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魅力的書畫和戲曲藝術教案
課標要求
概述漢字、繪畫起源、演變的過程,了解中國書畫的基本特征和發展脈絡。
了解京劇等劇種產生和發展的歷程,說明其藝術成就。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 了解中國漢字、書畫的發展演變脈絡
2. 理解京劇形成發展的原因。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碑帖、歷史比較、欣賞圖片、欣賞戲劇等方法,了解中國書畫和戲劇的基本特征和發展脈絡,提高藝術鑒賞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中國古代文化的藝術魅力;珍惜和弘揚古代優秀文化。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中國書畫的基本特征和發展脈絡。京劇產生和發展的歷程、京劇藝術的特色和成就
難點:理解中國書畫和戲曲藝術的基本特征
教學過程
導入:
[課件展示xx年北京奧運會會徽圖案]
教師提問:北京奧運會為什么采取這樣的設計圖案?學生討論。
教師指出:這是奧運會徽史上第一次漢字字形的引入。漢字是表意文字,是象征性的符號體系。漢字中的一筆一劃,充滿者對生活氣氛的烘托和對生命意義的隱喻。由此引入新課。
一、漢字與書法藝術
1、漢字的起源
漢字源遠流長。它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早在六千多年前,原始社會晚期,漢民族先民在各種器物上刻畫的符號,漸漸演變成為漢字。漢字起源于圖畫,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讀出來的圖畫,稱為“文字圖畫”。象形字越來越符號化,逐漸脫離圖畫,形成漢字。
2、漢字演變的基本脈絡
漢字在長期演變的過程中,經歷了由商周的甲骨文發展到金文、篆書、隸書、楷書的脈絡演變發展。教師可以一邊介紹,一邊借助課件展示漢字的演變過程。通過圖片欣賞對比的方法給學生以直觀印象。
3、書法藝術發展的兩個階段
中國書法是一門古老的藝術,它伴隨著中華文明的發展而發展。書法比較集中地體現了中國藝術的基本特征。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主要分為兩個階段:魏晉以前基本上是自發階段,魏晉時期開始進入自覺階段。從此,書法的審美功能超過實用功能,自覺地創造書法美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種藝術形式。
4、書法藝術
(1)、 楷書
特點:筆畫詳備,結構嚴整,是規范化、標準化、楷模化的字體。
發展:①始于東漢。②魏晉楷書有定鼎之功。③唐代步入盛世,名家群起。初唐的歐陽詢、盛唐的顏真卿、晚唐的柳公權是這一時期的代表。結合課件展示楷書名家的代表作。
(2)、草書
特點:筆畫簡約,鉤連不斷;線條流暢,任情縱性。雖難于辨識,實用性不大,卻有極高的審美價值。
發展:起源于漢初,成熟于東晉。魏晉以來盛行不衰,名家輩出。
代表人物:東晉的王羲之、王獻之,盛唐的張旭、懷素等。
(3)、行書
特點:兼具楷書的規矩和草書的放縱,是一種最活躍的字體。既有審美價值,又有實用價值。
發展:經過東漢至西晉約兩個多世紀的演變,書體完全成熟。
代表作:王羲之等。
二、筆墨丹青中國畫
三、中國畫的起源、演變及特點
教師:什么是中國畫?特點?
中國古代繪畫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風格,其繪畫形式、藝術風格、表現技法都經歷了一個發展過程。
1、遠古的繪畫藝術
起源:早在六七千年以前,黃河流域的祖先就在陶器上繪制圖案。
代表作:彩陶畫《鸛魚石斧圖》。
2、戰國時期的繪畫藝術
特點:以人物肖像為主,畫在墻壁上、絲帛上。