、臉譜夸張美
京劇臉譜,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種特殊的化妝方法。由于每個歷史人物或某一種類型的人物都有一種大概的譜式,就像唱歌、奏樂都要按照樂譜一樣,所以稱為“臉譜”。
在人的臉上涂上某種顏色以象征這個人的性格和品質、角色和命運、是京劇的一大特點,也是理解劇情的關鍵。京劇臉譜,是根據某種性格、性情或某種特殊類型的人物為采用某些色彩的。紅色有臉譜表示勇士義烈,如關羽、妾維、常遇春;黑色的臉譜表示剛烈、正直、勇猛甚至魯莽,如包拯、張飛、李逵等;黃色的臉譜表示兇狠殘暴,如宇文成都、典韋。藍色或綠色的臉譜表示一些粗豪暴躁的人物,如竇爾敦、馬武等;白色的臉譜一般表示奸臣、壞人,如曹操、趙高等。
四、京劇四大行當的介紹。
媒體演示,教師講解。
師:京劇根據人物的性別,個性等把人物分成四大類,就是我們所說的四大行當:生、旦、凈、丑。
1、“生”一般指男性演員,在每個行當里,不同的年齡職業的人物又有不同的行當名。
A、“老生”就是扮演中年以上的男性,性格正直、剛毅的正面人物。
B、“小生”就是扮演年輕的男性。
C、“武生”就是擅長武藝的男性。
2、“旦”是指女性角色,如年齡大的叫老旦,年紀輕的叫花旦。
A、“青衣”就是扮演家境貧寒或身受不幸遭遇的青年婦女。
B、花旦:是指天真活潑、直率爽朗或潑辣的青年婦女。
C、武旦:以武功為主的女性人物。
D、老旦:是指扮演老年婦女。
3、“凈”則是指“花臉”,就是我們通常所說有臉譜的角色。主要是扮演性格、品質或相貌不同與一般,有突出特征的男性人物。
4、“丑”則是指詼諧滑稽或小奸小惡的人。角色上有文武之分。
五、欣賞京劇《空城計》
問題:請學生分辨角色和唱腔。
諸葛亮(老生) 司馬懿(凈)司馬懿的兒子(武生)
六、欣賞現代京劇《智斗》
1、《智斗》劇情介紹
2、欣賞《智斗》
問題:現代京劇和傳統京劇的區別?
七、欣賞戲歌《說唱臉譜》
師:同學們,不管是傳統京劇還是現代京劇。我們要想真正地演唱,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到地。但是老師知道有一種唱法可以幫助我們過把戲癮。你們聽!
所謂“戲歌”就是用傳統戲曲唱法演唱流行歌曲
八、拓展活動:課后收集自己、父母或爺爺奶奶喜歡的京劇作品,帶到班上與同伴分享,進一步加深對京劇藝術的了解。
第三課時 授課時間
教學內容
《甘灑熱血寫春秋》
教學目標:
1、學習演唱《甘灑熱血寫春秋》。
2、繼續學習《走進京劇大世界》──的京劇演員,了解四大須生及四大名旦,還有凈行和丑行的演員。
3、通過學習《甘灑熱血寫春秋》了解《智取威虎山》的故事情節,體驗京劇演唱與唱歌的不同之處。
教學難點:
一字多音,如唱段最后一字“秋”的演唱。
教具準備:
影片剪輯:《智取威虎山》簡介;《甘灑熱血寫春秋》唱段。
課件《京劇演員》及其視頻剪輯:馬連良《草船借箭》;裘盛戎《赤桑鎮》;梅蘭芳《霸王別姬》;朱世慧《報藥名》。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播放《急急風》節奏,學生采用走圓場的方式進教室。
(二)互動學習
1、播放梅蘭芳《霸王別姬》片段,說一說這是哪個角色?演員屬于哪個行當?你認識這個演員么?
2、對!這是旦角演員梅蘭芳《霸王別姬》片斷。是旦行花衫。誰能根據自己課前查找的資料介紹一下這名京劇大師?
3、在旦行里,還有三個人和梅蘭芳齊名,你知道他們都是誰么?四大名旦:1927年。北京順天時報舉辦評選“首屆京劇旦角演員”,梅蘭芳、尚小云,程硯秋、荀慧生當選,被譽為京劇的四大名旦。
4、除了的四大名旦之外,你還知道京劇那些演員?
5、學生匯報上網查找的四大須生資料:30年代人們喜歡聽京劇的唱腔,當時最負盛名的老生是:馬連良,譚富英、楊森寶、奚嘯伯,他們被譽為京劇的四大須生。
6、欣賞馬連良《草船借箭》片斷。
7、凈行俗稱大花臉。在京劇界有“十凈九裘”的說法,你們知道為什么嗎?教師介紹凈行演員裘盛戎,并欣賞裘盛戎《赤桑鎮》片斷。
8、認識丑行演員:朱世慧,并欣賞朱世慧的《報藥名》。
(三)學習演唱
1、觀看《甘灑熱血寫春秋》片斷,他是生旦凈丑中哪個行當的?選自哪出戲?
2、對!這是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當中的一個片斷。現代京劇,又叫樣板戲,是經過改革了的京劇,所以對于行當的劃分并不像正統的京劇那樣嚴格。楊子榮是生行的角色,但又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老生或者武生。而是經過創新了的。誰來說一說《智取威虎山》講述了什么事?
3、介紹劇情,并觀看影片剪輯。
1946年,我軍某部團參謀長率部隊進山,發動群眾,以便消滅逃進威虎山的土匪座山雕。經過偵查,威虎山倚仗著地堡暗道,想要制勝是智取。參謀長派偵察排長楊子榮改扮土匪打入威虎山,楊子榮假意把聯絡圖交給了座山雕,座山雕因其獻圖有功,勞苦功高所以提拔了楊子榮,被封為“老九”,并一起喝慶功酒。除夕夜楊子榮趁著土匪們為座山雕祝壽的時機,將匪徒灌醉,此時大部隊趕到,全殲頑匪。
這一段就是匪徒們在為楊子榮慶功的時候,楊子榮所唱的一段。表現了楊子榮機智勇敢,深入虎穴當臥底,并要取得最后勝利《甘灑熱血寫春秋》的決心和信心。
今天我們就學習這一唱段。
4、再聽,音樂的力度和情感是怎樣的?用什么樣的速度去演唱?
5、聽錄音模唱,體驗京劇的唱腔。
6、你感覺哪一句不好掌握?
7、指導演唱
①分句演唱,并進行初步糾正。注意咬字歸韻:“灑”“顯身手”“寫”“秋”。
②視唱最后一句“秋”的曲譜。觀察拍號和以前接觸的歌曲有何不同?教師講解板眼。
③添入戲詞演唱最后一句。
④力度處理:開始mf~“甘灑熱血”f~“秋”mp~mf
6、完整演唱這一唱段。
7、體驗與感受:你覺得唱京劇與唱歌有什么不同?
京劇更加注重板眼,更加講究字正腔圓。
(四)課后延伸
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京劇的幾個演員并學習了《甘灑熱血寫春秋》唱段,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這個唱段,并扮演一下楊子榮。請同學們課后查一查,除了《甘灑熱血寫春秋》這個唱段之外。《智取威虎山》里,還有哪些精彩的唱段。可以給同學們介紹和演唱,好嗎?
(五) 下課
教學評價
1. 學生參與程度和參與率。
2. 在模擬演唱活動中,能夠積極體驗,大膽表現。
第四課時 授課時間
教學內容
1. 欣賞歌曲《唱臉譜》。
2. 認識京劇臉譜,并了解初步臉譜分類知識。
教學目的:
1.通過欣賞臉譜,使學生了解臉譜是中國京劇中的一種臉部化妝方式。
2.通過學唱《唱臉譜》,讓學生了解中國國粹與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從而培養學生熱愛民族音樂藝術的興趣,進而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3.通過畫臉譜,引導學生體驗音樂、美術這兩種訴諸不同感官的藝術學科的結合,培養學生對綜合藝術的審美感受。
教學重點:
1.了解臉譜知識,認識臉譜在京劇中的作用。
2.在歌曲演唱中分辨不同臉譜的不同表現力。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鋼琴、錄音機、磁帶、畫筆、白紙等。
教學過程:
一、賞析與導入──看臉譜
㈠組織教學:在京劇音樂聲中開始上課
㈡資料展示:多媒體展示收集到的有關臉譜的知識
1、臉譜的產生;2、臉譜的顏色 ;3、臉譜的樣式
二、活動與體驗──唱臉譜
㈠新授引入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首歌曲──《唱臉譜》(多媒體投影),了解一下歌曲中涉及到的臉譜人物。
㈡歌曲范唱
1、談話:聽完這首歌曲,你從中知道了哪些有關臉譜及人物的知識。
2、學生自由談
㈢學唱新歌
1、學生先在教師的鋼琴伴奏中視唱旋律,然后隨教師指揮一起唱。
2、難點突破,前半拍休止
3、隨鋼琴唱詞(體會京劇風味的流行歌曲的特點)
4、齊唱歌曲(加深情感體驗)
三、思考與創作──畫臉譜
㈠欣賞:錄音播放京劇唱段,學生思考劇中人物的臉譜可以看出他是什么形象?
㈡創作:(背景音樂與播放京劇)
1、學生在音樂聲中分組畫臉譜。
2、在音樂中學生展示作品,師生共評。
四、反饋與小結──演臉譜
㈠學生戴自制臉譜唱歌曲,教師伴奏。
㈡小結(多媒體投影展示)
今天,我們一起愉快地學習了《唱臉譜》這首歌曲,學到了許多京劇中的臉譜知識,認識到了祖國京劇藝術的博大精深,希望同學們在以后不要只欣賞流行歌曲,要多聽聽京劇,做一個熱愛民族音樂藝術的人……
第五課時 授課時間
教學內容:1. 了解戲曲樂隊中的“場面”。
2. 欣賞“武場” 《急急風》。
3. 認識戲曲樂隊中的各種樂器。
教學目標:1. 了解京劇中樂隊伴奏的形式。
2. 認識樂隊中的主要樂器
3. 欣賞《急急風》
教學重點:欣賞《急急風》
教學難點:合作演奏《急急風》
教學準備:板鼓、大鑼、小鑼和鐃鈸。
教學過程
一. 樂隊介紹
1. 認識樂器及樂隊介紹:播放課件,介紹各種樂器。
2. 了解鑼鼓經
3. “鑼鼓經”是我過民間廣泛流傳的一種鑼鼓合奏記譜法。
二. 欣賞《急急風》
欣賞《急急風》。提問:你能聽出表現的是什么情緒?
再次欣賞:自己敲一敲這段《急急風》。分小組排練。
三. 分組匯報
教學評價
1.學生參與的程度和參與率。
2.在音樂活動中能積極參與,能否與他人合作,完成打擊樂的演奏。
第六課時 授課時間
教學內容
欣賞《京調》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使學生對國粹京劇藝術有所了解,培養他們對我國戲曲音樂的興趣,并初步了解竹笛的有關知識及該樂器的音樂表現力。
2.激發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興趣,從小熱愛祖國的戲劇藝術。
教學重(難)點
初步培養學生聽賞戲劇音樂的習慣,感受樂曲的情緒、了解民族吹管樂器——竹笛。
教(學)具準備
錄音機、鋼琴、課本
教學過程
1、引情感知
(1)師:同學們有沒有聽過京劇?京劇是我國的國粹。(簡單介紹京劇,及伴奏中的兩種樂器:曲笛、京胡)
(2)介紹《京調》
師:樂曲是顧冠仁于1960年根據京劇西皮原板和西皮流水音調改編的一首民族管弦樂曲。樂曲采用清脆明亮的竹笛領奏,模擬人們熟悉的京劇唱腔,配以輕快流暢的伴奏音型,構思別具一格,表現了一種歡快喜悅、生動活潑的情趣。
2、欣賞樂曲《京調》
(1)分段聽賞
師:下面我們就來欣賞這首好聽的樂曲。并說說聽后有什么感受。
聽第一段,老師哼唱A段旋律,讓學生對A段旋律有了初步感受。
師講解:樂隊奏出引子部分,源于京劇的過門音調,接著出現由竹笛演奏的第一部分主題
聽第二段,老師哼唱B段旋律,同樣使學生對B段有所了解。
(清脆明亮的笛聲,模擬人們熟悉的京劇唱腔,使人感到輕松愉快,活潑的快板于一段過門之后,再由竹笛奏出下一段京劇音調)
聽第三段,請學生說說感受
(音調舒展,飄逸,與第一段活潑的主題旋律形成對比)
(教學意圖:通過完整欣賞和分段欣賞,讓學生由大概到具體、由淺入深地感受了樂曲的藝術魅力,加深了對樂曲的印象)
(2)唱一唱A—B兩條曲調(見書本15頁,學生反復練習)
3、完整欣賞
師:下面讓我們來完整地欣賞這首樂曲。請學生來說說樂曲中A—B兩條曲調各出現了幾次?
(教學意圖:復習、鞏固樂曲)
4、課堂小結
師:同學們,我們今天欣賞了樂曲《京調》,初步感受了我們的國粹京劇藝術的魅力,課后歡迎對此感興趣的同學找出一些名家名段來共同欣賞、學習。
教學評價
1. 學生參與程度和參與率。
2. 學生對第一樂段記憶的準確性。
3. 學生能否聽出音樂的曲式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